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离京城1502

望着秦墨背影没入黝黑的巷口,一阵冷风刮过,秦有民不禁打了个寒颤。

不知为何,眼前的秦墨让他感到陌生而恐惧。

他原本以为秦墨听到他口中那些消息会愤怒或是苦恼,再不济也是也会多问一些细节,但秦墨留给秦有民的只有平静。

似乎比起老爷子和老四的威胁,秦墨甚至更在意弄垮两人之后,怎么与自己分赃。却并没有老爷子和老四的举动放在心上,只是回一句知道了。

转眼四月初,寒夜依然刺骨,秦有民的裹紧了身上的衣物,匆忙离去了。

书房里灯火通明。

为了方便起见,秦墨在林出岫书桌的对面也放置了一张桌子。此刻他正坐在桌前,把玩着林出岫送他的左轮手枪。

桌面上放置着一张图,上面写着一串的人名脉络图。

打头那人是死去的寿宁侯张峦,和他的妻子金氏昌国大夫人。而下是他的一众子女们,灯火下张皇后的名字异常刺眼。

随后是建昌伯张延龄与新一任的寿宁侯张鹤龄两兄弟,仗着张皇后的宠溺,两人几乎横行无忌、无恶不作。

强夺田庄,纠集家奴上街群殴,招纳无赖打手为非作歹更是常事。他们自称是家狗,与之相对应的京城十八家与吕氏便是野狗。

可怕的不是张氏兄弟,而是他们牵连到的庞大的赖此生存的官员、青皮无赖、太监、富商。

通政司使沉禄是张氏兄弟的姑父,除此之外,张氏兄弟的另外几个姑父在京中也是身居要职。

更不要说那些归附于张氏兄弟的党羽,林林总总下来也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

这些都是秦墨不想得罪的人,他写下来就是要将这些人的名字清晰的印在脑海里,事关他们绝对不要去沾染。

状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不是于谦,能打仗的文臣多了去了。老将尤在,轮不到他上战场。

更何况朱右樘也不是被戏称为“太子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的永乐大帝,就算于谦活在弘治朝也要被人整。

他人的一句戏言,秦墨自然不会真把自己当于谦了。

人活着不仅要有自知之明,还要有一个清醒的脑子,能清楚前方的路。不然什么时候掉阴沟了也不知道,某天就会稀里湖涂的死掉。

朱右樘不喜欢他,秦墨头顶这个状元的名号也快要失效了,他必须做出点不一样的成绩来。

最好的实打实的成绩,能被百姓称颂,被百官厌恶的成绩。什么时候百官能一人一本奏折将他参出京城,那秦墨就满意了。

选来选去,最终还是要捡回自己行医的老本行,而且双全手吕梁听起来也挺不错的。

翰林院?狗都不去。

秦墨现在一心想着逃离京城,二娘已经去往了大同,王继那一边肯定已经收到消息了。

没有王继的支持,以秦墨一人之力,在京城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在接下来最动荡的几年还有可能会被波及其中。

思来想去,离京是最好的打算。

可状元都是入翰林任修撰,然后就是往右喻德的方向走,最后成为东宫一员,缓慢往内阁大学士的的方向爬。

对面的林出岫放下书本,盯着眉头紧皱的秦墨。

“怎么了?”察觉到视线的秦墨抬起头看着林出岫。

林出岫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最近事情杂七杂八的有些乱,如果没有中状元,三个月后就能离京了。”秦墨靠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说道。

“中了状元就要进翰林院,不出意外入东宫,那可是个恐怖的地方。”

“为什么?”林出岫不懂,她只是单纯的想听人说话。

“那可是东宫八虎。”秦墨笑了笑,在位置上伸了个懒腰说道,“里面那些太监最烦的就是儒士了。”

“文华殿大学士李阁老,东阁大学士吴宽在东宫都要受到排挤。太子爷不喜欢读书,我去了也是受罪。”

“那就不去。”林出岫说话很短。

“这哪能说不去就不去,不过翰林院倒是能不去。”秦墨敲了敲桌子笑道,“只要让那帮大臣参我一本就行了。”

望着秦墨逐渐放肆的笑容,林出岫露出了不解的神情。她不知道的是,秦墨现在每一步都几乎是走钢丝。

王继那边就是个定时炸弹,漕运一桉必定会演化成震惊朝野的大桉。而他这个王继的学生,便是首当其冲。

享受资源,自然也要付出代价。

秦墨头顶的这个状元既是殊荣,也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华亭秦家在坏他的名声,想要借此牵制他。

皇帝的态度捉摸不定,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来的是雷霆还是雨露。

二娘走了,他失去了助力。

成五可以驱使两次,吕未明欠他一次人情,还能驱动吕氏一次。

京城里诡谲云涌,正值多事之秋,杀局暗生。

秦墨等不到三年之后东宫之旅了,三年之后朱右樘就快没了,东宫大局已定。他必须从瘟疫入手,摆脱翰林院的桎梏,尽早离京。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按照吏部分配的名单。

一甲三人前往翰林院报道,为观政进士。授第一甲进士秦墨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康海、探花李廷相为编修。

第二甲孙清等九十五人、第三甲卞思敏等一百二人,分拨各衙门办事。

有人去了六部观政,有人去了通政司。

吏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观政期后进士官位的授予按照排名先后来。

一般来说一甲与二甲的前几名都是妥妥的留在京城当京官,后面的就要靠运气了。总有人要进六部,总有人要外调。

而且大部分的京官都很能活,人多粮少则意味着做京官也要内卷。有关系的拉关系,没关系的花钱。

至于什么都没有的,那就只能等了。

短则几个月,长则三年。每天都盼望着看上的岗位上的老大人出事,一听刮风下雨就欣喜。

晚上睡觉前高低扎几个小人,日夜期盼着上官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早点致仕或是干脆卒了。

实在拖不下,见不到的希望,又不想外调的人。一般都会称病,赖在京城不走,就等着补缺京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