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猛虎哮 > 第七十二章:乱起(一)

红楼之猛虎哮 第七十二章:乱起(一)

作者:山城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12:42:11 来源:笔趣阁

景阳钟声响起,代表着朝廷内有大事发生,若景阳钟响彻九九八十一下则代表着天下的至尊已经去世,因为九九之数乃是至刚至阳之数,暗合九五至尊。

上一次景阳钟敲响,还是突厥叩关之日,京都百姓无不为之胆寒,可四年后的今日,那如同丧钟般的钟声却再次敲击在众人的心头,钟声浑厚肃穆,使得大周京都的街道上都罕见人影。

百姓们都躲在自己家中,街道内的贩夫走卒也都收拾了摊位,顽皮的孩童们更是被家中的父母带走,街道内只有些个平日里躲在阴暗角落的泼皮无赖们,这里仿佛成了他们的天堂一般。

贾瑜默默地数着景阳钟被敲响的数量,一声,两声,直到三十六声,这是战乱之警钟。

贾瑜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看来江南之地却是有变,因为九边之地不可能生乱,西北的突厥,辽东的羌胡短时间内都没力量来骚扰大周,至于西南之地,当初是他亲自去平的叛,他有信心,若是他不点头,西南,没人能够在那里翻云覆雨。

他没了侯爵,光是凭借着一等将军世子的身份是不够级别出现在景阳宫内的,所以他便安静地坐在书房内,该做的都做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景阳宫内,李必脸色铁青,群臣默然不语。

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定定立于他的御案上。

浙东乱民刘溥攻陷了象山,当地官兵屡次围剿都铩羽而归,以致明州的城门在大白天也是四面禁闭。随后刘溥乘胜追击,攻下琰县,一时浙东骚然。

浙东观察使郑邸德派出的官兵又在桐柏观遭遇惨败,几天后刘溥收敛了对当地大族的侵扰,开放了当地的粮仓,招兵买马,短短几日之内,队伍便扩大到了数千人。

郑邸德大惊失色,仓促间招募了五百兵勇便前往征剿匪寇,结果在琰县再一次被刘溥打败,率兵的三位将领全部阵亡,部众几乎全军覆没。

刘溥三战三捷,声威大震,又听闻其爱护民众,是以四方丧失了土地的民众,以及那些活不下来的平民,蜂拥来投,乱匪人数激增至三万人。刘溥立刻便抖擞起来,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年号“香平”,还铸造了一颗“香平国”的大印。

四月下旬,乱军越发猖獗,又先后劫掠了學州,姿州,台州,上虞等地,攻陷了唐兴,余姚,慈溪,奉化,宁海。所到之处,青壮年被抓为壮丁,而老弱妇孺则惨遭无情的屠杀。

有了刘溥的打样,一时间江南之地烽烟四起,各种各样的大王圣主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了出来,其中除了香平王刘溥以外,其后便是弥勒佛国的佛子了。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帝国北方长年兵祸连连,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帝国的赋税便只能依赖于江淮地区,幸运的是江南在这几百年慢慢从那南蛮之地变成了入江的鱼米之乡,各方各面便也顺势发展了开来,现如今,江南之地早就成了朝廷的“粮仓”和“钱袋”。

可眼下,江南突遭大难,这一下子便断了中央的税收补给,这让李必如何不恼,可是更让他恼怒的是,南方之事一定不会是表面上看上去的官逼民反,可是四月刁民造反,直到今日已到五月中旬,他这个大周至尊才收到消息,下面的人只怕是见消息压不住了,这才把消息爆了出来。

这让他无比愤怒,朝廷里的党争权斗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的绣衣使者终究还是根基太浅,很多时候深层次的消息他都打探不到,念及此他倒是有些无奈。

又想起江南的叛乱,他只感觉到心力憔悴,他终究是太过于心急了一些,只不过目下也没时间去总结自己的失误了,于是便朗声问道:“众卿可有良策平乱?”

文武大臣皆是从四年前那场战火里存留下来的,是以也都没有那么惊慌,甚至于有些大臣还认为,江南那些个什么圣王佛爷的有突厥人可怕吗?

便是那突厥人又如何,还不是被他们给赶走了,于是一个个纷纷进言,有的说派人招抚即可,有的说只待我大周的天兵天将一到,这些无知暴民便会望风而逃,有的甚至说恭请陛下御驾亲征。

吵吵闹闹,最终是定了个基调,调兵遣将,前往江南平叛。

于是便又为了派何人前往江南平叛争吵不休,不是说无人愿意前往,而是愿意前往的太多了,所有人几乎都想要在这乱局之中狠狠捞一把,不仅仅如此,他们似乎也看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谁人若是平叛了江南,谁人便掌握了江南五省的主动权,这对于朝廷上的三位至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三派之人,仿佛都如同见了肥肉的饿狼一般争论不休。

文官们争的是朝廷大军的粮草供应,安抚乱民的差事,武将们则争的是带兵平叛的主将之位。

可现在三足鼎立,一派之人刚一提出一个自己阵营之内的人,其余两派便纷纷出言反对。

吵了半个时辰,争了半个时辰,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是以便也陷入了僵局之内。

若是往常,他们或许也就用了一手托字决,将这些纷争放在朝会之后解决,或者是交换利益,或者是打一捧一,总而言之,总有方法做出决断,可此时此刻谁也愿意放弃,并且江南之事也确实过于重要,是以谁也不愿意将此事留在朝会之后解决。

正当这时镇国公牛继宗便抢先站了出来,拜道:“末将牛继宗拜见陛下。”

李必摆了摆手说道:“将军不必多礼,有何计较,直说便可。”

牛继宗语气坚定,沉声说道:“末将荐荣国府世子贾瑜领兵平叛。”

话音刚落,众臣便安静了下来,他们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贾瑜,贾瑜,他们在心底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

正当场面陷入了难得的安静之时,朝臣们突然便想起了那个人,想到了一个近日京城里盛传已久之人。

那个浑号为三姓家奴少年英杰。

如今的情况,既然自己人无法争取到这个带兵之位,那么便也决不能让其他两派之人获得这个差事。

贾瑜这个三姓家奴或许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

众人虽是不甘心,可也不能放任这个重要的位置落在另外两派之人的手里。

于是便有人出声附和,随后便是所有人都出声附和,颇有些众望所归的感觉。

文官们如此,至于那些武将们,他们即使是投身于三位至尊的阵营里,若非他们阵营里的将军,如何能够愿意,可若此人乃是老国公的后代,他们如何敢去反驳。

于是刚刚还争论不休的朝臣们,现如今便都达成了共识一般,当然也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只不过那些声音太小了,太弱了,根本没什么影响。

李必见此情形,沉吟片刻,便对身边的卢一纯道:“宣贾瑜入殿。”

卢一纯接下命令,大踏步地向殿外走去。

一时间景阳宫内又陷入了安静的气氛之下。

立于文臣之首的忠顺王爷,缓缓睁开了眼睛,只见他眼中精光一闪,好似明白了什么一样,又兀自摇了摇头,之后便又闭上了双眼,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再也不去理会这殿内的是是非非。

龙椅上的李必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止不住的冷笑,江南的叛乱打乱了他的布置,可就算如此也决不能让他的两位至亲得了便宜,至于忠顺王身后的葛存信颇有些无所事事之感,好似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毫无瓜葛。

大周的三位至尊就算在此时此刻依旧选择了内斗,或许在他们眼中江南那百万人的生命就好似昨日自己盘中的菜一般,只看自己的心情和胃口,便想着怎么吃便能怎么吃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