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小将很嚣张 > 第九十七章 拿了寿阳

小将很嚣张 第九十七章 拿了寿阳

作者:羊身狼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7:43:35 来源:笔趣阁

丁霁性命在张扬手中,戚稚也未敢轻动,赶回军营招来一众心腹商议,如何救出丁霁。正商议之间,却有张扬心腹来见。

不知张扬有何意思,挥手让其进入帐中,那人只递给戚稚一封信,便告辞而去。戚稚将书信打开只见上面道:“当速去寿阳,否则丁霁性命难保。”

无落名,也无称呼,只此寥寥数字,戚稚知晓,这是张扬以丁霁性命威胁自己也!

无法,先主丁原就丁霁一子,万不能有所闪失也,戚稚只能赶往寿阳,军中多有军官追随而去,就此不提。但张扬却是并未取消要动戚稚的心思,几番试探军中众人,便是眭固、穆顺、杨丑这些人都不同意张扬向戚稚动手,张扬为避免众怒,只得暂且按捺心思。

此乃前言,不再追叙。

且说杨丑统兵万余兵马,来至寿阳城下,大喊打开城门。城头士卒急忙通禀戚稚,戚稚踏上城头,观看下方,见是杨丑,哈哈而笑拱手道:“杨将军,好久不见!”

“振江!速速打开城门,让我进城。”杨丑仰头喊道。

戚稚摇头道:“非也,杨丑,吾已归顺赵刺史也,恕不能放你入城。”

“什么!”城下杨丑睁大眼睛,根本不愿意相信,“振江,难道你不管丁霁性命了吗?若张扬知道你投效了赵信,丁霁性命危也!”

话音未落,只见城上戚稚身侧新添一少年,剑眉英目,矗立城头,身上气势如那长枪,直贯长虹。

“杨将军之名,吾赵云甚是敬佩,还望杨将军以并州万民为念,绝戮止战,归顺吾主。”

赵云?莫非是那常山赵子麟的弟弟?

此前赵信名震天下的同时,自然家中一应成员和发生的大事皆被传颂,可以说,赵云也是在于赵信同一时刻走红。

“哼!若要招降我,怎么着也是赵信前来,汝一黄口小儿也敢大放厥词!”杨丑被赵信设计,弃寨而走,本身就是武将的奇耻大辱,眼下名不见传的赵云,竟招降自己,杨丑的自尊心遭到了再次打击,大骂数声,便是引兵离开。

城头赵云笑了笑,也不会反驳,也不派兵出城,而是微笑着看着杨丑离去。

且说赵云自被赵信任命为雁门令之后,一番整顿雁门兵马,另一边,亲自奔赴寿阳,求见戚稚。原来,早前赵云在寿阳游历之时,与戚稚在酒肆之中见过面,二人皆是练武之人,一看便知对方乃同道中人,故而约定比试切戳一番。

就此,二人切戳出了感情,二人相识竟有两年也。

戚稚得知赵云拜访,亲自出城迎接,大摆宴席招待。席间,赵云直入正题,表明自己身份,乃是赵信弟弟,雁门令,此番前来,是为招降戚稚而来。

戚稚大惊,未置可否。

赵云以理道:“古人云,良禽择木,振江一腔报国热血,浑身武勇,如何能被一张扬限制在区区寿阳耶?当可归顺吾主,荡平天下,宽慰四海才是。再说,汝之少主丁霁被囚,便是你在寿阳空老一生,又能如何?倒不如归顺我主,引兵荡平晋阳,救出丁霁便是。”

戚稚想了想,道:“若能救出旧主之子性命,某愿归降。”

赵云拍了拍戚稚肩膀,道:“某等自然尽力而为,丁霁在张扬掌控之中,便是我,也无十足把握。”

未等戚稚回话,赵云紧接着道:“不过但凡有一丝机会,某赵子龙定全力以赴!”

和赵信相处的两年来,戚稚很是知晓其性格,可谓是大丈夫一言九鼎,甚是信任,就此宣布归顺了赵信。

戚稚冲着赵云拱手道:“赵将军,杨将军并无坏心,待兵如子,若能归降,也是美事一桩。”

赵云点头,道:“这是自然。云对于戚将军的眼光还是很信任的,但眼下杨丑心态已失,让其回到张扬身边,是对我军有利也。”

戚稚稍稍一想,自然明白赵云言中意思,不再多说。

杨丑从寿阳城退回,愁眉不展,不知将去何方。一边杨峥道:“将军,眼下寿阳归顺赵信,只剩白马郡,不若撤至白马?”

“哼!汝当我痴傻耶?白马地处雁门、寿阳夹角之间,前往白马,是我自寻死路也!”

“不如此,眼下只得引兵撤回晋阳才是。”杨峥捏着长长眉毛道。

“回去便回去,汝不可再言归降一事!”杨丑不再拖沓,引着万余兵马,撤往并州州府晋阳,自是不提。

晋阳城,张扬府邸。

“啪!!!气煞我也!杨丑此僚,率四万兵马,竟败于一万老弱病残之手,当斩也!!”张扬在高堂之上咆哮着,神情发癫发狂,堂下众人苦涩着脸,不敢说话。

发泄一通,张扬方才气呼呼的坐下来,阴沉着眼,扫视阶下众人,冷声道:‘诸位且说,眼下该当如何!’

董昭上前一步,弯腰拱手,甚是恭敬道:“主公,陈留曹校尉即将赶到,那赵信今年扩张速度如此之快,兵力定然分散,届时主公与曹操分南北而夹击之,击败赵信极易。眼下大敌在前,斩大将不利于己,尚是用人之时,不若留其戴罪立功,可也。”

张扬愤怒仍不休,又是大骂几句:“皆饭桶耳!养之何用!!”

此话一出,场中众人面色皆不好看,便是董昭眸中,都闪过一丝不满。

三日之后,杨丑、杨峥领着万余兵马,回到晋阳,却是无人迎接,场面凄惨无比,只有董昭一人立于城脚相迎。

见了董昭,杨丑神情无比惭愧,低头汗颜道:“军师,是吾无能,致使今日之败。”

董昭微笑道:“此战,为战情虚报也,非将军之罪,主公虽面上怪罪,实则内心并无计较。还请将军前去主公府内请罪才是。”

杨丑听得此话,心中大石落了下来,自是拱手应诺。

入了城,各部兵马归入军营,杨丑卸去盔甲刀剑,径来张扬府邸请罪。

管家张淳开门,将之引进大堂,直奔张扬书房。

“主公,末将作战不力,请主公责罚!”刚入了书房,杨丑头也不抬,直接单膝拱手请罪。

此时的张扬也反应过来,杨丑、穆顺、眭固乃是自己麾下得力将领,眼下眭固已叛降赵信,眭固也因战败而被下了官职。

此前卸下穆顺之时,几乎麾下所有人都反对,但张扬一意孤行,换上杨丑!

杨丑得到如此机会,自然甚是感激张扬之恩,但结局并没有那么好!若是就此下了杨丑,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杨将军辛苦了!可有负伤?”张扬亲自上前,伸手搀扶杨丑,一边暖心问道。

杨丑却是宁愿长跪不起,拱手道:“主公,末将大败于赵信,还我并州将死兵去,是为罪人也,还行主公责罚!”

张扬直接上手,扶起杨丑,道:“那赵信乃一奸诈之人,擅使奸计,杨将军生性光明正大,被奸小坑害一次,也在吾意料之中。暂且将此事记下,吾相信,杨将军日后定能雪今日之耻!”

杨丑闻言感动而泣,真心道:“吾真说也,不得听信杨峥之言!某此败,当有一事需报主公!”

“何事?”张扬见杨丑神情凝重,心里不禁慌了一下。

杨丑将此前杨峥一直怂恿自己归顺曹操的事情,尽数告知。

张扬听完,大怒,“我视杨峥如子,其竟如此叛我!”当即挥手传令道:“立即将杨峥抓来,某要杀之以泄愤!”

杨丑急忙出声阻拦,复生道:“主公,眼下欲要归降者不知其数,当需请军师前来谋划才可。”

张扬一想,心道也是,急忙吩咐杨丑去请董昭,杨丑自是拱手而去不提。

且说于堂外伺候的管家张淳,乃是杨峥连襟,听了堂内对话,慌不跌离开张扬府邸,直奔军营,寻那杨峥。

杨峥没少从张淳处得到最新消息,听得张淳如此汇报消息,呵呵一笑道:“无碍,届时某只需不承认便是。”

张淳却是摇头,道:“非也!兄未知,自戚稚归从赵信之后,张扬那厮便已有提防,早欲杀鸡儆猴也!兄当速去!归顺赵刺史!”

杨峥摇头,道:‘非也,便是归顺,岂能投一黄口小儿耶?”

“那兄之意思是?”

“陈留曹操,素有野心,只身刺董,缴诏讨贼,当为某效力之人也!归顺,岂有无投名状之道理?再说眼下,军营之内尚有万余败军之士卒,因张扬拖延数月未发饷银,早有反心,只需吾振臂一呼,便从也!某,退可投曹,进可引兵自立,自当刺史!届时,兄之荣华富贵,岂非探囊取物耶?’

那张淳闻言,咧嘴一笑,甚是赞同,并道:“吾且先行回府,为兄打探消息。”

杨峥拍了拍张淳胳膊,道:“大事尽在公身矣,但有消息,当可报也。”

张淳自是点头,飞速而去。

且说张淳出了军营,却是并未赶回张扬府邸,而是直奔自己家中,带上妻儿,便是连金银细软都来不及收拾,便匆匆往东门赶去。

妻子钱氏问道:“如此匆忙,何去也?”

张淳道:“汝一妇人,何须多问,只需赶路便是。”

……

董昭赶到刺府,入了堂,张扬当即将杨丑之言尽数告知,并问计策。

董昭眯眼,沉思许久,道:“主公,以吾近日观察,上下无战心,胸怀异心者,非明面之多,加之饷银未发,士卒多有怨言,只恐一人掀旗,多有从者,届时吾军不战而败也。或有两条计谋,可保退路也。”

“何计?”张扬像是来不及一般,慌忙追问。

董昭道:“眼下,或可举州归顺赵信,或可匿名而潜,隐于灌木之地也。”

“汝之言,实为奸计!”张扬刚听完,便是大骂一声,董昭愣在当场,长叹口气,拂袖而去。张扬气急,于堂中大喊,要将董昭处死!

守在庭院中士卒已将董昭摁倒在地,董昭性命危在旦夕。

杨丑念及此前董昭于城门迎接之事,连为董昭求情,张扬方才放了董昭。

董昭出了刺史大门,呵呵凄惨一笑,张扬张扬,汝命休矣。汝带吾不忍,休怪吾无义,至此,你我情义两断。说完,董昭将头上官帽取下,放于张扬府门之前,就此离去,不知何踪。

张扬撒了一通气儿之后,又是满肠子后悔,杨丑岂会看不出张扬心思,当即给台阶道:“主公,军师所言,也是为主公所想,罪不至死也,不若吾去寻军师来?”

背对着杨丑的张扬,并未答话,杨丑已知该如何做,便出了门,寻董昭而去。

去董昭府中,却知董昭已带着几名心腹家士而去,无人知其行踪!

对着空荡荡的董昭书房,杨丑长叹口气,并未急着回府,而是在原地沉沉思索起来,心道:军师已走,不论主公对阵赵信,亦或是曹操,都必败也!吾亦当思去路也!

想明白之后,杨丑当即赶回军营,急找杨峥,杨峥从心腹士卒处得知,杨丑只只身一人,放心大笑,前来面见。

杨丑道:“悔不听公之言,对张扬一向忠心耿耿的军师都离其而去,可见张扬实一无能之辈!如今,某愿归顺曹操,公可愿同随往之?”

杨峥笑眯眯摇头,心道:方才你还在主公面前,进我谗言,现无路可走却又回来,当我是何人耶?

虽心中气愤,杨峥面上仍然笑意满盈,道:“佳机已过,此时归顺,不可也。”

“为何?”杨丑甚是不明!怎么一会儿要归降,一会儿不归降的?

杨峥道:‘此前战败于赵信,吾等可以曹公为援军投靠之,于张扬也有交代,是为暂靠,日后便留与曹营。眼下回了晋阳,如何再行投靠,?将军岂知,曹公与张扬同盟,曹公不日将到,碍于此,汝去,曹公焉能收留?张扬岂会相饶?天下又如何看待你我?’

杨丑听了此言,不以为然,却道:‘张扬待我不薄,吾不忍带走其兵马,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既公不愿同行,某自去也。’

说罢,杨丑不再多言,起身而去,杨峥看着杨丑背影,眸中寒光一闪,随后又迅速消失不见,转为满脸暖笑,心中早有计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