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小将很嚣张 > 第一百零四章 女为蛇蝎

小将很嚣张 第一百零四章 女为蛇蝎

作者:羊身狼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7:43:35 来源:笔趣阁

且说吕布含恨回家,路上却刚好与董卓的女婿撞上,心情极度不妙之下,便将此中事情尽数告知。

李儒急忙奔赴董卓府邸求见。

见了董卓后,拱手道:“太师之志向在天下也,何故以过见责温候?若其心变,大事去也,”

董卓岂能不知吕布对自己的重要性,慌忙道:“既已如此,该当如何?”

李儒道:“来日唤入,赐以金帛,好言宽慰之,自然无事。”

董卓听从,次日,便差人唤吕布入堂,宽慰道:“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休要记于心。”随后挥手,左右捧着满盆金子上前,另有绸缎锦绣二十匹,吕布拱手称谢而归。

至此,吕布虽然身在为董卓效力,实则内心却在貂蝉之身。

董卓风寒渐好,入朝议事情。

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相随其后,见董卓与汉献帝商谈,便找个机会离开,出了内门,上马直奔动作府邸而去。将赤兔宝马系在府门之前,提着方天画戟直奔后堂,寻到貂蝉。

貂蝉啜泣道:“汝可去后院之中凤仪亭边等我。”

吕布不疑其他,提戟便去,立于亭下曲栏边上等候。

许久,方才见貂蝉双手分花,碎步而来,如那月宫仙子,满面愁容孤哀,哭泣着对吕布道:“我虽飞王司徒亲女,然待吾如己出也。自见将军日起,得许侍奉将军左右,妾身便已生平足慰。谁不想,太师起了不良之心,将妾身玷污,妾恨不能即刻死;只因与将军未有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日得见,妾身愿成也。此身已污,不得复来伺候将军,愿死于将军身前,以明妾身之志!”

说罢,貂蝉双手攀扒曲栏,朝着荷花池便跳。

吕布慌忙张开猿臂,将貂蝉拉下,紧紧抱入怀中,并道:“吾知汝心久也,只恨不能共语!”

貂蝉手扯吕布道:“妾身今生不能与将军为夫妻,愿来世可期。”

吕布恨声道:“我今生不能以如为妻,非英雄也!”

貂蝉见机已到,啜泣声音更惹人怜惜,道:“妾身度日如年,望君见怜救我!”

吕布道:“吾今日偷跑而来,恐董老贼见之疑,必当速去也。”

貂蝉听到此言,泪如雨下,哭道:“君如此惊惧董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也。”

吕布脚步停下,转过身道:“容我徐图良策。”说罢,提戟迈步就要离去。

貂蝉岂能得此一模棱两可的答案?又道:“妾身虽身在深闺之中,却早问将军神勇,未能想英雄之身,仍受制于一老贼矣……”

吕布满面羞愧,不敢再去,恐再伤貂蝉心,便放下方天画戟,重新抱着貂蝉,好言安慰,两人依偎连连,不忍相离,耳鬓厮磨,好似一对苦命鸳鸯。

董卓身在殿上,却不见了吕布,想起那日吕布与貂蝉二人之间眉来眼去的,心中顿既生疑,当即与献帝辞别,登车回府。

刚见府前,便见吕布赤兔宝马在前,便问门吏,“温候入后堂耶?”

那吏卒拱手应是,董卓大怒,斥退左右,经入后堂,寻觅一番不见吕布,便唤貂蝉,也不见貂蝉,董卓面上越加难看,拖动着肥胖的身体,吭嗤吭嗤的在府邸之中快步行进,一双眸子四处乱射!

忽一姬妾赶来,道:“貂蝉在后花园看花。”

董卓闻声便往凤仪亭而去,刚转个弯,便见吕布与貂蝉二人相互依偎与凤仪亭之**语,方天画戟依靠一边曲栏。董卓大怒,目瞪发竖,大喝一声,吕布见董卓到,大惊,回身便走,便是方天画戟也跟不上。

董卓一手抄起方天画戟,听着长戟追赶,吕布速度何其之快,董卓身体肥胖,追之不上,气急之下,双手投掷画戟刺吕布身后。

吕布回手一拳,将方天画戟打落在地,董卓捡起画戟就追,吕布已然走远。

董卓追出远门,见追之不上,放停下身子,又是一人飞奔前来,与董卓胸膛撞击一处,董卓身形不稳,倒于地面。

且说撞倒董卓之人,正是董卓的乖女婿李儒。

李儒急忙扶起董卓,步入书院中坐定,董卓道:“汝为何来此?”

李儒道:“方才至府门,知太师怒入后园,寻问吕布,因此赶来。刚好遇见那吕布疯狂奔走,道太师杀我。故而儒慌忙赶往后园全解,不想误撞恩相。死罪,死罪。”

董卓恨声道:“居心剖侧之逆贼,竟然戏吾爱姬也,不杀之,难泄吾心恨!”

李儒道:“恩相此言差异,昔日楚庄王绝缨之会不追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亲兵所困,得其死力而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却是太师之心腹猛将,肱骨之从。太师若就此机会,将貂蝉赐给吕布,布必然感大恩,以死命报太师也。太师请三思。”

得李儒之言,暴怒之下的董卓也反应过来,吕布对他的重要性,董卓自然知晓,只是貂蝉,貂蝉也甚爱之,沉吟纠结许久,方才道:“汝言是也,吾当思之。”

李儒心头大石落下,拱手称谢而去。

李儒走后,董卓又是在书院之中想了许久,方才起身来至后园,唤貂蝉来问道:“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貂蝉哭泣道:“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身惊恐,慌忙回避,吕布却道:‘吾乃太师之子,何必相互避?’随后便提戟赶妾身至凤仪亭,妾见其不轨之心,恐为所逼,欲要投荷花池紫晶,却被这厮抱住……”

方才说完,董卓挥手道:“吾将如赐与吕布,何如?”

貂蝉大惊,哭泣道:“妾身已侍奉贵人,今忽欲要下赐家奴,妾身宁死而不愿受侮辱也!”说罢,几步冲到壁间宝剑,掣剑就要自刎。

董卓眨眼间便到,一把将宝剑夺下,紧紧将之保住道:“吾戏言耳……”

貂蝉趁势倒于董卓怀中,掩面痛哭,哭的是一个撕心裂肺,梨花带雨,道:“此必是那李儒之计也!李儒与吕布交情深厚,故而设此计,却不顾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吃其肉,喝其血才可泄吾心恨!”

董卓道:“吾安能舍汝耶?”

貂蝉道:“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地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也。”

董卓眯眼,心道也是,便道:“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享快乐,切勿多疑。”

这时,貂蝉方才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来见,问道:“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

董卓道:“奉先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也。我只不追究其罪。汝传吾之言语,以好言相宽慰之,可也。”

李儒大急,道:“太师不可被夫人之言所迷惑也!”

董卓变色,怒道:“汝之妻安肯给吕布否?貂蝉之事,切勿多言,言则必斩!”说罢,董卓挥袖而出,不管李儒。

李儒神情落寞站于堂中许久,良久才出,仰天叹息道:“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也。”

任由李儒多么精明,也不会聊到,这乃是王允与貂蝉使出的美人计。

董卓心急,当即下令,归还郿坞,百官皆在璜门之前拜送。貂蝉坐在车上,遥遥见那吕布站在与密稠的人群中央,眺望车中。

貂蝉虚掩面目,做出如痛苦之状,一路而过。

车已远去,吕布按辔徐行于土冈之上,远望车尘,心下越加痛恨!

忽然问身后一人道:“温候和不从太师而去,而在此地遥望而苦叹?”

转身见之,却是司徒王允,便拱手行礼,王允道:“老夫日来身感微病,闭门不出,故而久未与将军见面而,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于得见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

吕布道:“正为公之女也。”

王允佯装甚是惊慌道:“莫非,如此多时日,太师并未将小女与将军耶?”

吕布叹息,道:“老贼自宠久矣!”

王允又惊,道:“某不信有此事!”

吕布将前事情一一告知王允,王允仰面跌倒,半晌不语。良久,方才道:“如何能想到,太师竟然做出如此禽兽之举!”随后挽着吕布手道:“且到寒舍商议。”

吕布跟着王允回了府邸,王允打开密室,邀请其入中,置酒招待。席间,吕布将凤仪亭之事情细细述说一边,王允道:“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将军之妻,实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而!然而允老迈无能之人,年近不惑将死矣,不足为道。可惜将军英明盖世,却早如此侮辱也!”

吕布怒气冲天,一掌拍断案桌,口鼻之间,满是怨恨!

王允竖手止道:“老夫失言,还请将军息怒!”

吕布冷哼道:“吾势要杀此老贼!”

……

次日,李肃引数十骑,赶到郿坞,人报天子有诏,董卓便挥手,让其进内。李肃入堂参拜。

董卓问道:“天子有何诏?”

李肃答道:“天子病体新痊,欲要会文娱与未央殿,计议禅位于太师也,故而有此诏。”

董卓笑了笑,当即想起了‘老丈人’王允,便问道:“王允之意思如何?”

李肃道:“王司徒已名人打造受禅坛,只等太师到矣。”

董卓大喜,笑道:“吾昨夜梦见一龙缠身,是为黄袍加身之意,不想今日果真得此信,时不可失也!登基后,汝可为元勋!”

当即命令心腹爱将李榷、郭汜、张济、攀稠四人令着飞熊军三千,镇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而回长安,刚上架车,想起了什么,回头对李肃道:“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

执金吾可是光武帝曾经的猛将,光武帝曾说过:取妻当取阴丽华,当官则为执金吾。

李肃拜谢,激动之下更是道:“臣谢恩!”

董卓入后堂,辞别老母,其母九十余岁,问道:“吾儿何往?”

董卓道:“儿将受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董母捂着胸口道:“吾今日肉颤心惊,眉目乱跳,恐非吉兆。”

董卓哈哈而笑,道:“将为国母,岂不见有惊报?”

说罢,拜地辞别,又找来貂蝉,道:“吾将为帝,汝可为贵妃!”

貂蝉早知其中关键,装作欢喜拜别。

董卓乘坐车马而出郿坞,前遮后拥,足有万人,拥往长安而来。行不到三十里路,所乘之车,忽然断了一轮,董卓宽硕身躯猛然晃动一下,董卓心里一惊,神情不美。

将心中不安之事怪罪于撵车之上,下了撵车,道:“即将为帝,此凡物如何承吾之龙躯,毁之!”自有士卒从命,放火烧之。

董卓换马乘行,又行不到十里,胯下马匹咆哮嘶喊,扯断辔头,董卓惊慌落马。忙叫李肃问道:“车折轮,马断辔,其兆如何?”

李肃道:“乃太师应受禅,弃旧换新,将乘坐玉撵金鞍之兆也。”

董卓大喜,信其言,心中那抹慌乱也消失不见,欢天喜地而去。

次日,行走之间,狂风暴起,昏雾遮天,董卓又问李肃,“此何兆?”

李肃笑道:“主公将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也。”

董卓再次大喜,一路赶到城外,果真再无异象。

百官伏于城外迎接,只有李儒报病在家,不能出迎,李儒乃是心腹,董卓自不肯害之。董卓一路直奔相国府邸,吕布进来祝贺,董卓道:“吾为帝,汝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便出帐外歇宿。

当夜,忽有十多小儿高歌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歌声悲切,董卓便问李肃是为何兆,李肃道:“是为言刘士将灭,董氏将兴之意。”

次日一早,董卓尽起列仗,收拾行仪入朝,群臣各穿朝服,于宫门道路两侧拜迎董卓,董卓站于撵车,手持宝剑,扶车而行,睥睨天下之威,已然浅见。

到北掖门,军马尽当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城门。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在店门外,惊问李肃道:“持剑是为何意?”

李肃却是不应,只是一味推车直入,董卓心里已然见慌,一双眸子慌乱四处乱飘,其中似有一丝多想,似有一丝犹豫,复杂无比。

行不至数步,王允掣剑断喝道:“逆贼在此,武士何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