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第二十三节 校对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第二十三节 校对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5:02:22 来源:笔趣阁

“他现在每天下午都在印刷所里,编教材。”

“编教材?”金晓宇想自己前些日子刚暗示过他,私撰教材犯忌,没想到他居然还是执迷不悟!

看我怎么收拾他!金晓宇的眉头一竖,荆楚觉得害怕,赶紧道:“这个,这个……您可别说是我说得……”

“你放心好了!你事我护着你。”金晓宇拍着胸脯保证,“这个印刷所在哪里?”

“就在学校对面……”

“高雄国民学校印刷厂”和学校是一路之隔。是一处独立的小院子,砖石结构,封闭又坚固。这里只有门牌,并不挂牌,是属于本地不公开的机构。

金晓宇因为是元老,很方便的就进入了印刷所。

印刷所虽小,却也是五脏俱全,虽然设备落后――都是临高淘汰下来的,但是排字、印刷、切纸、装订……应有尽有。五六个工人忙忙碌碌。金晓宇还以为这里印刷的都是学校的教材、试卷之类的东西,没想到正在排印的居然是最新一期的《高雄日报》。

这《高雄日报》是本地报纸,说是日报,但是受限于物资和人员短缺,每周才能出版一次。每周有五份送到学校来。金晓宇也略略看过,是一份颇为乏味的报纸,自然了,小小的一个高雄也不可能天天有什么轰动性的社会新闻。至于国家大事也就是转载《临高时报》的内容。不过,它有一份文艺副刊《朱槿》,倒是值得一看,其很多都是归化民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之类,题材广泛,大多是白话文书写,有的小说看起来,很有明清小说的韵味。特别是上面连载的志怪小说,更是金晓宇的最爱。

学校的印刷所怎么还印刷报纸?

她问了下负责人才知道,项天鹰在后面的编校室里。当下穿过天井,来到了后院。

原来这后院别有洞天,修有好几排砖石房屋,分别挂着不同的牌子,第一栋平房便是“编校室”。外观与众不同,连排的窗户明晃晃的耀眼,外面又支了一层防晒网。

推门进去,只见项天鹰和两个归化民各自占着一张大桌子,看着稿子,神情很是专注,连她推门进来都没有发现。门口的桌子上,靠墙的书架上,到处堆满了纸张,空气里散发出一股油墨的气味。

这是在编教材?虽然她没编过教材,但是看胡青白他们搞过,手边都是堆满了各种书籍和字典,没见手边堆着一堆印刷文稿的。

她轻手轻脚的走到项天鹰身后,拍了拍他的肩。把项天鹰吓得一激灵,回头一看是她才松了口气。

“你这是要我活活吓死……”他抱怨道,“你怎么来这里了?”

“怎么?我来不得吗?还是这里有你的小秘密?”

“嘿嘿,小秘密倒是没有。”项天鹰略略有些尴尬,“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事业吧。”说罢他回头对两个归化民干部说道:“小马、小陈,你们先干着,我和金元老有些话说。”

说罢将金晓宇带到隔壁的房间里,这里是小小的一间办公室。收拾的很仔细,非常洁净,和外面多少有些脏乱的校对室很不相同。看到桌子上的文具,她知道,这是项天鹰的另一间办公室。

联想到外面正在印刷的《高雄日报》,项天鹰在这里干什么也就豁然开朗了。

“原来你还是《高雄日报》的主编啊,失敬失敬。”

“莫要开玩笑,”项天鹰赶紧否认,“主编是魏八尺,这属于公开信息,你可以查到的……”

“那你就是责任主编了。”

“也不是也不是,我只能算是副刊的主编。”

“想不到你还真是个文艺青年呢。”金晓宇说,“这副刊我特别爱看,你从哪里发掘来的这么多作者?”

“天下有才的人多得是,只是没机会表现罢了。我主编这份副刊,也有让这些17世纪的文艺爱好者们暂露头角的想法在内。”

“你这是有病啊,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搞好,一天到晚搞这些做什么?”金晓宇觉得项天鹰的摸鱼行为已经突破天际了,忍不住提醒他一下,“学校的事情这么多,你不寻思寻思怎么改进,搞副刊……我真是服了你了!”

“人总是有休闲娱乐的要求的,再说副刊也是我们宣扬新生活新文化的有力的宣传阵地……”

“好了,好了,我说不过你。还有一件事,你为什么要对别人说你在编教材?”

“哪个说的?哼哼,我知道了,肯定是荆楚!果然是她背叛我了。”

项天鹰的话让金晓宇心里咯噔一下,再看项天鹰的脸色并没有异样,才意识到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赶紧道:

“是我逼她交待的!你先别打岔!你自己编历史教材这件事。别到处说了,还有相关的文档。我叫荆楚都给你另外装了盒子,算是你的个人备忘录内容。不放在国民学校的档案里。这事就算是过去了。等以后胡相想到编写历史教材的时候你再报名吧--可千万别说你早就编好了。别给自己惹事!至于副刊这事,你也能省则省吧。”

项天鹰笑道:“你以为我是喜欢文艺才待搞副刊的?的确有这么一点道理。不过我的主要目的是找个理由待在印刷厂。”

“这是为什么?”

“你先看看这个。”他拿起一本书递了过来,这是一本临高印刷的出售到广州的书籍。书本身没什么花样,就是一部生活类书籍。金晓宇满腹狐疑的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地方都用铅笔做了标注,一看就知道是项天鹰的字。

金晓宇没看明白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随口说道:“你的字怎么还这么烂。”

项天鹰说:“这不是重点,我让你看这里面的错误。”

金晓宇再看了看:“这校对水平确实是差了点。”

项天鹰把书放回远处,说:“临高印的还好些,杭州出的就更不用说了,那里的校对大多是旧文人,校对完全没有标准。其实就算是临高那边,管理也很混乱,大图书馆、真理办公室、印刷厂三个方面一起负责图书的出版,校对也很草率,翻印的旧时空的书籍本来就没什么错误,教材的审查则比较认真,一般外销类的书籍的校对就没这么严谨了,每天发行的报纸时间限制比较严,校对也不够认真。至于高雄这边嘛,那就是惨不忍睹了,我第一次拿到《高雄日报》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所以……”

“我要是直接告诉魏八尺,我要帮着高雄日报的做审稿校对工作,他会怎么想?”

“狗拿耗子。”

“对,所以我得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才好待在这里。”

“理由?这里不就是高雄国民学校的附属印刷厂吗?”

项天鹰略微尴尬的笑了笑,说:“其实里面有些区别的。”

原来魏八尺原本打算筹建的不是“高雄国民学校印刷厂”,而是“高雄印刷厂”,但是由于现在高雄除了教材和报刊之外并没有多少印刷需求,所以高雄印刷厂乃至高雄出版社的方案被否决了。于是改用“国民学校附属印刷所”的名义进行的申请。

说是“国民学校印刷所”其实就是市政府的印刷厂。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物资,都是由高雄市政府承担的。所以这里不仅印刷教辅材料和考卷,还负责市政府发行的《高雄日报》的印刷。

“可是这校对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是校长,教育工作者,不是图书编辑……”

项天鹰说:“那是当然的,这是我的本行,要说编书,元老院里还是有比我厉害的,可要是校对,恐怕没有谁比我强。”

校对这行门槛低,只要认字就能干,可是要干好了可没那么容易。首先这里面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旧时空一本书的校对经过十个人的手是再正常不过的,用黑马软件过一遍,还要人工反复校阅,

“……现在呢有两个人通读过就不错了。而且为了节约用纸,不能像旧时空那样改一遍印一次,只能在一份稿子上反复改。旧时空校稿用红蓝绿黑铅五种笔,现在钢笔不能普及,能用的只有红蓝铅笔,一份稿子上用铅笔改好几遍,排版员哪能不出差错。”

“实话说,就是旧时空,我也没觉得好到哪里去,各种低级错误多得去了。”金晓宇吐槽道。

“那是,那是。干校对虽然门槛低,但是干好却不容易。”项天鹰说道。校对人员本身中文功底要过硬,还要熟悉出版业的各种标准和各种常见错误,有敏感度。对于书里讲的内容也不能完全外行,否则看不出知识性的错误。这些光靠学是学不出来的,必须靠一篇篇稿子练出来。

“……外面两个年青人都是从临高时报社调来的,原本负责《临高时报》的校对,在归化民中算是水平很高的了。不过还是不够专业,我让他们跟着我好好学。”

金晓宇点头说:“我明白了,你是想把自己的专业传承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