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第七节 项元老的思想工作(一)

项天鹰说:“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就是这人间天堂里,也少不了路倒。高雄这里有不少浙江人,都是打从杭州过来的,鱼米再多,也是官家老爷们收了去,吃不到我们老百姓嘴里。更别说苏州府的赋税是全天下最重的。我爷爷刚会走路就跟着太爷爷在阳澄湖里打鱼,一年辛苦下来,反而欠债累累,鱼都让渔霸拿走了,我们一家只能吃螃蟹果腹。后来我太爷爷没了,我爷爷在家乡实在过不下去,听说辽东有地多人少有活路,这才跑要饭到了辽东。江南百姓来到苦寒之地,原是十分不易了。可是他却十分高兴。毕竟辽东地多,只要肯卖力气,还是能吃上碗劳碌饭。我爹就是在辽东出生长大的。可是吧,这贪官恶霸哪儿都有,哪里都没有本分人的活路。不合欠了一个大户的阎王债,倾家荡产,东挪西借,好不容易还上了钱,想着再不佃他家的地了,谁道那王老爷翻脸不认账,不知从哪又变出一张欠据来,硬说我家没还钱。我爹一怒之下伤了两个逼债的狗腿子,这良民是做不得了,便又背井离乡逃了出来,这一逃便逃到了澳洲,娶了我娘生了我。我们每个澳洲人祖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这样的事,都是九死一生流亡海外的。”

陈奇心想,原来他不是崖山“老宋”的后裔,是后来投奔过去的“新宋”,难怪也是元老,为人却低调了许多。毕竟是根基不够,不由地有些同情起项天鹰来。

黄渠见他忆苦思甜,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赶紧道:“这高雄几万百姓,个个都是在家乡没了活路的,若不是元老院收留,恐怕大半都已经是路旁白骨了。”

项天鹰说:“就说当年,我们元老院坐着圣船满心欢喜回到故土,在临高买地开荒,规规矩矩地种田经商,一没祸害百姓,二没杀官造反,皇粮国税那是一分没少交。可是那皇帝的老丈人看上了我们在广州的产业,收买了一帮贪官污吏,诓骗两广总督王尊德去打临高,他派来广州的那个家奴田达,还想抢裴姑娘当小妾。他们要是直接来抢,那也算光明磊落的好汉,可是他们派那些官兵来当炮灰。澄迈一战,大明的军官战死了114人,普通士兵战死了6157人,我都替他们不值啊,堂堂朝廷的官军,替皇亲国戚家的家奴来送死。官军的大将里,雷廉参将赵千驷是第一个战死的,是被狙击手打死的。抚标游击王道济、制标游击李光、练兵游击王熙,他们三个身先士卒冲到了壕沟边,顶着打字机的火力往上冲,亲兵几乎都死光了,王道济和王熙战死,李光受了伤,被部下拼死抢了回去。惠州参将严遵诰战死在了石山,当时有士兵要取他的首级,还是朱鸣夏拦住了,说严将军是为国捐躯的,要好好装殓,按军礼安葬。这几位战死的将军都是英雄好汉啊,要是像满桂、赵率教、贺世贤、尤世功他们那样死在金兵手里也还罢了,保家卫国是军人本分,战死沙场也是流芳千古。可严将军、赵将军他们这算怎么回事呢?明军两万多兄弟到海南来送死,难道就是为田国丈的家奴卖命?这当的到底是朝廷的兵,还是他田家的兵?”

陈奇叹了口气,道:“您老也知道,我原来就当过潮州水勇,天启元年的时候因为参加闹饷被人追究,这才落草为寇。就像您说的,这兵当得真没劲,小兵给官长当奴才,将军给太监当走狗。”

项天鹰说:“我记得当初是老黄带着弟兄们抗捐,被官府秋后算账要问斩,你七哥有义气,带着兄弟们劫牢反狱,然后才投了刘香。”

陈奇脸有得色,却谦虚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说白了也是迫不得已!求条活路。”

陈奇和黄渠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两家都是渔民。陈奇家贫寒,后来便投军,在水师当兵;黄渠的父亲则是个屡试不中的老童生,黄渠亦是。

天启元年的秋季,揭阳县的粮差照例催缴秋粮,这一年,揭阳县修了后来的“揭阳八景”之一的进贤门,士绅大户们为此“乐捐”不少,于是征秋粮的时候,大户们与粮差们串通一气,把这部分亏空从秋粮里补。大户们少交甚至不交,小户被欺压需索到破家的不计其数。偏偏那年揭阳年成不好,黄渠家两代都是读书人,家里的几亩薄田都是佃出去收几个租子。这年因为受灾严重,税赋又重,佃户收了粮食便弃佃而逃,黄家一粒米也没收到。

眼见被粮差催逼得没活路了,黄渠召集了一帮兄弟,组织起来抗捐,接连打伤了几个粮差。官府自然不能就此善罢甘休,派马步快下乡把黄渠给拿了,先关在一家粮差家中,准备第二天押回县城。

黄渠的兄弟无计可施便去求告陈奇,陈奇当时也是欠饷数月,屡次闹饷,军饷没拿到几个,反倒成了上官的眼中钉。眼见便要待不下去了。这回听说自己兄弟被拿了,便干脆破罐子破摔,找了十几个平日说得来的弟兄,连夜潜入寨子,杀了押送黄渠的衙役和粮差全家,就此落草为寇。

落草之后,两人又商议觉得占山为王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总共只有这几十号人,打大户未必啃得下来,抢穷人又无油水,不如去海上投海主。这才入了刘香的大帮。

陈奇当了海盗之后,亏心事干得不少,深夜做梦之时也梦见过冤魂索命,为此家里把能供的神仙都供上了。但是这起家的第一票却是极讲义气的事,杀人全家这种事,对于当时的绿林人物来说也不以为非。他经常以此自矜,虽然为了避免显得自己自吹自擂,他一般是不对别人讲的,但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他还是心中欢喜。

项天鹰说:“我们澳洲人本来只想做买卖,并无造反的念头,可是他大明官家不许啊,这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所以我们不光要拿下琼州、广州、肇庆,将来还要打进北京城。”

黄渠说:“有元老院的英明领导,北京城也是唾手可得。”

项天鹰说:“那么打下北京之后呢?”

黄渠说:“再收复沈阳,灭了建虏。”

项天鹰说:“再然后呢?”

家长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在他们看来,都统一天下了,当然应该是封王封侯,封妻荫子,还能有什么事做。

项天鹰长叹一声:“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啊。七哥你当过明朝的兵,知道欠饷的滋味吧。”

陈奇道:“那是自然,明国的军队欠饷是家常便饭,哪像我们伏波军这样从不欠饷。”

项天鹰说:“你可知明军为什么欠饷?”

陈奇说:“左右不过是朝廷缺钱,上官又克扣。”

项天鹰说:“那你可知道朝廷为什么不发军饷吗?”

陈奇说:“我也着实纳闷,这伪明的皇帝又想让当兵的替他卖命,又不给当兵的发饷,这不是失心疯了。”

项天鹰说:“皇帝不是不想发饷,而是没钱--真得没钱。”

一个家长说:“每年那么多皇粮国税,皇帝如何会没钱。”

项天鹰说:“这就是关键了。明朝那些贪官污吏,哪个不是百姓的血肉喂肥的,皇帝要百姓缴一石粮,他们少说也得搜刮三石四石,皇帝要一两银子,他们敢贪十两八两,等银子进了国库,又作为军饷发下来,军官们还要从中克扣。一层一层盘剥下来,纵然还剩下些,还要用来养家丁,养亲兵,哪里还有小兵的钱粮呢?”

他喘了口气,又说道:“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他朱家子孙个个都有俸禄。封到各地的王爷们白天出去强抢民女,晚上回家玩了命生儿子,有连生几十个的。有的王爷的封地上,闲散宗室就有好几千人,本地的赋税加起来还不够他们的俸禄。就说崇祯皇帝的叔叔福王,他娶老婆就花了30万两,修宅院花了28万两,你们说,朝廷还有钱发军饷吗?这些皇亲国戚占着万顷良田,皇粮国税却一分不交,士绅大户也一个个减税免税,于是这粮赋就都被压到了平头百姓头上,小户们捱不住的就只有卖房卖地,舍家逃亡。可是他们的地被大户吞并了,粮赋却要分摊到其他小户头上,于是其他小户也一个接一个地破产逃亡,最终土地都落到大户手里,穷苦百姓都成了流民,你们说百姓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