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长宁国之卷:第五十四节 长宁国

劫后余生的黄祺林在总兵府里设宴招待着崔云红一行。总兵府的花厅墙壁上还残留着战火灼烧后的痕迹。桌椅更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原本富丽庄严的府邸被糟蹋的不成模样。几位元老见状暗暗感慨,尤其是崔、吴二人,两个多月前曾经到过这里,感触更深。

远远的,黄家的祠堂内,出来响器敲打和僧道诵经的声音,这是黄家在为这次劫难中死去的黄家族人举办丧礼。被杀、自尽的黄家族人和眷属超过了一百人。

然而黄祺林父子却没有太多的感慨和悲伤,对他们来说,劫后余生要做的事情太多,容不下过多的感情。

经此一劫,黄家和整个山八港元气大伤。公私财产损失巨万。黄家二百余年的积蓄,更是被罗掘一空,幸而后来协议达成之后,巴斯滕一伙只能带走“随身财物”,才使得大多数财物被保留下来。

至于山八港商民百姓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仅在战乱中死去乡勇和百姓就有三四百人--整个山八港连一万人口都没有,可见其伤亡惨重了。

活下来人两个多月没有生计,又多次被海盗雇佣兵劫掠,大多一贫如洗,亟需救济。商人们损失了货物,面临破产的风险,也需要黄家的帮助。

死去的人需要抚恤,活着的人需要救济,尸体要掩埋,毁坏的房屋要重建……更不用说他们还有一笔巨额的债务需要偿还。

尽管对山陆、山九等社区的“见死不救”颇有微辞,但是深究起来,往日里自家做得事情也不见得是问心无愧。经此磨难,更知团结互助的好处,尽管心怀芥蒂,还是要热情接待派来的贺使,同他们商讨要事。

至于渤泥的大王,尽管一度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此时也派来了贺使――自然也要尽力敷衍。这一番忙碌,已经把父子三人折腾地筋疲力尽。宴席之上,三人疲态尽显,一个个脸色晦暗。犹自强打精神向元老们敬酒致辞

仓促之下,府邸内自然没什么精美菜点,都是本地菜蔬和海里的鱼虾,简单的料理一番。好在双方的目的都不是为了吃,酒席上的谈话才是重点。

“黄家遭此劫难,若不是有首长神威相助,恐怕会就此沉沦,老朽替山八港的百姓给首长和元老院叩谢了!”黄祺林说着就就要给崔云红等人下拜。

“黄老爷子快请起,受不起受不起。”崔云红赶忙伸手去扶,心里想着这话却也不错,在旧时空哥打巴鲁这地方连黄家寨都没能留下,一切都彻底消失在了雨林中。后人只能从一堆与中国相关的地名中想象着长宁山下发生的故事。

“好在此事平安度过。”

“全仗元老院的虎威!”黄世北深深一揖,“黄家实在无以为报首长的再造之恩……”

“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黄老爷子日后有何打算?这长宁山下众多村寨不能没有一个主心骨。”

黄祺林长叹一口气,惭愧道:“说什么主心骨!实在是当不起……要不是元老院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我辈就是丧家之犬了!”

黄祺林虽然被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但是山八收复之后,他原原本本的知道了事情的前后经过--这对他来说打击甚大,没想到自家的二百年基业居然的脆弱,被人拿下中枢便土崩瓦解。

不过他已然明白崔云红话里的意思,这是要黄家归附元老院。

是否要归附元老院,对黄家来说已经不是选择题了。黄家这次“复国”全靠南洋公司的出手相助。毫无疑问,元老院既然可以帮他们担保巨额贷款,也可以马上来“清偿债务”。印度商人会毫不犹豫的把黄家的债务卖给南洋公司。

不管名义如何,南洋公司俨然已经是黄家的最大债权人了。

“……从今往后,我黄家一门愿为元老院前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你不用说得这么夸张了。”崔云红笑了笑道,“你们就没有想过,自立为国?”

这一问不仅是崔云红的疑问,也是很多元老的疑问。以黄家在婆罗洲的势力来说,自立为王并不是难事。为什么始终是渤泥王室的附庸呢。

“首长的好意心领了,我辈何尝又不想自立,只是此地不比中原宜居,瘴病肆虐致使人丁不兴才不得不仰人鼻息。平日里又多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看不清大局,总觉得自己多年经营,江山安如磐石,不曾想,世人熙熙往来皆是为利……”

这话真真假假,实际上,黄家没有自立一国是因为这二百多年来他们对渤泥政局的影响力很大,甚至影响到废立之事,世袭天猛公这个职务并不是虚衔,而是真正的统治者。

甩开渤泥国王自立,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崔云红不了解这些,还以为他们被动挨打的是因为只埋头赚钱没有成强力的团体。

但是,眼下元老院既然已经表露出这个意思来,黄家自然要表现的“毫不犹豫”。

“元老院对我族和此地百姓有再造之恩,归顺元老院实乃莫大荣幸!”黄世东“兴奋”插话道,“我等愿奉元老院为主,长宁山下各港各村寨自此合众建国,永为大宋藩属!”

吴廷伟点头称赞:“黄老爷子和两位爷果然深明大义!”他想了想又问道:

“朱顺燊呢?”

黄祺林略略有些不安,道:“这孩子原来就没什么当皇上的念想,只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元老院若有其他安排……”

“我们倒也没什么安排,既然他愿意留在你们这里,就让他留在这里安心的当个富家翁,洒扫墓地,奉祀祖先。”

“是,多谢首长恩典!”

黄家和北婆罗洲各处华人集团联合以“长宁国”的名义正式上表内附之后,元老院常委会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了相应的对策。

元老院计划在未来建立类似类似联邦制的国体。毕竟元老院再强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地盘都纳入本土范围进行管理。像长宁国这样并非传统本土范围之内,自然资源禀赋不高、战略位置也不突出的政权就适合作为元老院的依附国存在,与长宁国的法理关系也将作为日后处理依附国的范本。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最终形成了如下文件:

1637年大宋澳洲行在元老院关于北婆罗洲地区华人地方组织建国第三次会议的决议

一、国名及首都:定国名“长宁国”,寓意长久安宁,永佑南洋。国都定于山八港,改称沙巴。

二、国家元首:大宋澳洲行在元老院主席为长宁国最高领袖,长宁国地方行政制度及行政长官名义由其自行决定。

三、国土范围:长宁国北部直抵婆罗洲最北端的古达,南部以原哥打基纳巴奴市南部的Sungai河为南界。

四、尊重朱顺燊留驻长宁国的决定,建议其将大明国玺及相关文件移交博物馆保存。

五、黄家持有的明国颁发的相关册封文书、印信全部缴回临高,由博物馆收存。

五、成立长宁国开国委员会,赴沙巴指导长宁国国家制度设立及相关事宜。

六、制定《大宋澳洲行在与长宁国关系法》作为宗主从属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这个正式文件以外,还通过一道秘密的谅解协议。这道协议是经由黄家提出的,但是获得了大图书馆的同意。

秘密协议的内容其实不复杂:在目前情况下元老院同意黄家同时保留在渤泥的世袭职务和“藩属”地位。尽管这项内容引起了部分元老的不满,认为这是鼓励“两头吃”。但是大图书馆的意见是黄家在当地二百年的经营,在宫廷内的势力根深蒂固,现在有了元老院的支持,势力愈发强大,不但不能主动放弃还要充分的加以利用。毕竟南洋公司目前还是在渤泥的国土上进行石油开采活动。有这么一位强大的代理人绝无坏处。

由外务相何影带队的册封船队抵达了沙巴港,长宁国开国系列庆祝活动要持续一周的时间,崔云红在头两天的接待会露了面后就消失了。他不是个爱热闹的人,相较于在交际场上觥筹交错地给黄家指点长宁国的未来图景,他心里还有一件挂记许久的事情:征服17世纪的京那巴鲁山,现在终于得空去完成这桩未了的心愿了。

听说崔云红要去攀登长宁山,黄世东也想起来安娜要完成祖姥转世身的最后一道试炼:亲自登上长宁山,在升仙石上刻下自已的名字与历代祖姥达成精神上的共鸣,并要在上面取下一捧泥土带回祖姥庙、

“去往长宁山祖姥峰的路途凶险异常,唯有有缘之人方能得入,崔首长以元老之尊驾临神山,必定一路顺风……”黄世东劝说崔云红无果,只能恭敬的祝福。本来朱顺燊还想一起去,但他大病后身体并不适合攀登长宁山,被崔云红给挡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