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 第三节 龙江垦社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 第三节 龙江垦社

作者:吹牛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15:02:22 来源:笔趣阁

正当关山跃啃文献,边到处找人吃饭聊天的时候,元老院的任命状确下来了:魏八尺为高雄地区行政长官,统筹协调台南地区的全部事宜。而他和李东田的相关任命文书也下来了。

粗粗一看台湾开发的人事公告,这配置算是豪华,方方面面的元老有十多人。既有长期任命也有短期出差性质。他和李东田算是长期任职,短期任职的人员中以建筑公司的元老居多。

关于台湾的行政建制问题。原本执委会在讨论台湾问题时,建议成立“台湾州”或者“台湾大区”,以台湾岛的体量而言,“大区”一级的行政单位是当之无愧的。何况元老院中也隐隐约约把台湾作为“紧急备份”的思潮的存在。

但是政务院认为目前预计对台湾的控制仅限打狗一地。整个台南平原尚未一统,更不用说台北、台中地区直接设立“大区”级的单位为时过早。于是便只设立了一个“高雄特别市”的建制。任命魏八尺担任“行政长官”兼“市长”。算是确立了魏八尺作为台湾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地位。

关于这个问题,关山跃倒也不太在意。魏八尺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嘛,官衔虽然高那么一点,但是本质上就是个会议召集人。比较令他膈应的是,高雄这个地名虽然源自平埔族(Takau)的名字,毕竟是日踞时代的名字,元老院这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拿来就用不大妥当。当然,“打狗”这个名字也不怎么样,也可以延续清代的叫法叫“凤山”嘛!

这么一想,关山跃原本想拉着项天鹰去找萧主任“聊聊”。历史考据的事这未来的高雄国民学校的“教务长”在行。但大家,也包括项天鹰在内都劝他,这事就算不妥也没到去“聊聊”的程度。况且,政务院的行政命令,找萧主任也没用。

通过这事,关山跃看清了一些事情。虽说元老人人平等,毕竟只是理想和口号,实际体现,大约只有全体大会上的一票,平时肯定是做不到的。自己的资历和年龄,无疑在元老院中处于下游。能力上好一点,能混个中上游,但跟大老们比,差距还比较大。在执委会中,自己除了跟办公厅主任还熟一些,其他人都未必认识他。再说他能跟萧主任能说上话,纯粹是因为萧子山的工作性质。他需要跟每一个元老都有点交集。你要说有交情,他和所有人都有交情,你要说没交情,也可以说完全没有。再仔细一盘算,自己这些年来好像也没有在萧主任那里走动走动,送点土特产什么的,只知道萧主任有个相好,可是连这相好叫啥名字都不知道。

自己在高层,别说影响力,连个“景”都没有。如果按派系的话,他原来在工业口,后来在陆军,按理说应该属于督公的派系。不过,关山跃对拉帮结派非常反感,对某些人,比如那个躲到三亚去的胖子--自己当初还在制药厂,白天听到的是卫生口元老抱怨他调戏小护士,霸占医院病床赖着不走。晚上在咖啡馆,听到的是农业口元老今天又少了一只家禽的控诉。

此外他也非常看不惯某些人借着派系的力量玩弄权术,翻云覆雨,搞得元老院里乌烟瘴气。

但是元老院的发布的“台湾开发方案”里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他决定还是要专门上书谈一谈的。好在自己现在已经是台湾方面的“前委”了,上书不但有人看,涉及到具体实务也有召集讨论的可能性。

关山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虽然他们去台湾开垦是元老院的“官方行动”,但是他觉得,至少在垦务这一块还是暂时不宜对外打出“农垦兵团”的旗子,而是以类似于民间乡绅自治的形式存在。

这首先是为了避免引起各方的瞩目,避免产生某些外交纠纷。高雄距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在台湾的老巢大员并不远,台湾岛的另一端鸡笼还有西班牙人。元老院目前登陆台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搞一个转运基地,并没有立刻一统台湾的意思,暂时对这两股势力也母须持有敌对态度,采用一个民间形式的垦务机构,在交往中有推诿变通的余地。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收服当地汉人移民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台湾大规模的汉人移民,主要是1624年颜思齐来台之后通过各种方法招揽来的。颜思齐死后,大家虽然众推郑芝龙为首。但是他在本地的影响力并不比荷兰人强。荷兰人在汉人移民中征收人头税,形成了事实上的统治。只是荷兰人并不过问移民内部的事务,允许移民团体在一定程度上自治而已。

要吞并这几万汉人移民,不但要面对郑芝龙集团在本地的代理人的抗拒,还要面对荷兰人的反弹。如果直接吞并,需要大量资源,还可能会引起反弹。不如打着民间机构的幌子,能减少很多阻力,万一事情不顺利,也有转圜的余地。

第三点,关山跃也是相当重点的在呈文中提出的,那就是对当地原住民的怀柔。

关山跃从小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对“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观念可谓刻骨铭心。在中国领土上生活的人,自然是中国人。虽然台湾的原住民都是南洋群岛来的马来系,但是既然都是人,搞什么“生存空间”之类的他还是有心理负担的。

他虽然对“土着权益保护协会”不感兴趣,但是日常也对很多蔑视原住民的现象看不惯。对于台湾当地原住民,不管是不是猎头,只要能和平相处,关山跃是真心想收服他们成为元老院治下百姓的一分子。

他个人觉得,清朝开发台湾时的一些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清廷统一台湾后,汉族移民日间增多,侵垦原住民土地的现象日渐增加,汉人移民和原住民的冲突也冲突不断不断。互相仇杀的事件屡见不鲜。清廷为避免纠纷,规定各原住民村社保留一定土地,即大社五百甲(1甲约合0.97公顷,或者14.5亩土地)、中社四百甲、小社三百甲,为各村社耕猎之地,不准汉人侵垦或租佃。数额以外的多余荒地,可招汉人移民开垦,向原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当土地属村社公有时,收取“公口粮租”,用以发给社众口粮、缴纳正供及社内公共费用;土地属家族或各房所有者时,收取“私口粮租”,归各家族或各房所有。这种形式的地租,被汉人移民称为“番大租”。

关山跃觉得,这种互利共赢,合作开发的模式,才是元老院这种先进文明的代表所应该采取的形式。而不是像美国西部大开发那样,拿着火枪直接把人赶走。

如果直接用农垦旅团的名义,自己的某些施政必然会被人批斗为“软弱”,而且政策层面上必然代表了官方意志。用民间组织的名头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了。

有了这些考虑,关山跃参照清朝时开垦台湾的记载,再糅合自己家乡的名字,一个晚上没睡,终于想出了一个“龙江垦社”的名号。垦社是清朝汉人移民来台后,常用的名称。龙江则为自己的家乡名。

这个名词想出来之后他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至于农垦旅团的基本设定,也做了一些修改。农委会提出的原桉中,打算将开拓的地域全部归属为农垦直属农场。这样一来农垦的辖地,基本就是除高雄市特别市外的台湾全部地域了。这个方案太过托大不说,也不易于争取更多的资源,反而会造成元老院的普遍反感,给人以不好的印象,有农委会扩张地盘,搞独立王国之嫌,因此他建议叶雨铭,将相应的计划修改为在垦殖建设成熟,外部威胁(土人袭击等)消失以后,将居民点和田地逐渐移交当地的行政机构管理。

这么一来台湾农垦旅团就不是某个人或者谋个部门的独立势力,而是为元老院开疆扩土的急先锋,帝国战车上的一颗螺丝钉。到初期开发结束时,农垦旅团的农场和屯居点基本控制在历史上的“生番界限”附近,成为一个前哨基地的性质存在。

至于组织建设体系,原本就是从旧时空抄来现成的方案,再根据本时空现实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农垦兵团各级,均实政军一体的特殊管理体制,大致以一个中队为一个行政村,一个大队为一个乡,一个联队为一个县。作为湾地区目前只设一个旅团建制,目前只下辖一个联队,待垦殖面积扩大,人口增加之后再行扩编新的联队。

农垦兵团实行“全民皆兵”制度,所有青壮年男子都编入民兵。每个屯居点均编练基干民兵队,配备武器。另外在联队和旅团驻地各设一个直属武装中队,由国民军改编而来,作为台湾农垦兵团的机动兵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