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测

抢救大唐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测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李泰初想了想,道:“当然,我听闻葱岭有训鹰者存在,或许他们靠雄鹰传递信息,不过,如此一来,吐蕃军的行动,恐怕是尺带珠丹亲自下的命令。”

“继续说下去。”来瑱的脸上多了几分欣赏之色,于是鼓励了李泰初一下。

李泰初组织着语言,继续说道:“如果是尺带珠丹下令,那么吐蕃军此举必有深意,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想必和大唐关系必然极大。”

来瑱点了点头:“分析得有条有理,不过还是缺乏证据,不过,如今吐蕃军既然来了,那么我也该兑现承诺了,从今以后,你,七,八三个人,就是火长了。”

“谢将军!”虽然此时李泰初依然有些心不在焉,不过还是诚挚的向来瑱道谢了,毕竟现在来瑱可是他上级。

等来瑱走后,李泰初依然看着吐蕃军的方向。

吐蕃军现在已经开始安营扎寨了,他们干得极其仔细,卖力,看得李泰初眉头紧皱。

熟读兵书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要建立半永固营地!不然,他们不可能干得这么仔细。

吐蕃到底想干什么?想在这里和大唐耗几个月吗?可是有什么好处?

李泰初闭上眼睛,竭尽所能的思考着,思考良久,他用力晃了晃脑袋,不行,还是不明白。

李泰初试图将自己,从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中摘出来,然后把自己带入到尺带珠丹的位置,以及上帝视角里面。

自己如果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那么,会在什么情况下,冰天雪地中调集三万人,长期和一座乌龟壳一样的城市较劲呢?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比三万吐蕃军更重要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尺带珠丹下这种决定!

也就是说,吐蕃攻打石堡城,是为了掩饰更深的战略目的,也就是——声东击西!

李泰初看着吐蕃军,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又变成了忧虑,虽然推断出了吐蕃军此番动作的原因,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火长罢了,来瑱肯定不会听他的,而哥舒翰……拉倒吧,哥舒翰没宰了他,都是看在王忠嗣面子上了。

哥舒翰确实重义气,但是李泰初的所作所为,明显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他对李泰初,也没什么感情,自然愤怒非常了。

总之,在陇右,这件事情说了明显无用,只能上达天听,给唐玄宗说明。

说实话,唐玄宗肯定不会听李泰初的,最多会在事后想起来这件事情,对李泰初刮目相看罢了,可是对于让唐玄宗阻止吐蕃可能的军事行动这件事情,李泰初并不抱有任何希望。

毕竟,一个不上早朝,连奏折都懒得批阅的一个皇帝,让他相信一个火长的判断?哪怕再加上准女婿和义孙这两个身份都不怎么够分量。

想到这里,李泰初干脆下了城墙,写信去了。

毕竟他已经猜测出吐蕃的动向,不写信给王忠嗣,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除了王忠嗣,他还得写一封信给李梦祈,让她告诉李隆基,自己的推断。

李泰初犹犹豫豫的下着笔,若梦祈去见李隆基,告诉他自己的猜想,李隆基会不会大怒甚至是迁怒李梦祈?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一阵歌声远远的传来,是关陇的老秦腔,这是,秦王破阵乐。

乐中满是激昂,与后世的秦王破阵乐并不相同,虽然曲调差的不是太多,但是光语言一项,就是天差地别了,毕竟,后来的普通话,在现在的大唐还没影呢,唐代汉语还是中古语言,和后世对比,字的读音都不相同。

因此在李泰初听来,这中古汉语高唱的秦王破阵乐,实在是鼓舞人心。

在贞观四年,李世民已为西域诸国拜为天可汗。

贞观七年,太宗命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人为《秦王破阵乐》谱写歌词,太宗亲自为《秦王破阵乐》绘制《破阵舞图》,以自己在战场上丰富的经验来编舞,并命太常丞吕才依照绘图,教乐工一百二十人被甲执戟,挥舞着大旗操练。

到这时,《破阵乐》已成为大型宫廷乐舞,改名《七德》舞。

贞观七年,《七德》舞毕之后,观者欢声雷动,热血沸腾,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十几种蛮夷首领请求加入大唐武士的方阵率舞,太宗慨然允诺。

只见西域、南蛮部落酋长穿着风格色彩特异的衣袍,头戴各式奇形尊荣的冠冕,夹在大唐武士威武的阵势中手舞足蹈,举戟挥动,久久不歇。

在震天的乐声中,西域诸国首领和大唐武士一起持戟踏舞,为唐太宗表演——百代之下,这一景象无疑使这个时代足以为后世傲。

此后,《破阵乐》每年在大唐节庆大典上演出,成为象征大唐文治武功的雅乐。

凡是宴请三品以上的大臣及蛮夷酋长,都在玄武门外演奏,声震百里,气壮山河。

对于当时的西域诸国,唐朝显赫的声威在这《破阵乐》/《七德舞》中一回回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而唐军,亦高唱着秦王破阵乐,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所至之处,无不臣服。

有唐一朝,长城荒废,因为大唐强盛之时根本不需要长城,而秦王破阵乐,也跟随唐军的步伐,传遍了四极。

李泰初不再犹豫,提笔写下了给李梦祈的信。

再怎么说,李隆基也不会对李梦祈下手,所以,只能暂时委屈一下李梦祈了。

李泰初私以为,自己做不到七尺之躯只许国、难许卿,但,有时候,国与卿之前,终究还是需要有一个让一步。

吐蕃若真是声东击西,一旦陇右,或者是其他藩镇失守,羌骑踏汉关,不知多少平民,家破人亡。

(羌指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并非影射或者指羌族同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