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二百二十九章 风起青萍之末

抢救大唐 第二百二十九章 风起青萍之末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一撮药,从六郎的手中放到了药罐里面。

王焘见状,咳了咳,点点头,道:“你如今取药心中自知分寸,很好很好。”

“可还是不到功夫。”六郎瞪着黑眼圈略重的眼睛,看着王焘,担心的说道:“您的病,我恐怕还是治不好。”

王焘笑了:“我都治不好,你就算了吧,今年一年,你每天睡不到三个时辰,其他时间,就算是吃饭都抱着医书看,我知道,你想为我续命,但是这可不容易,你读的书,都是我看过的,想为我续命,你得挣脱我的毕生所学,站在比我更高的地方,才有几分希望。”

六郎听到这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谈何容易……您读医书,从上古之时到药王之书皆通读,我这一年时间就算是拼命读也没有读完,而您……”

王焘笑了笑:“终究要死,不必伤心,医者做的事情,是从地府的府君手里面,抢下那些阳寿未尽之人,如我这般老东西,当是喜丧,不必忧愁该笑一笑才是。”

“我……笑不出来。”六郎的声音有些哽咽,王焘亦师亦父,对六郎更是倾囊相授,完完全全把他当关门弟子了,如今王焘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差,六郎和王焘身为医者,哪里会看不出来,这是王焘大限将至。

六郎后悔道:“早知道,就不该来这李府,您为了救李林甫,实在是耗费太多力气了。”

“和来这里没关系。”王焘用扇子轻轻的扇着炉火,道:“对了,你那十二弟,是不是传消息过来了?”

“嗯。”六郎点点头,道:“他让我们走,而且还要我们断了李林甫的药。”

王焘叹了口气:“那就走吧,其实就算是不走,李林甫也没几年好活的了,不过既然你兄弟有计划,那我便为了这天下百姓相信他一次,希望他不会言而无信吧!”

“不会。”六郎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开口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十二说,想请我们去学校当老师教学生,编写教材,普及医者一职,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王焘惊讶道:“此言当真?”

“想来不假,最少当老师是真的。”

王焘点点头,笑道:“好啊!我这医书编纂这么多年,现在总算有传承之望了,百年以后,我亦可为药王乎!”

王焘并没有什么敝帚自珍的想法,毕竟他的医术,脱胎于百家,并没有什么门户之见,而且幼时他身体不好,他的母亲更是因病而死,他著《外台秘要》一书,就是为了让天下间医者更多,病人更少,因此,教学之事,王焘不仅不排斥,还觉得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

而且,李泰初实在是帮了他很多,他的《外台秘要》一书,早已刊印万册,只等他离开李府,便会开始发行。

如此巨大的印刷量,哪怕千年之后,也不会散失。

王焘自觉自己亏欠李泰初,因此再熬好最后一服药以后,王焘便收拾东西,和六郎离开了李府。

二人不告而别,直到李林甫发现时,已经是晚上了。

两人走得极为干脆,东西都没带多少,而且最关键的是,王焘他们连药方都没有留下来。

李林甫恐惧不已,他这条命,完全就是王焘用药给续着,如今王焘消失了,他再也没有药了。

愤怒和忧虑之下,李林甫迅速病倒了。

每年的年末,大唐总要开大朝会,以考核天下官吏,以及做年末总结之类的,可是大朝会召开的时候,李林甫已经病得无法去参加大朝会了。

朝堂上下,哪怕是哪个无情天子,心中也明白,李林甫,恐怕时日无多了。

李隆基没有见李林甫的打算,反而在思考,该怎么选择下一任宰相。

而且,陈希烈也老了,不知道还能干多久,李隆基有些头疼,该用李泰初为相,还是再压几年?

病榻之上,李林甫昏昏沉沉,他念叨道:“圣人,我要见圣人……”

李林甫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可是他依然念叨着要见李隆基,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可是李隆基并不想见他,哪怕是李府的苦苦哀求,李隆基也并不愿意见。

李隆基啊,对死过敏……

而且自从王鉷死后,李隆基就越来越不待见李林甫了,这次李林甫将死,李隆基心里也没什么感觉了。

李林甫的病越来越重,终于在上元节前一天咽了气。

上元灯会,是长安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整个长安城都挂满了灯笼,而李林甫府,则是挂上了白灯笼……

长安城中,有人欢喜有人忧,安禄山之流,清流们自然是欢喜不已,而那些李林甫的党羽,则是忧愁至极。

当李泰初走进李府,看到玻璃棺材里面的李林甫时,心中感慨不已。

他抚摸着棺材,心中默默地说道:“一路走好,这也算是个体面的死法了,放心,到时候,会有人去陪你的。”

李泰初参加完葬礼以后,就迅速离开了李府,回到家中后,从齐王府,来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个数字1。

李泰初明白,他,还有李倓,以及许许多多人的那个机会,来了。

上元佳节,人人皆赏灯,灯会开前后三日,灯会结束后,所有人都意犹未尽,可是宵禁依然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长安城再次安静了下来。

不过,长安城的灯会虽然结束了,可大明宫中,还在开着。

灯会中,王公贵族们还沉迷于灯谜中,可突然下起了雨,露天灯会只好改在了一座座偏殿里面。

偏殿位置在靠近皇城的地方,也就是大明宫西。

李泰初一袭白衣,慢慢的喝着酒,看着众人热闹的猜着灯谜,那些宦官们卖着各种小物件,脸上露出一丝嘲讽,只觉得好笑。

大唐立国百年,这些人啊……除了享受荣华富贵,还给大唐带来了什么?这其中的大部分人,不过是躺在身为大唐开国的先祖功劳簿上,混吃等死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