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币样

抢救大唐 第一百七十九章 币样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李林甫冷着脸回到了家中,心中郁结不已。

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

从太宗起,在者不轻以授人,常令他官居相职,给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义。

贞观十七年(643),诏以萧瑀为太子太保,李靖为詹事,二人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

高宗以后,除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为宰相。

如今,王忠嗣就这么拜相了!而且天子圣裁,根本无法反对。

自牛仙客死后,大唐群相制名存实亡,李林甫独揽相权十多年,这十多年里面,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都没有,而现在,王忠嗣居然拜相了!

当初,李林甫为什么陷害王忠嗣?不就是因为,他害怕王忠嗣拜相吗?

现在前功尽弃,李林甫恨不得生啖了王忠嗣!

“不行,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林甫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道:“想改革?我倒要看看,李泰初那个纸上谈兵的混账小子如何改革!”

李林甫下定决心,无论李泰初怎么改,他都要让李泰初改不成!

李林甫相信,只要他下令,让其他人不配合李泰初和王忠嗣改革,他就不相信,他们能改成功!

而且,李林甫还想陷害一次王忠嗣,就像几年前那次一样……

李泰初回到公主府时,就见到了一夜未睡的李梦祈。

李梦祈看着李泰初,第一句话是……“你没事就好。”

李泰初知道,李梦祈心里压力挺大的,因为他让李梦祈将钱投到私军上面,简直和谋反无异,可李梦祈还是做了,她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李泰初连忙将事情和盘托出,李梦祈知道后,喜忧参半:“改革改好了倒是可以,可是要是没改好怎么办?”

“放心。”李泰初安慰道:“我早就有预备方案了,无论官吏们配不配合,改革一事,我都势在必行。”

李泰初想了想,道:“先休息,晚上我把帝国金银铜币的样式先画出来,然后明天我去将作监,把样币先造出来。”

“好。”

两人一觉睡到黄昏,然后,王忠嗣带着十几个兵部官员上门了,人不少,关系和王忠嗣也十分亲近,李泰初亲自下厨做了一部分菜,陪众人喝酒。

喝完酒,已是二更时分,李泰初安排众人睡下,然后便独自一人栽进书房,画起了样币。

李泰初想了想,决定金银币不作孔,至于铜币,依然有孔,而且完全可以以开元通宝为范,甚至不需要改。

这次货币改革之要,主要是废绢帛,同时增发金银币为上行货币,铜币完全可以不动。

李泰初写写画画,画了半个时辰,也画得差不多了。

金银币正面是一个大大的楷体“唐”字,而背面,银币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至于金币,则是比较繁杂,是两柄交叉的唐横刀,上面还环绕着丝绸。

李泰初仔细看了看,觉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加些花纹,就没问题了。

这种钱币造假是比较难的,因为贵重金属都是硬通货,就算有人造假,要不造得和真的一模一样,要不造的非常粗糙。

和真的一模一样那根本没赚头,如果是恶钱,完全可以将其免费收上来,融了重新造就是了。

大唐官方铸币由地方各州负责,史书所载,诸铸钱监:绛州三十炉,扬、宣、鄂、蔚四州各十炉,益邓、郴三州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

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副监一人,上佐判之。丞一人,判司判之。监事一人,或参军或县尉知之。录事、府、史,士人为之。

李泰初提出此次改革,也不止是为了解决大唐钱荒,还有恶钱的问题,他还想将铸币钱收归中央。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那就要看到时候的情况了,完全将铸币权交给皇帝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这种重要的权利必须要彻底分割开,甚至连李泰初自己,都不想掌控铸币权,这关系一国之经济,要是他掌控了,诚然,他可以间接掌控整个大唐,可是,他死以后呢?

这铸币权,岂不是落到他后代手上了?

李泰初可不敢保证自己后代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他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的。

“内库三成,工部三成,国库三成,这就是九成铸币权了,嗯……到时候再给梦祈一成好了!”

李泰初想了想,觉得铸币这件事情,不如做成股份制比较好,同时,皇帝不能插手其中,毕竟皇帝权利太大,要是插手其中,肯定会出大乱子。

李泰初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有点苦恼:“皇帝啊皇帝……权利实在是太大了,世上帝国之亡,皇帝之责不可推卸啊……到时候再说吧,总之,皇帝绝对不能插手这件事情……”

李泰初深刻的意识到了皇帝权利之大,要是皇帝对这个分配方式不满意,肯定会大改的,到时候,所谓的平衡就是一个笑话。

李泰初将金银币图放在一旁,看起了一个账本。

这账本是府上近来的开支——不是假账,是真账,上面最重要的,是七郎,八郎他们训练的公主府私军开支。

不到万人的私军,其开支大概已经有安西都护府的五分之一了,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若是训练完毕,其精锐程度可想而知。

李泰初有意无意的摸索着账本上的数字,有些犹豫,说实话,他真的想清君侧了。

这次币制改革,希望李隆基不插手,要是插手……

次日,李泰初来到了将作监,找到了将作大匠,将不同金银币全部造了一遍。

李泰初在实验,哪种重量比较好。

最后,李泰初决定,金币按三十克,银币按十克来造。

事实上,这个重量是偏大的,因为现代一元硬币也只是六克左右罢了。

不过,李泰初并没有改变的意思,因为他造的金银币,和后世硬币的定位并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