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唐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唐货币之弊

抢救大唐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唐货币之弊

作者:姬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9:40:13 来源:笔趣阁

“没问题!”李泰初看着陈希烈笑道:“准备接手杨国忠的一部分官位空缺吧!不过,不是我说你,你堂堂宰相,能不能狠一点!”

李泰初的声音低了下来:“我知道,这件事情你心里不满,可是好处终究是你得了,我希望朝堂平稳,你希望更大的权利,这是双赢之举,希望陈相心中不要在意。”

“我当然不会在意。”陈希烈笑了笑,然后快速离开了。

李泰初看着陈希烈走下石阶的背影,摇了摇头。

陈希烈这个人啊,势小而怯懦,势大……他没势大过。

李泰初不知道陈希烈以后会如何,不过,他早就做好陈希烈转投他人的最坏打算了,因此他丝毫不慌。

迎着夕阳,李泰初伸了个懒腰,走向宫外,这边暂时忙完了,他准备去见一下高力士,见完高力士,李泰初就回去准备婚礼去!

李泰初承诺的可不是假话,波斯地毯,肯定是要派商队沿丝绸之路去波斯买的,至于丝绸挂满长安,李泰初和李梦祈已经买下了一间造丝厂,造丝厂所有的丝绸概不外售,都是为了两个人的婚礼而织。

而且李梦祈的嫁袍还没有找人织,这肯定是要找大师织的,还有婚礼的乐工,肯定得请李龟年他们。

这还是暂时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至于还没有开始做的事,那就更多了,不忙个把月,根本不可能忙完,而且嫁袍之类的,织几个月实在是太正常了。

反正,这几个月,李泰初都会在长安待着,等待婚礼的到来。

李泰初在宫中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了高力士的所在地。

一处偏殿,高力士正在处理从各地发来的奏折,李泰初瞄了一眼,看到了“命有司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市易恶钱,一月之后不输官者罪之。以商贾不便,乃命非铅锡所铸及穿穴者,皆听用之如故。”几行字。

李泰初行了一礼,然后好奇的问道:“这是禁恶钱的命令?”

高力士见是李泰初询问,笑着点了点头,他将李泰初送给他的眼镜拿下来,放在桌子上,笑道:“是啊,钱荒严重,民间私铸的铅钱颇多,我这和诸位宰辅商量了许久,才决定将这个命令发下去。”

李泰初想了想,道:“这并非解决之道,恶钱之患,更多在货币之制上,而非单纯的钱荒问题。”

“哦?”高力士严肃了一点:“你说说看,为何是货币之制的问题。”

“是。”李泰初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口说道:“武德四年七月,大唐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与此同时,又承魏晋南北朝时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钱帛兼行,就货币之制本身而言,存有明显的缺陷,简单来说,两个排斥其他一切商品的商品,彼此也是互相排斥的,凡是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而其实也只有估价过高的那种金属才起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的职能同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不相容的……您,听得懂吗?”

高力士蹙眉道:“你写下来,写下来我看看!”

“好。”李泰初提笔写下了刚才的话,然后递给了高力士,又解释了几句,高力士思考了许久,终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继续说。”

“好,那我就继续说,大唐立国的时候,货币制度问题其实并不大,毕竟百废待兴,有一些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唐立国已逾百年,如今的货币之制,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绢帛因为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开始不受百姓欢迎,商品交易趋向喜欢使用更高一级的铜钱作中介,然而官营铸币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于是铜钱短缺日益加剧,又进而引发了私铸和滥铸,造成了物价波动、货币流通不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混乱,绢帛受到市场排挤和铜钱短缺,说明钱帛兼行已经不行了!因此,大唐当习汉时以金为上币,铜为下币的经验进行改革!”

“这……”高力士犹豫道:“真的会有效果吗?”

“太宗皇帝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失。’汉时如此改革,我们自然也可以!我们可以以金为上,银为中,铜为下,三币并行,只要铸钱精美,大户之家藏于家中的,必皆是金银之币,铜钱会迅速流通起来,铜钱之荒,恶钱之患,将大大缓解!”

高力士听到这话,显得心动起来了,不过天性谨慎的他,还是决定将这件事情上报李隆基:“你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这样吧,你写下来,我给圣人看看。”

“好!”李泰初拿起纸笔,开始写了起来。

写的同时,除了满满的干货,里面还有大量对李隆基的吹捧。

倒不是李泰初真心实意,而是李隆基就是吃这一套,要是单纯写币制改革,李隆基说不定会无聊到睡着,所以李泰初得吹捧一下,同时描述一下美好未来。

李泰初从夕阳西下一直写到两更时分,洋洋洒洒数千字,最后一句总结是:“若币制改革,大唐无需再忧虑钱荒与恶钱,圣人亦当名垂千古,为一代圣主明君,堪比汉武矣!”

李泰初轻轻的吹了吹墨迹,检查了一下全文,然后无比确定,这文一定能挠动李隆基的痒处,让他推行币制改革。

偏殿之中,明亮如白昼,高力士戴上眼镜,仔细的将李泰初写的再检查了一遍,看完以后,高力士长叹一口气,精神振奋道:“写的好!你以汉武改革举例,让这改革并非毫无依据,到时候朝堂上下反对声必然极小!而且,这里面吹捧圣人的词也用得好,泰初啊泰初,可惜你当初当了武将,而不是选择宦官或者文臣,要不然,货币制度之弊哪里还会留到现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