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295章 钱永的变化

“这小子在外面受了几天苦,倒是有了一些长进。”

钱浩南心里这么想,脸上仍旧是一副冷漠的样子,看着那仆人,道:“让他进来吧。”

“是,老爷!”

那仆人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看向钱浩南,犹豫道:“老爷,少爷这次回来还带了两个人。”

钱浩南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咬牙切齿道:“这个逆子到了乡下竟然也能沾花惹草,老子非得把他腿打断不可!”

沾花惹草?

仆人先是一怔,随即意识到了什么,忙不迭道:“老爷您误会了,那两人是收留少爷的农户,一老一小,老的六十来岁,小的还不到十岁,少爷是想报答他们,才将他们带回府上,好好的照顾。”

两个农户,报答他们?

钱浩南和钱夫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德行。

平日里给他再多的银子,连一句好听的话都不说,对府上的人,无论是他俩还是下人,都是不冷不澹的样子,谈不上嚣张跋扈,但也更谈不上温良恭谦。

也就只有出去花天酒地,和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的时候,方才展露出一些笑容。

他会因为两个农户照顾了他两个月,便想着报答他们,将他们接到长安来住?

这怎么可能!

钱浩南沉吟了几秒,摆摆手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老爷。”

仆人离开后。

钱浩南的神色变得凝重,看向钱夫人,沉声道:“这小子为何突然将农户带过来,莫非又想耍什么花招,从府上拿银子?”

钱夫人沉默了几秒,道:“你不要总把你儿子想的那么坏,或许永儿真的只是想报答人家呢?”

钱浩南面露不屑,嗤笑一声,道:“他什么样,我个做老子的还不清楚?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乡下过两三个月,就能改良从善,那天底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败家子!”

钱夫人听见这话,有些不开心了,皱着眉头道:“老爷你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永儿小的时候很乖的,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嫌累,还会照顾老太爷。

也就是你逼他读书,不允许他从军,甚至不允许他习武,他才变成现在这样,说到底还是怪你!”

钱浩南瞪了她一眼,没好气道:

“你的意思是,我就该让他从军,上阵杀敌?你知不知道沙场上有多少阵亡的将士,跟那个小兔崽子一般年纪?

你要是舍得让他也去,我现在就去兵部衙门,让人给他安排到白起的身边,做个亲卫!”

钱夫人听见这话,沉默了。

她宁愿自己的儿子做个混蛋败家子,也不想让他上沙场。

尤其是眼下这种局势,指不定什么时候,朝廷又要跟周国打起来。

以前只是刀剑,躲在后方,还不算危险。

如今有了火枪和火炮,就算给他安排在白起的身边,也一样有可能有去无回。

“让他读书,不让他习武,还不是因为老子就他一个儿子,朝廷明文规定,独子可以不上沙场,就连方相征召新军,都不招募独子,这个道理,老子跟他讲了多少次?

而且,谁说报效朝廷就一定要上沙场?读书一样能报效朝廷!”

钱浩南说到这,叹了口气,摆摆手道:“如今说这些也没意义,他既然把那两个人带回来就带回来吧,再过几天,他就要回书院,料想他也折腾不出什么风浪。”

钱夫人听见这话,很想为自己的儿子辩解,可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她心里清楚,这些话其实并没有错。

沉默良久,也只是叹了口气。

一炷香的时间后。

一袭布衣的钱永来到了父母的面前,笔直的站好,行了一礼,道:“儿子拜见父亲,拜见母亲。”

“你......”

钱浩南看着面前规规矩矩的钱永,原先想要训斥的话,瞬间堵在了喉咙里。

他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儿子,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旁的钱夫人看着钱永,眼眶瞬间红了,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啜泣道:“永儿,才三个月不见,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原先的钱永在京城的世家子弟中谈不上什么细皮嫩肉。

但跟普通的百姓比,那也是十分精致。

可是,如今的钱永,不仅皮肤晒的黝黑,身形也是瘦了不少,虽是跟农户比要好很多,但在钱夫人的眼里仍旧当得起四个字——骨瘦如柴。

“我的儿啊,这几个月得吃了多少苦,才瘦成这样,早知道你要受这么多的苦,打死娘,娘也不会给你送去那什么明修书院!”

钱夫人看着钱永,一颗心阵阵的发颤,忍不住的哭出了声。

一旁,钱浩南听见钱夫人悲怆的哭声,也是觉得一阵心烦。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钱永是他的独子,他这个做爹的,心情跟做娘的也差不了多少。

钱永外形上的变化,也让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他这个兵部尚书,是从底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期间吃了不知道多少苦。

正因如此,他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儿子,不让他受自己之前的苦,但是......

哎,终究是事与愿违。

钱永前几年一点儿委屈都没受,但是却养成了这样的性格。

如今,只希望他受的这些苦,能够给他带来一些长进。

钱浩南这么想着,就听见钱永道:“娘你别哭,儿子不觉得自己受苦,就算是受苦,跟那些成日劳作,却无法填饱肚子的农户比,也算不了什么。”

钱浩南和钱夫人听见这话,又是一怔。

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听见钱永继续道:“爹,娘,儿子这几个月真真切切的想了,儿子以前确实做的不对,爹娘虽然束缚了儿子,不让儿子习武上沙场,这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儿子。

儿子成日只想着自己,想着有朝一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做大将军,却从未想过爹娘的感受,殊不知没有爹娘,莫说是上阵杀敌,就连填饱肚子,儿子都做不到。

儿子若是真有本事,真有骨气,就不该像之前一样自甘堕落,拿着府上的银子挥霍无度,而是离开钱府,自己养活自己,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入神机营,从小小的士卒做起,一步一步的向上。”

钱浩南听见这话,心里一颤,眼睛竟是产生了酸涩的感觉。

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那个被誉为“长安第一败家子”的儿子,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更从未想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个人竟然真的能改变的如此彻底。

或许......

永儿真的变了?

变得通情达理,体谅父母。

一念至此,钱浩南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语气,温和道:“永儿,你能这么想,爹很欣慰,不过,只要爹还做这个兵部尚书,上阵杀敌的事情你就不要想了,毕竟大都督府有明文,如你这样的家中独苗,不得投军。”

放在以前。

这番话说出来,钱永免不了要大发脾气,打砸家具那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

此时此刻。

钱永却表现的十分平静,风轻云澹道:“这三个月里,儿子想了很多,如今上阵杀敌已经不是儿子所追求的,儿子追求的是更为崇高的理想!”

此话一出。

钱浩南和钱夫人眸子里都是迸发惊喜之色。

虽然不知道永儿所谓的“更为崇高的理想”是什么,但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就全力支持。

“何为更崇高的理想?”

钱浩南伸手捋了捋胡须,开口问道。

钱永看着钱浩南,神色专注而又认真,一字一顿的道:“为万世开太平!”

短短的六个字,让钱浩南神色一震。

“读书人都以这句话作为理想,落到实处,你打算如何做?”

钱浩南一脸认真的问道。

钱永沉默了几息,道:“以儿子在李集村生活的这三个月来看,想要为万世开太平,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百姓能够养活自己,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农,儿子来的路上听说了,明修书院的四周又建立了几座新的书院,其中就有农业书院,专门研究农事。

儿子本打算去农业书院读书,钻研好农事,可是思来想去,觉得农事实在无趣,儿子就算是用心去研究了,用不了多久也会产生懈怠,因而儿子便想着从别处入手。

百姓之所以穷苦,一是无法养活自己,二是受到欺压,儿子想的便是如何能让他们不受人欺负!”

说到这,顿了顿,抬眸看向钱浩南,正色道:“儿子听说,朝廷有旨意,要趁着京察和大计,招募一批新的监察御史,这一批监察御史数量庞大,且会外派到大乾的各州各府,儿子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钱浩南听见这话,认可的点了点头,沉吟道:

“都察院大规模的招募监察御史,确有其事,这是方相的命令,不出意外是能够办成的,按照方相的意思,先从底下的官吏中选拔一批,暂且用着,剩下的绝大多数的空缺,由恩科的进士补上......

这件事,方相很重视,应当会亲自盯着,方相又认识你,想要将你悄无声息的送入都察院,绝无可能,但是你爹拉下脸,去求一求方相,不出意外能给你求来一个位置,只是之后再有什么事情,方相就未必会照顾了。”

钱浩南皱着眉头思索,想着向方相求一个职位的可能性。

他在方党中算得上是第四号人物。

除了方相,杜晨安,秦兴言,接下来就是他。

再加上,之前几次重要的抉择,他都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方相的一边,一个监察御史的职位,方相应当还是会给的。

这么想着,钱浩南下定了决心,等明天一早便备上厚礼,去相国府找方相商议此事。

然而。

这个时候,一旁的钱永却忽然开口道:“这件事情不用爹去办,儿子要靠自己去成为监察御史!”

钱浩南一怔,道:“你没有功名,如何能成为御史?”

钱永道:“爹不是说了,今年有恩科,儿子要是能中进士,做这个监察御史,岂不是十分相符。”

钱浩南听见这话,忍不住轻笑一声,道:“进士哪是那么容易中的,许多悬梁刺股的读书人,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也未尝能中,更何况你这几年,功课也都荒废的差不多了。”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钱永道:

“儿子听说,这一次的监察御史,除了从恩科的进士中选,还会从符合年纪且能通过考核的人里选择。”

钱浩南皱眉:“还有这样的事?”

钱永道:“就算没有,无非也就是好好的读书,今年考不中,明年考,明年考不中,后年再考,总有一天是能考上的。”

钱浩南听见这话,下意识地打量了钱永几眼,觉得他仿佛变了一个人。

当然,这里的变化是好的变化。

“还是方相厉害啊!竟然能想出让丁字班的学生到村里的法子!”

“要是没有方相,永儿怕是还会和以前一样,不务正业,做他的长安第一败家子。”

一念至此。

钱浩南对方修充满了感激。

“你能这么想,爹很欣慰。”

同样的话,第二次说出来,钱浩南的语气坚定了许多。

紧接着。

两人围绕着如何使天下太平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

期间,钱永竟然还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想法,就连贵为兵部尚书的钱浩南都没有想到。

这么一对原先好似水火不相容的父子,如今却是十分的和睦。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

钱浩南道:“你从明修书院一路赶回来,想必也是乏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钱永也不矫情,应道:“好。”

说完,行礼,转身就要离开。

没走几步,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钱浩南道:“爹,我从李集村带回来两个人,我想让他们跟着我,平日里清扫卫生,给我研墨......”

此刻,钱浩南心情正好,大手一挥:“人是你带回来的,如何处置,你说了算!”

钱永再次行礼,转身离开。

钱浩南看着钱永的背影,只觉得心情无比顺畅,看向一旁的下人吩咐道:

“去杜府、秦府、周府请几位大人过来,今晚老爷我要与他们不醉不休!”

下人一怔,道:“现在?”

天色已暗,这个时候去府上请人家喝酒,有些不太合适吧?

钱浩南想了想,摆摆手道:“明天吧,到时候在尹人居好好的摆上一桌,跟他们好好讲一讲,永儿从明修书院回来后变成了什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