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254章 周国求和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第254章 周国求和

作者:我不是赵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7 01:06:11 来源:笔趣阁

一念至此。

周皇的眸子里露出一抹不安,又很快隐去。

“岭南道的战事如何了?”

他抬眸看向面前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志,澹澹的问道。

王志毕恭毕敬的回答:“回陛下,白起已是强弩之末,若是没有援军,最多半个月就会被虎贲军歼灭!”

周皇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问道:“若有援军呢?”

“这......”

听见这个问题,王志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周皇见他这副表情,心里已经有了答桉。

沉默了几息,他缓缓开口,语气沉重:“让内阁大学士们来见朕。”

“是,陛下!”

王志行礼,就要转身离开。

这个时候,周皇又叫住了他。

“等会!让司礼监的人也都过来!”

王志微微一怔,很快意识到,陛下应该是要做出某个重大的决议,忙不迭的回道:“奴婢这就去办。”

说完,再次行礼,转身离开。

半个时辰后。

乾清宫。

几名内阁大学士端正的站着,脸色凝重。

司礼监掌印太监袁俊,秉笔太监王志,以及其余几名地位较高的太监,皆是站在周皇的身侧。

低着头,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

“雍州的事情,你们可听说了?”

周皇的目光在几名大学士的身上扫过,开口问道。

“臣等听说了。”

几名大学士齐声回答。

周皇紧接着问道:“有何感想?”

听见这个问题,几名大学士互相对视了一眼,皆是沉默。

周皇见状,开口道:“如何想便如何说,朕不会怪罪你们。”

话音落下。

内阁次辅魏东征眸光闪烁了一下,站了出来,拱手行礼道:

“臣以为,乾国丞相之所以能战胜燕军,一是仰仗新式兵器,打的燕军猝不及防,二是燕国主将急功近利,分兵进攻,埋下祸根。

实际上,燕军的实力仍旧远胜乾国丞相率领的新军,臣相信,燕国皇帝也明白这一点,不会轻易撤兵。

但是,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继续进攻,而是观望,只要虎贲军能够击退白起,燕军便会再次入场!

若是虎贲军拿不下白起,那么只有等到朝廷处于生死存亡的那一刻,燕军才会施以援手……

到那个时候,即便朝廷能够取得胜利,也必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因而,之后的半个月,乃是至关重要的时刻,陛下应当重奖虎贲军,增派人手,以雷霆之势击败白起,让燕国皇帝看到我大周儿郎的勇勐!”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周皇和其余几名大学士听了,却皱起了眉头。

“你是说,朝廷要将希望寄托于燕国,为此不惜孤注一掷,将兵力集中在岭南道,与白起一决死战?”

周皇一双深邃的眸子,望着魏东征,冷冷道。

魏东征沉默了一息,沉声道:“臣以为,对朝廷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选择。”

此话一出。

周皇脸色一变。

一旁的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谢千,更是大声呵斥。

“荒唐!”

魏东征望向谢千,针锋相对道:“谢阁老若是觉得荒唐,便想出一个更加合适的办法。”

谢千冷冷道:“就算没有合适的应对之法,也总归好过将希望寄托于别国。”

魏东征听见这话,眉头皱起,张了张嘴,想要反驳。

还没开口,就被周皇打断。

“让你们来,不是吵架的!”

话音落下。

谢千和魏东征皆是安静下来。

周皇看着俩人,忽然意识到。

若是这两位真能想出什么应对之法,朝廷也不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不再绕圈,说出内心的想法。

“朕打算往岭南道增派十万人,再从各道调集粮草、兵器与马匹,支援虎贲军。”

此话一出。

魏东征眸子里迸发出一道精光,忙不迭的行礼:“陛下圣明!”

谢千的脸色却是无比的凝重,用沉重的语气劝道:

“陛下,岭南道多是平原,将兵种集中于此,便是孤注一掷,若是败了,朝廷将会退无可退。

以臣之见,北部地形崎区,又有昆仑山作为屏障,若是虎贲军无法抵挡,朝廷还可保留兵力,撤到昆仑以北,休养生息,等将来卷土重来......”

魏东征听见这话,眸子里露出一抹不屑,嘲讽道:

“撤到昆仑山以北,朝廷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吗?

谢阁老这么说,无非是贪生怕死,不敢与乾人一决死战!”

“你!”

谢千被这番话激怒,伸出手,指向魏东征。

还没开口,忽然听到周皇的声音再次响起。

“都安静些!朕的话还没说完!”

此话一出。

魏东征和谢千又是安静下来。

周皇见状,沉声道:“虎贲军勐攻三日后,朕会派人与白起谈判,若是条件合适,便签订协议,与乾国议和。”

话音落下。

乾清宫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几名内阁大学士眸子里皆是露出一抹恍忽。

显然,他们压根没想到,一向桀骜不驯的陛下,竟然会选择与乾国议和。

不过。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陛下这么做,倒是情理之中。

燕国三十万大军,在雍州铩羽而归。

虎贲军又久攻不下。

眼见乾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任谁也会心生退缩。

再者说,要真是孤注一掷,决一死战。

朝廷败了,他们这些百官顶多就是掉脑袋,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连脑袋都不用掉。

而陛下,可是要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整个后宫也会遭遇巨大的耻辱。

与其如此,不如尝试议和,即便是割地赔款,总归还是大周的天子。

刚才还一脸激动的魏东征,听见“谈判”二字,一颗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他脸色极为难看,一双眸子露出血丝,盯着周皇,大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旁。

谢千冷哼一声,针锋相对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朝廷落于下风,与乾人谈判,换取休养生息的机会,有何不可?”

魏东征瞪向谢千,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还没开口,就被周皇打断。

“朕今日召你们来,并非是同你们商议,而是让你们执行朕的旨意!

既然是与乾国谈判,必定要牵扯到方方面面,你们是大学士,也是各部的堂官,今日好好的说一说,若是议和,领土、钱粮、礼仪等方面所能承受的底线。

有了底线,谈判的时候总归有一些依据。”

说到这,顿了顿,看向几名司礼监太监,澹澹道:“阁老们议事的时候,你们在旁边记着,有不妥的地方,及时提出来。”

“是,陛下!”

司礼监太监们皆是行礼。

除了魏东征外,其余几名内阁大学士互相对视一眼,跟着齐齐行礼:“臣等遵旨!”

乾清宫里。

唯独魏东征站的笔直。

他充血的眸子,死死的望着周皇,想要劝说,心里却又明白,陛下拿定的主意,轻易不会更改。

话说回来,若是陛下一开始就完全听从他的建议,朝廷绝不会陷入如今这般的困境。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有造福百姓之决心,却无与之匹配的雷霆手段。

明明做的是功在千秋之事,却总是顾忌那点身后名。

早知陛下是这样的人,他当初又何必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行新政!

一念至此。

魏东征的一颗心变得冰冷,陷入沉默。

好一会,方才认命一般,低下了头,行礼道:“臣......遵旨。”

周皇抬眸望向魏东征,表情略显复杂。

新政,虽然是他提出来的。

但具体的举措,却是魏东征一字一句的斟酌而来。

毫不夸张的说,仅新政而言,魏东征上的奏章,找不出一点漏洞。

他想到的,魏东征能够想到。

他没想到,魏东征也能想到。

并且,自从推行新政开始,满朝文武就只有魏东征至始至终坚定不移。

即便新政损害了他魏家的利益,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全力支持新政!

除此之外。

与乾国的战事开启以后,魏东征没有丝毫犹豫就将家产尽数捐出,支援朝廷。

虽然有的时候,他呈上的奏章,太过冒进,但总体而言,还是站在朝廷,站在百姓的角度上考虑。

别看周皇表面上时不时的驳斥魏东征,但实际上是将他当作自己的心腹。

即便是各地叛乱,要求问斩魏东征,他也没有将魏东征从内阁中剔除,只是拿掉了他兵部尚书的官职。

此刻。

看着瞬间憔悴了许多的魏东征。

周皇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并不仅仅是为了魏东征,也为了他自己。

因为他心里明白,无论自己和百官给求和一事找多少理由,都改变不了他败得彻底的事实。

大学士们围绕着求和的底线,开始议论。

司礼监的太监们时不时的插上两句。

周皇坐在龙椅上,看着他们,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一道人影。

那人影与他相距甚远,披着一袭金边绯袍,脸庞朦胧,看不真切。

“乾国丞相方修......”

这个名字在周皇的耳畔回荡,让他的眸子露出一抹恍忽之色,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

“如果方修是我大周的内阁首辅,新政一事会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五个时辰后。

内阁和司礼监议论的差不多了。

一份文书送到了周皇的跟前,上面记录着议和时,朝廷能够接受的底线。

周皇拿起以后,仔细地浏览了片刻,便放了下去。

抬眸看向众人,问道:“你们以为,议和一事,应当派谁前往?”

议和一事,牵扯甚大,必须派出一名有能力的人,担任使者。

同时,这个人在朝廷中要有一定的地位。

两年前,乾国派出的议和使者便是乾国丞相方修!

当然。

乾国丞相名义上虽然是议和使者,但实际上只是做最后的抉择。

谈判的细节,是由乾国的户部尚书秦兴言商议的。

这一次。

周国要指派一名议和使者,最起码也要从内阁大学士中挑选。

几名内阁大学士显然也明白这一点,皆是面面相觑。

片刻后。

内阁首辅谢千站了出来,恭敬道:“议和之事,臣愿为使者。”

周皇看向他,点了点头:“议和一事,牵扯甚大,谢阁老愿为朝廷肩挑重担,朕心甚慰。”

谢千行礼道:“臣只是尽臣子本分。”

周皇点点头,不再多说,只是问道:“你可有副使的人选?”

议和使者,只是做最后决断。

真正与乾人谈判,商议细节的是议和的副使。

谢千轻轻的摇了摇头,表示没有。

周皇思索了几息,看向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志,道:“就让王志做你的副使。”

听见这话。

王志的脸上露出不安之色,想要拒绝,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憋了半天,才道:“陛下,奴婢身份卑微,恐难以胜任!”

“你是朕的近臣,又掌管着东厂,身份算不得卑微......”

周皇澹澹的道。

听见这话,王志知道,陛下是打定主意,要拍自己去与乾人谈判了。

于是,不再挣扎,谢恩道:“陛下器重奴婢,让奴婢担此重任,奴婢......感激涕零,必不负陛下信任!”

周皇摆摆手,澹澹道:“都下去准备吧。”

“臣等告退!”

“奴婢告退!”

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皆是行礼,转身离开。

周皇看着他们的背影,沉默良久,方才发出一声叹息。

叹息声中夹杂着不甘与彷徨,在乾清宫内久久回荡。

............

另一边。

岭南道,信义城。

残破的城墙上,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

白起手持利剑,大步向前,表情无比的坚毅。

自从虎贲军攻城。

每天早晚,他都会孤身一人在城墙上巡视一圈,告诉将士,他一直都在!

四周。

守城的士卒,穿着被鲜血染红的衣衫,手里握着火枪,眉目间皆是疲惫之色。

但是,看见同样衣衫褴褛,却目光锐利的白起,他们的心里莫名升起一股斗志。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到了最后一刻,白将军也与他们同在。

看到疲惫的士卒们。

白起停住脚步,望向他们,提高声调,大声道:

“全都打起精神,再坚持两日,援兵和辎重就在路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