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116章 反对某事,就变本加厉

周国,皇宫。

乾清宫里。

周皇看着各地官府呈上的奏章,眉头微微皱起,冷冷道:

“朕的新政乃是利国利民之法,为何施行仅仅半年,各地竟是流寇四起,匪盗横行。”

王志站在周皇的跟前,好似什么都没听见,低着头,一言不发。

周皇见他没有说话,抬眸看了他一眼,不冷不淡道:

“为何不说话。”

王志忙不迭抬起了头,露出惭愧之色,开口道:

“奴婢愚钝,对朝堂上的事一窍不通,实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周皇冷哼一声,道:“是不敢说吧。”

王志忙不迭的跪下,颤声道:“奴婢没读过几年书,不能为圣上分忧,奴婢该死。”

说完。

他脑子里忽然浮现出一千两银子到书生手里只剩下三十两的事情。

“若是长此以往,用不了多久,大周就会如乾国一般腐朽,到时候,圣上该如何自处呢?”

想到这。

王志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终究没有开口。

周皇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知道他有事瞒着自己,表情变得越发寒冷。

“朕给你一个机会,把你知道的全说出来,不然,你这个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就不要做了!”

听见这话。

王志不再犹豫,看向周皇,开口道:

“圣上,奴婢昨日在东厂衙门,听衙役聊天时提起了一件事,说是这一个月,他们离京办差,经常能在路边看到断了的手掌。

从晋阳府到集安府,短短几十里路,能看到十几只断掌,被人随意丢弃,血肉模糊,看着瘆人。”

周皇眉头微微皱起,不悦道:“朕让你说新政,你东拉西扯做什么!”

王志听见这话,在心里叹了口气,不再打机锋,十分直白的道:

“奴婢听说,路边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断掌,是因为地方官府施行保甲的时候,层层加码,征召的青壮,三天一小训,十天一大训。

百姓不堪其扰,没有办法,才自断手掌,躲避这保甲的征召。”

所谓保甲,顾名思义就是寓兵于农。

在农闲的时候,征召青壮,进行训练,作为府兵的补充。

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地方的秩序,顺带增加朝廷的武备力量。

但对百姓而言,却是一种剥削。

毕竟没人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做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训练。

当然。

如果平日里训练不是太严苛,大部分青壮也都能容忍。

在这个时代,身为无权无势的穷苦百姓,谁的肩上不抗着几条强加的担子呢?

多一条,倒也没太大的影响。

问题是。

地方官府为了反对新政,层层加码,把简单的训练,搞得比折冲府还要严苛,自然是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说到这。

见周皇没有说话。

王志犹豫了一下,继续道:

“陛下的新政,本意是好的,不但能增加朝廷的岁入,还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但是,新政损害了那些士绅与豪强的利益,他们就想方设法的阻挠新政。

一开始是明面上反对,圣上与魏阁老联手后,他们怕丢了官位,就又改为暗地里反对。

陛下要施行新政,他们表面上答应,也按照陛下的意思,施行下去,只不过,是变本加厉的施行。

比如保甲,魏阁老制定的时候,明确规定,只在农闲的时候进行训练,并且一月一训。

但到了地方,官府变本加厉,不止农闲,农忙的时候也训,而且训练的频次极高。

如此一来,百姓无法承受,便认为是陛下的新政不好,自发的抵制新政。

除此之外,陛下与魏阁老制定的其余几项措施,皆是如此。

青苗法规定官府的利息为二分,到了地方,那些个父母官就会以各种理由将利息擅自提到三分,甚至四分,比原先士绅放出的利息还高。

不止如此,还强迫百姓只能向官府借贷,逼的许多百姓家破人亡。

市易法目的是抑制哄抬商品价格的私商,但施行下去后,地方官府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

价格非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更高,比如布匹的价格,短短六个月,涨了五成。

免役法用交钱代替差役,是为了减轻农户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农作,还可以增加朝廷的岁入。

但到了地方,官府就借着这个由头,拼命的搜刮民脂民膏。

到头来本该属于国库的免役钱全都进了那些父母官的口袋。”

说到这,顿了顿,缓口气,继续道:

“百官看似力挺新政,尽心尽力的做事,实际上起到的却是相反的作用。

百姓的负担没有减轻,国库的岁入也没有增加......”

“反对某件事,便变本加厉的做它,这是百官常用的手段。”

“除了这一次的新政,还有之前陛下想要开源节流,让百官节约一些,少用些名贵笔砚,少吃些山珍海味。

他们就故意在陛下的面前,衣衫褴褛,吃糠喝稀,好像要把妻子全都饿死一样,逼迫陛下做出让步......”

王志滔滔不绝,一句接着一句。

一开始还看着周皇的脸色。

说得多了以后,一时上头,把原先藏在心里的许多话,许多事,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

此刻。

他若是抬眸,就会发现,周皇的一张脸已经阴沉到了极致。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眼见王志还没有要住嘴的意思。

周皇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铁青着脸,一拍案台,怒道:

“够了!”

声音愤怒,仿若雷霆。

王志心里一惊,身子微微发颤,磕头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周皇见状,更加愤怒,腾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骂道:

“你个狗东西成天在朕的面前装模做样!”

“真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朕随口一句话,你便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吓得好像失魂落魄一般,实际上,心里不知道在怎么笑话朕!”

王志听见这话,是真被吓到了,头挨着地,声音发颤道:

“奴婢是圣上的鹰犬,奴婢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圣上的赏赐......”

“这些话,朕听了不知道多少遍!”

周皇声音冰冷,死死的盯着王志,一字一顿道:“朕要听你的心里话!而不是敷衍朕的套话!”

王志听了,暗自叫苦。

“奴婢才说了几句心里话,就被您骂成这样。”

“要是真把心里话全说出来,还有命可活吗?”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敢这么说。

他没有犹豫,凭借多年养成的本能反应,开口说道:

“在奴婢的心里,圣上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明君,心系百姓,夙夜匪懈。

陛下熬夜处理奏章的时候,奴婢看着都觉得心疼。

但是,圣上刚刚即位,对朝堂上的一些事,不像先帝一样熟悉。

再加上奴婢年纪大了,办事没以前那么犀利,东厂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这才导致朝中的许多奸佞,明里暗里的攻讦圣上,糊弄圣上。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奴婢的错,奴婢真是该死......”

听见这话。

周皇表情缓和了一些,重新坐回了龙椅,不冷不淡的道:

“你还知道些什么,不要顾虑,全都说出来。”

王志松了口气,忙不迭的道:

“奴婢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紧接着,又谈起了新政。

只是相比之前。

这一次,他把许多话藏在了心里,只说一些浮在表面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

新政很好。

陛下英明。

只不过朝廷上下有许多奸佞,见不得圣上好,一个个丧心病狂,想法设法的阻挠新政。

至于陛下在新政中犯下的错误,以及新政本身存在的问题。

比如变法操之过急,执行不够果断等等。

一个字也没提。

一炷香后。

王志停了下来,道:“奴婢知道的就是这些。”

周皇脸色阴沉,一双幽深的眸子,望着前方,久久无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志见状,跪在地上,心里升起了一抹忐忑,开始后悔,今日为何多嘴,说这些屁话,尽给自己招惹麻烦。

“今日我不多嘴,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百官就会上书,列明新政的种种弊端,奏请圣上,恢复祖制。”

“而圣上看到新政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应该也会选择从善如流,听从百官的建议。”

“除了力主推行新政的魏东征魏阁老,大家又能回到原先相安无事的境地。”

“今日多这一嘴,也不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变故。”

“哎......”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不知道过了多久。

乾清宫里再次响起周皇低沉的声音。

“让魏东征来见朕。”

“是,圣上。”

王志不想再掺和新政,忙不迭的起身行礼,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片刻后。

一袭绯红官袍的东阁大学士,魏东征来到了周皇的面前。

行了一礼,不卑不亢道:

“臣参见陛下!”

周皇看着他,眸子里流露出一抹怒色,冷冰冰的道:

“集安府百姓为了逃避保甲,自断手掌的事,魏阁老可知道?”

魏东征风轻云淡道:“臣知道。”

周皇胸口升起一团怒火,咬着牙道:

“知道为何不告诉朕!”

“你是要让朕在百姓那里,背上桀纣的恶名嘛!”

都说君辱臣死。

周皇这话,可以说是极为严厉。

魏东征听了,却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淡淡道:“施行新政,士大夫尚且争议纷纷,更何况是百姓......”

“百姓受到蛊惑,做出自残之事,实属正常。”

“陛下既然决定了要施行新政,便要不畏流俗,心怀天下。”

“怎能只因一些小小的变故,便心生动摇。”

说到这。

他一双深邃的眸子,望向周皇,语气坚定道:

“实施新政,便犹如壮士断腕!陛下当有一往无前之决心!”

周皇脸色铁青,语气寒冷道:

“吏笔如刀,你是要让朕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嘛!”

魏东征听见这话,眸子里迸发出一道精光,一字一顿道:

“陛下应当知道......”

“纵然吏笔入刀,字字诛心,千秋之后,自当不朽!”

此话一出。

周皇如遭雷击,眸子骤然缩小,一颗心剧烈的跳动起来。

千秋之后,自当不朽......

这句话,对一个想要青史留名的皇帝来说,好似有魔力一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这一刹那。

周皇推行新政的信念,无比的坚定!

就在此时。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道略显焦急的声音传了进来。

“臣华盖殿大学士谢千,求见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