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22:14:49 来源:笔趣阁

要说益州集团内部,那也有派系,**和李钧就是关系很不错的朋友,所以,两人一见面,也没有什么虚伪的客套,**坐下便问道:“允浩,你这个智囊,不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怎么跟着水军跑到徐州这个是非之地来了?”

李钧一摇手中的折扇,呵呵一笑:“云封,如果没有事情,你以为我会千里迢迢的来到这东海之滨吗?我来此,当然是为了帮你啊!说句老实话,咱们兄弟之间交情不浅吧,但我这次还真是羡慕你,你看看,主公对你那真是喜爱至极呀,怕你在徐州这边没有得力的帮手,这才把我急匆匆的从天水召回,又让我日夜兼程,赶来徐州助你一臂之力!云封,我这一个月的时间,可全都花在赶路上了,颠簸劳顿,连一顿安稳饭都没吃上,云封,如今到了你的地方,你可得好好犒劳犒劳我!”

**听罢,大喜过望,他真是没有想到,刘宇竟然会把李钧派来帮他!李钧那是什么身份,刘宇麾下的两大智囊之一。要说刘宇手下,智能之士甚多,如程昱、刘晔、田丰等等,可这些人,却也是各有所长,有的精于政务,有的善于谋划,有的长于战略。在这些人里面,拔尖的,就两个,一个是郭嘉郭奉孝,另一个就是李钧李允浩,这两个人可说是刘宇集团的谋主级人物,郭嘉多有巧智,大局观强,目光深远,李钧思虑缜密,常谋定而后动,机敏练达。对这两个人,刘宇自然是极为重用。不过,他们两个还有一点区别,郭嘉这个人,生性散漫,不愿多受拘束,虽然才华横溢,但对于政务却没有什么兴趣,说他不懂,肯定不是,军事和政治不分家,不懂政治,军事上的大局观和战略眼光就有限的很,说穿了就是他压根不愿在政事上费心劳神,用他的话说,有那个时间劳神案牍之中,不如往酒楼之上,痛饮二三杯。

李钧就不一样,在军事上很有能力,在政务上也颇有手腕,和郭嘉相比,他更近似于诸葛亮那样,是个全能型人才,当初刘宇还执政益州的时候,李钧就署理尚书省事务,每日处理蜀中各地事务不下百件,批答应对,无一疏漏,上上下下,莫不钦服。他有这个能力,同样也有这个兴趣,所以,对郭嘉,刘宇就是将他直接留在身边,每逢军机要务,需要他参赞机杼,而对李钧,刘宇则是较多的将他放到地方上,让他主政一方,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等刘宇得了长安,控制了朝局,郭嘉任军机大臣,位列朝堂;李钧外派天水,领雍州刺史,着巡抚雍州四郡,主管军政事务,职任封疆。刘宇集团的总体战略方针是在兵出益州之前就定下来的,先夺长安,掌控朝局;安定雍州,收揽民心;平定西凉,稳固后方;积草屯粮,静待时机;东出虎牢,一统天下。如今长安到手了,人心逐渐稳定,可董卓的残部还在李傕等人的带领下,盘踞西凉,勾结西凉门阀,不断袭扰雍州后方,所以平定西凉就是刘宇集团入关中后的第一要务。不过诸事繁杂,千头万绪,想要出兵,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稳定雍州西部各州郡的局势,同时有效遏制李傕等人对西部地区的骚扰,防止他们兴风作浪,刘宇这才将李钧外派到天水统领雍州西部诸事,李钧也确实不含糊,到任天水一个半月,成功的安抚了四郡军民,同时针对李傕的骚扰,组织了三次有效的反击,打得西凉诸路兵马损兵折将,李傕一打听,知道对手是李钧,心里就没底了,他知道李钧的能耐,也明白自己在这位手底下那是绝对讨不了好处,因此,偃旗息鼓,暗中积聚力量,不在主动挑衅。

按照刘宇最初的计划,是策动手下的20万兵马,一鼓作气,荡平西凉各部,双方力量对比上,刘宇占优势,本来是不会花费太大的气力,但没想到,张济这边勾结鲜卑入侵关中,给了刘宇一个措手不及,为了对抗鲜卑,这才不得不分兵两路,刘宇、孙琳各领十万人马,分赴北疆和西凉对敌。西凉孙琳这十万人马,行程不是很急,稳扎稳打,不冒进,逐步蚕食,有效的消耗西凉各部的有生力量,这是个中长期任务。

按理说,李钧应该是辅佐孙琳对抗西凉,可这个时候徐州那边又出了篓子,由于**的原因,和刘宇集团又扯上了关系。把**派出去之后,刘宇思量再三,觉得这件事没什么把握,徐州一面靠海,三面皆敌,原来时空中连刘备这等雄才都坐不稳徐州的位置,**虽然才能出众,但在关东群雄虎视眈眈之下,势单力孤,到时恐怕照应不过来。思前想去,刘宇决定给**配个得力的帮手,能和他共同撑起徐州这个摊子。可派谁去,刘宇又很纠结,他手底下能人不少,可能够独挡一面的全才不多,琢磨了半天,最终拍板,派李钧去徐州,反正西凉这边是个慢工细活,而且有孙琳亲自领兵坐镇,对付西凉各部绰绰有余,徐州那边的形势更加复杂,李钧在那边会更有发挥的地方。就这样,把李钧派到徐州。

李钧从长安出发,和**一样,奔江都,走水路,日夜兼程,等到了广陵,正赶上甘宁领了**的将令,起一万益州水军,前往徐州城助阵,李钧一到,两人正好并在一处。等李钧把徐州的情况弄明白了,一琢磨,按着**的布置,加上刘宇当初在东边埋伏下的几招暗棋,要想吓退曹操,应该不难,可曹操退兵后,徐州失去了最大的外部压力,下一步再怎么走,那就要好好的斟酌了,他又告诉甘宁:“这次去徐州,不要提我的事儿,我呢,就在你手下做个兵士,你也不要露出什么马脚让人知道我的存在。”甘宁是个实在人,虽然想不明白,但也知道像李钧他们这些人肚子里花花肠子忒多,既然这么吩咐,那肯定有什么由头在里面,所以也不多问,就按着李钧吩咐的来。

其实李钧的想法很简单,自己的名气太大,别看出头的时间算不上长,也就七八年的事,但自家的主公实在是太出名,刘宇,天下第一名将,蜀王千岁,那东征西讨的经历都被老百姓茶余饭后当成传说了,托他的福,自己的名气也是四海皆知,有心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刘宇军中的谋主,是刘宇的臂膀,陶谦作为徐州牧,他能没听过?要是自己亮明了身份就这样进了徐州城,那瞎子也知道,刘宇在打徐州的主意了,哦,你说你没这个心,那你把自己的左膀右臂都给派来算是怎么回事?就算是陶谦有自知之明,心甘情愿自行让出徐州,可落在旁人眼里,好说不好听,这有的没的到处一传,对益州,对刘宇的名声都不好。所以,为了减少麻烦,李钧决定暂且隐姓埋名,暗中给**帮忙。

两人将前情往事诉说一遍,彼此心中都有了数,**对李钧道:“允浩,说起来还是你虑事更加周全,只不过如此一来,倒是要委屈你一段时间了。”李钧一笑:“云封,凭你我兄弟的感情,这种客气话就不必说了,更何况咱们也都是为了主公的大计,有什么可委屈的。”**点头,问道:“允浩,徐州这边的事情,你也都看到了,听你的意思,主公是想要让我们在徐州站稳脚跟,在关东诸侯中插上一根钉子,牵制住他们的一部分精力。既然如此,我们在徐州下一步该怎么走?我现在有点后悔,刚才陶谦让徐州的时候,我似乎不该那样拒绝,如今被安置在小沛,这中间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误了主公的大事,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李钧一摇头:“云封,你不必如此担心,陶恭祖在这个时候让出徐州牧的位子,姑且不论他是否是真心实意,单从形势来看,你拒绝他就是应该的。对于徐州人来说,我们毕竟是外来人,他们在徐州经营这么多年,彼此之间,利益纠葛,早就是一团乱麻,贸然接手,怕是会落个灰头土脸的下场,到时更难在此立足。我今日进城之时,仔细观察了一下陶谦,看他的气色,已是灯枯油尽,经此一劫,只怕时日无多,可总也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我们移师小沛,一来可以暂时离开徐州这个是非之地,二来可以在小沛收揽人心,三来,暗地之中也可以跟徐州本地的门阀多多交好,拉起我们在徐州的势力。陶谦是个明白人,活了六十多岁,估计这天下的事,他都能看得明白,徐州地广人稠,土地肥沃,四方诸侯对此都是虎视眈眈,除了我们,还有谁能保住徐州?让出徐州牧,无非是断了仕途,可只要徐州不失,陶家的富贵便不失,继任者感念他的想让之情,对陶家也必然会多加眷顾,如此,他陶谦的后世子孙也可逍遥自在。只要想通了这点,我相信,陶谦自然会主动为我们将面前的一些绊脚石搬开,这一年时间,也是方便他做出安排。”

听了李钧这么一讲,**不住点头道:“允浩所言,一语中的,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张家当初在徐州也颇有些人情往来,虽然后来我父子追随主公,离开徐州七八年,但一些故旧袍泽都还在,当日我刚到徐州,便有许多家父当年的亲朋来找我,听他们的意思,十之七八不算如意,我看等到了小沛,我们可以联络这些人,引为臂助。”李钧听了,点头称善,两人在房中暗中谋划,一夜未睡,等计划完毕,天已放亮。本来陶谦想留着**在徐州多住一阵,可**现在心里有事,所以百般推脱,陶谦没办法,只好召集徐州文武众人,大摆仪仗,将**还有一众益州兵将送出徐州城,十里长亭拜别,**、李钧等人领着大队人马赶奔小沛城。

至此,徐州这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陶谦集中精力安抚徐州百姓,**到小沛积草屯粮,收揽民心,同时,把徐州最近发生的种种事情写清楚了,派人连夜赶赴长安,报告刘宇。其实,徐州方面的事情,刘宇这边已经知道的差不多,益州的情报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规模,别看徐州到长安千里之遥,但在各种情报传递手段之下,最新的情报也就两三天的功夫,就能够传到刘宇手中。

不过这段时间,刘宇也顾不上关注徐州的情况,他也是不用太过担心,毕竟一下子把**、李钧两个人都派到了徐州,再加上管亥、臧霸、甘宁,还有刚刚收服的良将徐晃,这个阵容,安定徐州,那是绰绰有余。刘宇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对抗鲜卑入侵的事情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雍州刚刚经历了战乱,虽有沃野千里,却是荒草遍地,村落人家,百里之内难见一两处,所以这次二十万大军两路作战,所需的钱粮器械,都要从益州征调,蜀中道路本就难行,所以刘宇也只能暂且按兵不动。不过孙琳征讨西凉各部的十万大军此时已经拔营起寨前往天水郡,毕竟西路军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策略,时间上耗得起,而且天水离着汉中很近,征调军饷较为便利。

尽管刘宇想要等诸事齐备之后再领兵北征,但鲜卑人却不想给他这个时间。草原民族,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动,居无定所。要说草原之上的日子,却是难捱,草长鹰飞之时,畜牧繁衍,各部落倒也还能自得其乐,可一到了冬天,那大草原就成了冰天雪地,这放牧部民虽然有帐篷,又能挡住多少寒风,所以每年冬天,都有不知道多少牧民冻死、饿死。

若是放在天下安定的时期,草原上的各民族和汉族之间相安无事,大家在边境上开坊市,汉朝人需要牛羊马匹还有各类皮毛,草原人则需要棉布衣衫,谷物杂粮,双方互通有无,草原人靠着换来的物资,加固毡房,抵御严寒,倒也能挨过冬天,可现如今,大汉朝分崩离析,诸侯并起,战乱连绵,大片田地荒芜,汉族百姓自己都还缺衣少食,哪里还有多余的物资交还给草原人,这下可苦了鲜卑各部的部民,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刚进10月的时候,草原之上便冷风四起,冻死了许多的牛羊,等到了11月,漫天飞雪,气候严寒,草原上的气温直接降到了零下,茫茫草原,触目所及,到处是白雪冰凌,要是文人骚客看见,说不定还能激发点诗兴,认为是天地自然的一大奇景,可对于草原各民族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冬天来的早,御寒的东西又没有从汉族手中交换到,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牲畜大片大片的死亡,这样下去,即便是撑过了这个严冬,等到了来年春天,那也活不下去啊!

要不怎么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面对无情的天灾,鲜卑人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在他们都认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有人给他们出主意了,说你们真傻,这都要冻死了,怎么还能在这儿干坐着等死呢,你们没有过冬的物资,南边的汉人那里有啊,汉人跟草原人不一样,那讲究的是家有余粮,心中不慌,他们就喜欢攒粮食,攒财物,你们这些人这么耗着也是死,何不举族南下,抢汉人的财物粮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们要是心慈手软,那死的就是你们,只要硬起心肠,那死的就是汉人,你们就能活下去!

这人到了绝境,那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何况那个时候的草原人都没什么文化,对什么仁义恭谦之类的圣人之言压根就没有概念,被有心人一鼓动,顿时恍然大悟,再加上鲜卑族的高层都受了并州张济的蛊惑,本就打定主意要到刘宇的地盘上去发财,所以对于手下这些部族的行动,那当然不会去阻拦。

没有人管,鲜卑族人的胆子就更大了,行动也更加疯狂,大批部族倾巢而出,南下入侵雍州。雍州北部和鲜卑族接壤的地方不少,这些郡县首当其冲,事先也没能做好准备,结果让鲜卑人突然动手,吃了大亏,狼烟遍地,血流成河,那鲜卑族人,就跟红了眼的野兽一般,打、砸、抢、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可怜雍州北部边境地区的汉族人,刚刚安定了几个月,又遭此横祸,白骨横路,哀鸿遍野。北方各县告急的文书,如同雪片一般飞到刘宇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