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一十九章

作者:獠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22:14:49 来源:笔趣阁

徐州,大禹所定的九洲之一,位于黄海之滨、豫州以东、青州以南、扬州以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必经之路、五省通衢之所,领琅琊、东海、彭城、下邳五郡62县,至东汉末,豫州沛郡东部也被划入徐州牧所,所辖地域包括后世的的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和山东南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

在战国之前,徐州因僻处东海,据中原争霸的战场较远,得以避开自西周末年开始的各国间的兼并和征战,这个时期的徐州因为战争相对较少,且北部为鲁国领土,西部为宋国领土,在这两个富庶国家的带动下,整个徐州地区开始逐渐富庶起来,而且也为文化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战争少而安逸富庶的徐州成为当时学术界的乐土。

而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开始,徐州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富庶的环境,开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方政权的崛起,开始与北方中原地区的主要诸侯国发生冲突,吴国五次北上,不管是与齐国发生战争,还是与诸侯会盟,与晋国争霸,都要途经徐州,所幸徐州地区当时没有强有力的诸侯国,而那些小国则早就变成了墙头草,早早的便倒向吴国,所以在徐州本土没有发生大战,同样,越国强大后,也是经过徐州北上会盟诸侯,称霸‘春’秋。

战国时期,徐州再次迎来安定发展的时期,因为齐楚两国瓜分了徐州南北土地,而战国的主要矛盾却发生在三晋之间及齐燕、齐赵边境,齐楚两国之间以和平共处为主,徐州幸运的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秦朝一统七国,兵锋由西向东来到徐州的时候,天下大势已定,楚国主力在都城寿‘春’被歼灭,楚王被俘,楚国瓦解,楚国东部各城池也是不战而降。而齐国更是不堪,从王翦领兵入齐到齐国灭亡,前后不超过七个月,齐王建根本就是听到秦军到来就直接开城投降了,虽然是个很没有骨气没血‘性’的行动,却也因此保全了徐州百姓,使徐州全境基本上实现了和平过渡。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国家政权模式从分散的分封制变为统一的集权制,这就使秦朝中央政fǔ拥有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强大武力。而秦始皇的野心也绝没有止步于一统六国,徐州以南,还有百越‘交’趾等地没有归附中央,为了达到千古一帝的目标,武力征服南方便势在必行,在秦朝中央政权向南方的扩张行动开始以后,徐州地区长达数百年的安逸局面被打破了,尽管主战场并不在这里,可征讨南方的兵员、粮草却要就近征收,于是徐州就成为了秦国在东南实施军事行动的后方基地,有秦一朝,徐州百姓为这场浩大的军事行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秦朝二世而亡,继之而来的楚汉争霸却将徐州正式推到了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地位上。作为楚国的旧贵族,项羽所在的项氏家族为了重现家族的辉煌,举吴中八百子弟兵渡江向北,加入了推翻秦朝政权的行动,徐州作为东部最重要的粮仓及兵源地,且距离项氏家族的根本江东较近,便成为了项羽势力的根据地,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便在徐州彭城。

如果项羽一枝独秀,那也就算了,可项羽偏偏还有刘邦所统领的汉国这一敌对势力,所以,沛县人沛公刘邦和宿迁人霸王项羽这两个广义上的徐州人之间便展开了生死较量。彭城作为项羽的大本营,遭受到刘邦所率领的五十万大军的攻击,而项羽也借着此次大战,展示了自己天才的军事才能,三万对五十万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而且是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这为中国后世几千年骑兵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这场胜利奠定了日后千年间以骑兵为主要取胜手段的战争模式九里山大战是项羽军事生涯的顶峰,也是徐州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上第一笔浓重的记录。尽管后来项羽被刘邦击败,自刎乌江,可徐州的历史进程却因为这场楚汉争雄而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尚文转化成尚武,在后世的历史长河中,徐州子弟兵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战争的奇迹。

汉朝建立以后,汉族中原政权并没有停止向南和向东的扩张,不管是出兵征讨,还是稳定占领区,一切军事行动都必须经由徐州作为跳板。正因为徐州在汉朝战略地图上的重要‘性’逐步加强,汉朝政fǔ对于徐州地区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为了更好的经营徐州这个东南粮仓以及兵源大州,刘邦在登基之后,便将徐州作为楚王封地,分封给了和他关系最好,最能服从命令,同时也是整个刘氏家族当时最聪明最有才气的弟弟刘‘交’经营,新上任楚王的治所便在彭城,因为整个楚国当时的管辖地便是徐州地区,所以这个时代的徐州也叫做楚国或者是彭城。

楚王刘‘交’在位二十四年,他果然没有辜负哥哥刘邦对他的期望,在他治政楚地的期间,整个徐州的经济文化情势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刘‘交’担任楚王期间,息武兴文,将他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任中大夫,同时又派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昔日老师浮丘伯学习,而他自己和儿子们都在楚国读和先秦典籍。刘‘交’还曾为作传注,号称,成为当时学中的一个派别。刘‘交’的次子刘郢客因学有所成,被汉文帝任命为宗正,学管刘氏宗室事务。在刘‘交’的倡导之下,楚国成为当时中国的学研究中心

和学术空气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徐州自‘春’秋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此时似乎也有了再度复兴的兆头。只可惜,刘‘交’没能看到这个景象便去世了。

刘‘交’的儿子刘郢客倒是个能够继承父亲遗志的人,自幼受诗文熏陶的他在当政的日子里继承并巩固了刘‘交’息武兴文,重点发展经济文化的治政方针,使徐州的经济文化水平平稳的又上了一个台阶。可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王爷大概是缺少了必要的锻炼,身体素质不过关,被繁重的政务所累,在这个楚王宝座上才做了4年便一命呜呼了,一片大好的江山便传给了儿子刘戊。也就是这个刘戊,生生的断送了父祖两代人近三十年的心血,也断送了徐州文化崛起的路途。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可这个所谓的客观规律在大多数帝王家庭血脉的传承上却并不通用。刘‘交’和刘郢客两个人可说是明主,可作为他们后代的刘戊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败家子。楚国的国势在刘戊继承王位时达到了顶峰,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为刘戊的荒yin生活提供了最好的温‘床’。当然,如果刘戊能够本分一些,只是荒yin一点,贪图享乐一点,凭着父祖的基业也能‘混’到寿终正寝,可惜,这个三代楚王不但是个荒yin的‘花’‘花’公子,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惹祸‘精’。刘戊当了二十年的楚王,前十六年,因为楚国距离中央政权较远,且政局稳定,按时向中央政fǔ‘交’钱纳贡,汉文帝基于刘邦所立下的祖训,对待像刘戊这样的藩王还是十分优容的,只要他们不作出犯上作‘乱’十恶不赦的大罪,便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或许是在山高皇帝远的楚国当土皇帝当出了霸气,又或许是汉文帝的宽仁助长了气焰,刘戊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把中央政fǔ放在眼里,楚国的政治日见**,对中央政fǔ的政令也是‘阴’奉阳违,甚至当做是耳边风。

汉景帝二年,刘戊这种嚣张的‘性’格终于为他自己惹来了大祸,当时,刘邦唯一在世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太后病逝,举国服丧,可刘戊却不把中央政fǔ的政令放在眼中,也没有将君臣间必须遵守的礼仪放在心中,在服丧期间他不仅饮酒享乐,还出了‘私’‘奸’的丑闻,被他的政敌告发到中央政fǔ。汉景帝当然是恼火万分,不过鉴于与刘戊的堂兄弟之情,也考虑到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刘启并没有采纳部分大臣借着这个由头诛杀刘戊的建议,但为了能够削弱作为东南第一繁华之地——楚国的势力,汉景帝决定减小刘戊辖区,下旨收回了东海郡。

当时各地藩王和中央政fǔ间本就存在冲突,这次削地行动直接‘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感觉自己被削了面子的刘戊便与吴王刘濞通谋造反,并且诛杀了劝阻他这一愚蠢行为的忠直大臣。终于在汉景帝四年起兵起兵响应吴王刘濞,向中央政fǔ竖起了反旗,这便是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承平已久的徐州再次被卷入了一片刀光剑影之中。

刘戊等人的叛‘乱’最终没有成功,汉景帝以周亚夫为将,统领中央兵马,与梁王刘武合作,截断了七国联军的粮道,仅三个月,便击溃了七国联军,吴王战死,刘戊逃回彭城后,彷徨无计,最后被迫自杀。从此以后,再被封于徐州的楚王就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只吃俸禄,其实和郡县无异了。

夺取了楚王一系在徐州的所有权力后,汉朝中央政fǔ便开始经营吴地,这时的徐州作为南下的‘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打仗还是开发新地区,都必须得有车马‘交’通的。徐州以东是沂‘蒙’山区和苏北泥淖之地,徐州以西则是高度落差达四百米的大别山麓,再向西则是巍峨秦岭,南北一条路,只有经徐州北上南下,故黄河更是穿越其中,随着中央政权对南方开发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央政治中心的不断东移,到东汉年间,徐州地区已经成为了扼制天下,贯通南北的枢纽之地,战略要冲,兵甲所必争之地这顶大帽子也就牢牢的戴在了徐州的头上。而自从有了这么个头衔之后,徐州也从此把文化之地的帽子甩入了屁股后面,一心一意的作为尚武之所在屹立于中华史册上了,好象徐州百姓的安生日子也就就此打住了,南来北往的马蹄铁甲始终贯穿着徐州以后的整个历史。

到了陶谦出任徐州刺史时,已经是中平五年了,当时青、徐两州黄巾复起,攻打郡县。朝廷以陶谦为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这是陶谦成长为汉末军阀的重要一战,在这场战争中,陶谦收到了孙观等人为将。击败黄巾后,他的功绩得到中央政fǔ的承认,被准许在徐州开府建牙,境内晏然。陶谦趁机上表为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讨来了一份封赏,让孙观等黑户身份上转为正规军将领,由此最终拉起了自己的军事班底,有了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在解决了军事问题之后,陶谦也体现出了其优秀的政治能力,为了解决黄巾动‘乱’之后赤野千里,民无就食之地的困难局面,陶谦下令进行屯田。他先上表请封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而后与陈登一起安抚流民,重新丈量土地,修缮水利,对耕种有成之人予以重赏。在他们的努力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陶谦到任的次年,徐州获得大丰收,收获“粳稻丰积”,直接解决了百姓和军队的吃饭问题,而徐州的民心政局也从此平稳下来。

董卓作‘乱’之时,陶谦身为大汉一州守牧之重臣,出于对中央政权的最后一丝眷念,也为了巩固自己在各地诸侯中的地位,陶谦也统领一部徐州兵参与了诸侯讨董的盛会。不过,这个时候的陶谦那已经是滑不留手的老油子了,多年来的政坛沉浮让他拥有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刚刚到达诸侯会盟之地,他便察觉到各地诸侯面和心不合,名为讨逆,实为扩充自己的实力。作为大汉十三州中唯一还算安定富庶的徐州,此时自然也成了各地军阀所关注的对象。

面对这种情况,陶谦也不动声‘色’,在这个讨董过程中,他不出头,不出策,不争名,不夺利,竭尽所能,将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已达到让诸侯暂时忽略自己的目的。他的手段是成功的,被董卓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各地诸侯在大战开始之后,确实是暂时淡忘了陶谦的存在,等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讨伐军取得表面‘性’的胜利之后,陶谦便把握住时机,第一时间领兵退回了徐州,因为他的机警,躲过了诸侯间后来的彼此倾轧与吞并。

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大汉十三州遍地烽火的情况下,徐州却在陶谦的苦心经营下太平无事,四方流民移依徐州的也日益增多。对那些自相兼并的诸侯来说,“百姓殷盛,谷米封赡”的徐州无疑是一块大‘肥’‘肉’。为了自保,陶谦必须在‘乱’世寻求盟友。开始时陶谦想拉拢刘备、韩馥这两位北方雄杰之一为外援,可这两位如今正在死掐,而且有传言说刘备在原幽州牧刘虞身死的事情上有嫌疑,韩馥现在又神神秘秘让人‘摸’不清头脑,综合考虑一下,陶谦也只好放弃了。

拉拢北边那两位不成,陶谦又把目光转向占据了兖州的曹‘操’。曹孟德在讨董一战中表现不错,很有点汉室忠臣的架势,而且讨董之战后,他的实力大幅增强,如今说得上是兵多将广,若能引为外援,也可保的徐州平安。于是陶谦便想借着送曹嵩的机会,向曹‘操’示好,可没想到,所派非人,这马屁没拍上,倒是一脚踹在了曹‘操’这匹烈马的命根子上,从而为徐州引来了这场近千年来罕见的大浩劫。

徐州兵虽然英勇,却没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兖州军,陶谦虽然也有些军事才能,却敌不过被愤怒染红了眼睛的军事奇才曹孟德。一时之间,徐州境内遍地狼烟,处处烽火,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来的富贵安逸之乡,一夜之间变成了白骨遍地的修罗场。曹‘操’大军在复仇、劫掠旗号的引领下,势不可当,先后攻拔十余城,先克广威,夺泗水,与陶谦军队战于彭城,一场大战下来,面对上下眼珠子都快冒血的曹军,陶谦军大败,其只得逃离彭城,退保东海郯城据守,曹‘操’乘机又破彭城,傅阳沿途之上,不禁杀戮,那些无辜的徐州百姓都遭了‘操’军毒手。

其后曹‘操’向东北攻费、华、即墨、开阳,陶谦于郯城一面调兵遣将救援被曹军围攻诸县,一面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可如今曹‘操’兵威正盛,那些诸侯那个愿意无缘无故的去触这个霉头,到时候救援不成,说不定还得把自己也给搭进去眼见援兵不至,而曹‘操’大军兵锋已经来到郯城之下,四面合围,日夜攻打,所幸郯城作为徐州治所,在陶谦多年经营下,城池坚固,粮草军械颇多,曹‘操’几次进攻不下。只能将城池为主,双方陷入短暂的对峙。可陶谦知道,如果再没有援军,徐州城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问题是,自已现在还能向哪里去寻求外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