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疯了吧?满朝奸雄,让我去当皇帝 > 第130章 最彪悍的阵容

在他们三人的内卷中,终于迎来了天明。

整个京城都响起了炮竹声响,年味一下子便出来了。

朱元璋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看到了熬红眼却满是关切的朱明,努力抬起手摸向孙儿的头:“爷爷答应过你要看检阅的,绝对不会食言。”

朱明低下脑袋让他更省力,然后笑着将爷爷抱上轮椅,裹上鹤氅,又给盖好毯子,这才推上宫门之上。

左右早有文武齐聚,朱明弯腰问向朱元璋:“爷爷,现在开始可以吧?”

朱元璋越来越虚弱,为了省力气连话都不说,只是轻轻点下了头。

朱明将他推到城墙边,而后取出大喇叭:“检阅开始。”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百炮齐鸣!

轰轰轰

仿佛要轰破天宇的炮声将京城唤醒,也把万国使臣从睡梦里惊醒。

他们不是大明人,只是被派来联络感情并探查情报的人,自然是不过春节的,只是今年的春节由不得他们不过,因为在朱明的计划里,他们是这场大戏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万国使臣骂骂咧咧赶来后,检阅正式开始了。

东方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走着正步缓缓从宫门前行过,朱元璋等少数人事见过的,但更多的朝臣闻所未闻,瞧着走出气势的精锐之师,忍不住热血沸腾。

武官们握拳再握拳:“这等练兵之法出自哪位兵法大家之手?”

徐辉祖看了看自己的位子,代替老爹坐了武官的最前列,原本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可一想到自己妹妹的嘱咐,他如坐针毡。

自己那个胳膊肘朝外拐的妹妹,居然让他在人群里使劲吹朱明,就算以后是自个的妹婿,硬吹还是有点尴尬,想到这里他老脸微微发烫,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可就在扭头要硬吹的时候,谁想有好心人给他送上门机会,他不愧是大明军神的儿子,抓住机会立刻说道:“此法乃皇太孙所创,不仅气势惊人,且让军队如臂指使,真乃兵圣也。”

虽然许多人都觉得夸张,但不可否认,以这帮打了一辈子仗的老**的眼力,都看得出其中的了不得。

集两千多年兵法大成,我们的军训科目都是先贤精华,只是没想到还能用来震慑古时武将。

“步伐一致,行军不乱,了不起,虽距兵圣还远,但若说是练兵之王,或无差错。”

说话的是蓝玉,他是军中悍将,当年连天大战,他是出战最多的将领,虽然多是追随老将,但谁都清楚,他战功不缺,能力不缺,唯独缺了资历,只需要再熬死一批老将,他的武职会迅速提拔,甚至有人说他跟赵匡胤、沐英并列,将来必是中流砥柱。

这样的人一开口,老一辈的不好计较,同辈以及后辈则不敢反驳,朱明的名望子啊这班武将之中迅速拉高。

徐辉祖有点懵了,不是我吹的嘛,怎么又冒出一个蓝玉来,朱明吹都开始内卷了吗?

正步军阵过后是书院学生,人数并不多,熟人介绍以及孤儿中挑选也只筛得二十人,这二十人统一着装,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只有同样的少年意气。

他们朝气蓬勃,他们恰同学少年,千帆过尽,也掩不掉青春的魅力。

八小带队朝着朱元璋敬礼,是标准的军礼,而后喊出天子门生,不负皇恩的口号。

朱元璋望着这些祖国的未来,忍不住撑起身体站了起来,他看着朱明嘴唇颤抖:“天子门生……”

朱明认真道:“爷爷您没听错,的确是天子门生,从此书院出来的孩子都是天子门生,是您老人家的学生,试问谁还敢再说咱老朱家是泥腿子出身!”

这是朱元璋心里的刺,也是一辈子的遗憾,但现在无憾了,他忍不住放声长笑。

检阅还在继续,书院之后是功臣军阵,只不过这功臣并非全部而是投靠朱明的臣子团,他们并无整齐的步伐,但走在一起就是天底下最彪悍的阵容。

老将们唱起精忠报国,这是对朱元璋的交代,也是做给朱元璋看得投名状。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

这是他们的态度,以死报国,不存贰心。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这是他们的交代,我们这些老伙计帮您守着大明!

朱元璋看到了徐达、看到了汤和、傅友德,更看到了稳定的国家,有他们在,乖孙的江山不会动摇。

功臣团过去,是炮兵,骏马拖拽着百门火炮缓缓驶过,来自它们无声的威慑令得万国使臣的腿都在颤抖。

之前已有开炮的百门,现在又来百门,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火炮。

最后过去的是五军营的精锐,他们骑骏马,披玄甲,手中长刀雪亮,军威之胜震撼人心。

而随着一声大喝,五军营催马而动,摘弓搭箭,射穿了远处的靶子。

可怕的不是精准,而是每个人都是骑射高手!

北方外族依仗的骑射在这里不值一提。

朱元璋目光随着五军营也在宫门前列阵归队,吐出了一口浊气:“这是咱此生最高兴的日子。”

朱明忙道:“爷爷,还没完呢。”

“还有?”他扭头朝着

可爱的孩子们搀扶着一个个老人走在鲜花道上,那是无人走过的通道,朱元璋瞪大眼珠,来的老人有男有女,没有光鲜亮丽的衣着,只有本色的百姓气息。

“这是……”

“当年追随爷爷战死烈士的家属。”

朱元璋难以置信的看向朱明,这是他没能做到的事,也是他愧对英灵的事。

朱明笑着说:“驿站开启了通信业务,有些人终于有了线索,而且锦衣卫遍布天下,我的商队深入民间,终于寻到了大部分烈士的家属,今日孙儿请他们来,替烈士向陛下报道!”

“张重八、李二牛、王麻子、徐六九、赵大刀……向陛下报道!”

那些老人声嘶力竭的大喊,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当年他们的孩子跟着朱元璋起义,却一去不复返,甚至连个衣冠冢都没能留下,只在大明的疆土上洒下了热血。

今日,他们代孩子活了,看大明繁荣富强!

朱元璋老泪纵横,他想要冲下去跟那些老人在一起,朱明推他下去,在老人堆里拉家常说对不起。

这声对不起不仅是对失去孩子的老人,也是对战死的同袍,他们的父母自己没有照顾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