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龙城诀之荣王殇 > 第93章、福灵安违命调兵,乾隆始知母装病

走出学士府,永琪问:“现在调兵,还来得及吗?”

福灵安道:“不一定。”

“那怎么办?”永琪心里急的像火烧一样。

福灵安还一如往常的平静,答道:“现在不调兵,会更来不及!”

天将晌午,皇妃皇子们都在九州清晏殿外坐着看赛龙舟,一边吃着瓜果,一边谈笑。他们看到十一阿哥永瑆跑到龙舟上参赛去了,觉得很是有趣,就在那里相互议论着。

瑛麟在九州清晏殿内外穿梭了几个来回,默默清点着来赴宴的人,看来看去,宗室近亲的王爷阿哥都来了,只有永琪始终没出现。

瑛麟心里各种猜测,难道永琪会是被懿泽绊住了脚?可是她一直觉得懿泽是个愚钝之人,况且她也没有向懿泽透露关于今日的半点风声,懿泽的嗅觉不可能灵敏至此。

乾隆就坐在九州清晏殿外,皇后和令贵妃坐在两旁。

太后不敢受风吹,但又不想错过今日的好戏,因此提前将卧榻搬到了九州清晏殿内,连同日常所用之物也都一起搬了过来,就斜卧在殿内,通过窗子看着外面每个人、每处景。

过了一会,永瑆从龙舟上岸,向常日服侍他的人喊道:“给我拿笔来。”

乾隆听见了,但却不太明白。

经常跟着永瑆的人都知道,永瑆这是要作画,因此铺开了画布,拿来文房四宝,其中有彩墨。

乾隆很好奇,站起走了过来,问:“你这是要画什么?”

永瑆答道:“回皇阿玛,儿臣要把眼前这般景象画下来,以记今日盛宴的繁荣,彰显大清的国力强盛。”

乾隆看了周围一圈,且不论人物众多、动作复杂,又有龙舟、歌舞进献,就单单是九州清晏本来的风光美景,画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看永瑆时,他已经开始动笔了。

乾隆忍不住笑道:“你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就这幅图,不管画的好不好,你能画的完吗?”

永瑆也笑着回答:“今日画不完,就明日接着画,明日画不完,后天还可以继续画,儿臣只要天天用功,别说是九州清晏,就是整个圆明园,也没有画不完的道理!”

乾隆看着年仅十岁的永瑆,满脸稚气,但听了这番话,心中却大为赞许,道:“很好,不愧是朕的儿子!那等你画完了,拿来给朕瞧一瞧!”

“儿臣遵旨!”

乾隆又问:“这幅画有名字吗?”

永瑆道:“当然有,这宴席是皇祖母办的,题名就叫做‘儿孙满堂’,儿臣还要把这幅画送给皇祖母!”

听了这句,乾隆又不太高兴了,回到了方才的座位,继续赏景看戏,听见令贵妃跟颖妃聊天聊到了永琪。

乾隆忽然想起,问:“怎么今天,朕好像没有看到永琪?”

皇后笑道:“臣妾也正在纳闷,永琪从不迟到,可今天却到现在还没来,也没派人过来解释一下。”

乾隆冷笑道:“多半是他那三个女人又闹起来了。”

令贵妃问:“五阿哥不是只有两位福晋吗?怎么会是三个女人?”

乾隆笑而不答。

豫妃却连忙插嘴问:“皇上说的是一个丫鬟吧?臣妾听说,前些天五阿哥跟他最宠爱的那位侧福晋竟然在钟楼上打起来了,底下的人传的绘声绘色,说就是为了一个姓胡的丫鬟!”

豫妃就是之前的豫嫔,乾隆把舒妃贬为舒嫔之后,生怕太后寻机恢复舒嫔的妃位,因此要将这个位置给填住。于是论资排辈,将嫔位中年龄最长的豫嫔给晋位成了豫妃。

宫中旧人都知道胡嫱,曾被令贵妃以外甥女的名义召进宫,被皇后认作义女后做了许久的“嫱格格”,但毕竟没有正式的册封,这称呼只能算是看在皇后面子上的尊称,没人真的认可。后来又因为与香妃走的近,特指为陪香妃南巡,渐渐被当成侍奉香妃的宫女,最后因为谋害愉妃,被贬入冷宫,彻底沦为宫女,消失在宫中诸人的视线。

当时没人接豫妃的话,知道的人多半是不敢提,不知道的人也无从提起。

偏偏只有豫妃博尔济吉特·索布德是天生的话多,一片寂静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怎么恍惚还听见人说,那姓胡的女子,是贵妃娘娘以前的外甥女呢?”

令贵妃不答。

颖妃却戏谑般的笑着问:“豫妃姐姐,请问什么叫做‘以前的’外甥女?妹妹愚昧,竟然不知道这亲戚还分‘以前’、‘以后’呢?”

豫妃道:“不过口误而已!那么较真干嘛?”

乾隆淡淡的说:“不会说话就别说,没人把你当哑巴!”

豫妃不乐意的“哼”了一声,道:“不说就不说!”

皇后却笑着安慰豫妃道:“豫妃妹妹进宫的晚,不知道的事情也多,不过……凡事还是眼见为实的好,下面的人总爱胡说八道,妹妹身份尊贵,怎么能随便听之信之呢?”

令贵妃笑了笑,还是没有作声,心里却明白,胡嫱沦落到现在这个程度,不仅是自己不愿意承认什么“外甥女”,连皇后也不想继续认这个“义女”了!

乾隆看了一会表演,感觉眼睛略有点酸,便不想看了,与皇后、令贵妃等说明要到殿内午休一会,其余人自便。

外面人多,节目又一直在进行,乾隆虽然卧在榻上睡着了,也一直感觉得到外面很吵,睡得不安稳,不多时又睁开眼睛,只见王进保在侧。

乾隆问:“几时了?”

王进保答道:“回皇上,已经申时了。”

“太后还在九州清晏?”

“太后一直在隔壁屋里……”

乾隆坐了起来,定了定神,带着王进保到了隔壁屋子,进门只见太后躺在一张摇椅上,神情恍惚。

舒嫔帮太后转着胳膊活动,因为太后现在常常卧床不起,躺久了连动着都费劲,舒嫔每天帮太后活动,以维持一点基本的体力。

瑛麟蹲着为太后捏腿,还有另外几个宫女也在太后身侧。

太后眯着眼,问:“皇帝终于来见哀家了?”

乾隆看到太后现在的病态,属实超过自己的想象,心中难免涌现出一丝愧疚,他慢慢走了过来,拱手向太后低了个头,道:“给皇额娘请安。”

太后笑笑,好似有气无力的说:“难得皇帝还能用这样的眼神看哀家,是不是因为……你看出来哀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

听见这种话,乾隆再也摆不出之前的气焰了,低头答道:“儿子不孝,对不住皇额娘。”

舒嫔却又忍不住拭泪,忙把脸转到一旁。

太后见了,笑道:“舒嫔,你带人都先出去吧,也跟皇后她们说说话,这里有瑛麟一个人服侍,就够了。”

舒嫔向太后、乾隆行了礼,带着宫女们退出。

于是屋子里只剩下太后躺着、身后站了个瑛麟,乾隆坐着、身后侍立着王进保,再无第五个人。

太后像是松了一口气,笑道:“这下好,哀家可以好好的跟皇帝聊一聊了。”

乾隆道:“皇额娘有什么就尽管说。”

太后轻笑着,倒像是安抚乾隆一般,道:“皇帝先不必忙着愧疚,其实这段时间,对哀家属实难得。这次的落魄,让哀家看清楚了很多人、很多事,短短数月,让哀家觉得,过去几十年都懂不了这么多。”

乾隆点点头,却不知说什么。

太后又说:“哀家不怪皇帝,哀家知道,皇帝心里有个疙瘩。怪只怪哀家以前太过于心高气傲,不肯对皇帝说实话。”

乾隆愣了一下,却不知太后是何意。

太后笑道:“有件事,皇帝一直不知道。哀家其实是汉人,原姓钱,因为出身低贱,在先皇登基前,只是雍亲王府的一个侍妾格格。后来先皇即位,大封府邸旧人,哀家母凭子贵,先皇打算给熹妃的名分,可因为背后总有些人叨叨哀家的出身,阻挠封妃。先皇感念登基前的恩情,心疼哀家,就赐了满族大姓钮祜禄氏,哀家一门全都由汉军旗抬为满军旗,后来就再也没人敢提哀家姓钱的事了。”

乾隆的确十分吃惊,几十年了,他一直以为太后只是自己的养母,而且是为了获得权利才收养自己,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母钱氏是另有其人。想到这里,乾隆不自觉的抬头看了一眼瑛麟。

太后笑问:“哀家讲自己的身世,皇帝看瑛麟做什么?”

乾隆答道:“没什么。”

太后却神秘的笑着,道:“皇帝不必瞒着,哀家知道你为什么看瑛麟。”

在此时,瑛麟感到了有些不对劲。

“先皇为哀家赐姓抬旗,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后宫的争斗从来就不消停,哀家当时还是不够强大,才让皇帝被送到了圆明园寄养,母子分离……”太后忍不住流下两行眼泪。

乾隆心里感动极了,他站了起来,走到太后摇椅旁蹲下,握住了太后的手,亲切的叫了声:“皇额娘……”

太后摇了摇头,笑道:“皇宫、行宫,谣言多的让人根本看不清真相,没想到天长日久,皇帝竟然开始怀疑哀家不是你的亲娘!”

乾隆惭愧的低下了头。

太后望着乾隆,又说:“哀家知道,皇帝这段时间的疏远、对哀家的绝情,都是因为皇帝相信了瑛麟的祖母钱氏,是你的生母,而且瑛麟必然向你透漏,她祖母的死,是哀家造成的,对吗?”

乾隆忽然间感觉到,太后根本没有糊涂,她的脑筋很清楚,且和以前一样精明。

乾隆问:“太后既然已经知道朕产生了天大的误会,为什么不早点说,这样您也就不必一直在行宫,受了这么多的苦!”

太后仍然眯着眼,笑道:“以前没说,是因为哀家太爱慕虚荣,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卑微的出身。后来不说,是因为哀家想看看瑛麟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