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咸鱼王爷不好当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卖皇榜

咸鱼王爷不好当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卖皇榜

作者:2月春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23:41:05 来源:笔趣阁

古代百姓是没有捐献的想法或者先例的,让他们出钱,给寺院捐香油钱或许可以。

可让他们把钱给一个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会,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这个会是由当今皇帝做背书也不行。

苏宇也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

第一,让老百姓认为,只要是给爱心会捐钱的人都是善人,至少嘴上这么说。

第二,为将来做准备,苏宇相信只要爱心会把灾区恢复好,就一定会有一些百姓会相信爱心会,慢慢的,不断做着好事,时间一久,所有人都会相信,当然这段时间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

苏宇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什么普通百姓,而是商人和世家大族,他们才是大头。

当然不是认为他们觉悟有多高,或者认为他们有爱心什么的。

一方面,他们有足够多的钱,最重要的是,他苏宇有可以利用的东西,能让他们不得不捐。

爱心会的消息传的差不多了,苏宇安排人写了几百封信分别送到京城和京城附近大大小小的世家。

为了让这些世家重视,苏宇还是以太子的名义送的信,不过信却是爱心会的口吻,还附带了爱心会的介绍和愿景。

信上没写什么,好人有好报,劝人行善,灾区百姓生活贫苦之类的废话,而是十分简单,委婉的表达了:

你不捐,上不了皇榜,你的对手可能就会捐钱上皇榜,如果这样,你应该可以想到后果。

信写了几百封,除了名字和地址不一样,其他的全部内容都是一样的。

苏宇相信,在上皇榜的名声诱惑下和可能自己落下风的恐惧下,这些人肯定会捐。

果不其然,那些世家大族收到信后没几天,就派人询问是不是捐了真的可以上皇榜,得到肯定的回答,纷纷掏出银票交给苏宇,并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不用等很久。”苏宇微笑道。

他还有商人的钱还没收到呢?

信还是和前面一样,除了名字和地址变了,其他都一样。

不过苏宇,给了他们一个特例,可以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加上店铺名,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并提醒道,皇上会看这份名单哦。

这一下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商人都沸腾了。

上皇榜,皇帝能看到他们的名字,还能看到他们铺子的名字,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等自己上了皇榜看谁还能看不起他。

纷纷亲自坐着马车,来到爱心会总部,咨询苏宇是不是真能上皇榜。

有的还怕竞争对手也捐钱上皇榜,更是直接对苏宇说道“你让那个谁谁谁,不要上皇榜,我多出现在钱的三倍。”

苏宇微笑“这得看你们俩谁价格高。”

御书房中,皇帝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单有些头晕,除了让他盖章签名的地方,就全无其他位置。

又看了一眼,苏宇送上了捐款明细,这个儿子居然连几千两都收了。

不过这次真是收了不少钱,足足有九百万两,居然还给了国库一百万两。

“唉!”乾渊皇帝叹了一口气,既然收了钱就好好盖章吧。

“啪,啪,啪。”乾渊皇帝连盖了几十张皇榜。

……

“父皇,过后这些皇榜不要收回放起来,我们直接卖给上了皇榜的商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买到供起来的,这对于他们可是莫大的荣耀啊。”苏宇又建议道。

“这……”

乾渊皇帝犹豫,从来没听说过可以卖皇榜的,这是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啊!

“父皇,卖的钱上交国库,一张卖两万两,可是将近两百万两的银子,不要白不要。”苏宇引诱道。

“依益王所言。”

皇榜以嘉奖令的形式,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很多百姓都没想到,还真的会有人,给这个所谓的爱心会捐献,而且还是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名字,不上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是谁。

一时之间,全京城和京城附近都是在谈论上皇榜之人,当然都是一些好话,坏话或质疑的话,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没人敢说的。

说得无非就是捐献的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深明大义。其中也不乏苏宇对舆论的可以引导。

他就是要把这些上皇榜的人传为善人,除了要对得起,他们给的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想要扬名的人,来捐钱上皇榜。

要知道,此次上皇榜的人仅限于京城和京城附近的世家和商人。

而乾渊国这么大,按照这个形式多办几次,他的爱心会不就更有钱了吗?帮助的人不就更多了吗?

虽然这样做,好像有些势力的意思,以捐多少钱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善人。

可这是古代,苏宇认为如果能利用这些所谓的虚名,帮助真正有困难的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这些世家和商人因为有钱有势,有的是扬名的手段,既然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在自己这里,交钱扬名,这样谁也不吃亏。

有了钱之后,苏宇也不准备在京城多做停留,而是准备马上去灾区。

走之前,当然和诸葛慧和诸葛青云打了招呼。

此时的灾区除了,农村健康老百姓在下地干活之外,其他都是在休养。

农村的还好说,本来就是种地的,伤养好了接着种就行。

最麻烦的,还是各乡镇和城市中的百姓,他们可真的没什么事做了。

一场地震不光毁坏了他们的家园,更打破原先的经济格局,使这些人全部失业。

不过,这却不是目前最重要的,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除了伤病员,老弱妇孺在帐篷里住着,其他全部人都是直接在外宿营。

也得亏这些天没下雨,不然连在哪里躲雨都不知道。

所以苏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先从农村开始。

一来,茅草房容易建,材料也容易找,花钱少,还比较能快速建成。建好后还可以安排乡里的人一起住。

二来,毕竟这是古代,以农为本,先把农民的房子建好了,才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苏宇之前招收的一万名男人,早就开始在盖茅草房了,只是工作量太大还没完成。

苏宇一回来,直接下令,乡里或者县里,只要是健康,十岁到五十五岁,无论男女都去支援各自乡村,一同建造茅草房。

当然是管吃饱的,并且还发工钱,而且工钱还不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