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二二九章 治不了杨丰还治不了你们?

对于杨丰的承包计划,老朱答应的很痛快。鐜

这是好事。

他实际上真有点不想再维持会宁都指挥使司的驻防……

当然,不是说撤销。

而是将会宁都指挥使司和会宁卫迁到龙泉府,龙泉卫在龙泉府城,也就是珲春,所以把会宁卫和会宁都指挥使司都可以迁到清津,这样运输就方便了,可以全靠海运。而原本会宁那边封给会宁卫所属的那些兀狄哈千户,给他们拆分成一个个羁縻卫,依然隶属会宁都指挥使司,允许他们到吉林城去贸易。

至于明军到吉林就行。

有木轨通到吉林,以后向吉林的运输是稳定的。

而且吉林终究靠南些,尤其是南部已经可以形成稳定的农业,目前木轨沿线军铺,驿站,护路队都是垦荒种田,毕竟后来叶赫部在这一带也能维持一定的农业。然后在那里维持一支水军,整个松花江流域也就可以保证控制权,更何况那里还有杨丰的垦荒区镇压着。鐜

关键是没有维持的战略需要了。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残元有东归的可能性。

倒是朱元璋在考虑西征。

毕竟打完安南之后,明军就没有大的战争了,而且北方各军这些年其实也一直没有大的战争,现在火器大量普及,他也想试试能不能来个穷追猛打。

就是这西征的统帅……

朱棣?

但朱允熥不同意。鐜

而其他也没有能放心的。

总不能让蓝玉上吧?

剩下那些将领都没有这种战略级别的远征能力,至于朱棣现在的身份并没什么妨碍,因为马和下东洋至少得花一整年时间,这期间朱棣并没什么事,就是在扶桑等着,完全可以抽过来搞一场西征,总之朱元璋目前一直在计划当中。

如果这次能大捷,那残元真就只能被赶到中亚了。

这样明军驻防吉林,以水军控制松花江沿线,然后在沿海继续保留最远但补给却更容易的鲸海卫,需要时候还可以逆流而上,和吉林水师共同控制松花江沿线,而且有龙泉府这个战略支撑,朝廷必要时候可以水运向会宁快速增兵。龙泉府同样也有牡丹江的水运,实际上是松花江上游,中游,出海口三个点的控制,鲸海卫就是奴儿干城。

三个点的基地都可以获得稳定的后方补给。

两个海运一个木轨。鐜

所以控制力没有削弱。

成本却锐减。

说到底会宁那地方,真要比起来都不如扶桑。

朝廷在扶桑可不用投入。

不但不用投入,在扶桑甚至可以靠着征税满足驻军需求,毕竟那些土司们都是要交税的,而且制定的税率远超西南土司,比如哪怕水西安家这种顶级土司,一年也就两千石,可扶桑那边每年光伊达家就要向大明交两万石稻谷。

他还不是最高。

最高的是会津的芦名家,需要每年交三万石。鐜

这都是杨丰给定的。

朱元璋对此都很惊喜。

他也没想到,扶桑那地方居然还是个优质的稻田区。

每年税收居然比云南还高。

云南一年就十二万石,扶桑去年征收了十五万石,云南土司交个税还心不甘情不愿,至今因为土司不肯交税问题,还在征讨中。可扶桑的土司们直接就是踊跃交税,去年的秋粮都是筛的干干净净,连沙子都没有,而且都是最饱满的。以至于去巡视扶桑的官员回来,都感动地上奏说,倭人之恭顺冠天下,很显然他在那里享受到了阿美利坚王师的快乐。

包括朱棣对他们也很满意,之前明军在那里的筑城,修路,基本上都是这些土司出人。

吃的比鸡少,干的比狗多。鐜

听话的让人感动。

这样更显得会宁鸡肋了。

但如果杨丰愿意承包,那朱元璋当然乐意保留。

说到底他终究还是喜欢让更多人口迁移过去,有人给他掏维持下去的成本他当然乐意,至于杨丰在那里搞开发的问题,那个他没必要管,杨丰开发也是在他的土地上开发。

这样杨大使又拿下个赔钱货。

而小公主继续怨念中。

现在杨丰拿下的,基本上都是赔钱货了,一个山西还在投资中,至少短期内是要赔钱的,一年赔好几百万的那种赔钱。事实上现在山西已经开始收税,一支杨丰自己招募的税警队已经入驻太原,然后拿着他的税收表在银行配合下,对太原的工商业进行收税。鐜

同时其他各地的税警队也已经开始组建。

但就算如此短时间内想要在山西收够每年两百八十万两也不可能,更何况税警队的维持,同样也需要不菲的投入。

会宁垦荒是赔钱的,同样朔方府开发也是赔钱的。

那里也已经展开。

之前那些都头和指挥,都被杨丰雇佣,然后各自带着家人北上。

一切都按在会宁的模式,带着杨丰另外招募的垦荒工人,在朔方府选地方开荒种田,晋王划出杨丰自己挑选的一块承包给他,而杨丰每年给晋王府承包费。但至少目前为止,还属于纯粹投入阶段,哪怕那里条件比会宁好,第一批粮食也得今年秋天才能收获。

而且不会很多。鐜

所以现在那里吃的都需要杨丰自己掏钱购买运输。

纯纯的赔钱中。

赚钱当然有。

就是在京城的银行及工业,但银行其实赚不了几个钱……

至少目前还算不上很赚钱。

这种银行本身就不是为盈利,它的存在才是最大价值,但问题是这个价值是对国家而言,或者说对她爹而言,单纯站在杨丰的角度,其实也就是个维持。最终真正赚钱的,也就是五台山工业园,可以说那些工厂是杨丰的最大收入来源,但问题是大明并不存在专利保护,所以除了部分的确有技术垄断的,其他那些相对低端的都已经开始出现仿制品。镜子的确还没有人能造出,但玻璃制品却已经出现大量山寨品,毕竟烧玻璃本身也不是什么高端科技,颜神本来就有官办的琉璃厂。

只不过他们过去是把玻璃当珠宝来供应,也就是弄些彩色的琉璃制品供应皇宫。鐜

但技术没问题。

有大量精于此道的工匠。

所以烧玻璃真没什么大不了。

最终这些工厂的收入,越来越无法应付杨丰的各项投入,他必须不断开发新的项目,比如自鸣钟就已经制造出来了,总之他也得为自己入不敷出的日子不断操心,并带领着大明的技术进步。

当然,只是理论上的入不敷出。

事实上因为手握银行,再加上杨丰的金字招牌,可以通过募股,债券等多种方式解决,包括直接从银行贷款……

自己的垦荒公司从自己的银行贷款不行吗?鐜

反正有朱元璋兜底。

现金流不够找他,反正银行主要便宜都是他占了。

总之杨丰正在提前让大明人民感受资本家的无耻。

就在杨丰终于结束他持续大半年的狂躁期,重新恢复正常状态,在五台山上继续扮演友邦使者,并且扩大产业规模时候,科举弊案也在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的主审下,通过严刑拷打完成结案。张信等人倒是硬骨头,没有再供出别人,也可能他们这些是真不知道,毕竟这种事情,刘三吾自己一个人就能办了。他们里面除了白信蹈是副考官,张信等人其实是朱元璋找来,准备让他们重新阅卷,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和刘三吾共同进退,甚至毫不犹豫地加入拿皇帝当猴耍的行列中。

所以他们很可能只是太单纯。

但无论怎样,他们既然敢罔上不忠,那就免不了一死。

最终张信,白信蹈等人,直接被皇帝下旨凌迟……鐜

罔上不忠啊!

这已经属于大逆了。

不但要凌迟,而且要夷三族,总之皇帝陛下在垂暮之年,再一次举起他的刀,告诉天下,他只要一日不死你们终究都得给我跪着。

或者说老子治不了杨丰还治不了你们?

“这是何苦来哉!”

杨大使假惺惺地看着被凌迟的张信等人感慨道。

不过距离比较远,所以只能看到一个个红彤彤的身影,甚至看着都没有丝毫惊悚感,这比起原本历史上杀的还要少了不少,主要是原本历史上还加上了新科状元等多名刘三吾取的新科进士们,因为那时候朱元璋已经给他们殿试完了,而且封了翰林,所以让他们一同重新阅卷。鐜

但是……

他们除了少数几个,包括状元在内都依然没取北方举子。

朱元璋最终被彻底激怒。

可怜的状元才做了没几天,就被押上法场。

“现在你和皇太孙,在江南士绅眼中也就彻底成了坏人。”

小公主说道。

“怎么,他们不存款了?”鐜

杨丰说道。

“那怎么可能,把你当坏人是一回事,存款吃利息是另一回事,都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可能跟钱赌气,我爹又不准他们放高利贷,做生意的限制又多,除了放银行吃利息,还有什么更稳妥的吗?”

小公主说道。

朱元璋彻底禁止了高利贷。

毕竟这等于和他抢生意,民间借贷要么去银行,要么就以和银行相同利息。

而且银行借贷很宽松,主要是不怕还不上……

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度下除非你想背井离乡做逃户,然后从此找个山林钻进去,世世代代就那么在里面与虎狼为伴,否则你终究还是要面对银行的。这又不是杨丰自己的,大老板是皇帝,你欠他的债还想跑,天下都是他的,你能跑到哪儿,户部直接行文各地,但凡欠债逃跑的,一律当做逃户抓起来押回。鐜

要知道户部现在花钱很多时候同样也是要向银行贷款。

都是一家人。

甚至追逃成本都不需要银行承担。

所以与其想跑还不如想想怎么还钱。

实在没钱就收抵押物。

目前大明多数农民,田地是可以抵押的。

田地不够?鐜

吔,你还有个女儿?

把你女儿给银行吧!

五台山工业园缺女工,会宁开荒的缺老婆,总之把你女儿给银行,咱们的账就清了。

什么,你没有女儿?

儿子也行。

光棍一条?

哈,光棍一条就能难倒贪婪的资本家吗?鐜

你自己赔上就行了。

去会宁的垦荒队,除了吃喝外所有工钱都是银行的,而且给你继续算利息,还要加违约金,总之你干到什么时候把贷款和利息违约金都从工资扣完,你才算重新获得自由身,哪怕你要干到八十,那也得一笔笔的给银行还清。

不要试图用你那贫乏的知识,挑衅杨大使六百年的剥削经验。

现代银行还不能暴力催收,杨大使能让锦衣卫上门催收你信不信?

现代你失信最多列为失信人,杨大使能让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所以各地那些高利贷,都被银行折腾的够呛,反正主要城市及周边已经很难有他们的市场,但下探到小县城和农村,那又要面对催收问题。毕竟他们没能力让锦衣卫上门催收,更不可能抓人家女儿顶债,而且如果不是本地大族,敢去收债说不定被人打出来,可以说放贷危险很高。而利息又定死,朱元璋的法律可是高利贷非法,不承认借据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如果利息高于银行,那借钱人完全可以不还。

借据都是非法的,相当于没有这回事,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还?鐜

所以那些手中有大量宝钞的,不敢靠高利贷来生财,做生意这年头危险大限制多,利润有限,看看那些盐商的辛苦就知道了,反而是存入银行吃利息更加划算,毕竟银行的利息也够了。

所以江南士绅咬牙切齿地骂杨丰是一回事,但钱的问题上又是另一回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还不至于那么幼稚,不过这也是他们更喜欢朱允炆的原因,因为朱允熥继位,那么这种制度会延续下去,但朱允炆继位会推翻它。

开放银行业。

毕竟朱允炆和杨丰关系恶劣,虽然要说继位后对付杨丰,这个恐怕他没有胆量,但是在经济上取消他的各种特权还是必然的。

一旦这些特权取消,那么江南士绅们也就迎来他们的春天,他们可以尽情开始资本的狂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