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一二四章 东北大开发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第一二四章 东北大开发

作者:木允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3:31:04 来源:笔趣阁

对于杨丰和晋王,齐王这些哥哥们的冲突……

包括他打傻自己七哥。

朱植完全不在意。

同父异母……

那就不是兄弟!

准确说那都是坏女人的狗崽子!

像这种帝王家庭,同父异母基本是可以当仇敌的,朱植的妈早就已经没了,他真正相依为命的就一个。

小公主。

其他那些所谓的兄弟姐妹有一个算一个,在他心中都只不过是坏女人的狗崽子而已,像他这种庶出而且还是低等妃嫔的,本来看着那些嫡出或者宠妃们的儿子就不顺眼,他对这些人的感情根本就是负的。其实哪怕他对朱棣也不满,后者对蒙古女真等太好了,而他因为已经从小公主那里知道了未来,对这些部落一直怀有很深的敌意。

阿鲁帖木儿就是在他的威胁下才被他四哥抓起来的。

阿鲁帖木儿并没叛逃。

他的确有这念头,但一切都只是个念头。

最多有点牢骚。

朱棣也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己被扔在会宁太久,这些原本忠心于他的人都不安,所以还想维护一下,原本历史上他其实也不想抓,是他大舅哥逼着他抓的。

徐辉祖为了避免他造反,一手制造了阿鲁帖木儿桉,逼迫他自己剪除羽翼。

但现在他大舅哥不在,换成他十五弟逼他了。

朱植的辽藩护卫已经准备突袭阿鲁帖木儿,如果朱棣不抓,那他这个辽东真正的镇守藩王就替他四哥动手了,说到底是在他的辖区,所以朱棣无奈只能抓人,因为这件事朱植对朱棣也不满,这还是朱棣,算是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兄弟了。

其他那些更别提了。

但是……

他得抱他侄子大腿。

像他这种没有野心,而且对朱允熥也没有威胁的藩王,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出对未来皇帝的忠心。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表现出忠心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让朱允熥看到,他和燕王,晋王这些哥哥们并不一条心,杨丰是晋王公开的敌人,而且打伤齐王,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强藩王的敌人,而他和杨丰保持友好,就等于告诉朱允熥,他和这些哥哥们不一伙……

好侄子,你是知道我的。

我跟那些想抢你皇位的家伙不是一伙的。

我是服你的。

你看,我都跟你的鹰犬做好朋友了。

好吧,杨丰已经被视为朱允熥的鹰犬了。

毕竟他已经为朱允熥解决了一个原本需要警惕的藩王。

齐王变傻子谁最开心?

王妃……

好吧,她排第一。

但排第二的就得是朱允熥了。

如果杨丰能以这种方式把他的叔叔们都打成傻子,那朱允熥就不需要担心继位后叔叔们的反抗了。

傻子嘛!

他削藩也很合理。

一个傻子明显无法履行作为藩王的职责,既然这样当然没必要让他们继续在封地滥竽充数,都收回到京城做寓公,他给叔叔们养老。所以目前民间还有一部分流言,就是杨丰打傻齐王是在皇太孙授意下,毕竟这对皇太孙太有利。

所以杨丰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孙的鹰犬。

相信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

不排除朱植也信。

他这里距离遥远,能传过来的肯定也只有些支离破碎的谣言。

至于杨丰到广宁其实是看他的义女们……

这里有很多义女。

总数高达两千五百人,只不过目前来讲都属于幼童级别,哪怕最大的也才十三,这里面有女真,高丽,倭国甚至蒙古,总之乱七八糟。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绿奴买的。

就是明军在扫荡各部期间,难免有脖子硬的,给人家灭门也常有,绿奴跟明军将领商议好,那些他们不想要的小女孩就卖给她。然后这些也都算作杨丰的义女,所以目前杨丰的义女总数已经突破五千,不过五千义女他居然一个没碰过。

而且还白白送人。

很夸张。

至少对于明军将领们来说,这种举动简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且他还请人教这些义女读书识字。

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这有什么不正常?

我受到的教育不允许我这样做。

在我们那个时代第一不允许三妻四妾,至少在法律上是只承认一夫一妻,十八岁才算成年,十四岁以下和你们的十二岁以下一样虽和亦以强论处,虽然我们的刑罚没有你们严厉,毕竟你们是绞死。

其实我们的法律和你们这时候有很大的差异,道德观也有不同。

你们的一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可理喻。

比如殉葬。”

杨丰说道。

这个问题的确该重视了。

这时候已经有了,朱标死后就有姬妾殉葬,而且朱元章也快了,得从思想上开始渗透。

让这种制度赶紧被抛弃。

“再比如奴婢。

这个在我们时候同样是不可理喻的。

当然,雇佣是可以。

这一点在北宋末年基本上就快变成完全的雇佣了,虽然南宋因为理学的做大,又开始出现农奴,但大明在这一点上,还是算倒退。这个的确不能说皇帝陛下责任,毕竟以他的历史知识,在最初制定制度时候,恐怕不可能知道这些。

第三,贱籍。

虽然我支持部分人的确应该打入贱籍,但我们那时候的确没有。

甚至都已经没有两百多年了。

第四,军户制度。

这个目前来讲是不错的,但事实上很快就会变成最主要弊端。

维持义务兵役是必须的,但不是挑出一部分人做军户,而是针对所有人口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应该所有人都是军户。

第五,宵禁。

想要商业繁荣就不应该宵禁。

至少目前的宵禁是不合理的,北宋宵禁就可以借鉴,不是废除这个制度,而是把宵禁时间延后到三更,三更以后还在外面的,的确很难保证不是什么盗贼。但目前这样一更三点就禁止出门,这个的确不合理,毕竟白天老百姓都有工作,也就是晚上能有时间出来。”

杨丰说道。

他得系统化的改造明朝的统治阶级思想。

“但一更三点后一片漆黑,百姓出门能干什么?”

郭英说道。

他依然还在镇守辽东。

他和其他勋贵不同,朱元章对他是绝对信任,其实朱元章杀那些功臣从来不包括郭英这种级别的,因为这是真亲信,自己人,其他那些顶多算合作伙伴而,生意做大踢开合作伙伴是必然。

但亲信不一样。

“只要你们放开,老百姓自己就会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其实也并不难解决,专门设立官营夜市,官府提供交易场所,然后里面提供照明,但对摊位收税。

另外城门也不应该关闭,允许外面的人入城贸易。

然后城门再收一遍税。

最后你们就会发现官府的收入大幅增加了。

这就是北宋的模式。

开放夜晚商业,然后收税。

最终开封城一年商业税高达四十万贯。”

杨丰说道。

“盗匪混入作乱该如何?”

郭英说道。

“你们因为害怕盗匪混入作乱所以放弃大幅增加税收的机会?这个思想就让人费解了,再说盗匪因何而生?还不是穷?如果做个小商贩的收益,就能超过做盗匪,那谁还会去做盗匪?如今那些所谓的盗匪,有多少其实都是因为你们的各种限制不能正常做生意,所以亦商亦盗的所谓盗匪?

民间有需求自然有流动。

你们各种限制不准,那自然就有人被逼的铤而走险。

人人都有钱赚谁会冒杀头危险?

商业应该是开放而不是封闭,贸易应该是流通而不是禁锢。”

杨丰说道。

他其实是想鼓动辽东这些家伙仗着天高皇帝远,偷偷先搞起来。

这里有这个条件。

毕竟离着京城远。

而且作为边疆区条件艰苦,对他们一些能够增加收入的努力,哪怕就是擦边的,朱元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也知道把这些军户扔到这里的确有点对不起他们,现在他们能自己找到赚钱渠道,那他再干涉就容易引起不满了。

现在这些家伙已经在擦边,比如辽王的罐头盐分越来越高。

都能直接当盐用了。

但他这不算私盐。

也不算咸鱼。

毕竟法律上完全属于空白,虽然这个问题对老百姓没用,官字两张口,可他是藩王,官字几张口也没用。

至少在朝廷修改盐法,给罐头设定含盐量前,他就是把罐头搞得可以齁死人,那也不违反盐法。

朱元章不懂吗?

他当然懂。

可他也知道把自己儿子扔到辽东的冰天雪地,至今连王府都没有,全家住帐篷,开荒还产量只有江南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这样的环境你总得给他个赚钱的门路啊!

同样开原的将领们也已经在开采银矿。

这也是擦边的。

因为朱元章并没批准开采。

他是懂的,在那里开采银矿,意味着辽东需要养活更多脱产人员,或者说需要从南方运更多粮食,而这明显是违背他原则的。但他对开原那些将领的开采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默许态度,至于原因差不多,毕竟那里比广宁还苦。而且开原的这些将领,很大一部分都带兵跟着朱棣朱植在会宁作战的,那种连蒙古人都想走的鬼地方让人家长期作战,你不给点好处行吗?

那么现在鼓动辽东集团,为了增加收入,偷偷摸摸开放商业,估计朱元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说到底这里太苦了。

总得让这些戍边将士们能有在这里待下去的动力。

当然,主要是这对杨丰有利。

他的辽东垦荒要想撑下去,当然不可能光靠种田,事实上种田只是撑下去的基本条件,但想要让人能接受零下三十度,就必须让他们能看到零下三十度的光明未来。

种田。

工商业。

甚至跑出去抢。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工商业了。

所以他需要一个开放的辽东商业环境。

忽悠完了郭英等人,杨丰和朱植同行北上,他们直接在辽河坐船,然后乘着已经完全转过的南风,沿着辽河逆流而上到达老米湾,在这里下船到达开原。然后杨丰在开原看到了他设计中的木轨运输,这条打着给吉林运输粮食名义修建的木轨,基本上按照他的要求,只不过比他想象中的更简陋。一根根只是粗加工的木轨铺在同样粗加工的枕木上,底下是夯实的路基,也没有石子什么的,这在这个时代很难。

单纯夯实的路基就行。

反正维修简单。

为了避免错车,干脆修复线,一条北上一条南下。

因为木料充足,而且工艺简单,建造速度很快,现在已经快要铺到昌图了,包括配套的马车也已经在上面使用。这个同样简单,就是包铁车轮而已,只不过车轮内侧有阻挡,唯一的问题就是对木轨磨损,解决办法是木轨同样包铁。

不过这个需要铁场的产量提升上来以后,目前的办法很简单。

给木轨大量刷油。

然后磨损到一定程度就换。

守着茫茫原始森林,那木料是最不值钱的。

然后杨丰和辽王,就可以乘坐木轨马车体验速度的感觉了。

“这还是太慢了!”

杨丰坐在四轮木轨马车上无动于衷地说道。

“这还慢?”

旁边明显很兴奋的辽王,看着身旁不断后退的小树。

辽东的工匠们,已经学会植树来防止水土流失了,所以这条木轨道路两旁全是新栽的小树,毕竟对于这种夯土的路基来说,最大的威胁其实就是水流冲刷,除了地势要略微高出两旁,剩下就是植树减缓。

“这能有多少,时速三十?比个电动三轮快点有限啊。”

杨丰感慨着。

当然,在这个时代,一辆装了两千多斤货物的马车,以电动三轮的速度向前,这已经可以说是奇迹了。

放到过去走夯土道路,从开原把一千斤粮食运到昌图,哪怕马车也得走半天,现在一个小时,如果按照计划一直修到吉林,可以把这趟对目前明军来说负担最沉重的运输距离,缩短到十天以内。而且一辆马车的载重能力也可以翻倍,不过这样的话需要更多士兵维护这条道路,所以护路军也该出现了。

不得不说这已经算是大明版的东北大开发了。

铁路延伸到哪里,繁荣就到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