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五十三章 调兵迁家眷

逆天换明 第四百五十三章 调兵迁家眷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自从觉华水师被全部接收移走,郭大靖与宁远众将见面畅饮之后,有关两镇合并的消息便在辽镇中流传开来。

这是祖大寿也没办法杜绝封锁的消息,去拜见郭大靖的人很多,朝廷也派人宣过旨意,更有些疏远的将领想尽快离开辽镇这条行将沉没的破船。

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个苗头在朝廷尽撤原宁远之兵,勒令祖大寿率兵从锦州回镇宁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在京城外擅自东溃,还是有不少将领心存不满的。特别是在引起了严重后果后,更有人怨愤于心,认为是祖大寿坏了事。

祖大寿对此也心知肚明,对于第一批奉调的官兵也就不会阻拦,正好借此排除了不稳定因素。

什么事情都是因为心不齐而做不好的,人心浮动的辽镇,祖大寿也感到越来越不好控制。

所以,开完家族会议后,祖大寿便叫来了何可纲,说起了由他率领第一批人马前往东江镇的事情。

何可纲对此应该也有心理准备,面无表情地接受了命令。他是副将,在祖大寿之下,服从号令乃是本分。

“这应该是第一批奉调的辽镇人马,只看东江镇如何处置。”

祖大寿还充好心地提醒道:“你虽为副将,在官阶上低于毛文龙和郭大靖,也要尽力维护辽镇将士的利益,不能太过软弱,任其捏圆捏扁。”

何可纲点头称是,说道:“末将统领辽镇官兵,自然要为他们着想。毛文龙奉旨节制,却也没有裁撤辽镇的权力。”

为了尽量安抚辽镇,不引起过分的反弹,朝廷旨意上确实没有提到两镇合并的事情,而是调动兵马,由毛文龙节制。

但何可纲嘴上说得漂亮,心中却是腹诽,更对把他作为第一批调动的人员,有些小怨满。

很简单,祖大寿说得自己作为辽镇主帅,不敢擅离,也只有他这个副帅统领人马,才最合适。

可这样的安排,很明显就是把他看成了外人。也没错,他虽是辽人,可却不姓祖,再祖氏家族也沾不上什么关系。

说白了,推他出去就是试水,才不管东江镇如何安置,死活也不关祖大寿的事情。

尽管何可纲在参见郭大靖之后,心理已经起了变化,不甘心碌碌无为地呆在宁远,想着能在平辽大战中建功立业。

但这种被人排斥的感觉,也不可能令人舒爽。想走是一回事,被人赶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祖大寿所说的维护官兵的利益,何可纲更是暗中鄙夷。要说人家东江镇将士的待遇,可比辽镇强多了,这也是很多辽镇官兵所心中向往的。

要知道,各边镇发放的粮饷都是不足额的,其中经手的官员便要水过地皮湿,俗称的“漂没”,少则两成,多成三四成。

不足额的粮饷到了边镇,将领们或是吃空饷,或是再减量发给普通士兵,克扣下来的则要养能够忠心不二的家丁。

克扣粮饷的将领们觉得自己也是迫不得已,与其把不足额的粮饷平均发下去,谁都吃不饱、不满意,倒不如维持少量人的战斗力,至少在关键时刻能保命。

所以,普通士兵能拿到规定粮饷的一半,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待遇。这也导致战斗意志的薄弱,打起硬仗来,将领们只能指望家丁。

象东江镇这样足额发放粮饷的大明军队,可谓是独一无二。尽管是军票,但在花用上,却并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这其中还有个小陷阱,那就是军票只在东江镇的地盘上流通,这也等于把军人和卷属进行了绑定。

同样,对于被调动而来的辽镇官兵及家属,也是让他们尽快融入东江镇的手段之一。

“要派遣有分量的军官,非你莫属。”祖大寿显出不舍的神情,拍了拍何可纲的手臂,说道:“在东江镇,只有毛文龙和郭大靖在你之上。”

何可纲苦笑了一下,说道:“祖帅,您想必也知道,实力才是决定因素。粮饷由东江镇供应,末将也只能尽力而为。”

“尽力就好,知道你的难处!”祖大寿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留在宁远的又何尝不是如此,仰人鼻息,朝不保夕啊!”

这句话倒也算是真心,只能勉强维持,期望能有所转机。所谓的转机,自然是在朝廷那边。

祖大寿当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派人携带钱财礼物前往京师,希望能够找到为辽镇说话的大人物。

可惜,袁崇焕捅的篓子太大,给皇帝造成的心理伤害太重,还没有哪个朝堂大老敢再冒风险为辽镇开脱。

何可纲又和祖大寿说了会儿话,便告退而去,清点人马,做好出发启程的准备。

等到监军方正化赶到宁远时,祖大寿率众将迎接钦使,并汇报了准备情况。

方正化对于如此顺利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略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又平复了心绪。

“祖帅及众将对于朝廷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方正化拱了拱手,称赞道:“万岁期盼殷殷,辽镇将士在平辽中定能再建新功,晋爵封侯。”

“多谢公公吉言。”祖大寿伸手让着,脸上带着笑,说道:“接到圣旨和毛帅的将令,祖某便马上准备。一万官兵已经整装待发,将由副将何可纲率领,克日便可登船启程。”

方正化连连颌首,说道:“如此便好,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辽镇的强军风范,令人钦佩。”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官兵的家卷呢,是一起走,还是再等些时日。”

带上家卷,东江军才能更好地控制辽镇官兵。

说起来,这些辽镇官兵也是幸运的,更是享福的,粮饷将足额发放,家卷也会得到很好的安置,以后将和东江镇将士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

祖大寿想了想,说道:“官兵的家卷在宁远已经居住习惯,有很多不愿意前往辽南,末将也有些为难。”

方正化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如果家卷不走,调动的人马岂不成了客军,岂能安心作战?何况,粮饷岂不是也要再转运至宁远,让那些家卷继续生活?”

“不行,万万不行。”方正化不待祖大寿回答,便连连摇头,说道:“官兵和家卷必须一起启程,在辽南安顿后,再开始正常的训练。这样,官兵才能放心。”

祖大寿显出为难的神情,说道:“百姓不同于军队,强行迁徙的话,恐怕要耽误不少时间。”

“杂家便在宁远多等上几日,等所调官兵和家卷分批运至觉华,再启程前往辽南。”方正化不容置疑地说道:“官兵有什么困难,杂家也能尽量帮他们解决。”

祖大寿心中暗叹,嘴上却满口答应着,命人给方正化等人安排住处。

留下官兵的家卷,是祖大寿的最后手段。既然无法阻击官兵被调拔,他还想着利用家卷来制约前往辽南的官兵。

也正如方正化所说,家卷留在宁远,发放给官兵的粮饷就要运过来。要知道,官兵可是要养家湖口的。

粮饷到了宁远,在危急的时候,祖大寿自然可以派人强行征用。

同样,反正是在宁远城内,肉烂在锅里,存粮于民的话,祖大寿也能逐渐积累起久守宁远的粮草物资。

显然,东江镇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漏洞,不可能给祖大寿留下可趁之机。

而且,调动辽镇官兵,不是要他们成建制的协助作战,而是要完全吞并融合,家卷是必须要同时迁徙的。

方正化要在宁远等待,如果祖大寿派人搞动作,比如威胁调动的官兵或家卷,就可能被人捅到方正化那里。

进入宁远城中,方正化的行动也印证了祖大寿的判断。这是有备而来,思虑周详,不会留给他施展手段的机会。

方正化首先就在校场校阅了要调动的辽镇官兵,宣布了东江军的政策,并要求他们回去带上家卷,共同前往辽南。

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家卷不在宁远的除外。但要有谁遭到阻挠和威胁,方正化保证会给他们作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祖大寿只能看着方正化派出了带来的锦衣卫,分布于城中,也不敢在暗中搞小手段了。

“这样一来,调走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儿子祖可法在祖大寿身旁,低声又无奈地说道:“先削弱,再裁撤,应该是这个路子。”

祖大寿微眯了下眼睛,没有说话。这也是他们在商议中所预测的一种,但那又如何,不能造反,就只能忍着。

粮饷按月供给,这牢牢地卡住了辽镇的命脉。祖大寿此时终于感受到了当初东江镇被打压封锁的滋味,无奈、悲苦又绝望……

…………………

金、复、盖三州,再加上庄河地区,官府又开始了安置移民的准备工作。

趁着农闲,趁着还未下雪结冻,大量的房屋在规划勘测好的村镇建筑起来,老的村镇也添置房屋,作为临时性的移民安置。

到了明年春耕之前,还会有一次移民的重新分配迁徙。毕竟,那个时候,大多数的百姓,还是以农耕为业,需要向他们提供足够的田地。

新移民也在尽量一步到位,直接安置到庄河、营口等新扩大的安全地区。那里有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垦耕种,村屯的规划设置也基本完成。

随着耕牛、骡马大牲畜的不断增加,人均耕种土地的面积也大幅增长,金、复两州的百姓也要进行分流,保证能够申领到足够的田地进行耕种。

政务工作在紧张有序地的进行着,政务人员也因此而得到锻炼,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熟练。

陈文绣洗漱完毕,带着女儿李珍走出了房门,感觉到吹到脸上的清冷空气,又停下脚步,把女儿的围布裹了裹。

尽管气候要冷一些,但陈文绣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实习期已过,考试的成绩也不错,她的工作稳定了,薪水也涨了一级。

“娘,今天到集上吃哇?”李珍扬着已经圆鼓起来的小脸儿,笑嘻嘻地说道:“还是那家的丸子汤就烧饼,很香的。”

今天是陈文绣的休息日,她本来就是要带女儿出去走走逛逛。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她已经没有了刚来时的局促腼腆。平常能够大大方方地走在外面,工作时也能够利索胆大地与移民打交道。

摸着女儿的小脑袋,陈文绣笑着说道:“咱们先去食堂吃早饭,再去逛大集,中午再吃丸子汤和烧饼。”

尽管攒了点钱,可陈文绣还是很节省,食堂的饭食,到底比外边要便宜。而且,她觉得味道也不错。

珍儿乖巧地答应着,拉着母亲的手,向着食堂走去。

这是她的欢乐时间,平常母亲忙于工作,她都是一个人玩耍。虽然也有杂役,象小琴姨偶尔陪她,可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感觉。

来到食堂里,打好饭菜,陈文绣和女儿坐下来,边吃边随便地说着话。

不一会儿,吴晴也走了进来,打了饭菜,便在陈文绣母女旁边坐下,吃着聊着。

“吴姐,今天的工作多嘛?”陈文绣客气地问道:“要我帮忙的话,您尽管吩咐。”

吴晴摇了摇头,说道:“倒没额外的工作,你尽管休息就是。等几天才会忙,要下乡村,检查新建的安置房。”

停顿了一下,她看了一眼珍儿,又体贴地说道:“你就留下,不用跟着去了。”

“没事的,珍儿不会耽误我工作。”陈文绣赶忙婉拒了特殊的照顾,“只要不在外面过夜。”

“那可说不好。”吴晴不太确定,说道:“到时候再说吧,反正这里的工作也需要人。”

陈文绣听到这话,也不再坚持。女儿还小,白天倒是没大问题,可晚上自己睡的话,却让她担心。

“小琴通过考试了。”吴晴突然笑了起来,低声对陈文绣说道:“成绩还没正式公布,是我昨天去县上,碰巧知道的。”

只要通过官府的小学考试,就具备了成为公务人员的资格。当然,还有试用期,工作的安排也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