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方正化的苦心和无奈

逆天换明 第二百九十九章 方正化的苦心和无奈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从这里接引到了逃人辽民,路过各处防御的险要关口,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个表面。

等到了南金州,他们就是知道些有用的情报,也只能烂在肚里,再也送不出来了。

郭大靖一边巡视,一边细致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是做出指示。

他很快要离开前线,在金州卫城组织整顿人马,准备展开攻取镇江的作战。

作战的时间预计是在两个月后,河流解冻,春耕完毕,计划动用一万五六千人马,或者是更多。

倚坚防御,已经足以令建虏恐惧,不敢再轻易尝试。东江军还要表现出一定的攻坚能力,使建虏在绕道入关时,要留守足够的人马。

同时,也要动摇建虏整个辽东的防线,使其军事布署发生改动,更有利于接引剃头辽民的逃归。

你以为两三千人守卫坚固堡寨,就足以抵挡数万明军的进攻。郭大靖偏要打破建虏的这个轻敌妄想,使其陷于两难的境地。

就凭建虏那数万人马,占据着辽东广大的土地,凭的不过是骑兵的机动性,以及装备简陋的东江军不具备攻坚能力。

但东江军已经今非昔比,郭大靖决定再给建虏一个“惊喜”。选择镇江的原因也很简单,远离辽沉,是建虏防线的最东端,增援耗时又不易。

攻克而不占领,把难题再扔给建虏。同时,特战营等部队将继续依托宽甸地区与建虏展开游击作战。

建虏若是再想留兵驻防,两三千是不够看的,五六千就相当于一旗兵力。只是一个镇江,就被牵制住这么多人马,建虏估计是不甘心的。

若是放弃镇江,就等于敞开了对鸭绿江的监视和压力。

东江军日后就可以自由地朔江而上,再翻越长白山脉,对建虏的老巢赫图阿拉展开行动。

辽南、辽东的两线作战,以及对沿海地区的防御,对于兵力不足的建虏来说,将是一个难以掌握平衡的难题。

“启禀将军,监军太监方正化赶到了栾古关。”一个骑士飞马来报,打断了郭大靖的巡视。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回报方公公,就是我巡视完栾古山的防御,立刻返回,请他稍待。”

郭大靖并不着急,巡视完依山而建的防御工事,才带着亲卫,纵马回到了栾古关。

方正化在稍嫌简陋的指挥部内已经等得心急难耐,如果知道郭大靖具体在何处,他都要去亲自找了。

郭大靖进到屋内,躬身施礼,“末将见过方公公。”

方正化强压心火,抬了抬手,说道:“郭将军免礼,请坐。”

郭大靖谢过之后,坐了下来,脸色平和地看着方正化,看似疑惑地开口问道:“方公公有什么吩咐,派个人来便是。怎么劳动贵躯,来到这危险的前线?”

方正化暗自翻了下眼睛,垂下眼帘,缓缓说道:“杂家在旅顺听到了些不好的风言风语,心急如焚,便星夜赶来询问。”

哦?郭大靖微露惊疑,躬身拱手道:“不好的风言风语?还请方公公明说。”

方正化看着郭大靖,开口说道:“听说建奴欲以金银买回阵亡者的首级,而郭将军正在主持此事。”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方公公不知从何听来的消息,倒是真快,令末将怀疑是建奴的阴谋。”

方正化盯着郭大靖,追问道:“杂家只问可有此事?”

郭大靖一哂,说道:“建奴确实派来了使者,带着皇太极的书信,有意用银子买回首级。”

说着,郭大靖取出了书信,交给方正化,静静地看着他阅看。

方正化看过书信,脸色稍霁,问道:“建奴的使者呢,郭将军想如何处置?”

郭大靖很随意地说道:“建奴毫无诚意,使者被末将斥责一番,已经赶走了。”

方正化眨巴眨巴眼睛,觉得郭大靖在避重就轻,再次追问道:“那建奴若真拿来银子,郭将军是打算同意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理所当然地说道:“人头换银子,建奴可谓是人财两空,在人力财力上都有削弱,可谓是一举两得。”

方正化摇了摇头,说道:“郭将军,按朝廷法度,报捷献俘自有规矩。如果与敌人私相商洽,很是不妥。况且,首级押送京师,亦是壮国威鼓士气。”

郭大靖脸色不变,缓缓说道:“方公公,东江镇为国征战多年,成千上万的烈士捐躯沙场。但现在是什么境况,公公不会不知道。断绝粮饷不是一次两次,若不是东江镇军民克服万难,恐怕早已是饿殍遍地的惨景。”

看着方正化,郭大靖继续说道:“此次大捷,靠的是东江军的英勇无畏,靠的是充足的火器和弹药。公公可知,不过一天多的战斗,消耗的弹药价值几何?每天东江镇军民需要的粮草物资又有多少?”

方正化知道郭大靖很可能用这些困难来反驳,路上已经想好了些理由。尽管不是很有底气,但此时也只能拿出来解释。

“东江镇有难处,朝廷也很难。”方正化说道:“杂家向朝廷屡次上奏,亦派人至蓟辽督师衙门催讨,肯定会有效果。朝廷岂会对东江镇不管不顾,待财政缓和,定会拔粮发饷。”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方公公的苦心,为东江镇发声,东江镇军民都感念于心。但实际上的困难,就是急需钱粮来解决。如果建奴肯花钱,卖给他们一些人头,还省了朝廷的赏功银,又有何妨呢?”

“这不是买卖,而是关系到朝廷的颜面。”方正化脸色正肃起来,说道:“郭将军,这也关系到毛帅和你的前程,不可意气用事啊!”

郭大靖很随意地笑着点头,说道:“方公公不必如此紧张,末将看建奴也不会用银子来买人头,只是耍的阴谋诡计。方公公可如实上奏朝廷,说不定朝廷会同意这个换银子的办法呢!”

“杂家自然是要如实上奏的。”方正化说道:“还会再派人去蓟辽督师衙门,为东江镇催计粮饷。”

“如此正好。”郭大靖说道:“若是建奴再派人来,末将可拖延时日,等待朝廷和蓟辽督师衙门的好消息。”

方正化虽然暂时阻止了这奇葩的交易,但也明白郭大靖的话中之意。

如果朝廷和蓟辽督师的反应难以令人满意,卖人头的事情还要进行。到时候,你也别再硬充大能耐,来搅和这事了。

暗自叹了口气,方正化还抱有一丝幻想,说道:“郭将军,朝廷除了赏功银,还有晋爵升级,可莫要贪图眼前小利。”

郭大靖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方公公,末将自是希望能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可东江镇是根本,若支撑不下去,末将便是有再高的官职,手中无兵,又有何用呢?”

方正化有些无语,审视着郭大靖,想分清他澹泊名利和官爵的言辞,到底是真是假。

郭大靖拱了拱手,诚恳地说道:“平辽灭虏,乃末将之志。为此,将不惜一切。还望方化公体谅理解。”

方正化缓缓垂下眼帘,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别人说这话,杂家不会当真。但郭将军言出行践,不得不信啊!”

郭大靖澹澹一笑,说道:“方公公谬赞了。”

方正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老盯着郭大靖,也不能去看着人头。东江镇要与建虏交易的话,怎么都能避开他,也是他难以阻止的。

现在,只希望朝廷那边有所反应。还有蓟辽督师袁崇焕,扣押粮饷,禁海封锁,也着实过分了。

方正化很无奈,休息了一夜后,便踏上了归程。奏疏连夜写好,派人急送旅顺,乘船送往京师,只希望能尽快得到回信。

郭大靖这边说是能拖延,是看准了建奴也在拉长时间。使得消息传播得更广,以离间朝廷和东江镇,皇帝和毛文龙的关系。

在栾古关又呆了几天,诸项工作都落实,完成得也令郭大靖满意,他才带着亲卫返回金州卫城。

途中,郭大靖又在小黑山、石河驿停留了两三天,巡视检查了构筑起来的防御工事。

对于倚坚防守的关键和要领,包括刘兴治、张攀等将领军官,以及左协的官兵,都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

视察过后,郭大靖感到十分满意和欣慰,称赞勉励了一番后,返回金州卫城。

金州卫城已经被定为北金州的粮食、弹药储备基地,以及北金州驻军的总指挥部所在,毛文龙将坐镇于此。

而政务系统将很快搬出城去,在后世的金州区建屋设镇,继续办公。

一路走来,郭大靖走马观花,却也感受到了北金州行将开始大建设的蓬勃气象。

大路上,马车、板车接连不断,有官府运送粮食物资的,有百姓迁居新家的。还有划出的军屯田地,部队已经派人丈量规划,准备耕种。

原本地广人稀的北金州,一下子涌进了数万军民安家落户,紧张劳作。

废弃的村屯重新修缮建起,信号塔和驿站紧张地施工,远处或近处鸟鸟冒起的炊烟,使得北金州多了人气和生气。

不管是不是处于战争状态,老百姓都会为了养家湖口而努力奋斗。而当时百分之九十的百姓都是农民,这就注定了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弥足珍贵。

有自己的田地,是多少农民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的梦想。作为军户的东江镇百姓,更是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

尽管这还不是真正属于自家的土地,但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你放心耕种,按照比例把收成交给官府,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换句话说,大丰收的话,就交得多;闹灾歉收,就交得少。可不是朝廷的法令,赋税固定,就是颗粒无收,也差不得一分一毫的银子。

有这样人性化的分配机制,谁不挽起袖子加油干,尽快积攒起家底,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么小块的荒地也被人占上了?”郭大靖放慢马速,既是欣慰,又有些疑惑,但很快就释然了。

自家分到的大片田地暂且不管,只等化冻之后耕种。可官府未划定的边角荒地,占了就是自家的,收成是不用上缴,全归自己的。

而占地也不用太过正式,只要在荒地周围刨一圈浅沟,就代表已经有主了,别人便不会来抢。

在这方面,东江镇百姓还是很淳朴老实的,基本上没有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去麻烦官府。即便有些矛盾,在村人的说和下,也都能得到解决。

“小的见过大人。”正在冻土上挖雪刨沟的百姓,向着郭大靖等人躬身施礼。

郭大靖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今年可能还要暖和得晚一些,你们刚刚移居,也能多准备些时间,把家里安置好。”

百姓连连点头,说道:“回大人,小的今年多种土豆、黑麦,就算年景不好,差不多也能够家里人嚼裹。”

年景是一方面,水利设施也很重要。旱能浇灌,涝能排放,光把收成寄托在老天爷,肯定是不太靠谱的。

郭大靖也没多讲,官府自有安排,又闲说了几句,便纵马继续前行。

建虏今年要闹饥荒,可能不只是气候寒冷的关系,还会有旱涝之类的天灾。金州的收成,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但好在收复了北金州,田地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可能是只多不少。

再加上外购的粮食,郭大靖对于保证东江镇军民吃饱肚子,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处于战争环境的东江镇军民,却是要比西北闹灾、揭竿而起的灾民,过得幸福多了。

想到这里,看到自己的努力奋斗没有白费,郭大靖的心里就油然生出自豪之感。

能力有大小,从救一个人开始,只要能本着初心,终会有兼济天下的时候。

五年,十年,或许只会是个理想,有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但那又如何,只要活着,就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