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3献镰刀

大秦万万年 3献镰刀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几天后,黑山看着水田里的稻子慢慢变黄了,又想着一个新的主意。这个年代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割稻子的镰刀虽然外形和后世的一样,但刀刃上却没有锯齿,必竟锯木头的锯子也才出现不久。每次割稻子时,一把稻穗要来回割好几下才能割断。割下来后,必须人工扛到固定的地方摆在一起用木棍不停的敲打来脱粒,真是又慢又累。黑山想起了后世的镰刀和打谷桶不但制作简单,效率起码比现在高好几倍。于是又找来二哥明商量,把后世的打谷桶和打谷板描述一遍说道:“这个东西如果做出来,收割的效率定会提高好几倍,说不定还可以给我们两个人也各拜一级爵位!”

二哥明是专业的木工师傅,一听便明白该怎么做,有了大哥先拜爵的先例,二话不说立马找来工具和木料,开始做起来。

黑山也没有闲着,再一次来到铁匠张壮家,铁匠家这次大不一样,几个徒弟正在日夜赶工,土灶已经在附近流行起来,铁锅的订单源源不断。张壮见黑山过来,十分热情地迎了出来,“黑山侄儿什么风把你刮过来!快请里面坐!”又对他的几个徒弟大声喊道:“你们几个也去外面休息一下,不要吵到俺和黑山侄子说话。”接着转身对着屋里喊道:“婆子,黑山侄儿来啦!倒碗茶来!”

一会儿红光满面的壮婶端来了两碗茶,黑山连忙站起来接过一碗茶,说道:“谢过壮婶,婶婶最近红光满面又年轻了许多了!”

“黑山兄弟,什么时候嘴巴这么甜了?快来尝尝婶婶做的红枣茶,可甜了!”壮婶说着,将另一碗茶递给铁匠。

“壮叔,我今天来找你,是有件要紧的东西,要你亲自帮我做,在未经我同意之前,你不能拿给别人看,也不能和别人说!可否?”黑山一本正经的和铁匠壮谈起了正事。

“黑山侄儿,你要做什么尽管和壮叔说,我向你保证,不经你的允许绝不会向第二个人透露。”铁匠壮拍了拍胸脯向黑山保证道。

黑山将后世常见的镰刀的样子,详细的告诉铁强壮!

“就是在镰刀的刀刃上开几道又细又密的齿状吗?这个简单,我亲自来做,明天早上我做好亲自给你送过去!”铁匠壮又拍着胸脯保证道,“只是这个是要做什么用的呢?”

“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您只管先帮我做出来。到时候试试就知道了,记得一定要保密!”黑山交代完便告辞了。

张壮夫妇热情地送黑山出门,心里暗自低估:黑山侄儿自从从神仙洞回来怎么突然变了?变得又深沉,又成熟。这哪还是十五岁的大孩子?

第二天早上,铁匠壮就把镰刀送了过来,黑山看了一下,和后世的镰刀几乎一模一样,只要装上木柄就可以使用。

下午,一个方形的打谷桶也做好了,长宽高各四尺,里面足足可以装两担稻子;四个角各插一根木杆,木杆上三面围着一块一丈多高的芦苇席,这样打谷子的时候稻子就不会摔到外面去了!通通打进谷桶里;桶里放了打谷板,像一块木板做的小梯子,只是那一块块横着的木板比梯子密集很多;桶底装着两片弧形木板做底座,这样就算桶里装满了稻谷也可以轻松地在稻田里拉着滑行。

兄弟三人也没有休息,直接带上着镰刀和打谷桶到自家一块比较早熟的稻田里试用了一下。果然速度快了好几倍,特别是镰刀非常锋利,只要轻轻的一拉一大把稻子就齐齐割断了速度最少比以前的镰刀要快上好几倍;打谷桶也是很方便,一大把稻穗摔上五六下就干干净净,比起以前也是快上好几倍,省时又省力。村里人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许多人跑来看热闹,都觉得这种收割速度比以前快了好几倍。纷纷要求二哥也帮他们做一套。黑山急忙找来里正地,里正地看到这么好用的东西,二话不说急急忙忙地跑到大河乡里去报告田典和乡啬夫。

田典和乡啬夫听说又有好东西了,立刻来到村里,现场观看了镰刀喝打谷桶,对这种收割速度十分惊讶,问道:“黑山,你是怎么想到要在镰刀上开这么多又细又密的锯齿的?”

“我是看到二哥的鲁班锯,用来锯木头的时候又轻松又快,便想着如果在镰刀上也开出小锯齿,收割的速度应该也会变得更轻松更快,于是便试制了一把,今天一试,速度快了这么多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黑山轻松的回答道,还假装憨厚地摸摸自己的头。

“张明,你又是怎么想到做这种打谷桶的?”田典又问二哥。

“我早就有做这个打谷桶的想法,本来只想着方便在田里可以边摔谷子边走,这两天在做的时候,又改进了一下就成了这样子了。”二哥早和弟弟商量好,轻松地回答道。

田典对乡啬夫说:“这个东西太实用了,稻子马上要收割了,我建议咱立马带着人和镰刀、打谷桶送去县城,报告给县令、丞,让县工坊数百工师仿造。这样,今年的秋收任务就会轻松许多!”

“去县城,马上出发!”乡啬夫和里正都表示同意。

这边刚商量好,文和风等几个年轻人表示愿意帮忙扛打谷桶进城。里正立马给众人办验(相当于身份证)和传(相当于单位介绍信)。

黑山看到铁匠壮也在看热闹,便对他说:“壮叔,现在可以把镰刀大批量打制出来了,但是要先优先保证给本村村民用才可以往外卖!”

张壮的脸笑开了的花,答道:“侄儿放心!壮叔让徒弟们日夜不停干!”

交代完众人便向县城出发。

张家村离桐柏县城有一百多里地,半夜到大河乡亭凭验和传在亭内休息,第二天早上继续赶路,中午就到了县城。

一到县城田典立刻报告给了县令和县丞,县令和县丞同样也找了一块熟透的稻田,找来两个官仆,分别试了一下,果然速度快了好几倍。

县令十分高兴地赞道:“有了这东西,今年的年度考核本县肯定拿第一。”又对身边的人命令道:“将这几样东西立马装车,田典会同县粮曹率十名县丁立即出发送到郡治向郡守汇报。张家兄弟暂留县工坊指导县工师赶制新式镰刀和打谷桶!里正及其他村民先回到张家村准备秋收。另派两个官仆随他们回去代替张明和张山两兄弟收割庄稼。通知县工坊所有工师和官奴,暂时停止其它东西的任务,全力生产镰刀、打谷桶。通知县丁和各亭邮传,随时准备,工坊一生产出来,立马送往各乡里,先远后近,争取秋收时,全县的村民都能用上。”

秦国每一个县都有一个工坊,工坊内有一个大工师兼工坊令,管着若干个木木工师、铁工师等,每个工师下有铁匠、木匠、石匠、皮匠,多的数百人,少的有数十人。每个工匠还配有数名或数十名官仆。桐柏县临近楚、韩,县工坊规模比较大。有二百多工匠负责制造兵器和农具。

黑山感叹,秦国官吏办事效率这么快,才刚到几个时辰,县令已经准备将东西推广到全县各个乡、里了!

晚上黑山兄弟被县里官吏安排住在县馆驿里,县府官吏特地交代馆丞这俩人是县令安排来这里住几天的,要好生招代。馆丞听说是县令的安排,立马热情又认真的帮两个人登记了验和传,安排他们住进一个房间。房间摆设虽然简洁,却是县级的吏员才能住的房间,一会儿便有官仆抬来浴盆提来温热的洗澡水。兄弟俩刚洗完澡,官仆又送来一大桶米饭,一盆炖肉,一盆青菜,一盆汤,份量十足。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兄弟俩放开肚皮,可劲吃,竟然也把所有的饭菜和汤全部吃光。

第二天第一批镰刀和打谷桶赶制出来了,其中十套优先安排给张家村。

白天,二哥比较老实,留在县工坊和工师们一起做打谷桶。十来天下来,他的手艺和勤劳都被所有的工师认可了。黑山每天只是象征性的在工坊里走一圈,看看工坊里的铁匠们做的镰刀,就跑到城里四处闲逛,饿了就回馆驿吃饭!由于饭菜里油水足,几天下来,明显竟然胖了好多。

半个月后,工坊已经完成了县令布置的任务,二哥带着黑山向工师们辞行。

“张明,你的木工手艺我们有目共睹,打算向县主吏掾保举了你做县工坊木工工师,希望你不要推迟。”工坊令对二哥说道,“希望到时候你不要推辞。”

“工坊令如此抬爱,在下愿意效劳!”二哥听了,十分高兴地答应下来。他在这半个月已经了解到,一个工师每月不但有六百钱工钱,农忙时,还有一个官仆帮忙干农活。关键是户籍可以改成工匠,再也不用服徭役。

兄弟俩离开了工坊,高高兴兴地回家。一路上二哥的心情十分兴奋,眼看兄弟俩“公士”又要到手,家里又将多出来二顷水田,自己又有可能当上工师,一个工师管着好几个工匠和几十个官仆,已经可以算是斗食小吏了!

“三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二哥突然问黑山。

“二哥,我想好了!先学文再从军,三十岁以前我要封侯拜将!”黑山毫不犹豫地回答。

“封侯,你别做梦了!那是贵族们才有的特权!读书,倒是正经的,咱们家也该有个读书人了!”二哥明自言自语道。

秋收刚忙活完,秦国的岁首(新年,每年十月初一)就要到了,虽然张家村的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但因为今年少交了近一半的租赋,家家户户有了足够的口粮,卖了些余粮,家里有钱又有粮食,生活充满了希望。秦国平时禁止百姓喝酒,只有节假日才开禁。因此,村里的人们也开始张罗起来,男人们结伙上山猎野味,女人们都在忙着扯布做新衣裳,老人们也在商量着,准备在岁首的时候闹一闹社火。人们都在感叹:以前租赋太重了,日子过得太紧巴了,三十年没有闹社火了。还是大秦好,才几个月就让无数象张家村这样的村子泛然一新,充满勃勃生机!

在这难得的农闲日子,母亲和大嫂买了两匹布料,忙着为全家人各做两套新衣裳。大哥、二哥在黑山的建议下忙着改造后山的一个废弃的砖窑,准备用来烧制后世的陶制烟囱。这个砖窑是韩~国贵族张氏修建村东头的山庄时挖的,用来烧砖建山庄用,已经废弃多年了。黑山对大哥说:“垒灶没有什么技术,许多人一看就会,我们把废弃的砖窑改成烧烟囱的陶器窑,烟囱烧出来,以后不管哪家垒灶,都会来找我们买烟囱,也给村里人一个农闲时赚钱的门路。”

烧陶器,在这个年代并不是什么技术活,黑山的提议很快获得全家人支持。黑山后世的家乡是三大瓷都之一,从小就在窑坑里捉迷藏,对烧陶瓷的土窑构造十分了解!

其实烧陶器和烧砖几乎一样,只是烧成温度不同。村里的文和风等几个年轻人闻到风声便主动来帮忙。有的清除掉杂树杂草,有的帮忙挖土和泥,二哥负责制作木范,大哥负责修复窑洞。这个时代还没有石膏可以做模,只能和和好的泥巴,控制好湿度,用手工在木范上做成土坯,晒干后再脱去木范放进窑内烧制。黑山又让人挖来细沙,按不同比例做成几个陶坯。又过十天,第一批陶质烟囱试烧出窑,没有参沙子的烟囱都变了形,参太多沙子的全部开裂,从各个角落挑出来的几个成品,一看沙和土的比例是二比八。这个比例黑山只告诉了大哥,交待他不可以让别人知道了,以后所以的陶坯都按这个比例就成了。

第二批试制的烟囱终于在岁首前一天出窑了,试烧的一百多个烟囱中只有少数几个开裂或变形,可以说已经很成功了。

大家正庆贺烟囱试制成功,喜事又来了!乡啬夫田典再次来到黑山家,黑山和二哥明双双被授予公士爵位,二哥张明也如愿以偿被举荐为县工坊的木工师。平民一门三个公士,这在关中也许很正常,但是的南阳的桐柏县,绝对是爆炸性新闻!

停了三十多年的社火终于在岁首这天闹了起来,其实平民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租赋少一点,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便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来歌颂朝廷。

岁首的团圆饭,黑山装着一件超大号的新衣,自己感觉非常别扭,就象一件大衣服套在骨架上,松松垮垮的,还不如穿破衣服。母亲却精打细算地说:“孩子的新衣服就是要大一些,要不明年就穿不了了!”

一家七口围坐在一张崭新的八仙桌上,一大锅新米饭,一盆野菜炖鱼汤,一碗野猪肉,一盆青菜。这已经是这个家庭十几年来最好的一顿饭了!八仙桌椅是黑山教二哥做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家庭味十足!

饭后,大哥光有点发愁地说:“许多村里人都找我,想在农闲时在窑上打短工赚点钱。我们实在是请不起这么都人啊!”

“大哥,你不用愁,我有办法,试烧前有来帮忙的十多人你全部留下。其他人交给我。”黑山胸有成竹地说。

岁首时,许多村里人就来打听这边什么时候开工,黑山干脆通知他们下午过来窑口自有安排。

下午,窑口围了七八十人,黑山还特地叫来了铁匠张壮。对大家说道:“各位叔伯兄弟,新灶在官府的推动下,已经在南阳郡流行起来了。垒新灶最需要的铁锅和烟囱,将是我们村的特产。没有在窑上做事的,可以租个牛车拉上本村的烟囱和铁锅到邻村邻乡去销售,我和壮商量好了,以后本村人拿烟囱和铁锅去卖的一律按八成结算,还可以先拿货,卖了再付款。有不愿意出去的,可以砍柴卖给我们,陶窑每月需用柴百担,一担七钱。

大家听了,都欢呼起来了!这个就是干实业的好处吧!一家庭企业也可以带富一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