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231韩信归乡

大秦万万年 231韩信归乡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淮阴县城,大将军韩信的名声早已人尽皆知。听说大将军韩信要回淮阴省亲,淮阴县令急忙命人打扫馆驿,清扫街道。消息很快传开,当年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屠夫依旧眉头准时道街上卖肉。邻居们纷纷劝他:“大将军当年受到你的胯下之辱,现在富贵归乡,肯定会报当年之仇。还好只是回来省亲,不会久呆。你不如去亲戚家躲几天,等他走了再回来!”

屠夫答道:“他能记住胯下之辱,就肯定记得欠俺的下水账。他要报仇,早就派人来杀俺了。再说俺离开,也躲不了,还连累邻居连坐,那可不是一个男人的作风!”

淮阴县令一大早就带着全县官吏在城门口等候,两边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没有多久,几百护卫马队浩浩荡荡来到城门口,未等护卫们全部下马,县令已经迎了上来,拱手说道:“淮阴县令拜见韩信大将军!”

“县令大人不用多礼!大将军因为有事情,早已微服离开了!大将军说了,办好事情,自会到衙门拜访大人。”一名侍卫回答道。

县令听了,只好派人安顿来人,自己带人回去衙门等候。百姓们见不到大将军,也各自散去。

这个时候,韩信才从侍卫人群中走了出来,欢上便装,带着几个随从直奔淮河边。

看着熟悉的淮河,看着当年自己坐着钓鱼的那块石头,一切还是那么熟悉。远远看到一个老妪,佝偻着身子,在河边洗着衣物,韩信一眼边认出,那就是曾经最自己又一饭之恩的漂母。

韩信远远便下了马,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便独自一人来到漂母的身边,说道:“嬷嬷!我回来了!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在这里洗衣服?”

漂母看了一眼韩信,笑着说道:“韩信啊!你回来啦!其他人听说你韩大将军要回淮阴,都跑去看你了。怎么?是不是肚子有饿了?知道你会来,专门给你准备了一个大饭团子。”漂母说完,擦了擦双手,从篮子里取出一个黑不溜秋的饭团递给韩信,道:“她们听说你韩信大将军要来,特地请了假,去城门口看你去了!”

韩信双手接过饭团,轻轻要了一口,是米饭夹杂着野菜和粟米做成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但是有点难以下咽。

漂母说道:“怎么啦?当了大将军就吃不下我的饭团子了?”

韩信听了,立刻像以前那样,狼吞虎咽起来。

漂母看了,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一会儿,韩信吃完饭团子,将一锭黄金放进漂母的篮子里说道:“嬷嬷,韩信没有忘记您那饭团的味道,从今天开始,您若还在河边帮人家洗衣服,天下人都会骂韩信白眼狼的!金子你一定要带回家,买房买地,好好的生活,看韩信建功立业。”

今天屠夫的生意特别惨淡,西斜的太阳已经照到他家的肉铺上,一头二百斤的大肥猪,依旧完好无损。大家都怕受到他的牵连不敢来他家这里买肉。

屠夫悠闲地躺在躺椅上,自言自语道:“再这样下去,不用韩信来杀俺,俺就得先饿死!”

“你不会饿死的,因为韩信不答应!”一句话飘进他的耳朵。

屠夫听了,立刻吓得挺身而起,问道:“谁?谁在说话!”

“你看我是谁?”一个年轻人,身穿白色棉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条丝巾扎着,腰间悬着一把旧铜剑,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屠夫。

这不是欠了自己几十副猪下水的钱,还受了自己的胯下之傉的韩信大将军还有谁。

屠夫看到韩信,心事反而落了地,心一横说道:“韩信,你今日衣锦还乡,是要来还我的猪下水钱还是要报当年的胯下之辱?”

旁边的百姓听到韩信来了,立刻围过来瞧热闹,不一会儿,便把猪肉铺围个里三层外三层。韩信身边的卫士,急忙受拉手在肉铺旁边围了一个圈,流出一块空挡出来。

韩信依旧半笑不笑地答道:“今天韩信回来,既还你猪下水的钱,也报胯下之辱。”

“行!将军现在是刀俎俺是鱼肉,要杀要刮,请将军自便!”屠夫说道,面不改色。

韩信暗自佩服屠夫的勇气,笑着对身边的人吩咐道:“把这里的猪肉全部买了,拉回营中,给弟兄们加个菜。付账的时候,别忘了加上二十七副猪下水的钱!”

身边的侍卫,将一大袋半两钱递给屠夫,也不过称,立刻招呼几个士兵将肉铺上的肉全部装起来带走。

韩信这才对屠夫说道:“走吧!我不仅帮你卖了猪肉,还还了你的下水账。你现在就跟我走一趟,算一算胯下之辱的账吧!”

屠夫好不犹豫地说道:“走就走!杀人不过头点地。”转身将钱袋丢给隔壁买菜的大爷道:“大爷,麻烦将钱交给俺娘子,顺便跟他说一声,晚饭不用下俺的米了!”说完,跟着韩信头也不回地走了!

韩信带着屠夫,回到驿馆,命人准备一大桌酒菜,与屠夫对饮。

屠夫也不客气,大快朵颐起来。

一会儿,韩信刚刚吃了几口,屠夫已经酒足饭饱了,说道:“砍头的酒饭都已经吃了,韩大将军要报仇,现在可以动手了!”

韩信听了,笑道:“我杀你的头做什么?大秦的法律规定人人平等,我现在杀了你,因为你赔上我堂堂大将军的命吗?”

屠夫听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对,堂堂一个大将军,为了我赔上性命的确不值得。这样,把你的破铜剑借给俺,你唤驿馆令来作证。我自己把脖子抹了,与你无干,如何?”

韩信笑道:“你如果想不开要抹脖子自己回家用杀猪刀抹去。我才不想玷污了这个宝剑,还得麻烦别人作证!”

屠夫不解地问:“你不想杀俺报那胯下之仇?”

韩信笑道:“我这不是已经在报了吗?”

“你报仇就是请俺喝酒酒?”

“难道你真的希望俺一刀砍了你报仇?”

“哈哈哈!”屠夫这回明白了,笑道,“大将军的胸怀真是比淮安城还宽广啊!是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有酒吗?再来三坛,刚刚喝的是苦酒,俺现在要喝开心酒了!”

“请朋友喝酒,怎么能过就不够呢?来人,把美酒端上来!”韩信笑道。

屠夫醉了,第二天傍晚才醒来,向韩信告辞,要回家。

韩信也不留他,拿出一封信交给屠夫,交代道:“等你回到家后再拆开看!”

屠夫接过信说道:“你让我现在看,俺也不认识字!谢谢大将军的酒,俺回去了!”

屠夫远远听到自己家附近哀乐宣天,心里暗骂:“真秽气!刚刚很大将军喝了一顿酒,酒碰到死人。”

待多走了几步,仔细一看,哀乐正是从自己的家里传出来的,门口挂了许多白幡。心中一惊,难道是老母亲过世了?不可能啊!昨天出门的时候,老母亲还帮自己杀猪呢,身体棒得很。他气喘吁吁地冲入家门,邻居见了他都呆住了,鼓乐手也停了,妻子正跪在灵前,满面泪水,哭得天荒地老。听到鼓乐手停了,转头见屠夫回来,也呆呆地看着屠夫楞。

“俺家谁死了!你这是哭谁呢?”屠夫嘴里问着,眼睛已经看到灵堂上的牌位写着自己的名字,“俺什么时候死了!”

若不是太阳还没有下山,大家见了屠夫都以为见到鬼了。

“死鬼,你不是被大将军杀了吗?你怎么还能回来呢?”妻子问道。

“大将军昨天晚上请俺喝酒,俺一下子喝多了,刚刚睡醒就回来了,谁说大将军杀了俺啦?”屠夫问道。

原来昨天傍晚,屠夫跟韩信走后不久,便有流言传来,说屠夫被韩信杀了,剁成碎肉丢进淮河喂鱼了。留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妻子信以为真,只能请来邻居为屠夫办丧事。结果闹了一场大乌龙。

这个时候,屠夫突然想起韩信给他的信,立刻拿了出来,交给识字的邻居说道:“这个是韩信大将军给我的信,他让我回到家的时候再看。你帮我瞧一瞧,写的是什么?”

邻居打开信念道:“你让我受胯下之辱,我让你妻哭断肠,咱们扯平。念在昨天的酒肉情谊,特许你入伍从军,做我的短兵。”

第二天,屠夫和漂母的事情传开了,淮阴百姓都在称赞韩信有情有义。南昌亭亭长的老婆开始做不住了,在丈夫的耳边唠叨道:“韩信年级小的时候,在外面家住了那么久,你赶快去找找他,就算不能给你升个官,那也能得些金钱的好处!”

亭长无奈就说道:“当年他住我们家,是因为秦法规定,亭长必须为本亭的为成年孤儿找个收养的人家。如果找不到,由亭长临时收养,每个月由官府出二斗米。我们拿了官府的米,你呢?却把人家赶跑。现在人家衣锦还乡,不赖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就得谢天谢地了,我哪里还有脸去找人家要好处?”

“你不去你怎么知道呢?韩信连屠夫的胯下之辱都可以既往不咎,他怎么会计较我们赶走他的仇呢?再说漂母才给他几个饭团,他就回报漂母一锭金子,何况他还在我们家吃了几个月的饭呢?”亭长的妻子唠叨道。

“要去你自家去,我可放不下那个脸。人家要是记着你的恩,早就来了!当初要不是你赶人家走,现在哪里有屠夫和漂母什么事?”亭长不耐烦地说道。

“好啊!这都怪我了是吧?我还不是为了咱家好啊?那省下来的二斗米你没有吃吗?我......我不过了,我回娘家。当初眼睛瞎了才嫁给你!”说着就要去收拾东西。

“好!我去,我去好不行吗?”亭长无可奈何地说道。

韩信请来许多能工巧匠,为母亲重修墓园。家乡的左邻右舍都带着祭品前来帮忙。望着满地的祭品和热心的邻居们,韩信感叹道:“我落魄的时候,母亲去世,大家像避开瘟神一样避开我,我只能把母亲草草安葬在这里。现在我富贵了,这些人不请自来,还倒贴这么多贡品。这个就是人性。”

“亭长大人来啦!”亭长来了,百姓们纷纷和他打招呼。

亭长无比别扭地走到韩信的面前,搓着双手说道:“韩大将军,你可还记得老朽!”

韩信头也不抬,说道:“记得,韩信落魄的时候,在你家白吃了几个月的白食。”

亭长更加尴尬了,回答道:“大将军说笑了,怎么能说是白食呢?官府不是每个月给了二斗米了吗!”

韩信说道:“那米也变不成白米饭啊!我韩信恩怨分明,一天两碗粥,一个月就是六十碗,我在你家吃了三个月的白粥,总共是一百八十碗。一碗一文钱,一百八十文钱。官府给的二斗米就当没有给了。”不等亭长回答,韩信对身边的人说道:“给亭长大人拿三百文钱,替我谢谢亭长大人。”说完便离开了,不再见亭长。

过了数天,刚刚修完母亲的坟墓,县令大人匆匆而来,拿出公文对韩信说道:“大将军,咸阳国尉府来信,元首先生让你立刻回咸阳!”

韩信听了,接过信打开一看,正是国尉府发来的官书,只说总领让他立刻回去,并没有讲什么事。

韩信立刻向母亲的坟墓拜了三拜,说道:“母亲,自古忠孝难两全。元首有命令,韩信只能回咸阳。请母亲原谅孩儿的不孝!”说完便带着手下启程回咸阳。

.......

咸阳城,墨家巨子的冯默风来到安南侯府拜见黑山。黑山拉着冯默风,说道:“老朋友,几年未见,我不召你,你还不如咸阳是吗?”

冯默风笑道:“此一时非彼一时也。您现在是总领,日理万机,怎么敢来打搅您呢?不过老哥还是登门谢谢你!我代表修陵园的八百工师和十万宫女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黑山差异道:“此话怎讲?”

冯默风说道:“还记得几年前,您来骊山陵视察吗?您临走的时候,让我留下一条暗道还记得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