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214血染沮源关

大秦万万年 214血染沮源关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南下的队伍浩浩荡荡,各地官员早就听说了扶苏要从九原回咸阳监国的消息,沿途各级官员哪敢怠慢,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热情接待。这使得蒙恬和扶苏每天都疲于应付,南下的速度慢了许多,五天过去,队伍才进入上郡。

望着远道而来迎接的上郡各级官员,扶苏倍感优愁和无奈,对身边的蒙恬说道:“各郡县官员如此迎来送往,我们何时才可以回到咸阳?”

蒙恬笑道:“皇帝陛下令公子监国,实际上是告诉天下所有人,要立公子为太子。各地官员,都打着保护监国长公子的借口,大秦律法可没有规定招待监国长公子的规格,这让他们都可以肆无忌惮地使出看家本领来招待公子。”

扶苏说道:“这上郡归秦已有百年,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们不如轻车简从,先快马南下?”

蒙恬想了想,答道:“我亲自挑选一百个铁鹰锐士护送,可保公子万无一失!”

“如此堪好!省去诸多应酬,我们争取旬日回到咸阳!”扶苏回答。

沮源关位于云阳亭以北二百里,建在两座大山的夾缝中,现在大秦直道正好从关中穿过。数百年前沮源关曾经是西周王朝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关隘,随着大秦的逐渐强盛,国土不断北?,沮源关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国内关隘,虽然雄伟依旧,但是驻军已经从一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五十人,专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服务,若大的军营,也成了客商们的旅人客馆酒肆。

今天和往日不同,关內的客栈都挂出客满的幌子,不再留宿往来的客商。远路到来的客商们只能草草喂一下马,便又赶路。原来这里的客馆已经住满了郎卫,足有千人之多,他们的正是赵高的女婿阎乐,现任郎卫左令。他奉李斯赵高之令,在沮源关内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着扶苏和蒙恬的到来。

晌午烈日炎炎,照得人们喉喉冒烟。扶苏和蒙恬领着百余骑在直道上奔弛,此时的人和马早都汗如雨淋,又饥又累。

“禀长公子、大将军,前面便是沮源关,我们进关后是否停留?”一名亲信部下喘着粗气问道。

“公子,现在太阳最毒,不宜赶路。我们不如在沮源关歇马,待下午再赶路,可以直达云阳驿,明天傍晚便可以进咸阳!”蒙恬建议道。

“好!我们就在沮源关歇马,躲过中午的烈日再赶路!”扶苏答道。

往来的商队看到官军的到来,纷纷向路边避让,队伍临进关门,“咴一一”一声长蹄,蒙恬座下的宝马突然扬起前蹄,吓得蒙恬一身激凌,这匹宝马已经跟着蒙恬四处征战二十年,极有灵性,每每遇到敌人有埋伏或者危险,便会长嘶示警。若是在边关如此,蒙恬便会下令全体戒备,但这里是大秦的腹地,沮源关归大秦已有数百年了,谁会想到有危险呢?蒙恬安抚一下自己的战马,便示意大家下马,准备进关。

沮源关乃是千余年前商朝时期周人所建,那时候关外便是蛮夷的外族,时常要面对北方蛮夷的冲击,因此关内还建了一个瓮城,虽然在秦人手里,已经数百年未遇战火,但是雄风依旧,关门内还建有一个瓮城。

扶苏与蒙恬等百余人,牵马刚进入瓮城,便听到“轰、轰”的一声,身后身前的关门突然同时落下,四周的城墙上突然出现许多手执强弓硬弩的秦军。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百余匹战马嘶鸣声一片。百名铁鹰锐士未等蒙恬下令,立即刀剑出鞘组成防御阵型,将蒙恬扶苏护在阵中。

得平静下来,蒙恬、扶苏才认真环顾四周,见城上秦军清一色的郎卫服饰,便不慌不忙地让亲兵喊道:“城上的人别误会,长公子与蒙恬大将军在此!”

这个时候,瓮城南边冒出一个将军,长得肥头大耳.。三角眼、朝天鼻,正是赵高的女婿阎乐,阎乐也大声喊道:“圣旨到,扶苏、蒙恬接旨!”

蒙恬对身边的扶苏说道:“看如此阵式,这个阎乐是冲着公子而来,恐怕是要对公子不

利!若是在外面,我这百名铁鹰锐士还不会将城上之人放在眼里,无奈何这瓮城四面高墙!”

在漠北历练一年多,扶苏公子的脸上已经没了以前的书呆气,早已磨历成一个刚毅、顽强的汉子,他面无表情地答道:“估且听一下父皇有何旨意!”

“收兵,接圣旨!”蒙恬下令道。

百余铁鹰锐士听了,纷纷收起兵器,恭身站立。

阎乐从怀中取出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公子扶苏在漠北戍边期间,多次派人打探朕的病情,与蒙恬大将军合谋,欲图颠覆乾坤。朕念二人守边有功,特赐秦皇剑自刎谢罪!钦此!”

阎乐嗓门哄亮,话音刚落,瓮城中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扶苏公子更是呆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公子,这道圣旨肯定有诈!”蒙恬轻声说道,“只要公子一声令下,未将愿率手下杀出一条血路,送公子回咸阳!”

扶苏回过神来,说道:“去漠北前,黑山曾对我说,李斯与赵高非忠臣,若是接到父皇不利于本公子的圣旨,定是这两人矫诏!今恐应了黑山之言也!”

“且看看圣旨真假再说!”蒙恬说道。

一个太监,双手高捧着秦始皇佩剑和圣旨,轻轻地来到蒙恬和扶苏面前,双手递上。

扶苏一把抓过圣旨,展开看了一遍,果然是李斯的笔迹,便高声喊道:“果然是矫诏,父皇每遇大事,都要亲笔书写圣旨。赐死长公子和一个大将军是何等大事?圣旨怎可能由李斯代笔?”

蒙恬听了,也恍然大悟,始皇帝是一个坚定的法家,自小笃信以法治国,从未绕过廷尉私自下旨杀人。即便自己有罪,也是先交廷尉查实后处置,今天的圣旨十有**是一场阴谋,便高声骂道:“大胆阎乐,竟敢伙同李斯假传圣旨谋害本将军与长公子!不怕皇帝陛下诛你九族吗?”

赵高与李斯的阴谋,阎乐十分清楚,今天一下子被蒙恬道破,也是一时语塞,不过他心一横,立即壮起胆子喝道:“大胆蒙恬,李丞相数年前便开始代皇帝陛下书写圣旨,经他手的圣旨数不胜数。怎么到了这里便成了假的?莫非你和长公要抗旨不成?今天要么你们自刎服法,保住家人的性命,要么我阎乐送你们归西,再以反叛之罪去抓你们的家人。孰轻孰重你们自己选择!”阎乐说完大手一挥,瓮城上面立刻站满了弓箭手,他们立即弯弓搭箭瞄准城下的一百多人,只等阎乐一声令下,便万箭齐发。

“大将军、公子,我们愿意死战保护你们冲出去!”

“死战力保长公子和大将军!”

两个短兵护卫高声喊道。百名短兵立即以马匹为掩护,将蒙恬和扶苏护在正中间。

扶苏本来是高高兴兴日夜兼程奉回咸阳监国,眼看咸阳已经不远了,一道圣旨又成了将要被赐死的乱臣贼子,心中的失落就像从天上直接摔落地下。他望着四周城墙上那无数对准自己的弓箭,仰天长叹道:“父皇,您横扫**英明一世,到头来却栽在乱臣贼子之手!也罢,儿臣今天就到九泉之下为您老尽孝吧!请阎将军放过蒙恬大将军,大秦的北疆离不开蒙恬大将军啊!”说完泪如泉涌,“铮”的一声便拔出秦皇剑要自刎。

“公子不可!”蒙恬着急地高声喊道,“圣旨有诈,众将士,随本将军保护长公子,冲进关内!”

短兵们听到大将军的命令,立即护着蒙恬和扶苏向关内冲杀过去。

“放箭!”阎乐早有准备,一声令下,瓮城四周箭如雨下。可怜瓮城中的百名铁鹰锐士,身经百战,最后却死在自己人的乱箭中。

不一会儿,瓮城内只剩下蒙恬和扶苏两个人了。蒙恬和扶苏望围在自己身边的尸体,气得得咬牙切齿。蒙恬喊道:“阎乐,我蒙恬死不足惜,但扶苏是皇帝陛下的长子,你留下他的性命,带回咸阳,交给皇

帝陛下亲自处置如何?”

阎乐冷笑道:“我阎乐也算是行伍之人,平时只知道唯命是从,更何况今天是奉旨办事!长公子、蒙大将军,念在你们战功赫赫,你们自裁吧!我阎乐可以不追究这一百余个的反叛之罪!”

扶苏与蒙恬地对视一眼,这个刚刚还是天下第一娇子,此是已经是满脸绝望,泪流满面。

蒙恬是从无数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将军,早已经习惯了生死,他现在反而更加冷静,知道今天不止是长公子的劫难,更是他们蒙氏一族甚至整个大秦帝国的大劫难。思考片刻便高声喊道:“阎乐!子不闻虎毒不食子,皇帝陛下赐死长公子或许是一时受到蒙闭。况且长公子贤名远播,广受天下人爱戴。今若死于你的手中,他日就算始皇帝不迁怒于你,天下百姓也饶不了你。你们阎家灭族之日不远矣!我蒙恬有个两全之法,你愿意听吗?”

阎乐知道始皇帝已经驾崩,自然不怕皇帝迁恕自己,但也担心受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于是回答道:“蒙大将军,我初入军旅时,您便是我的将军。阎乐不是忘本之人,您还是有什么遗言就直说吧!”

蒙恬豪气万丈地说道:“今天你取我蒙恬的脑袋回去交差,留长公子一命,带回去交于皇帝陛下或者廷尉处置,这样你即可交差,又无灭族之忧,如何?”

阎乐听了,心中有点犹豫不决,突然想起临行时岳父赵高的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让扶苏活着回到咸阳,扶苏不死,赵、阎两家都会被灭族。”于是便下定决心,回答道:“我阎乐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担小官,只知奉旨办事。蒙大将军、长公子,你们还是奉旨上路吧!这一百多兄弟还在黄泉路上等你们呢!”说话完便背过身去,高举右手,示意身边的一千军士准备万箭齐发。

蒙恬看了看瓮城四面高墙上无数瞄着自己的弓箭,无奈地说道:“长公子,阎乐这斯得的是死命令,今天你我二人难逃此死劫了!”

扶苏公子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说道:“既然难逃一死,何为受万箭穿心之辱?大将军,扶苏先走一步了!”说完,举起秦皇剑,往自己的脖子一拉,一腔热血喷洒而出,少倾便倒地而亡。

蒙恬见扶苏已死,便喊道:“我蒙恬,十六岁便为大秦出生入死,没想到没有死在战场,却稀里糊涂的死在这沮源关!长公子慢走,蒙恬来也!”话音一落,便自刎而亡。

阎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长长舒了一口气,对身边的人命令道:“八百里加急,将扶苏、蒙恬已经伏罪的消息报告赵大人!”

……

从沙丘行宫回咸阳的官道上,东巡的队伍依旧是浩浩荡荡。由于突然北巡变为向西回咸阳,再加上始皇帝已经十余天未露面,始皇帝驾崩的消息逐渐传开。随行的郎卫们的脸上此时已经没有了东巡时的兴奋与自豪,一个个面部表情疑重,半途休息用饭时,也没有了以往的高谈阔论和欢声笑语。更令人不解的是,西归的路上,“皇帝”莫名其妙地命人采购了好几车咸鱼放在队伍中间,一股腥臭味和腐烂的味道飘散在队伍中,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闻着这个味道作呕。哪怕是途中各郡县官员为大家准备了再好的美味佳肴都没有多少味口。

一阵腥臭味飘来,丞相李斯将好不容易咽下去的饭菜全部吐了出来,而他面前的附近各郡县官吏正在不厌其烦的再三请求要面见始皇帝。

眼看李斯被官员们缠着难于脱身了,这时候,一个小太监轻轻地走了过来,在李斯的耳边轻声说道:“阎乐大人已经办完事了,赵大人说,可以按计划行事了!”

李斯听了,长长舒了一口气,挺了挺已经胸部,轻咳一声,说道:“各位大人稍安勿燥,本相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皇帝陛下的身体和太子人选。等下老夫将要宣读皇帝陛下的诏书,大家自会知晓。”李斯说完,又对身边的属吏命令道,“传本相令,着所有千石以上随巡官员,全部到这里集合,本相要宣读皇帝陛下的诏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