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146大肚病

大秦万万年 146大肚病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黑山搬进九嵕山下的新安南侯府,春又为黑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雪儿公主又怀上一个。黑冰台在全国各地的酒肆客栈也逐渐开门营业,信鸽送信的技术也日渐成熟。全国各郡当天发生的大事情,常常第二天黑山就能知道。始皇帝对黑冰台的高效运转十分满意,许多重要的事情当地官府向国府报告的文书还没有到咸阳,而始皇帝的诏书就已经送达各郡县主官手里,这让许多远离咸阳的官吏战战兢兢,不得不勤劳任事,一点也不敢马虎。大秦帝国就象一辆高效运转的大马车,高速运转着。连接全国各郡的弛道已经修通,连接长沙和桂林两郡的灵渠也修通了。王翦带领的南征大军也取得节节胜利,正式将会稽(今浙江)、闽中(今福建)、庐江(今江西)、苍梧(广西北部)四郡纳入帝国的版图。

但是帝国版图的扩大和各郡驰道的通畅,并没为官府带来多少好评,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帝国的百姓们就象一个个上满发条的机器人,他们修路挖渠、筑城运粮一年到头就没有喘息过,每天都有官府政令发放到各县、乡、里。宽敞的驰道上,用牛、马车拉货的行商渐渐减少,倒是身背国府公文骑着快马的邮人川流不息。

一天大朝会,左丞相冯弃疾向始皇帝汇报了全国各郡报上来的生产、建设数据。在天下一统的短短的一年里,大秦帝国修通的道路已经超过周朝八百年的总和,挖通的水渠也是战国一百五十年来的总和。始皇帝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皇帝陛下的丰功伟绩虽尧、舜、禹三皇不能及也!”

“自夏、商、周以来,唯我大秦国土最广、子民最多,大秦皇帝陛下乃古往今来第一圣主也!”

“现在帝国的驰道四通八达,帝国的水渠灌溉土地良田面积有史以来最广,全天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皇帝陛下的功绩商汤周武合起来也不及陛下万一也!”

“……!”

大殿内,儒生博士们纷纷高声赞扬着始皇帝的丰功伟绩。

“哈哈哈!哈哈哈……!”始皇帝听了满殿七嘴八言的赞誉声,心花怒放,得意地大笑。

而此时,王绾、李斯等九卿重臣却没有人微笑,而是个个表情凝重。

“咳!咳!”王绾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轻轻地咳嗽两声,大殿才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始皇帝见老丞相有话要说,立刻收敛了那得意忘形之色,关心地说道:“老丞相有话坐着奏来便是,无需站立。”

王绾倔强地挺了挺那日渐佝偻的背,说道:“陛下,老臣虽老,站着说几句话还无防,但是天下的百姓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太多的徭役,让百姓们喘不过气来。孟子曰,国家社稷是舟,人民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现在四夷臣服,望陛下暂缓咸阳到九原的直道工程;大河水患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不是一两年可以疏浚完成,可以视情况分时分断改造;南征大军已经取得臣大的胜利,将士们从前线回家,路上就要花一整年的时间,国府的粮草运到前线十存一二。望陛下暂缓对百越的作战,让百万将士、民夫们回家喘口气。待我们把新占领的土地人民消化完了再出兵不迟。”

老丞相王绾那苍老的声音虽然不大,却犹如晴天霹雳,始皇帝听了,马上一脸严肃。大殿里,刚刚还在滔滔不绝地阿谀奉承的儒生博士们也大气不敢喘。

始皇帝此时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中,哪里能听得进王绾的苦口良言啊!但是老王绾不仅是丞相,还是自己的老师,自己虽然贵为皇帝,老师的话多少还是得听。如果现在的大秦帝国是一辆马车,那么始皇帝就是马车上挥舞着鞭子的驭手,他不停地甩着鞭子,恨不得将马车赶得更快、更远。而老丞相就象马车上的刹车片,他总是以马儿太累为由,让车子跑慢点。这一路上,马车跑得又快又稳,始皇帝已经忘记刹车片,他只关心马路上是否有顽石挡道,他已经忘了马儿脱力,也会把马车摔得粉身碎骨。

“丞相真的老了!他已经跟不上朕的脚步,是时候让他回家安享晚年了!”始皇帝内心琢磨着,他已经习惯了大臣们分两派,当哪一派的主张和自己的一致他便听谁的话,于是便转头问李斯:“文通侯,你的意见如何!”

李斯向前一步,施礼道:“禀告皇帝陛下,臣赞同文成侯所奏,万事欲速则不达,

物极则必反也!”众所周知,朝中李斯与王绾两派政见多有不合,但这次李斯与王绾的意见惊人一致。

始皇帝听了两位重臣的一致建议,心里好生犹豫,正在此时,博士宫祭酒叔孙通站出来说道:“禀陛下,大秦开朝一年来,修的路挖的渠和开拓的土地已经足够让皇帝陛下功盖三皇五帝了,再修下去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现在天下一统,四夷臣服,陛下应当封禅泰山,诏告天地,以昭陛下之威也!”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封禅泰山绝对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何为‘封禅泰山’?”始皇帝好奇地问道。

叔孙通向始皇帝和众大臣施了一礼,缓缓说道:“封禅山川,古已有之。轩辕黄帝曾多次封禅山川神明,以昭天子之功,以求社稷安定。后来帝舜得九鼎,亦效之。至夏、商、周每逢盛世天子必亲临泰山筑坛祭祀之。臣整理先师藏书,得古书《管子》一部,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今陛下一统天下,四夷臣服,唯有封禅泰山方可彰显陛下之文治武功也。”

始皇帝听了大喜,即刻下诏:“准丞相所奏,直道与大何疏浚工程放缓,南征大军、民夫分批轮流归乡。叔孙通爵升左庶长,全力操办封禅泰山大典一切事宜。”

国府的官文发出,天下为之欢呼。而此时,在九嵕山庄的黑山却收到两封黑冰台密信。第一封来自南征大军,内容是:“大军中,患病者甚众,人瘦而肚大,常腹泻,月余而亡。武成侯染病甚重,军中擅言其病者斩。”第二封是:“齐鲁田氏,煮海制盐得巨利,常资平民,颇有民望,与六国余贵多有来往。”

黑山将两封密报递给身边的陈平和嬴琪,说道:“这两封密信事关重大,你们看看!”

陈平看了看,说道:“这齐国田氏,当年年就是靠大斗粜小斗籴来收买人心,难道他们还想再来一次田代姜齐?”

姜齐因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而得名,与后来的田齐作区别。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首封国君是姜子牙。士族田氏在齐国灾荒年用大斗粜米给百姓,丰年时,百姓还米又用小斗籴,百姓们为此都为田氏歌功颂得。齐侯也以为田氏有德行而更加器重,田氏因此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和民望。到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建立田齐,史称田代姜齐。

“哈哈哈!”黑山笑道,“始皇帝非齐康公,他见了此报,定会高兴得睡觉都会笑六醒。”

“这件事明显对国家不利,为什么始皇帝知道了反而会高兴呢?”嬴琪公主好奇地问道。

黑山缓缓解释道:“两年前,为了促使齐国投降,始皇帝答应齐王健和齐国士大夫们许多条件。其中便有保持齐国贵族封地、官位,不迁齐地的富户和贵族入咸阳。这个条件直接导致了现在秦法没有办法在齐地推行。因为齐地除了郡县主官外,其余的大小官吏几乎是田氏。为了稳住齐国,不得不派通武侯王贲率十万大军镇守临淄。始皇帝正愁没有借口对齐国田氏动手呢。见到这份密信,无异于久旱盼甘霖。”

“如果皇帝陛下看到第二封信,应该高兴不起来!很明显,南征大军已经疫症肆虐。老将蒙武刚刚因病回乡休养,王翦老将军又病重。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陈平说道。

“这疫病应该早就在军中出现,只是日积月累,到现在更严重罢了!皇帝陛下刚刚下诏让南征大军分批回乡省亲,若不加于控制,士兵们将疫症带回来,后果不堪设想啊!”黑山担心道。

“那事不宜迟,我这就进宫将密信转呈皇帝陛下!”嬴琪说道。

“快去吧!皇帝陛下必派太医南下,派谁南下,你要打听清楚了,我要去拜会他。”黑山交代道。

嬴琪收起密信,俏皮地学着男人施礼应道:“诺!”说完,便从密道进宫去了。

“武成侯一人干系南征的百万大军,为稳住军心,在军中隐瞒病情情有可原。如果是对皇帝陛下和国府也隐瞒病情,则太不应该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百万大军危矣!”陈平说道。

“武成侯身经百战,身边猛将不少,屠睢、任嚣等大将在身边,只要他安排得当还不至于生乱

若是他病重还不告诉朝庭,其目的只有一个。”黑山说道。

“哦!是何目的地自己的身家性命还重要?”陈平好奇地问道。

“秦法规定,只有战死沙场,他的爵位才能被继承。通武侯已是古稀之年,其子王贲不亚其父,已经是通武侯了,自然无需操心。但是他的孙子辈却才具平平,唯有王离还算出彩,但离封侯甚远……!”

“武成侯若是病死军中,皇帝必然感其功,让孙子王离袭了他的爵位!”陈平未等黑山说完,便接着分析道。

黑山知道,历史上,秦始皇帝灭六国统一天下花了十年时间。但是平定百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远远超过灭六国,大秦二世而亡,不如说是被征百越拖垮。

半个时辰过后,嬴琪返回,说道:“皇帝见了密信,十分着急,当即下诏太医院派御医星夜南下,至于哪个御医南下,还要等太医令定夺。”

“走,我们马上去一趟太医院,拜访一下夏太医!”黑山说道。

太医院内,太医令夏无且正着急与所有御医讨论南征大军的瘟疫。南征大军本来就有御医随军负责照顾武成侯的身体。这种病症去年春后便在军中偶有出现,报到太医院这里。当时因水土不服生病的将士很多,得此病而死的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去年中秋后此病大量减少,冬天时许多士兵都不治而瘉,因此太医院没有太多的重视。哪知今年春后,大军患此病者突然暴发,连武成侯也感染上此疾。太医院如果还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天子一怒立刻要大祸临头。

夏无且命人调来去年随军御医送回来的病例,重新研究起来,公人正在为这和大肚病的病理争得不可开交时,门吏来报:“安南侯亲自登门拜访!”

夏无且一听是黑山,急忙亲自出门迎接,见到黑急忙施礼道:“安南侯亲自登门不知有何要事?下官昨天刚刚为四公主把过脉,公主与腹中胎儿都十分健康,不必担心。”

“本侯今日冒昧登门,专为征南大军的大肚病而来!不知太医院可有救治之法?”黑山也施礼道。

“病因不详,我们正在讨论。打算多派医者去大军中会诊!”夏无且答道。

“本侯虽不通医理,对大肚病病因却知晓一二,或许对你们有帮助!”黑山笑道。

夏无且听了大喜,急忙伸手请道:“安南侯快请入内,您那下利用酒精消毒治伤法,世人皆知,何必如此自谦呢?”

夏无且带着黑山来到太医院大殿,满殿御医都愁眉苦脸地向黑山施礼。

黑山拱手还了礼直入主题道:“南方天气潮湿闷热,蚊虫喜将卵生于水中,人饮水,卵便在人腹内孵化成幼虫寄生于人之肠胃,摄取食物的营养破坏人的五脏。成虫后又随粪便排出体外,羽化后又产卵于水中。如此周而复始。防治之法十分简单,就是下今全军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随地便溺,粪便池隔数天洒一次生石灰。至于如何治,你们到了军中,可以解剖病死者腹部和检查他们的粪便,再配药而治,本侯乃外行,此言谨供参考。”

夏无且翻看一下病例,说道:“根据去年随军御医的报告,患者上腹部疼痛,咳嗽,腹泻、肝脾肿大,压痛,严重者可出现腹水,恶液。月余后便出现极度消瘦,眼窝深陷,皮肤干燥,肋骨外露,再壮的汉子也瘦成皮包骨头、肚涨如鼓。但是解剖后并没有发现什么虫子之累的东西啊!”

“肉眼看不到并不代表没有,”黑山说着,拿出几年前做的显微镜说道,“这个东西是当年国尉尉缭遍寻极品水晶,请尚工坊工师精雕细琢而来,用他不仅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近看也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小虫子,极其珍贵。你们南下时带上,用它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虫子。”说完,将如何调整焦距教给众人。

夏无且试一下显微镜,惊奇道:“没事想到这两个套在一起的小木管加两片水晶看起来普通,竟如此神奇,待控制了大肚症,定上书皇帝陛下为侯爷请功!”

“夏太医不必客气,你们还是安排人早日南下,国府让将士们轮流回家省亲的文书已经发出,你们最好赶在他们回家之前控制病情,这样才能保证疫症不会扩散啊!”黑山说道。

“诺!”我们这就安排人星夜南下!”夏太医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