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万年 > 107才子陈平

大秦万万年 107才子陈平

作者:黑哥睇世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8:57:57 来源:笔趣阁

陶城的工坊工人,几乎是奴隶出身的新秦人,因为他们没有土地,所以并没有受春忙的影响。纸、书、棉布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运往各地。第一本图书《西门豹治邺》受欢迎的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几次加印,一共印刷了五十万本还是被抢购一空。由于是白话文,识字的老百姓也看得懂,买书的主力已经变成了普通百姓。印刷厂不得大量招收印刷工人,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印刷。王俊紧接着又推出《都江堰》、《郑国渠》、《商君变法》、《围魏救赵》等十几本图书。

有了造纸坊、印刷坊、纺织坊三大赚钱工坊,金钱象潮水一般流进陶郡。春耕刚结束,萧何便来报告,陶城的钱库、粮库、武库已经全满!黑山不得不将咸阳周边郡县的货款,直接存进国府钱库,不用再运回陶郡。这一举措即方便了商人,更是乐坏了秦王,连续给陶郡发了好几道嘉奖令!

秦王政二十二年四月,李信、蒙恬率二十万大军猛攻郢陈。黑山同时下令赵佗、辛胜率大军南下侧应。黑山知道,历史上的这次灭楚大战,以秦国的惨败告终。而黑山的许多旧部几乎都在灭楚大军中,因此,黑山不得不万分关注这次战争,特地派出一支五百人的斥候和西边的李信、蒙恬大军保持不间断连络。因魏国灭亡不满一年,秦王特准不征丁征粮。因此,国尉府从邯郸郡调来三万民夫到陶郡负责为赵佗大军运送粮草辎重。征召新军的工作也十分顺利。一是有大剧院剧团的宣传!陶城的许多奴隶出身的百姓报名十分踊跃。总共十万新军,竟有六万余是从齐、楚逃亡过来的奴隶!二是陶郡才力雄厚,从北边购买了大量的战马、牛、羊。陶郡的新军装备精良,伙食丰盛得让许多老兵都羡慕。

从春忙到现在,近三个月,黑山每忙得脚下着地。现在,大军进展顺利,已经攻下薛郡,新兵也招满了!一切按部就班,总算可以松口气了。中午饭决定回后院和家人一起吃!跨进后院,才想起三个月来,每天早上出来,半夜才回,已经好久中午没有回后院吃饭了!这才发现,女儿已经会坐了,下唇也长出了两颗乳牙!???公主见黑山饭量比以前少了许多,心疼地说道:“这几个把你忙得,都瘦了一大圈了!回头让厨房给你好好补补!”

黑山苦笑道:“不用补了!再过几年,我就要为身体发福发愁了!”

“你忙的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送你出后院门后,就没有事了!只能干等你回来,大家都有事做,就我一个人象是多余的人。好无聊!”公主娇嗔道。

黑山想了一会儿,说道:“你的秦筝弹得那么好,可以去大学客串秦筝老师,也可以到大剧院给大家演奏一曲。我保证你的生活会更充实的!”

“你敢让本公主去当乐姬?你不怕我被台下的男人的眼神吃了?再说父王知道了,肯定饶不了你!”公主说道。

“刚刚开始,或许他们只看你的美色!当他们听了你的秦筝演奏后,就会更尊重你!至于我嘛!只要你快乐,我就开心。我相信父王也是和我一样。”黑山劝道。

经历采桑之事以后,公主内心早就向往平常百姓的充实生活了!听了黑山的建议,便兴奋答应道:“那你帮我安排一下,最好明天就去郡城大学!”

黑山和四公主,从来没有以公开的身份在陶城参加活动。认识公主的人除了府里的人就极少了,且都是自己的亲信。两天后,四公主一起床换上一身白色棉布衣裳,不施胭脂香粉,不戴任何首饰,简直是仙女一样清新脱俗,着得黑山两眼发呆。

公主勾住黑山,笑道:“看什么?还没有看够吗?”

“你这么漂亮,抛头露面的,万一被勾走了怎么办?”黑山说着,亲自为公主挑一支最昂贵的步摇,插在她的头上。这支步摇是秦王令尚工坊为公主定制的嫁妆,价值万金。“插上这根步摇,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名花有主了!且身份尊贵,等闲之人就不敢招惹你了!”黑山说道。

黑山和几名得力侍卫也扮成士子模样暗中保护着公主,来到陶郡大学。

士子们听说来了个美女老师给大家弹秦筝,早就将一间二百人的教室挤满了!和黑山所料一样,刚刚开始大家都被这个名叫小雪的女老师的美妙迷得七荤八素。当四公主一曲《高山流水》奏罢,士子们无不被四公主的弹筝技艺折服。不得不增加了好几场。回家时,公主十分高兴,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回到郡守府门口,就见大门口周围站着许多个壮汉,黑山一看就知道他们是长年习武之人,足够有一百多人。侍卫们在门口严阵以待。

黑山一眼就认出领头的浓须大汉是之前灭魏时,投降拒绝交剑的魏武卒卫君。黑山让公主先回去,自己热情地迎上去,说道:“卫君,黑山盼你们好久了!总算盼来你们了!”

卫君端详许久才认出黑山,急忙带着众人向黑山施礼!黑山急忙请大家入内,设宴接风。

席间,卫君谈起了魏武卒的历史。魏文侯时,魏武卒名闻天下,战功赫赫。文侯将安邑南边大片肥沃良田赐给立功的魏武卒,最高峰时有六万多户,称为平陆县。平陆县百姓逐渐有了参军的传统,他们从小就练习剑法、骑射、战阵,长大以成为一名魏武卒为荣。几十年过去,到了魏惠王时,魏国先是两次败给齐军,再败给秦国,国势一落千仗。魏武卒名存实亡。到了信陵君时,信陵君重练魏武卒,只是可惜功亏一篑。

“连上次一百多人,家乡还有一千多后生,都是世代从军,我们愿意

投到将军帐下,为将军效力!”卫君说道。

黑山沉思一会儿,说道:“魏地一年内不纳粮征丁是国家法度。现在一千人同时到我这里从军,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我可以先收下你们之前交剑的一百多号人,其余的,还是等秋收后国尉府征召吧!”

卫君早就知道秦国法度森严,便不再说什么,欣然答应。

黑山叫来董剑,介绍给卫君,说道:“你们先跟董将军到新兵营训练,两个月后,本将军会主持锐士和铁鹰锐士考核,希望你们都能通过。到时候再根据你们的本事,确定军职、爵位!”

“多谢将军提携!”几人应道,随董剑而去。

一下子招了一百多名猛士,黑山心情大好!回到书房,拿起斥候传来的战报看了起来。赵佗已经在彭城外?围扎下营盘,做出随时攻城的架势。李信和蒙恬大军进展顺利,已经占领郢陈十城,只是斩首很少只有三千多级。显然项燕是在坚壁清野,引秦军深入楚境。李信、蒙恬也是应该看出项燕之计,并没有快速推进,而是原地驻守,配合国府派去的官吏消化郢陈之地。

黑山又拿起一封阳武县寄来的信,上面说,阳武县的士子们都在说陈平盗嫂,经他们暗中调查,实属诬陷。最近陈平又疯狂追求一个死了五个丈夫的富家女,女子是答应了,但是女方家人嫌弃陈平太穷,处处叼难陈平,估计婚事要吹了。黑山着完信,暗想这个陈平果然是穷怕了,连死了五个丈夫的富家寡妇都不放过,看来自己该去阳武县走一趟了!

陈平小的时候,父母早亡,他是由哥哥养大的。陈平的大哥,虽然只是一个一字不识,老实巴交的佣耕农民,靠租种别人家的三十亩地养活全家。他深知,要改变佣耕生活,只有读书才有机会。弟弟陈平自小聪慧,他便不让陈平干农活,省吃俭用,全力支持弟弟读书!但是这个年代,书不是穷人家读得起的!陈平买不起书,只能常常去找富贵人家借,好在他不仅刻苦,还过目不忘,偶尔帮助有钱人家主持一下丧事,分一下祭肉都能做得井井有条,公平公正人人夸奖!因此,陈平家虽然穷,才名却不小!

陈平和嫂子之间的绯闻怎么来的呢?

陈平的大嫂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妇,相貌平平。平时对陈平还是不错的,一天两顿饭,还将丈夫的旧衣修改,缝补一下给陈平穿,照顾着陈平长大。本来以为陈平长大后能帮自己的夫君干点农活,或者是干点其它的补贴家用。哪里知道陈平二十岁了,依旧整天捧着书,不务农事,她可没有丈夫那样的雄心,便开始有意见了,她就向街坊抱怨:“这样的小叔子有倒不如无。”这句话传到了陈平大哥的耳朵里。大哥火冒三丈,二话没说就要把妻子给休了。街坊邻居看陈平的大哥要休妻,都来相劝!最后还是陈平力劝大哥留下大嫂,说道:“平自幼吃的是大嫂煮的饭,穿的是大嫂做的衣裳!没有大嫂的疼爱,平只能留落街头。现在自己也长大了,也该为家里分担一些重担了,大嫂的抱怨并没有错!”大哥听了,这才做罢!

这件事传到众士子们耳朵里,一开始他们只是当玩笑,说陈嫂讲陈平坏话,陈平反而为陈嫂说好话,是因为陈平喜欢自己的嫂子。后来随着陈平的才名越来越大,自古文人相轻,士子们自知才华不如陈平,便将此事添油加醋说成陈平盗嫂,来贬低陈平,不久便传遍阳武县。这个时候阳武县刚刚归秦,此事在魏国可以不算事,但是在秦国却是大事,县里管教化三老不敢无视,亲自到户牖乡调查此事。谣言必竟是谣言一查就明了,三老虽然证明了陈平的清白,但是却使陈平盗嫂的名声反而更大了。

陈平虽然长得牛高马大,一表好人才,却肩不能挑,手不能抬,才干半天农活便双手起血泡。后来听说陶郡郡守正在招文人士子,要量才而用,他便揣着几个窝窝头,走了两天路来到陶郡。哪里知道到了陶郡,不但见不到郡守的面,还整天被其他士子冷嘲热讽。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万事不顺,只因一字“穷”。他相信,只有有了钱,才可以赢得别人尊重,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想明白了,又回到阳武县。这个年头最快发财的捷径就是娶一个富家女做老婆,赚起丰厚的嫁妆。这个年代最讲究门当户对,富家女子如何能看上他这个穷书生呢?天无绝人之路,阳武县又出一个女子,名声噪全城,她就是连克了五个丈夫的白、富、美张若姜。

阳武县有个望族富户张氏,族长叫张负。秦国灭了魏国后,本来张家要被迁住咸阳的。但是张家出了个能人就是张苍,在咸阳做了两千石大官治粟右丞,因此不用迁入咸阳,成了本地唯一的大户。张负有个孙女叫若姜,不仅长得国色天香,还知书达礼,若姜父母早亡,由族长爷爷张负带大。张负视孙女为掌上明珠,自小就帮若姜定了门亲事,这个未婚夫还未等到她及笄便病死了。及笄后,第二个丈夫在来娶亲的路上惊了马,摔死了!第三个总算把张若姜娶进了门,结婚当晚喝多了,虽然被抬进了洞房,却醉死在床上。连死三任丈夫,张若姜克夫之名便传开了!去张家提亲的媒人少了许多。但是因张氏太有钱,张负为孙女备下的嫁妆足够让未来孙女婿成为一方豪富,张若姜又太美了,提亲之人依旧不少。这次张负挑了一个县里的官吏做女婿,不久又下了聘,定下成亲的日子。哪知秦军杀来了,在城外摆开架势,只试射了一轮弩箭,县令便开城投降了!这一轮试射,全城只射死了一人,巧的是那个人就是若姜的未婚夫。若姜连死了四个丈夫的新闻比阳武县降秦还出名。张负只好花重金请来算命先生张半仙指点迷津。半仙只看半眼,便说道:“此女非凡人,天生的贵夫人!非宰辅之才不能娶也!”张半仙的话一传出去,本来已经无人问津的门坎又有媒人上门了!张负从来人中,挑一个官最大的。这人因降秦

有功,升任河东郡左丞的千石大吏。他看中了张负的财富和张若姜的美貌,还有张家在咸阳的靠山张苍。两家很快又定下亲事,结婚当天。送亲队伍刚要进夫家大门,就出事了。左丞因受贿被同僚举发,被抓了起来。因张若姜未来不及拜堂,就先进了监狱。河东郡左丞出什么事呢?他在出售罚没的宅院时,收了买家的好处。这种事在魏国时司空见贯,得了钱同僚和长官各分一份,皆大欢喜。只是他忘了现在是大秦了,安邑可是归秦数十年了,秦法深入人心。他若把贪来的钱独吞还好,可是他为讨好上司,偏偏拿出来和上司私分。秦国律令,官员贪一文就是大罪,人家为撇清罪责,立刻向上司告发,把他家从婚礼中直接抄了,全家入狱。因张若姜还未拜堂,名义上还未成亲,就被放了回来,嫁妆也如数退了回来。

陈平刚从陶郡回来,正好在城门口瞧见河东郡左丞因受贿被斩首,全家籍没为官奴的告示。同时成大新闻的还有张若姜连克五夫的故事。精明的陈平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以自己的家世想娶张氏这种白富美,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如果对方是连克五夫的寡妇,他还是有把握的!下定决心后,他便梳洗打扮整齐,穿上一件唯一没有补丁的葛布衣,亲自上张家提亲。

张负之女连克五夫后,成了全城的笑谈,再无媒人上门了!但是每天和陈平抱有同样想法的穷汉还真不少,其中不乏缺胳膊断腿的,眼瞎的哑巴的。气得张负命令家人,再有穷人家来提亲,全部乱棍赶出去!所以,陈平几次登门都进不了大门,有一次还被张家的人当众羞辱一番。如果是就此罢休,那他就不是陈平了,他每天就等在张家大门口,准备釜底抽薪,等见到张若姜直接向她表白,这一守就是两个月,陈平再一次成了全城的笑谈。这时的张若姜已经心灰意冷,不再指望嫁人了。天天窝在家里,书画自娱。转眼春暖花开,到了采桑节了!张负也怕孙女在家鳖出病来,劝张若姜出城采桑凑个热闹,换换心情!张若姜同意了,一大早便乘一辆密封的马车,带上几个丫鬟出门,要去城南采桑。陈平也料定张若姜会在采桑节出门,一大早就到张府大门口守着,见有车和婢女出门,便远远跟在后面,出了城南门,直到桑园。

“小姐,那个天天守在府门口的穷书小子跟上来了!”婢女对车内的张若姜说道。张若姜突然心血来潮,也想见见这个穷小子脸皮有多厚,不怕嘲笑在自家门口等了两个月。两人终于在桑园第一次见面,都惊呆了!张若姜太美了,陈平看第一眼就认定,她就是自己的终生伴侣。张若姜也惊呆了!陈平太帅了,陈平人家马大,英俊潇洒。两个人一见钟情。交谈一会儿,两个人又被对方的才华折服,便私定终身。张若姜将身上带的金钱首饰全部交给陈平,说道:“今生非陈平不嫁!望君莫负若姜!”陈平也发誓道:“此生若负若姜,天诛地灭。”

陈平回城后,将若姜送的首饰卖了三十金,给自己置办了几身新衣裳,打扮一番,又买了礼物,再次亲自登门求亲。这次虽然进了门,却被张负严词拒绝了,原因是陈平名声太差,盗嫂之名张负虽然也不信,但是流言比事实更有杀伤力。况且张负认定了陈平要娶自己的孙女,看中的是自己的钱财,动机不纯!

张若姜听说爷爷拒绝了陈平,着急了,在爷爷面前死缠烂打,态度鲜明的表示非陈平不嫁。很快,全家族的人都知道了。张氏族人特别是若姜的叔伯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他们最心疼的是若姜的嫁妆实在是太多了。伯父说道:“陈平太穷且不论,盗嫂的坏名声,就足够让家族抬不起头。现在有人问陈平是谁时,或许没有人知晓,但是盗嫂的陈平却是无人不知。和这样的人结亲,没有任何好处,还抬不起头。”叔叔也说道:“陈平虽然有才名,但是河东郡几次举孝廉为吏,他都因为有盗嫂恶名没有被录用。和他联姻,会影响整个家族的仕途!”此言一出,连最疼爱若姜的爷爷也开始反对这门亲事!若姜见无法说服家人,万念俱灰。在夜里留下一封绝命书给陈平,便悬梁自尽。幸亏贴身丫鬟夜里被尿鳖醒,起来小解时发现了,大声呼救。惊动了家人,总算救回一命。张负怕再出事,只好派人日夜看守。若姜从此拒绝进食,一病不起。张负只能在她昏睡之际,给她灌些流食,先保住生命。

张负没有办法,再次召开家族会议。最后商定嫁给陈平可以,必须先出籍(逐出家门)。张负心疼孙女,只能同意。在魏国时候,逐子女出家门,只要请乡三老做个证,写下文书就可以。但是秦国派来的县令,却一本正经的仔细调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得一清二楚。最后给出结论是:“若姜贤淑有德,没有伤风败俗之事!不可出籍。”

这事情闹腾得全县无人不知了,张氏族人颜面尽失。张氏叔伯两兄弟,一合计,又心生一计:先答应了这门亲事,定下结亲日子。再要求陈平拿出万金为聘礼。陈平别说万金了,十金也拿不出,到时候依若姜的性子肯定会私奔随陈平而去。张家就可以以这个借口,逐若姜出籍。这样既省下一大笔嫁妆,又能和陈平撇清关系,家族再不受陈平的坏名声影响。一举两得。

爷爷张负不知道两个儿子的小算盘,他心想,以自己给的彩礼之厚,陈平应该可以轻松地借到万金聘礼!等结婚后,彩礼钱到手再还上,顶多损失点利钱。于是两家各自找来媒婆,订下亲事,结婚日子定在一月后的五月初五。

定下婚期,陈平果然到城中找各大商号借钱,但是这些商号早就先收到张氏兄弟的招呼,不能借钱给陈平。在当地,没有人敢得罪张氏兄弟,陈平四处碰壁,眼看五月已经到了,依旧身无分文。陈平只好通过丫鬟和若姜取得联系。若姜回信,结婚时,一分嫁妆也不要,誓要嫁给陈平。随信还有一些首饰,让陈平拿去卖了,补贴家用。陈平非常感动,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