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三国 > 第1210章 三年伐吴大计

最后的三国 第1210章 三年伐吴大计

作者:风之清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4:52 来源:笔趣阁

第1210章 三年伐吴大计

当夜,刘谌和刘胤是秉烛夜谈,一夜无眠。

谈论的最多的,却并不是冀州的军务,对于行军打仗,刘谌并不在行,虽然他当年以监军的身份跟随刘胤出征北伐,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做为后勤部长这个角色来辅佐刘胤的。

此番冀州的军务,刘谌自然是全权交给刘胤来处置的,他插不上,也无须插手,交给刘胤去办,他一百二十个放心。

他们一君一臣,讨论最多的,是南线讨吴的事宜。

刘胤在淮北,立下了三年伐吴的大计,这个计划压根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刘谌急召他回师的圣旨就到了,刘胤只能是放下手头的事,仓促北行。

现在刘胤又即将北征鲜卑,而这一去,又不知道得需要多长的时间,如果刘胤不把伐吴的准备事宜做好的话,那么三年伐吴,到头来,只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刘胤和刘谌讨论最多,便是这件事。

此次北征,刘胤计划动用中军团和右军团的全部兵力和左军团的无当飞军、阳安军以及本来就在冀州的关中军,以及蒋斌军团的一部分兵力,而蒋斌也将担任新的左军都督一职,王舍为左军副都督。

而先前担任左军都督的骠骑将军傅佥此番将不再担任这一职务,而转任平南大都督,全面负责伐吴的准备及南线防御的事务。

对此刘谌没有任何的异议,刘胤北征之后,南线也确实需要一位重量级的将领来坐镇,傅佥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尽管现在吴国大都督陆抗病故,吴国将星殒落,人才是青黄不接,但吴国再怎么说也是拥有着二十多万常备军的国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如果南线没有一位重量级的大将坐镇的话,是很难压得住吴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不过刘胤将傅佥留在南线,更重要的不是镇守,而是筹划伐吴的大计,想要伐吴,汉军就必须得拥有一支可以和吴国相匹敌的水军力量,而现在,汉军的水上力量,几乎还是一个空白,三年之内打造一支规模可观的水军,对傅佥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刘胤却给傅佥找了一个好帮手。

“王濬?”刘谌听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名字,不禁是一头雾水。

尽管王濬刚刚升任汝南太守,也算是跻身二千石官员的行列了,但天底下的太守多如牛毛,刘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太守名字都记下来,所以听到刘胤举荐此人,刘谌感到极是陌生。

“王濬,字士治,司隶弘农人,初举孝廉,任河东从事,后转任征南将军参军,得到过羊祜的赏识,晋亡之时,担任车骑将军从事中郎一职,日前出任汝南太守。”刘胤简短地将王濬的履历说给了刘谌。

“王濬为人严正清峻,晓畅典籍,恢宏有志,臣在汝南之时,与之有过接触,他所提出的伐吴方略,深得我心,臣拟荐王濬担任益州刺史一职,并授龙骧将军封号,令其在益州打造战船,筹建水军。”

“益州刺史?”刘谌的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益州不同于别的州,乃是季汉的起家之地,几十年来,季汉朝廷只拥有一个州,那就益州,而担任益州牧益州刺史的,皆是如诸葛亮蒋琬这样的首辅,如今让一个前晋的降臣去担任益州刺史,刘谌表示有些担忧,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州,刘谌倒是不会这么考虑的。

刘胤呵呵一笑,在蜀人的心目之中,益州自然是最大的,但现在蜀人得了天下,所占据的地盘已岂是益州一州之地,现在迁都于洛阳,益州的重要性已经是下降了很多。

刘胤拟让王濬出任益州刺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益州处于长江的上游,历史上西晋灭吴,虽然出动了六路大军,但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军,他兵出三峡,一路势如破竹,沿江而下,直抵建业,逼着东吴投降。唐代诗人刘禹锡还曾专门赋诗一首:“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起用王濬,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考虑,现在汉军在治理水军方面,确实存在短板,就算是傅佥罗宪这样的名将,精通陆战,对水战却是一无所知,让傅佥但任平南大都督,也纯粹是来主持大局的,具体筹建水军打造战船的事宜,由他来做,显然并不合适。

而王濬却是精于此道,他主持打造的楼船,比号称天下第一水军的吴国一点也不逊色,所以才能在伐吴之战,势如破竹,横行无敌。

“陛下,益州如今地位等同于豫州荆州,皆为大汉之土,王濬亦为大汉臣子,臣认为,于国有利者,谁来当这个益州刺史亦无不可,王濬善造船治水军,臣用其为益州刺史,即便令其有调动物资,便宜行事之权,三年之后,若水军成,伐吴大计可行也。”

刘胤坚持任用王濬,刘谌也就释然了,正如刘胤所言的,现在天下的格局早变,益州已早不再是当年的益州,如今的益州,和荆州豫州等诸州并无多大的区别,如果一定要说不一样的话,也仅仅是蜀人的情结罢了。

随后,刘胤又推荐孙秀担任王濬的副职,授其为虎翼将军之职,协助王濬治理水军。

这位出身于江东的孙氏宗室将领,降汉之后,一直闲赋。而刘胤知道,孙秀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水军将领,经验丰富,在汉军水军将领缺乏之时,孙秀无疑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刘胤的用人原则就是不拘一格,王濬、孙秀有能力,他就会毫不犹豫予以提拨,而从没有担心过他们是否忠诚,是否能放心。现在他们投降季汉,就已经是季汉朝廷的一份子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刘胤的用人原则,既然选定了他们,自然会赋予他们权力,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水平来。(83中文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