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幸存者 > 第二一零章 出拳

抗日之幸存者 第二一零章 出拳

作者:揽嫦娥射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4:51 来源:笔趣阁

(……要把一支平民游击队变成一支正规军可不简单,但是在抗战时我们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练兵;往往一支看上去很不错的部队其实也仅仅是在士气和纪律上规范了,其实战术水平还差很远,没办法,我们那个时候除了用人命去弥补作战水平差距,真的没别的办法……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南线挺进支队的军训在第二天就开始了,原定要来集训的有十支队伍,但却来了二十三支;很多原本不在游击总队统辖下的地方武装也来了。但是在人数上却比计划当中少了些,一来因为各部队要执行韩德勤部署的敌后游击袭扰战,二来就是有很多人因为日军对城镇人口的管理很严怕暴露身份不敢来。

军训的第一天是在乱糟糟中开始的:在游击队里说话声音大牛气冲天的大多是和“小神仙”一样原本是大盗或者恶霸的,他们都在私下里结交情,对于游击总队并不太买账。

特别是一些枪法好、自己练了一身功夫的好汉,对那些原本在水警部队或者正规军下去的教官,根本不屑一顾甚至总是挑衅教官们。这样的刺头占了游击队各级队长中一半以上,当队长的带头,游击队员们自然也就跟着起哄,让训练很是难以开展。比方说一开始进行技能摸底,教官们刚刚开始纠正不大会打枪的游击队员的动作,那边那些刺头们就会故意用他们的绝活,一些很不规范的特殊射击技巧来表演。这样一打岔就会让一堂训练课变成一场混乱热闹的刺头们的射击比赛,等秩序重新调过来已经过去了半天了,教官们被气得要死但也没办法——那些绿林好汉们很多绝活确实是没十几年功夫出不来的,他们也没办法去说什么。

幸亏这次的南线支队是谢忠当司令员,他凭着自己当年也是一条江湖好汉的出身而不是政府的任命赢得了那些土豪们的好感,大家是因为觉得这和啸聚山林差不多才服从他。

眼看到处乱哄哄的,曹小民觉得不是办法,于是他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在午饭后要统一思想。

这些纪律散漫的散兵游勇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崇拜英雄;曹小民决定调教他们就要从讲故事下手,就像在原来时空看那些对白让人总是起鸡皮疙瘩的CC**抗战片中的指导员们一样。

于是他准备自己来讲一个故事,就是他们在南京保卫战的那个废墟当中怎样互相配合炸坦克;另外还安排了“老臭虫”讲一个故事,是他们在苏州如何在巷战中被鬼子用战术残杀;而谢忠讲的是他们在草鞋峡怎样布阵用一个连死死挡住鬼子一个联队整整一夜……最后还会仿照**的招数,来一次哭诉大会,由曹小民讲述他们在潜入南京执行秘密任务的途中和从无锡到南京之间那一段人间地狱旅程的见闻;最后让游击队员们上台讲述各自的见闻和苦难。

这个安排是要让大家明白集体配合作战的重要,理解正规部队的作战基本功和作战要领的重要,用那些战场上的光辉形象去取代他们心目中的绿林英雄;同时以各种同胞受到残害的故事让感同身受的所有游击队员不再会沉湎于像嫖日本女人之类的所谓英雄事迹而是会想到慰安所里的那些女同胞们的苦难。

要把一群这样的乌合之众捏成一团,成为一支正式的军队真不容易啊曹小民心里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他在原来时空看到某种颜色的大片就会被那些慷慨激昂的台词“感动”得浑身毛管直竖,但现在他却要这样去给游击队员们洗脑。

也许这样的洗脑是最重要的吧,只有彻底把这些一盘散沙般的人们全部洗脑了才能让他们成为行动一致的好兵,在军队中设置政委一职确实太重要了反正现在自己没什么别的职务,那就自己来当政委吧,虽然这是一个很让他恶心的位置。

两天以后,这支游击队终于有点正规军的味道了,至少他们可以在一种明确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了,包括像“小神仙”这样的刺头。

训练的时候刻苦训练,训练完了听老兵们讲故事,特别是当大家知道“老臭虫”和刚刚离开了部队去敌后继续指挥游击战的“酒鬼”竟是大名鼎鼎的罗店九阎王中的人物时,大家都特别愿意听他们的亲身战斗经历。谢忠所讲到的他们怎样在苏州保护一群妇女到无锡的故事也让很多人好像一夜之间境界提高了很多一样,曹小民那句“军人的天职就是保护民众”很快深入人心,这些都听过曹小民的英雄事迹的人们再一次在这些故事的感动下成为了曹小民的崇拜者,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政委就是曹小民。

十天,很快就匆匆过去了,十天的训练已经让这支部队看起来很像一支正规军了。因为他们已经被灌输了一种思想:不训练好就可能在下一次战斗中死去至于大家的思想觉悟之类的到底到了什么高度,曹小民并不太在意,他只要大家肯下苦功训练,能够尽快掌握必要的作战技能。

这是曹小民在苏北过的唯一没有花灯、没有风筝和美食的年,但在这十天里他拉出了一支作战基本功很差但已经有着军队雏形的部队了。是时候给他们安排一些实战了,曹小民和谢忠他们在考虑如何吸引鬼子来和他们大打一场。

就在他们研究的时候,从淮阴又传来了军情通报和命令:**第七军、五十九军、第十军合围了在淮河沿岸西进潜渡的日军天谷支队,正在日夜猛攻务求全歼;而日军的大部队被迫在没有足够给养和减员严重的情况下全力西进支援,淮河保卫战忽然打得天翻地覆……苏北方面部队被要求对日军发起大型破袭战,使日军短期内再无法增兵皖东

好老子正想打一仗大的曹小民收到电报后,马上开始研究日军的最新情况:根据目前他们收集到的情报是在整个苏北地区鬼子的数量都很少,像他们在老渠集结整军这么大的事情,鬼子不会十天还毫无所觉;但是从扬州等鬼子驻地的监视情况看鬼子根本没有派兵出击的意思,相反鬼子还故意绕道,把运输线远离了老渠一带。而从淮阴转递过来的情报,更是把鬼子的数量番号都摸清楚了,鬼子因为淮河一线军情突变把南京附近的部队也不得不再次抽调增援,甚至要从浙江一线把第六师团等部都抽调人手过来,现在整个扬州地区只有一千多鬼子

既然这样,那就玩趟大的,老子打扬州

如此大的决定当然要上报淮阴,曹小民决定不管韩德勤批准不批准,八十九军主力参不参战,他都要动了:一开始就像练兵计划一样,在鬼子的一些交通要道上来次狠的袭击,然后调动鬼子的主力出动,东一下西一下把它先狠狠啃上几口,最后在鬼子完全无法抽调人手时再打扬州。打扬州打不打得下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打扬州威胁到南京,让鬼子不得不抽调兵力到苏北,如此一来淮河战线上要取得更好的战绩就相对轻松了。

因为没有好的参谋团队,曹小民等人不得不事事自己跟进,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连和战士们讲故事的时间都没有了。但是战士们也没意见,大家都知道要有大行动了;通过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血战故事,这些战士们现在是人人求战个个想浴血沙场。他们也知道长官们在筹备作战的事情,大家更加卖力了,很多人完全就是在玩命般训练。

南京的鬼子做梦都没想到在苏北**主力八十九军集结在淮阴,但在他们的腹地扬州却被人打上了主意因为此时整个南京的鬼子都坐立不安了,淮河一线的战局让刚上任的畑俊六焦头烂额:本来畑俊六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取得一场痛快的但却不至于伤及**元气的胜利,促使中国进入和谈了结战事,但从目前的双方投入兵力来看,这已经成了一场没退路的大决战了,这本身就让他很是不舒服。(畑俊六是坚决的主张用一场大胜来结束对华作战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虽然他亲自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战并拟出了日军最后在侵华战场上的一次大胜“一号作战计划”,但他却在回忆录里一直为日本没有主动找到停战时机而遗憾,并且有责怪寺内寿一等意思。)而在局部战场上,特别是他亲自负责的淮河战线上他更是有一种处处受制的感觉(虽然畑俊六在各场大会战中好像最终都取胜,但实际上在和白崇禧交手时他几乎每一次决定的主攻目标都在事前被白崇禧猜到而做出正确的防御计划,对照两人的回忆录和各会战结果,真的为白崇禧感到无奈,处处料敌先机但却无可奈何,只能感叹当时中**力实在太弱,被人一力降十会啊)

淮河战线上十万火急,天谷支队陷入了**的层层包中,而且被分割成三块;如果天谷支队被全歼的话,畑俊六可就颜面尽扫了

此时前线的日军补给难以为继,为了能够打好西进迂回作战,几乎是倾其所有押给了天谷支队;而天谷支队在向西悄悄渡河后(这个绕道要渡两次河),并不知道其实他们早在别人的算计之内,于是他们在探知五十九军在怀远以东地方沿淮河全线布防而在怀远以西却无防线后,就做出了迅速西插绕到怀远以西渡河的决定,这下他们可就离主力越来越远了。

率先打响的五十九军张自忠部等这一天可是等得头发都白了等天谷支队在前湾渡河进行了不到一半时五十九军开始发起了攻击;此时天谷支队已经渡过去了三分之一的人手,他们还以为是五十九军匆匆赶来阻渡,反而加大了渡河的力度而已经渡河部队向五十九军全力进攻。五十九军也故意在进攻时隐藏实力,基本没上重武器,让日军以为这是刚刚得到消息被自己在背后偷渡成功而仓促应战的敌人。初一接战鬼子的逆袭占尽上风,他们在南岸的部队也开始了不计伤亡的全力抢渡

但就在他们全力抢渡的时候,忽然得报身后出现大量**已经抢占了他们后路最重要的制高点荆山,把他们的退路切断了切断他们的就是徐源泉的第十军,这支部队被派上了一个最艰难的任务,断掉天谷支队后路,同时要承受在东岸的鬼子支援部队上来增援的打击,他们的任务是打死仗

日军这时大惊失色发现不对劲,但已经有一个联队到了淮河北岸和五十九军酣战无法渡回,无奈之下河南的部队只能不顾一切掉头进攻妄图打破第十军的断后。但就在他们南岸先头部队开拔后没多久,忽然又有一支部队拦腰直杀过来,一举横着切断了南岸部队,整个天谷支队就变成了三块

切断他们的部队是原来驻扎蒙城,受命突然东进的桂军第一主力第七军的一七二师和原来就驻防在蒙城东面怀远西面河溜集的一七零师第七军的两大主力捞到的当然是最爽快的任务,歼灭战主攻桂军第一精锐全线出击,为的就是全歼天谷支队,南线白崇禧的连环拳第一拳出手了

(作者:根据我自己的研究,这才是白崇禧最初作战的构思,但可惜北线作战不利,五十九军及五十一军主力后来都被迫北调,让白崇禧构思的诱敌至怀远以西断敌后路歼其一部的计划无法达成。虽有蚌埠大捷和三进三退拉锯战杀敌不少但其实并非白崇禧所愿,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台儿庄大捷并不是一次成功胜利相反是**战术细节无法完成长官意图的一次误打误撞运气极好的大捷,小说中是把战事完全按照白崇禧所预设的进程发展,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