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幸存者 > 第一一五章 勇者

抗日之幸存者 第一一五章 勇者

作者:揽嫦娥射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4:51 来源:笔趣阁

(……八年抗战,是谁拯救了中国人民?很多这样的争论,但在我看来,在一个经历了这八年血雨腥风的老兵看来,没有谁救了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拯救了这个国家……摘自《祖爷爷的抗战回忆》)

南京的半边夜空被战火染红了,无数从安全区和难民营中冲出来的中**人在死战;终于为他们身后长江边上数万难民抢得了一线生机:不知道是曹小民那血红的眼睛冒烟的枪管起了作用还是别的,就在金陵女校的师生渡江后不到两个小时,大批的渡船到达了南岸,开始抢运百姓!

每一条船,无论是先进的可以装载七八百人的大型渡船还是那些依靠风力前进的帆船身后都拖了长长一列木排竹排,一直被拒绝登船的老百姓终于得到了上船的机会!假如这一幕能够被在火线上死战的官兵看到,他们大概就会觉得战死疆场也无怨无悔了……

因为日本人在前线的物资非常匮乏,已经出现作战士兵成单位地饿死,所以日本人在接获中国政府的通电谴责后,一边愤怒地指责那些文件是伪造的,日本军队没有屠城的打算;一边他们很意外地当场表示为了证明他们的仁慈,他们会在两天内不对渡江军民发动任何袭击……两天,按照日本人的预算,把海空军全部收回去协助运输够他们运送很多物资了,特别是京杭铁路的修复,两天足以让前线撤下火线的部队战斗力完全恢复过来!还有,如果能够利用这次的机会瓦解守军的意志,至少是瓦解他们的后援,何乐而不为呢?

连续两天,南京城里城外都落下了很多日本人的传单,传单上的内容很简单:为了证明大日本皇军本次军事行动的目的仅仅是对付负隅顽抗的中**队,日军的飞机和军舰都不会在两天内对装载百姓离开的渡船进行打击……南京城里的百姓,那些原本以为没了生路的人们忽然发现了活路!

刚刚恢复了抗战秩序的南京转瞬间在日本人的传单战术打击下又开始凌乱了,那些已经成为了战斗后勤主力的本地市民又开始拖家带口地往江岸集中;才吃上市民送上的热饭仅仅一天的火线官兵不得不又要面对没有后援的作战局面,数万难民在一夜之间已经占满了长江的江滩等待过江!

每一条船到岸,岸上的百姓都会争先恐后地往前扑,有的人终于上船了,甚至是抛妻弃子地上船了……每条船离岸后都会看到散去的人群中留下被践踏死去、被挤到冰冷的江水中淹死的老弱病残……刚开始,会有人对这一切进行斥责,但是随着一次次的抢渡,一次次地在江岸上留下尸体;麻木了,大众都麻木了……在生存的机会面前,人类再次被迫成为了荒原上的动物,汰弱留强、弱肉强食的基本生存法则取代了法制与人性。在江岸上,越来越多无人收拾的尸体被踩得糜烂,肚肠子就那样黏在地上;在等待下一批船只的人群中时有抢夺食物的情况发生。

两天后的状况更加惨不忍睹,为着要过江,难民们始终不肯散去;每一次鬼子的空军投下哪怕是最轻型的航弹,都会让江岸上增添一大片的殷红……难民群中总会看到失去亲人的孤儿老弱,被排除在最好的上岸等候位置外,在人群的边缘失魂落魄或是哭泣着游荡在断肢残臂之间。

萧山令将军已经殉国了,但失去了最高指挥官的几百名南京警察依然在忙碌着,他们在每条船靠岸的时候都要拼尽全力去维持秩序,在每条船离开的时候收拾那些被踩死的尸体,在没有船靠岸的时候又要维持岸上的治安,每个人都累得要趴下了。

面对本身凄凉无比的难民,警察们只能依靠警服的惯性威严和手中的警棍来维持秩序,但是那些警棍其实是砸不下手的——面对流离失所陷于凄风苦雨中的难民,怎么打得下手?!警察们只能依靠疲惫不堪的身躯去对抗不时会变得暴躁不安的人群……

“队长……不好了……”一个警察喘着粗气,跑到了他的队长面前——自从萧山令殉国后,那些局长、分局长们不知何时就失踪了,现在河滩上的最高指挥官竟然是一个被临时任命的侦缉队长老花。

老花原本只是一个管户籍的文职警务人员,这个名字来自他过早坏掉的眼神,四十二岁的他已经戴上了一副老花眼镜。战火纷飞,这个几乎就没摸过枪的人忽然成了指挥官;他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因为他没有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晋升,他的指挥权威竟是因为江岸上再也没有比他大的官了,达官贵人们都走了!

但是老花居然干得很好,虽然江岸上还很乱,但还有着最基础的秩序在维持。老花干得好只有一个原因:他是南京人,一辈子都在南京长大,他看不得父老乡亲们在苦难中挣扎,他要尽自己的一点绵力!老花是在竭尽全力帮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呕心沥血地工作;四百多名警察都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工作!

“队长,不行了,前边撑不住了……三十六师留下的部队要过江……”

老花一听这消息,如同五雷轰顶,晃了一下几乎摔倒!自前天下午鬼子宣布由于他们的“仁慈”得不到回报,中国政府趁机往江南运送了大批军队和物资进行抵抗造成了皇军的大量伤亡因此恢复锁江后,飞机和汽艇又来了。顺着秦淮河打过来的鬼子攻城部队前锋已经与挹江门守军打了整整一天,三十六师一撤防,这江岸上的百姓怎么办啊!?

三十六师的师长宋希濂一大早就“保护”总司令唐生智过江了,在身后的部队一直执行着最后留下的督战命令,几乎把其他奉命突围后撤的部队全部堵上。他们甚至迎头痛击从雨花台死战突围出来已经无法进城的八十八师残部弟兄,让这支与鬼子对决了三天三夜的残师几乎全军覆灭!在终于接到补充命令放过八十八师,本部顶在挹江门一带防御后,这些因为军令得罪了全军,满腹冤屈的战士不得不独力承受着沿秦淮河岸不断杀过来的鬼子攻击……同袍的埋怨仇视、长官的逃离、身后的恐慌……一切都让三十六师留在阵地上的守军处于一种焦虑绝望的心态中,也许唯一支撑着他们死战的信念就是他们内心的负罪感;现在他们终于解脱了,上峰的撤退命令下来了!

“让弟兄们全部集合!……”老花捶胸顿足哭喊着:“咱们生在南京,死在金陵!就算当兵的不管了,咱们也不能不管,让弟兄们集合,三十六师撤了,咱们上!……”

在江岸上忽然传来了大量以往在城里抓小偷才出现的哨子声,鼓噪不安的老百姓忽然安静了,因为他们也发觉了情况的不寻常……四百多警察迅速集合了,他们在原来的时空就一直忠于职守在整个保卫战期间有条不紊地维持着这个城市的治安,在城破后勇敢地用斥责和警棍去直面抗侵略者的屠刀……现在,他们悲壮地有了上战场的机会,用一百支手枪去对抗大炮!

忽然,那些因为看到警察集合而变得茫然停止了鼓噪的百姓开始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黑沉沉的江面上越来越多的船只出现,不是以往的十艘八艘船,而是布满了整个江面的船只,每一条船的后边都拖着一长串的木排竹排!船很多,哪怕在这样的黑夜中,白白的帆影和很稀落的船灯依然可以让老百姓远远就看到望不到边的船队!

岸上的人群激动得开始欢呼、开始呜咽……在人群身后,是四百名只配了不到一百支短枪的警察带着泪在匆匆开拔;船队来了,更加让这些警察们有了顶上去的使命感,他们必须顶着,为了身后的父老乡亲……

来自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渡船在数天里陆续抵达了南京长江北岸,但是它们到达之后却已经过了日本人通令的两天放渡期,就在前天的下午,开始恢复对渡江军民进行袭击的鬼子战机甚至炸死了江岸上的民众撤离总指挥萧山令将军……过去,还是不过去,江北犹豫了——当官的犹豫了,但是救民于水火的请愿声一直响彻中华大地!

……八年抗战,是谁拯救了中国人民?很多这样的争论,但在我看来,在一个经历了这八年血雨腥风的老兵看来,没有谁救了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拯救了这个国家……祖爷爷说过的,曹小民相信,他相信只要他们在前边死战顶着,南京的悲剧就会被改写!他一直不知道后边发生的一切,他没想过只要百姓渡江后,挹江门一带防线撤防,他们这些死战到最后的官兵就会被断了后路!

那些没有党派、没有政治立场的人们在全国奔走呼吁,过江救民!

民族存亡关头,同胞生死关头,中国从来不缺乏挺身而出的勇者!那些最穷苦的人们,被称为排帮的靠放排到下游卖掉木材挣出一年全家老少生计的山里人,就那样义无反顾地捐出了他们全年的劳作成果,把木材全部变成了可以让船只拖拽的木排!那些靠在沿江讨生活的各种贩夫走卒、那些平日里最不起眼的蚁民们自愿充当船工组成了浩大的运输船队持续请愿并一直在顶着鬼子的海空打击冒险渡江!

在各种压力下,江防司令部最后关头终于同意开放江禁,派军舰护航船队渡江救民!在这个晚上,长江面上百舸争流!

(作者:在芜湖一带的老人家,很多人还记得那段日子,真的有很多老百姓自发驾船到南京沿岸去接应那些逃过屠杀的难民。他们不光要冒着被日本人打击的生命危险,被中国守军发现了还会被抓人收船的,说是扰乱了沿江防御......有一次在南京和几位吃饭,听在座的人说起来好像满看不起一水之隔的安徽人的,也许他们都忘了或者从来不知道那段历史吧......无论是汶川还是最近的云南,老百姓遭灾了第一个伸出援手的是谁?还不是那些附近的最草根的百姓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