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幸存者 > 第三八零章 演练

抗日之幸存者 第三八零章 演练

作者:揽嫦娥射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07 来源:笔趣阁

第三八零章 演练

(……后来人们称呼德国人的战术为闪电战,把我在武汉会战中安排的战术叫做什么网式防守,其实那只是我根据情况不得不那样做而安排的战术部署;在很多人恭维我成了世界公认的军事家时,我只会暗地里为那些在新战术演练中牺牲的弟兄默哀……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后方两党斗争波诡云谲,前方中日两军烽火漫天,身处炮火中的官兵是不知道什么国共之争,什么会战的,他们只有一种认识,鬼子来了,战斗!

“哄嗡!哄嗡!……”耳朵里灌满鬼子的炮弹打在山顶上传递到山洞里的耳鸣,但是一个个戴着钢盔的士兵都异常坚定地睁着眼睛透过不断从头顶落下的一缕缕尘埃盯着长官,长官没命令就一动不动!

“咻!”一枚炮弹嘶鸣着越过了山顶从藏兵洞的洞口掠过落在了不远处的山脚下,炸起来的烟雾很快就升腾起来又一次到了士兵们可以通过洞口看见的高度;但是士兵们依然不动如山!这是一支经历过水沼追杀战、经历过小型攻坚战和目睹了野狗分尸惨烈场面的部队,全体官兵除了排长以上级都是第一次参加正面作战的官兵,七十二军新兵营组成的暂编旅的官兵;但他们在这一刻看上去已经完全脱尽了稚气,隐隐透出一支强悍锐师的雏形。

“大家听着,这是我们连的转进线路,大家记得要在撤离时保持距离避免被敌军炮火集中击中,同时要保持呼应避免有人掉队;记住,在转进的第一天里不会有任何部队支援我们,沿途也不会有时间给我们休息,大家必须拿出应对比那次拉练艰难十倍的精神来完成任务!”连长在确认所有班长都记得该怎样撤走之后,就把画在地上的线路用脚抹掉了:“坚持到黄昏,伺机撤离,但如果有哪个班私自撤离,一律就地正法!”

随着外边的炮声稀落下去,很快讯号传过来,这一群官兵又风风火火地扑出了防炮洞……

七十二军的新兵蛋子们打出了让卫良吃惊的表现:他们一个团面对鬼子一个加强联队的精锐部队,竟然硬是顶着敌人打了三天!从留在战场上的敌军尸体数量来看,占据着地理优势的新兵蛋子们居然至少打出了一比三的伤亡交还率!

虽然除了两门准备炸掉的坏炮外七十二军独立旅的官兵重武器不多,但是他们的装备水平已经超过徐州会战期间**一般部队多了,他们至少人手一枪;更因为他们的任务本来就是要演练战术的,所以原本弹药就不算少的他们根本就不用吝啬,每次居高临下对鬼子进行集中火力打击时都能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作为最后转进的部队,这个连更是得到了其他连队给他们留下的弹药,现在他们还担心到黄昏时剩余的弹药太多负荷过重呢!

“……从被爆炸抛下来的支那军人尸体检查看,他们不是桂军,是号称**四大精锐的七十二军(因为历史发生的改变,七十二军成了第一支全面机械化部队,全苏式装备部队,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王牌)的部队,这支部队被称为蒋介石的禁卫军,连兰封会战都没有参加,这次出现在这里实在太蹊跷了……”鬼子的参谋们小心翼翼地报告着情况,在修辞上已经完全给上司找足了没打下**阵地的借口了。

果然,在听到这样的报告后,一群鬼子军官脸色好看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把这一重要情报发回给师团本部。

这三天确实让鬼子挂不住脸,他们在发起进攻后猛地察觉到**阵地的战壕和散兵坑射击布置竟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侧面交叉火力配置法!(曹小民根据后世情况发明的战壕战火力点配置经过望亭一战首先被日本人学去了,现在才开始在中央军普及。当然,日本人把这一成果变成了他们的发明……)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战术细节,但给鬼子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斜坡很陡,往上仰攻要光用双脚是无法保持平衡的,鬼子至少要经常用一只手扶一下撑一下才能前进,这样他们就经常处于单手用枪和**对射状态。更要命的是当**这种火力构建大大减少鬼子后边的火力压制威胁后,**士兵都是在近乎静止射击的情况下对鬼子开火而鬼子却不得不在开枪时面向侧面双脚还要向正面递起来前进;他们经常因为要前进而转过视线看路,要开火又要停下来;这一折腾使日军一向占据了很大优势的单兵对射完全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式射击。如果不是日军拥有强大得多的重火力,包括山炮和迫击炮,别说打成三比一的战损,能打出二十比一都侥幸了!

既然这是**最精锐的部队,这种状况也勉强可以接受,日军第三师团的官兵多少有些沮丧:他们怎么一路尽碰硬渣子!?在全椒他们遇上了李添豪的全体亡命攻击战损失惨重使他们成了日军中少有的对**内心存有深深忌惮的部队;没想到这次出击接应那些陆续突围的被洪水围困的部队时先是碰上了又刁又滑又不要命的桂军,现在又和**最精锐的部队遭遇了……要是他们知道这仅仅是一支有过很少作战经验的**新军时,真不知日本人会作何感想!

第三师团的鬼子不再强攻了,他们其实仅仅是在佯攻,不时发起一些不痛不痒的冲锋只是为了吸住当面之敌,他们派出了一支部队迂回,准备在背后偷袭把这支**精锐灭掉。这在以往是万试万灵的妙手,只要背后出现敌人,**的部队一定会乱掉。

但是很奇怪,按道理应该在中午前就到达发起进攻的迂回部队始终没有发起进攻,这让他们一直在准备夹攻提早运动到了山下的部队被迫在高温下呆了大半天,甚至有人出现中暑脱水现象。这到底怎么回事呢,难道迂回部队走错了!?

这就是曹小民为武汉会战设计的一个典型战术:正面狠狠顶着,两边布置埋伏等着吃鬼子的迂回部队;能吃就吃,吃不掉就调动鬼子主力去救,让鬼子主力被动改变路线或者分兵!

在等着自己迂回部队发起进攻夹击**的鬼子指挥官们不知道,这时候他们一个加强中队的迂回部队接近五百人已经在**中央军两个团、桂军一个团的包围中苦苦挣扎,几近全军覆灭了!

一个加强联队来,我也不贪心,正面抵御依靠地利和以逸待劳的条件干掉你一两个中队,再利用设伏集中优势兵力吃掉你一个中队或者大队就算是一场战役的完美结果。当你的部队继续深入,另一支部队跟你打一场硬仗,原来撤防的部队又在另一个陷阱边上以逸待劳一边休整一边待机再歼灭一个大队或者一个中队……如此不断下去,要么让这个联队的鬼子像流进沙漠的河流一样蒸发得无影无踪要么让他们远远偏离原先路线;最后在无以为继后撤时**再衔尾攻击!

如果一个联队变成一个师团呢?结果还是一样,一个师团会被逐步肢解成一个个联队,最后回复到眼前发生的战斗形态,安徽目前的战术演练就是将来武汉会战的缩影,就看中**队是否能够完成这一战术构想了。

曹小民这一战术后来被国内称为百面埋伏,隐隐有抬高曹小民身份“赛韩信”的味道,在国际上后来把这样的战术称为叠瓦式防守或者网式防守,曹小民也因此被国际上推崇为杰出的军事家。当然不会有人知道这其实只是曹小民不得已而为之,既不想和鬼子全力硬碰又打不起机动战而设计的一种灵活战术罢了……

新的战术需要付出演练的牺牲代价,卫良和王朴两个老弟兄合演的是最成功的一路;也有不成功的,顶着的部队没顶住,合围的部队不到位,甚至转进的部队被追上溃散乃至全歼……

但是都不要紧:鬼子还没发起会战,他们的目的只是接应一些被围的部队,他们来了还会撤走。**部队溃散了会重整,一些无能的军官被撤换,整补进新兵和装备;关键是要这些部队取得过一次成功,总结出一套经验,演练出一批老兵。只要每支参战部队能够保留住百分之七十的参战兵力,以后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新兵,由有过成功经验的军官指挥,他们就会脱胎换骨了,在接下来的会战中就能够更好地执行战术,能够完成曹小民等将领制定的全局战术了;届时日军将要面对的是在他们眼里属于“超级**”的几十个师!

武汉会战开始前,安徽战线几乎天天激战,在这个时空后来连历史学者们都难以界定会战的正式开始时间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