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幸存者 > 第二七七章 援北

抗日之幸存者 第二七七章 援北

作者:揽嫦娥射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07 来源:笔趣阁

第二七七章援北

(……拉夫、强征,很多的宣传总是把抗战的军人写成是被迫上去的,很无奈;但我告诉你们有很多军人是天天盼着上战场的,有一支军队整整一个军到了前线后兴奋得像过节一样,他们来自当时离战场最远的国土……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宝高战场烽火连天,北线却是已经步步败退了,徐州城内一片恐慌。原来因为台儿庄大捷兴高采烈的徐州市民很难接受怎么才刚刚经历一场大捷就要逃亡?很多人不光没准备而且也不相信台儿庄会守不住

“你们要记住,不能让消息泄露。否则难民塞道,我军将无退路……”一句话说完,田镇南将军忽然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眼泪——无比激奋内疚的眼泪

田镇南身为三十军军长,在死守台儿庄的时候赤膊上阵指挥战斗,被称为“赤膊军长”,勇悍绝伦;其三十军所辖三个师全部成为日军军誌里记载的“百折而不挫,战意犹强于我军”的铁军。但是现在,田镇南却不得不为了全军后路设想把**最后要弃守徐州的计划捂住了,因为他们已经打残了而且还要打,还要他们坚守台儿庄配合南线歼灭第六师团

接到命令后的田镇南气苦得想杀人:苦守台儿庄,他三十军就没打剩几个人了,现在的补充兵都是紧急拉夫来的,很多人连枪都没会打,这怎么守?声名摆在那,三十军这样的英雄之师却又如何能退?

麾下另外两个师长也是一脸阴沉,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这一群将领都是怯战的孬种,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名字,就该明白他们决不怯战,但却万分无奈

三十军另外两个师长便是台儿庄大捷中的大英雄三十一师池峰城和一一零师张轸三个都是虎将,三人都曾在日军面前尽显中**人的英勇无畏,但是现在的三十军剩下来的战斗人员不到三成,而且整补也没完成,对面的是番号不变但其实暗中增加了翻倍力量的关东军第五、第九、第十师团另外在战区一带集结的鬼子还包括十四师团这样的精锐在内六个日军师团虎视眈眈,除了这些正宗鬼子外,伪军刘桂堂、张宗援、张岁云、张济源、刘佩比等部也狐假虎威地一股脑扑上来……打,拿什么打?一万残军如何抵挡接近二十万武装到牙齿有大量空中力量配合的日军?

徐州的大街上是二十军团最后的部队急匆匆转进,准备跟上前边已经出发多日的主力南下对付第六师团。二十军团的部队在追击日军残部时打得非常出彩,一度让拖着他们等待援军的矶谷廉介师团(第十师团)几乎收拾不了局面。这是一支士气高昂,场场打漂亮仗的军队,徐州会战中唯一的中央军精锐。现在,这支战区中最强悍的部队又要全师而退南下去打漂亮仗了,剩下的局面就留给了其他打残的部队收拾……

“在台儿庄,我说过一句话‘台儿庄是吾人之光荣,亦是吾人之坟墓’,看来是说对了……”池峰城苦笑着道:“西北军这一仗之后怕是连种子都灭光了……”

“镇峨兄,我部的补充兵倒是还不少,只是装备却不足,我给镇峨兄匀一匀吧……”说话的是张轸,他的一一零师被称为“翼字军”,是整个北线战场上打运动战最出彩的部队,因为所到之处破坏鬼子的后勤仓储都把不带走的物资大量分发给当地百姓而赢得很好的声誉,在当地报名投军的百姓很多,他的补充兵却是不愁。

“装备……”田镇南苦笑了一下道:“在这里咱们可是没爹没娘的孤儿呀那么多缴获,都被司令部调去给桂军了;咱们等着委员长的物资,也不知道牛年马月才到……”

大家愁眉苦脸地准备分手各回直属部队的营地,但这时却忽然听到一阵阵高昂的战歌传来,口音怪异让人听不清;亏是三人都纵横多年,听了一会总算是听了个大概:“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祟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是滇军的部队(前边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桂军都恶战连场过了,马上滇军闪亮登场……现在的历史只知道歌颂领导人指点过的东西,没见谁写过那支一个军硬扛日军三个甲种师团主力二十七天,掩护台儿庄大捷各主力安全撤退的铁血雄师了……)

六十军也曾有部队参加了前边的战事,但都是以某某先遣支队的形式上来的小部队,一时归入到二十军团一时又到了第二集团军,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错但大家还是不大了解这支部队。在今天的会议上司令部正式把六十军划归到第二集团军序列,并且让这支部队成为本次防守的主力,但是在田镇南、池峰城、张轸这样的铁军铁将眼里,他们还真没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身材特别矮小,看上去病怏怏的云南部队身上。但是现在看眼前步过的官兵军容,看军队的士气,倒是让他们有种大吃一惊的感觉,也许这支滇军还真是支强军

如果三位将军知道这些他们在徐州见到的六十军部队仅仅是徐州联络处的预备部队而不是精锐,六十军的主力已经全部在台儿庄一带展开正面迎击日军的话,他们紧锁的眉头大概就会舒展些了。因为六十军确实是强军,超强军(历史上六十军是在台儿庄东线布防,当时边打边撤的五十一军和二十军团在小说中都南调了,台儿庄一线就成了六十军独挑大梁的战场。)

六十军和很多地方军阀派上抗战第一线的二流部队不同,他们是滇系部队的主力之一,所有武器装备均由云南省政府历年购自法国、比利时、捷克等国。山炮稍微落后,是清朝末年训练新军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厂,年代久远但型号性能并不算差。士兵多是从云南各地农民子弟中征集而来,年龄偏大但体力却因自然高原环境锻炼保持得不错,受过较长期的军事训练。他们多数排长、班长及一部份士兵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连长以上军官大都出身于云南讲武堂,打过多年仗具有实际指挥作战能力。

六十军在人数上更是惊人,和大多数习惯喝兵血的北方部队两万人左右一个军甚至几千人也敢叫一个军不同,六十军因为有点像私军一样的性质,一直是卢汉直接把持着部队的后勤供应和队伍常态保持,这个军的人数有四万多人

四万多滇军子弟中少数民族彝族、白族等众多,这些山民非常淳朴;他们很多人在从军的时候才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学的文化全部和军纪以及**理论结合起来,所以在军纪上很好。出了云南后滇军各部在沿途受到各地民众的慰问,虽然大多数人并没真正理解抗战意义,但他们面对慰劳群众的热情却是受宠若惊而士气大振;因为本质上的纯良和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中的种种感恩以及义气等等因素,使他们成了一路上军纪最好的部队之一,也是深受各处驻地百姓欢迎的部队。(发现很多这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喜欢把滇军写成狂抽鸦片,纪律散漫、作风懈怠的部队。但在我自己的资料中却显示六十军完全不是这样子:他们在军纪评比上屡受军政部表扬和当时的社会民间报刊赞誉,以前一个滇军老兵给我看过他们进军一路上收集到的各地报章对他们的赞誉,竟有沿途十几个城市之多在训练上六十军更是让德国顾问看过几堂课后便上报蒋介石该军已经有良好现代化陆军训练基础,是一支强军……)

这支部队全师出现在徐州战场其实也是很突然的,他们本来是总司令部预备作为保卫武汉的主力之一,但是蒋介石在得到李宗仁再三要求援兵的时候没舍得把刚刚在河南练出来的几个中央军新主力师派上去,便让六十军上了。六十军原来得到的命令是到兰考集结,但是火车到了兰考却不让他们下车,直接运到了徐州,而且先头部队还越过了徐州到了临枣支线上下车

可以说很多的六十军官兵是到了战场才知道的,但这些淳朴的官兵原本就一心求战,知道被运到战场后不但没有惊慌相反人人唱战歌个个兴高采烈像过节一样(是我认识的那个老兵说的,他当时是连部的副官,在兰考车站才知道要继续东进,到了徐州士兵们才知道是到了前线了,当时官兵竟然在火车站上高唱军歌庆祝……谁说那个时候官兵都是被迫上战场?那个年代慷慨赴死的军人多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