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七十一章 宣德帝登基收拾日月山河

故事的最终朱瞻基还是有惊无险的在顺天府登基了,年号宣德。然而他的二叔朱高煦不服阿,当年明明老爹朱棣跟我说过“世子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努力呀。”

这是亲爹和亲儿子说的呀!现在老头子不认账了!汉王的封号固然尊贵,不过现在朱高煦…………

当初起兵靖难的时候,老二汉王爷朱高煦曾经出过死力,老三赵王爷朱高煦这一次也第一时间站在了老二汉王爷朱高煦一边。

如今老头子死了,要轮到“支票”兑现的时候,这个时候皇位竟然完好无损的传给了身体不好的老大。这让我们的汉王爷心里怎么受得了?

且不论他是不是穷兵黩武,也不论是不是老大的仁德智慧收服了广发人心,就论事情本身而言,汉王爷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退回重新封的封地山东后,想着手里兵强马壮。赵王的封地在河南地界。

两大势力兵合一处,比当年爷子朱棣从九边诸王中的一藩从燕京起兵一路打南京应天府要强多了,当初几乎是已经绝经了。

是汉王爷拼死把老爷子救出来的,如今这朱瞻基要登基称帝了。这皇位一坐稳,还有汉王的好果子吃?

“朱瞻基这狼崽子,老子迟早就弄死这小王八犊子!”

“诶?他是小王八!你是什么?”

“…………”

“咱们都姓朱!”

这汉王爷当皇帝的美梦似乎是落空了,不过他并未放弃。

凭什么老爷子可以干,我们不行。他是侄子,我也是叔叔呀。朱允炆当皇帝当不好,叔叔接班。这朱瞻基搞不好,我当叔叔的帮他搞好。

他想着的是手里有兵,咱们的这位汉王爷志在必得。

“打?”

“打得了吗?”

“你这个脑子每天想什么?”

“要不您领着部队直接打到顺天府去!拿了那个崽子自己当皇帝?回头再把我软禁起来,或者是直接一刀把我给痛快了。你这个反不就造得痛快了嘛?那龙椅老头子坐得,你也坐得!”

汉王爷一通邪火也好,埋怨也罢通撒在了赵王爷身上。

赵王爷横竖不是人。

“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哥你说怎么办!”

“等!”

汉王爷慢慢悠悠的喝了一口酒,似笑非笑的看了赵王爷一眼。

“等。”

“等什么?”

“都火烧眉毛了?还等什么?”

“喝酒吧。”

赵王爷苦笑了一个举起来酒杯。

《大明风华》里于谦劝降的那一段纯属艺术加工,历史上不可能出现。史书上根本不见踪迹不可能有,因为这是骂皇帝的叔叔啊,就算是反贼,也很难被史官记录下来。

于谦劝降直接取了乌纱帽,把命豁出去,拿出骂儿子的气势数落咱们的汉王爷朱高煦不忠不孝不义,且毫无礼义廉耻。

汉王爷到底在等什么呢?

他在等朝廷平叛的军队?准备十面埋伏打一个措手不及?然后挥师北上直逼燕京。

让皇帝退位?

等什么?

等?不用等了。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平定汉王爷朱高煦和他三叔赵王爷的叛乱只用了三天。

宣德元年即公元1426年的八月,刚刚登基的朱瞻基的他二叔汉王爷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汉王爷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

当时,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改名换姓,由小路赶往北京即顺天府告变。

这南京、北京挺有意思,应天府、顺天府者顺应也。

这当侄儿的明宣宗朱瞻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

汉王爷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中军大帐中汉王爷面南而坐会见侯泰,小酒小菜放在案台上,两腿一搭。

慢条斯理的道:“永乐年间皇帝,老爷子。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皇帝也就是我那个大哥嘛。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

端坐在正位的汉王爷朱高煦讲到这里话锋一转!

”你回去告诉你们那个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

侯泰非常恐惧,只好返回京师。宣宗问起汉王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据实回答。

该年同月,汉王爷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多有指斥之词。

宣宗朱瞻基一声叹道:“我这二叔汉王还是果然谋反了。”

于是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三杨之一的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

张辅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

我们主人公宣宗朱瞻基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朕刚刚继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汉王爷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容易对付,及至得知宣宗亲征,方才害怕。

后来,宣宗皇帝朱瞻基致信给二叔汉王爷朱高煦道:“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后,汉王爷秣马厉兵枕戈待旦,汉王爷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

宣宗命大军疾行,驻军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射神机铳箭,震慑叛军,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这二叔呀,汉王爷朱高煦仍不理会。

这时,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他二叔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朱瞻基,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

事发当夜,汉王爷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我们的主人公宣宗皇帝朱瞻基移驻城南。

他二叔汉王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这狼小崽子有几分本事,我认栽。”

汉王爷真的服了了吗?我们只能通过明史的说法和其他佐证来摸索出来。

一场原本要血战再来一次靖难之役的兵连浩劫就这么风轻云淡的解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