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三十章 察合台汗国、大元帝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上

元朝的前生是蒙古帝国分离出来的四大汗国之一的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央汗国”。

其中察合台汗国存在的时间是公元1222年——公元1683年,国家存在也不过短短61年。前文说过四大汗国的覆亡,或有这个或者那个的原因,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存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那么这咱们就追根溯源浅谈一番为什么他们如此命短。

察合台汗国是由我们比较熟悉又陌生的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依其领地扩建而成。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该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

斡尔朵即宫帐的意思,这里理解为指挥所首都意,设在阿力麻里中国新疆古地名,又作阿里马,“苹果城”之意,遗址在今新疆伊犁霍城阿力麻里境内东北端。境内的忽牙思。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该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其统治者是察合台后裔。

境内主要宗教有萨满教,基督教,月亮教,佛教。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大汗统治时期,这里插叙一句元太祖这个庙号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给上的,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尊号只是成吉思汗,意思是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可汗”,一称意为“可怕的”“强健的”。

在此笔者认为成吉思汗铁木真是中国人无疑。因为蒙古国脱离民国独立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这里我们不去分析它。蒙古国官方承认的历史只有900年,而当时元朝已经建立,所以从这个纬度来理解,成吉思汗是内外蒙古共同的祖先没有任何争议。所以蒙古帝国的历史只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元朝的历史更是属于中华文明体系。往后的清,也包含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里,单独提大汉族主义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书接上文说到,察合台即窝阔台兄在蒙古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居有崇高地位,在重大问题上起着一定的决策作用。

他不仅统治了成吉思汗给予的兀鲁思和军队,而且在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护堡子其自己的王国中也享有至高的权力。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合罕即大汗经常派去使者就一切重大事件和察合台商议,没有他的意见和同意就不能处理这些大事。

类比起来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对下面的子公司有绝对的控制力,下面子公司的只是职业经理人,拿工资办事,没有决策权。

然而察合台汗离世后,其孙子哈剌斡忽勒又称哈剌旭烈继承汗位。由于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家族反对蒙哥继承大汗位,所以蒙哥大汗把河中地区交拔都统辖。哈剌斡忽勒的统辖区只限于东部地区,而且本人尚未抵达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乃哈敦意思为皇后统治了察合台汗国,长达10年之久。也就说这10年的时间里,是女主当国。

南宋钓鱼城下蒙哥大汗意外战死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汗位的斗争。前文说过,依然在西征的军队,西征大军马上就要踏上埃及的土地了,为了争夺汗位,西征的大军退了回去。

再也没有踏足那么遥远的土地,埃及和西欧索性逃过一劫,所以钓鱼城被西方人称赞为“上帝折鞭处”。

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都企图占据察合台汗国,该地区成为角逐之地。忽必烈曾派供职于他的阿必夫合此人是察合台曾孙的儿子兀鲁克去察合台汗国当君主,不幸的是,兀鲁克在途中被阿里布哥的军队杀害。

阿里布哥则派拜答儿,他是察合台的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并保证军需的供应,让其注意防备忽必烈军队的侵袭。

后来阿鲁忽又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真正成为独立汗国,这就意味着中央汗国对于这个地区的统治已经很虚弱了。

公元1264年,阿鲁忽去世。一年后的公元1265年,哈剌斡忽勒的儿子木八剌沙登上汗位。忽必烈为了控制察合台汗国,于同年派八剌与木八剌沙共同掌管察合台汗国。木八剌-沙倾向于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所以对八剌并不欢迎。

于是,八剌按照忽必烈的旨意,串通木八剌沙的书记官和一部分士兵,进行了推翻木八剌沙的活动,最后当上了察合台汗国的君主。

阿里布哥与忽必烈的争夺战结束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以叶密立为据点,联合术赤系诸王展开了反对忽必烈的斗争。八剌遵照忽必烈的旨令,率军攻打海都,占领了其中的一部分领土。

而术赤系的忙哥帖木儿又派别儿哥率5万骑兵前去援助海都,使海都重新召集起已四散的军队与八剌交战,结果八剌失利。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都想独占河中地区,但为调合彼此的矛盾,于公元1269年在阿姆河以东的塔剌思即塔拉兹草原集会决定:将河中地区分成三份,分归八剌、海都和忙哥帖木儿管辖。会上还决定诸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忽必烈。

塔剌思会议后,八剌与海都结为“安达”即义兄弟的意思,相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读者老爷都知道,郭靖和托雷就是安达。

他们清除了忽必烈的拥护者,并没收其资财,继而将矛头指向托雷系的伊利汗国。托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能征善战。早年参加了攻打金国和西征行动,屡立功勋。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执掌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的斡耳朵、牧地和军队,尊号“也可那颜”大意为大官人。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担任“监国”,拥立窝阔台继位。

公元1270年,八剌发兵侵扰呼罗珊相当于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海都派钦察和察八忒即脑忽之子率军前去援助,八剌军占领了呼罗珊的大部分地区,并抄掠了尼沙布儿等地。

钦察和察八忒却按海都的指示离开八剌回师。七月,八剌的军队被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军队击败,仅率残军5000人逃往布哈拉。八剌到达布哈拉后改信月亮教,集兵3万人,准备分两路讨伐钦察和察八忒,不久病故于布哈拉。八剌死后,布花帖木儿继承汗位。

布花帖木儿在位期间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分裂,八剌的长子伯帖木儿等率众投奔忽必烈;木八剌沙及哈剌斡忽勒二人的诸子则投奔了阿八哈汗。

公元1274年,海都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交给八剌之子都哇又称笃哇,统治长达32年之久。都哇在位期间,把矛头指向伊利汗国和忽必烈的统治。他曾占领了伊利汗国的哥疾宁大致相当于今阿富汗加兹尼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几次远征印度,进入旁遮普和信德,但在哥疾宁和印度均未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公元1298年,都哇又袭击驻守于金山一线的元朝军队,俘杀守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这里可以看出新生的汗国和大元朝廷的关系也不是铁板一块。这里或许就揭示了元朝最后灭亡的一些端倪。

公元1301年,都哇、海都率军与元朝军队大战于帖坚古山即帖坚古山之战,阿尔泰山与札卜哈河之间,都哇中箭受伤,海都亦受伤致死。

公元1302年海都因伤去世后,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汗国的东部土地交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统治。但察八儿却想控制整个察合台汗国,与都哇发生了权力之争。都哇和察八儿之间的斗争,为元朝廷干预汗国提供了方便。

元朝统治者都支持都哇,迫使察八儿屈从了都哇。从此窝阔台系失去了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都哇与察八儿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新生的汗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和中央汗国的关系。与宗主母国相互承认,对于维护自身的稳定统治也很重要。

不久,都哇与元朝联兵击败察八儿,吞并了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

公元1306年,即元大德十年。都哇病逝,宽彻又称宽阇继立为汗,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

怯别在公元1309年的一次宴会上将察合台汗塔里忽暗杀。怯别暂时接管汗国,以察八儿为首的窝阔台系诸王联合起来向怯伯汗怯别发动了武装进攻,在几次战役中都被击败,最后投奔了曲律汗元武宗即元朝第三位皇帝。

窝阔台家族的领地被察合台家族所占领,其臣民的一部分归属于察合台家庭,另一部分则成为钦察即金帐汗国的臣民。窝阔台汗国于1310年被并入到察合台汗国。

怯伯汗又称怯别汗即位不足一年,就将汗位让给自己的兄长也先不花。在也先不花统治汗国时期,为扩大牧场,率军入侵元朝,被元军击败。为弥补损失,他又入侵伊利汗国,元军乘机再度深入中亚草原,他才被迫撤兵。

公元1320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

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当时,河中地区正处于财政混乱、政权机构不相统一的无秩序状态。怯伯汗在河中地区进行了货币改革,制造了全国通用的银币;在政权设置上取缔了双重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了万户,由汗委派的代表进行管理。怯伯汗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与元朝恢复友好关系,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

随着怯别和也先不花的去世,汗国政局陷入动荡期,仅从公元1326年至公元1346年间,先后有9个汗即位,而且每个汗都靠暗杀上位,走马灯一般的换统治者,每个统治者平均当了1个月左右,这样混乱的政局。前文介绍过元末也是不停的换皇帝,内斗。或许大元朝灭亡的因素这里也可以管中窥豹一番,

公元1330年答儿麻失里即位后,不仅自己信奉月亮教,而且强令整个河中地区百姓信月亮教。这一强化政策引起了一部分蒙古统治者的反对,他们主张保持主张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答儿麻失里的弟弟布罕也可以称不赞将其杀死,失去了政治中心。为此,察合台后裔企图把塔里木盆地作为政治中心,以保障察合台系的正统统治。但此时的塔里木盆地已不存在一个为公众所承认的察合台系君主。

公元1329年,怯伯弟笃来帖木儿即都来帖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相并列。

可能是为了便于牵制察合台系诸王的势力的缘故,公元1346年巴鲁剌思的合札罕从窝阔台的后裔中择定答失蛮察立为汗。

这是阿里算端之后第二个成为察合台汗国君主的窝阔台系诸王。这显示出窝阔台汗国虽然灭亡,但窝阔台系诸王仍然有相当的势力。

据阿不勒·哈齐说,答失蛮察是海都之子。现将宏达迷儿和阿不勒·哈齐的叙述录之如下:“迷里·合札罕选择窝阔台合罕之后裔答失蛮为察合台兀鲁思之汗。这位诸王统治了两年之后,迷里·合札罕下死了他”。

“迷里·合札罕把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之子合失之子海都汗之子答失蛮汗立为一国之主”。次年也先不花之子为蒙力克哈敦所生图古鲁克帖木儿即秃黑鲁·帖木儿汗继承汗位。

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答失蛮察为西察合台汗国。

答失蛮只做了两年汗,“为了让成吉思汗之子察合台之子抹土干又称孛儿只斤·木阿秃干之子也孙脱之子八剌之子都哇薛禅又叫笃哇之子速儿忽代之拜延忽里之子为汗,合札罕又杀死了答失蛮汗”。

按宏达迷儿的说法:合札罕处死答失蛮之后,“拜延忽里汗成了察合台之主。拜延忽里乃都哇汗之子速儿合秃斡兀立之子”。照此说法,则拜延忽里为都哇系诸王。在拜延忽里之后,由大臣扶立的几个汗都是都哇系诸王。总而言之就是不停的扶立新的汗,权力角逐之激烈可见一斑。

合札罕任情废旧汗立新汗,操纵朝政的作法,必然引起其他贵族的嫉恨。据宏达迷儿记载,有一位“叫火都鲁帖木儿的人竖起了反抗合札罕的旗帜,在一次行猎中杀死了他。事成后,他从昆都思又称昆都士之边跑走”。按作者的说法,火都鲁帖木儿娶了合札罕的姐妹。由于蒙古人同一氏族内不得通婚,所以火都鲁帖木儿必然是非巴鲁剌思族的异密。

合札罕死后,其臣属追至昆都思,杀死了火都鲁帖木儿。火都鲁帖木儿反抗合札罕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他杀死合札罕后立刻出逃,很快又被合札罕部下杀死,说明以合札罕为首的巴鲁剌思氏贵族控制了朝政,实力大于割据各地的诸侯。

合札罕死后其子米儿札·乌巴都剌继承父位,决定以撒麻耳干为王都。按宏达迷儿的说法,火都鲁帖木儿杀合札罕的时间为回历760年即公元1359年。合札罕在1346年击杀合赞算端汗至其死,专擅朝政,控制汗位达十三、四年之久。乌巴都剌承袭父位后不久,竟因为贪求拜延忽里之王妃,杀死了拜延忽里汗,另立帖木儿沙即铁穆尔沙为汗。宏达迷儿说得很清楚,帖木儿沙是“在迷儿札·乌巴都剌的意志下登下王位的。”

舍札罕家族的这种玩弄汗位于股掌的作法,引起了另一支巴鲁剌思氏贵族的不满,他们就是后来帖木儿所源出的那一支巴鲁剌思氏。

据宏达迷儿记载,就在迷儿札·乌巴都剌操纵朝政时,迷里·拜延·速勒都思与哈剌察儿那颜之子也速蒙哥的拍代哈只·巴鲁剌思联合在一起,起兵反抗合札罕家族专擅朝政。

他们征集了一支大军,向撒麻耳干开去。帖木儿沙与迷儿札·乌巴都剌闻讯出动,前来迎战,随之发生一埸战斗,帖木儿沙汗和乌巴都剌被杀。速勒都思氏又称逊都思贵族拜延很快征服了整个河中,自称为王。

长期控制朝政的合札罕家族被推翻,帖木儿沙被杀后形成的汗位空缺,把河中之地进一步引向混乱。速勒都思氏贵族拜延,虽然征服了河中,自称为王,但按宏达迷儿的说法,他是一个性格柔弱的人,“他醉心于狂饮和对妇女施以暴行,于是混乱潜入了图兰许多州的政府。野心和权力的**进入了所有人的心和所有人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河中各地诸侯纷纷裂士割据。

据宏达迷儿记载,哈只·巴鲁剌思“在渴石城揭起了独立的旗帜”。在他的四周,忽禅城、苦盏城的巴也息忒,有巴里黑的速勒都思氏贵族不花,此外在乞不儿罕之地还有诸侯麻哈没的·火者·阿伯儿地。而合札罕的势力尚未复灭,其子迷里·毛拉之子迷里·忽辛和迷里·黑的儿·牙撒兀儿也”已重新聚集了一支大军,继续入侵这一地区,并沉醉于充任统帅的迷梦之中”。

实际上,在合赞算端死后的十几年中,河中之地的大臣擅权只是表面现象,他所反映的实质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对河中之地的统治就要结束了,一个新的朝代将要代之而起。

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月亮教的蒙古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月亮教。

公元1361年占领河中后,将管理权交给了他的儿子亦里牙思火者也里牙思火者,自己则返回喀什噶尔,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察合台汗国又重新陷入混乱状态。

帖木儿和忽辛又叫库塞音起兵反对也里牙思火者,把他赶回喀什噶尔,占据了河中地区。但是,帖木儿和忽辛又发生了矛盾,在河中地区出现了两雄相争、互相残杀的局面。

最后于公元1370年帖木儿杀死了忽辛,成为河中地区的惟一主宰。塔里木盆地则发生了哈玛鲁丁的反叛。哈玛鲁丁是播鲁只的三弟。播鲁只死后,秃黑鲁·帖木儿汗将其官位授与了播鲁只的七岁儿子忽岱达。哈玛鲁丁乘忽岱达年幼之机,企图夺取掌管朝政的权柄,但遭到秃黑鲁·帖木儿汗的反对。

秃黑鲁·帖木儿汗死后,哈玛鲁丁杀死了也里牙思火者及其家族成员18人,夺取了汗位。哈玛鲁丁虽励精图治,但由于众异密的反对,使国内纷争不已,在帖木儿数次袭击之下,哈玛鲁丁被迫逃往伊利汗国。

公元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公元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天的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

在十四世纪后半叶,人们可以看到,秃忽剌是突厥斯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落,但其来源尚不清楚。海答儿在叙述成吉思汗分封四子时说,在给诸子指定了土地之后,成吉思汗又以同样方式划分了军队和异密。在划分中,秃忽剌成了察合台的份子。察合台委之以四界察赤、叉力失、亦思宽和撒里畏兀儿。在此范围内,有可失哈儿和忽炭。海答儿还说,被置于引地的秃忽剌人是异密巴卜打罕,这一职务由其子孙承继,直至米儿札·阿巴·巴黑儿时。

从秃忽剌这个姓氏来看,在察合台汗国的初期中和中期,几乎不为人所知,未见其族中有什么人起过什么重要作用。至于卜剌只的祖父兀儿秃不受封于察合台的说法也是不值一驳的。卜剌只时代上距离察合台时代时间已逾百年,即使卜剌只的祖先真的受过察合台的封土,也决不可能是其祖父。

可能的情况是,秃忽剌家族在至元末年,元朝放弃斡端、可失哈儿以后,作为都哇的官吏来到所谓MangalàiSuyah之地,不可能是把整个MangalàiSuyah封给他。因为当时亦思宽一带是察合台系诸王的禹儿惕,拔汗那之地也在察合台系诸王手中。

直至宽阇死后,怯别还曾把斡端之地授予宗王阿里,命他掌管突厥斯坦。海答儿记载的这一传说,当时在诸侯割据时代,秃忽剌家族为了表示地位不低于其他诸侯而编造出来的。

不过到了元末,秃忽剌家族成了统治察合台汗国东部势力最大的诸侯。这一家族的兴起应与巴鲁剌思氏的合札罕家族、哈只家族和速勒都思氏又称为逊都思氏的拜颜家族一样,在答儿麻失里死后察合台系诸王争夺汗位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合赞算端汗被弑后,合札罕扶立了答失蛮察汗,各地诸侯也纷纷寻找察合台后裔拥立为汗,这些被诸侯拥立的汗,被阿不勒哈齐称作“部落之王”。

统治东部的秃忽剌家族也不甘落后,他们也积极物色合适人选,以图扶立为汗。卜剌只寻找的秃忽鲁帖木儿,并拥立为汗的背景就是如此。秃忽鲁帖木儿所称之汗,在开始就是这样一个“部落之王”了。

解了这个背景,就可以理解元末统治察合台汗国东部的秃忽剌家族大臣卜剌只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去寻找察合台的后裔,并且在找到秃忽鲁帖木儿之后,又为什么要伪造他是也先不花汗之子,扶立为汗的这一系列行为。

总而言之经经历了史学家承认的察合台汗国时期,西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察合台汗国这个历史名词最终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察合台汗国统治河中地区百余年,曾经富裕而安详。令人深思的是,建立她的是蒙古人,让它忍受战乱之苦的也是蒙古人,甚至真正推倒它的竟也是蒙古人。

和元朝的命运不同,察合台汗国的继任者是新生的是中世纪崛起于中亚西亚地区的一度与明朝同时期的帖木儿帝国,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很多的蒙古族名字看得头昏眼花,简单捋一下就是元朝这个大集团公司衍生了四个小的子公司,一开始还听老大的,后来就各自为政各自仇杀了,有时候还和老大打仗。

各个汗国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小伙伴们你们看明白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