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剑开太平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灾人反

剑开太平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灾人反

作者:大叔好疯狂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12-11 13:30:15 来源:笔趣阁

汝阴西湖,水天一色。

美人湖畔练剑,偶有旅人望之,不由心中感叹。景美,人更美,此行不虚也。

湖畔,一方石碑,一根齐眉棍,一声冷笑。

开平二十六年,无量剑宗洪知名,以一式无量四行,斩黑云,开光明……

“砰!”

精铁打造的齐眉棍,狠狠砸在石碑之上,将那石碑砸去一角。

“窝囊废也配留名于世。今日砸碑,明日掘坟。我温如玉说的。”

那一声巨响本就引起秋水剑宗弟子注意,此时听那人诳语,再看石碑,不由人人愤怒,提剑来围。

温如玉见目的达成,二话不说转身就跑,可是没了刚才的嚣张跋扈……

数个时辰后,汝阴县来了位衣衫破烂,灰头土脸的家伙。

此人手里拿着一根弯曲变形的齐眉铁棍,进城便嚷嚷。

“五剑盟那群宵小之辈,竟然不讲江湖道义,围杀我温如玉……”

汝阴乃军事重镇,江南之咽喉,这里驻扎着五剑宗五千门徒。

温如玉这一嗓子捅了马蜂窝,怎么狼狈进城的,便怎么狼狈跑出城的。若是慢上半步,温书生,便要成那死书生了。

拓跋迥义子温如玉,差点在汝阴郡被五剑盟打杀的消息,很快在南边传开。

没多久,江宁城拓跋家传出话。表示要新账老账一起算,踏平了五剑盟。

拓跋迥向来说到做到。午后江宁城箭塔下,一队又一队武装到牙齿的士卒,朝汝阴郡方向而去。

拓跋家两万虎贲,由叶方山亲自挂帅,征讨五剑盟。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动,天下皆惊。

北有悬瓠,南有汝阴。五剑盟横在南北之间,卡着咽喉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拓跋迥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果说只是为了一个义子,一场去年的败仗,是没人会信的。

裴延亭虽是文官,可这么大个事,若是不跑趟皇城,求个心安,也是睡不着觉的。

当他赶到紫宸殿,正瞧见彭庚切,侯文远,澹台紫衣等人也在。

弘道帝笑望着满头大汗的裴延亭,说道:“快给裴公搬把椅子来。”

“老臣心忧国事,岂能坐得下。诸位都在,可有良策。要不要先捉了拓跋平川。”

弘道帝笑道:“不可如此,拓跋迥又不是举旗造反。”

彭庚切皱眉冷声道:“沿途郡县皆以成了拓跋家的运粮道,这还不是造反,如何才算造反。”

侯文远点头道:“拿下五剑盟,可北上,可据守,想反则反。到时可就全看拓跋迥心意了。”

裴延亭忙附和道:“拓跋迥狼子野心,不如抓了拓跋平川,刀架脖子上,我看拓跋迥还敢动。”

弘道帝依旧微笑着,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拓跋迥寻私仇开战,便是找不到光明正大造反的理由。朕若抓了他的儿子,岂非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理由。”

裴延亭刚想开口说,那是他亲儿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他知道,江山面前,儿子也好,爹也罢,可是没那么重要。

一旁的彭老将军,可是不会像裴延亭有话不说憋着。只见其,怒眉冷声道:“圣上为了不给拓跋迥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就看着他吃下五剑盟,夺了咽喉要地。”

弘道帝笑道:“老将军莫要激动,今天把紫衣和鸾儿找来,便是为了此事。”

“朝廷不好发兵,江湖上的朋友却可以帮一把不是。五剑盟门人弟子过万,再有江湖同道相助,想来把拓跋迥挡在汝阴之外,是不成问题的。”

澹台紫衣一直安静听着,直到此时,才躬身行礼,轻声低语道:“江湖人不懂军事,怕是守不住的。”

长公主点头道:“紫衣说的在理,晋阳一战,若非彭老将军指挥得当,江湖武者的作用便要大打折扣。”

弘道帝笑道:“这一点朕早就考虑过。咱们明着不好发兵,暗地里却可以挑一些军中将领,坐镇五剑盟的。”

彭老将军刚要开口,便见弘道帝摇头道:“老将军可不行,您一个人便是千军万马,这和发兵有何区别。”

随后弘道帝起身说道:“昨日夜里想到几个人,朕觉得倒还蛮适合的,想听听诸位意见……”

造反是个技术活,技术不好的,若要硬来,是没啥好下场的。

拓跋迥知道其中利害,这些年每一步走的都很稳,便是不想当出头鸟。

有些人不一样,要技术没技术,要声望没声望,要钱才那更是没有。却非要揭竿而起,反了朝廷。

造反那是会掉脑袋的,可不反就得先饿死。反不反的也就肚子做了决定,没脑袋啥事了。

开平二十七年。襄阳、竟陵、夷陵三郡,闹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就像旋风扫落叶一样,所过之处,啥也不剩。

米价暴涨。斗米涨到三万钱,百姓没吃的,不反就只能等死。

三郡郡守不但不开仓放粮救灾,还命督卫关了城门,唯恐饥民冲进城中闹事。

当官不作为,老百姓也就没啥好忍的了。为了不饿死,百姓便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反了。

帝无道,降天灾……

人心不抗蛊惑,何况饿红眼的老百姓。

义军在三郡很快壮大,竟不下十万众。攻城略地,开仓放粮,动静闹得比拓跋家还大。

奏报来得很快,紫宸殿中,圣上刚刚跟众位大人商量妥如何对付拓跋家,便听闻此事,不由胸中怒火熊熊。

“砰!”

弘道帝掌击条案,愤然起身。

“尸位素餐,尸位素餐。风天养何在,去把那三个畜生的脑袋给我砍了。”

半响无人回答,弘道帝这才想起来,风天养已经去十二卫上任了。

弘道帝脸色一沉,冷声道:“朕命风天养为讨贼大将军,即刻发兵平息叛乱。侯文远,你们几位尚书研究一下,莫短缺了风天养的粮草军饷。”

彭庚切皱眉道:“风天养并无率军作战经验,臣觉得让他当个副将稳妥一些。”

弘道帝摇头道:“玉不琢不成器,那小子也该打磨打磨了。”

见彭庚切眉头不展,弘道帝笑道:“彭老将军倒是无需担心,毕竟只是一些泥腿子,见了血自然鸟兽散。”

弘道帝要派自己的心腹爱将平乱,众人倒是不好过多干涉,毕竟就像圣上说的。一群泥腿子而已,还能翻了天。

泥腿子翻不了天,可若是背后有人帮衬那就不好说了。

三郡里带头造反的可不是草莽出身的盗匪,而是当地颇有名望之人。

襄阳郡,项家庄。项良山年过五十,披甲在身,风姿依旧不减当年。

高大英俊,面上无须,岁月更未留下点滴痕迹。这张脸哪个女人见了,怕是都要多看上两眼。

项良山江湖漂泊十几年,赚了名声和银钱后,回到老家大搞善行义举。襄阳郡百姓,都称其项九鼎。

项良山能有此名号,皆因只要他答应的事,就没有办不到的。可谓一言九鼎。

这次襄阳郡闹蝗灾,项九鼎收治大量饥民,直到项家村也无粮可食,无奈才带着饥民抢了县镇粮仓。

有了粮饥民便越聚越多,粮也就不够用了。那么只能再抢,一来二去,项九鼎竟成了饥民心中救世主。

项九鼎的名声本就响亮,这下好了,慕名而来的饥民更多了。

造反,项九鼎想没想过,不得而知,不过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反与不反都是要掉脑袋的。

项九鼎本就是混江湖的出身,干脆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扯了大旗造起反来。

项九鼎这边举旗造反,竟陵和夷陵也跟着有人举了义旗。

左江河,竟陵人士。右青山,夷陵人士。二人乃世交,本无心造反,可世事无常,却也不得不反,因为他们跟项九鼎干了一样的事。

二人名声没有项九鼎响亮,商量一番后,决定带着义军投了姓项的。

三方人马虽是乌合之众,却也有十万数。

十万人中,总有不甘平凡或者说能力出众却郁郁不得志的。

一名白面中年书生,走到三位头领面前,毛遂自荐成了义军中的智囊。

乐河山,人称神算子。此人也却对得起这个名号,加入义军后,便定下先夺襄阳作为根基的战略。

襄阳,说是天下第一城,却有些过了。但铁打的襄阳,这话可不是吹出来的。

城墙高三丈,城开六门,护城河最宽处不下二百步。

襄阳汉时便有的大城,人口数十万。这样的城,一旦落入义军手中,别说风天养的两万精锐,就算大乾再出二十万,没个一年半载也别想打下来。

弘道帝不懂军事,彭庚切懂,齐王也懂。所以二人是同时来到风天养大帐。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在乱匪攻下襄阳前,以野战击溃。

一群泥腿子,装备可怜,又没上过战阵。两万精锐野战,不说全歼,将其击溃还是很轻松的。

风天养憨傻,可他不是真的傻。老将军和齐王的作战计划,他是全盘接受,没有参杂半点个人想法。

聪明人总是能听进去他人意见,可有些人自认聪明,却听不进去别人劝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