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来自国姓爷的邀请

不得不说,郑成功虽然军事素质不高,但若顺歪主意还是不少的。由于大明新近收复了南直隶,朝廷声望大增,因此其设立的市舶司最近执行的还算有力,将绝大部分的大明对外贸易都圈了进去,其中许多海商都曾经是郑家的保护对象,其实也就是郑家的提款机。此举,自然更加影响了郑成功的生意,试问,郑成功如何能忍?

不过,直接挑衅朝廷的权威也不行,毕竟,此时的大明,将星云集,有大把的人可以将自己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但是,婉转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市舶司的东西,要想运出去,只能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不正是自家的强项么?

大员的战略地位现代人都知道,郑成功虽然是明人,但海盗家族的耳濡目染,海洋意识也不错。他明锐的察觉到,大员正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只要掌控了大员,就切断了大明最精华地带江南南下海洋的通道,如此,也就控制了大明的海外贸易,别人通过这里也就必须要再交份子钱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但郑家的家业有些衰败了,导致自家的自留地长出了别人家的庄稼。荷兰人趁着郑家内乱,自顾不暇,竟然在台湾建立了据点,让郑成功很是为难。

郑成功没有将荷兰人在大员的那点军事实力放在眼里。只是,作为老海盗的儿子,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带书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所了解。让郑成功顾忌的大员背后的那尊大神,正是此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也难怪郑成功忌惮,因为此时的荷兰,正处于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16~17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拥有这么多的商船,战舰又如何会少?此时英法军舰加起来都不如荷兰多。

这就是郑成功顾忌荷兰的原因。

只是,若不能占领大员,失去了经济来源,自己左右也是一死,似乎也只能一搏。不过,即使搏命,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郑成功因此想到了李岩。

接到郑成功的求援信,李岩有些好些,“心高气傲的国姓爷,也终于为五斗米折腰了。”

其实,李岩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对于大明的海外贸易,早就有心插一手,毕竟,这可是大明此时最大的一块蛋糕了,发展好了,还能极大的增强大明的实力,并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李岩有信心,若是自己能够主导大明的对外贸易,至少能将贸易规模提升一倍以上。因为,即使是封闭的我大清,在顶峰时期,海外贸易规模也远大于此时的大明。

他自然知道荷兰人此时的强大,却更知道荷兰人即将到来危机,这就是李岩的机会了。

荷兰是典型的商人国度,商人的力量超乎想象,即使是表面上地位最崇高的荷兰执政,奥兰治家族,在荷兰也不过是一块遮羞布,需要的时候,被商人拿出来用一下,不要需要了,就按回去。因此,荷兰这个国家有很浓重的商人习性,那就是重利轻义,更不会将国家放在眼里。就比如在决定谁为海上霸主的英荷战争期间,荷兰人面对的,就是荷兰人资金打造的英国舰队,期间更有荷兰资本为英国人不断输血,从而将自己的国家拉入深渊。

在荷兰,海军的作战费用属于特别开支,不能由常规的税收负担,需要由联省议会特备拨款。从1713年到1770年,除荷兰省以外的六个省没有为舰队投入一分钱。这样的海军,如何能够承担卫国的重任?

一向强盗习性的英国又如何能够容忍小国荷兰凌驾于自己之上?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165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非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1651年的《航海条例》又规定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商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荷兰宣布拒绝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由此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

因此,李岩爽快的答应了郑成功的要求,但凡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大员的不能为郑氏完全占领,必须将北大员交给李岩。相比较此时大员的政治经济中心台南,台北只是蛮荒之地,除了少数土著出没,几乎没有汉人出现在此地,而没有汉人,那就代表这在此地收不到任何赋税,除非在此进行移民,而移民势必又要耗费大量的金钱,似乎也不值得。

虽然,李岩占领北大员,对郑成功肯定会造成影响,比如南下商品的“征税”,必然要分给李岩不小的部分。但,有,总比没有好。而且,一旦李岩参与了,到时候,面对朝廷的责罚,也是二人共同承担,甚至李岩地位更高,只会更容易成为出头鸟。郑成功最后还是答应了琼州的要求。

不过,这只是二人暂时定下的合作基调,李岩却将实际的军事行动定在了一年以后,因为,李岩知道,1652年,将会爆发第一次英荷战争,在此时驱逐荷兰人在大员的据点,就更加轻松了,而且,荷兰人精疲力竭之下,也只能默认这个结果,毕竟,欧洲才是荷兰人的经营重心。至于远东,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荷兰人最多也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李岩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