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尼堪诱敌深入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尼堪诱敌深入

作者:弦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1 12:19:22 来源:笔趣阁

长沙是有接近两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历史悠久,也是名字与位置都千年不变的少有的城市之一。早在秦朝就有了城墙,在明朝自然也不会荒废,不仅此时的城墙范围有所扩大,城墙总长度大约14到15里,面积也就是三四平方公里。不过,在明代之前,还是夯土结构。为了加强城防,明朝地方衙门对城墙进行包砖加固。当然,面对清军的红衣大炮,也是没有太多卵用。

不仅有城墙,长沙还有护城河。在和平时期,护城河上的桥是石头的,但现在大战在即,李过下令拆毁石桥,建起了吊桥,以加强防守。

不过,即使有护城河,一旦城墙被清军击毁,一来守城士兵心绪大乱,二来无法提供火力支援,清军想要渡河还是比较容易的。

李过久经战阵,自然知道这一点。他曾经寄希望于向李岩求援,提供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但李岩有所顾虑。即使长沙城墙再坚固,如果不能获得充足的支援,也会有陷落的时候。因此,李岩拒绝了李过的请求。不过也不是对李过的请求置若罔闻,给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原本就不大的城墙内再建立了一道小的城墙,范围不过一平方里,只是将原来的巡抚衙门等重要据点包含了进去。城墙长度只有四里,这么点城墙建造起来就快多了,毕竟工作量不大。

而且,李岩的建议显然不止于此。若论城墙最适合防守的建造样式,其实并不是后世的宋明这几个王朝,而是唐朝。唐朝早期的城市是坊市制度执行最好的时候。坊,又叫里,是古代城市最基本的单位。“市”则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坊市制中的“坊”是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封闭的地理空间,将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作为历代坊市制度发展的顶峰,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形成了统一的城市格局。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配合宵禁等制度更加强了对市民的监控与管理。当时,一些江湖人士或恶少逞能滋事也多在坊外发生,而坊内很少见,就说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却是,在外敌入侵时,坊市的隔墙也起到了阻敌的效果。

不过,就在唐朝中后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坊市制度就逐渐瓦解了,在经济发达的宋明就更难实行了。李岩自然不可能逆转时代潮流再次建立坊市,但不代表不可以在战时联通城门的主干道上设立用于防守的箭楼与坊墙。这些箭楼与坊墙只是为了加大清军的伤亡,并不是为了坚守多长时间,因此,建造的并不是十分坚固。在事不可为的时候,守军将从箭楼撤退,并集中兵力死守内城。并且,这内城就并不是处于城市的正中心,而是背靠城东外墙,濒临湘江,一旦事有不济,可顺利通过湘江撤退。

李过对李岩的建议深以为然。其实也难怪,后世的李岩混迹各大论坛,一直是嘴炮无敌的存在,虽然大多是纸上谈兵,但从理论上讲,确实是无懈可击的。也许,让李岩进行更具创造性的进攻,很难有什么新意。但若用于古板防守,熟知中外经典防御案例且防御工事的李岩,确实可被人称为“防御宗师”。

因此,在李定国出世前,李岩颇有孤掌难鸣之感。有矛有盾,才能组成一个无敌的组合。

李过不仅对防御工事上了心,对人员调派也费了一番心思。纵观大明这几年的案例,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友军的不作为,让当事军队孤立无援,最后以失败告终。李过在与李岩商议后,决定不再依照以往不同所属的部队分地放手的策略。将郝摇旗、马进忠等人尽数调派到了长沙,他们各有一镇精锐也被带到了长沙。同时,李过也派出了自己的军队出镇湘潭,与长沙守望相助。

军队混编,且主将都在长沙,虽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至少能够让湘潭的军队不致因畏敌而踌躇不前,而一军主将,身边的军队总是最精锐的,战斗力最强,主将想要阵亡也比较难。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尼堪于4月下旬来到的长沙。见到此时戒备森严的长沙,虽然表面上还在说笑的尼堪,内心却戒备之心大起,“今日初临长沙,士兵疲敝,先行修正,明日再战。”在长沙城外五里处扎营。

众将本来也是心虚,见尼堪如此说,自然应命。

第二天,尼堪选派在营帐中最没地位的绿营郑四维部进行试探性的攻城。郑四维无奈,硬着头皮指派自己的副将带着督标营一千将士进行攻城试探。

结果任何人都猜得到,这一千人甚至连护城河都没有渡过去,就被明军的火枪队干掉了。

尼堪见到明军确实戒备森严,且放手严谨,不得不暂停攻城,等待还在辛苦跋涉的红衣大炮前来,期间的粮食消耗自然是必不可少,这就是尼堪抱着侥幸心理试探性攻城的缘故。

结果,一等就是十三天,被清军视为攻城终极杀器的三门红衣大炮才姗姗来迟的抵达长沙。又是大半天的安装调试,清军的红衣大炮才准备就绪,当天下午,开始对西城墙进行攻击。

面对红衣大炮,最好的手段当然是主动出击,毁掉这几门炮。但是,李过知道明军的最大弱点,那就是野战明显不如清军,若是当真主动出击,说不定反而正中清军下怀。

尼堪也确实有这个意思,将火炮推到长沙城外两里之地,火炮周围的士兵看似不多,也就大约千余人,但看不到的远处。却布置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朝超过五千人,成圆弧状远远的监控此处,只要明军单杆出城,骑兵在短短一盏茶的功夫就可抵达,对来敌进行最猛烈的打击。骑兵不仅是此时的王牌军种,即使面对李岩的火枪队其实也是不落下风的。

所以尼堪自信满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