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孙可望得偿所愿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孙可望得偿所愿

作者:弦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1 12:19:22 来源:笔趣阁

李岩装作很认真的表情看着丁魁楚,“李岩对于孙可望这样妄图打破成规获得郡王之位的举动也是极其不满,早就有心讨伐,可惜实力不够,只能默默的看着。现在,丁次辅如此强烈的反对孙可望封王,李岩也是十分赞同的。只是,朝廷拒绝册封孙可望为郡王,肯定会激怒孙可望,我广西边境想必会狼烟处处。既如此,还请丁次辅前往广西,稳定广西局势。老大人总督两广多年,威望卓著,稳定广西西部局势想必是不困难的。”李岩笑嘻嘻的说道。

“你是让老夫一介文臣督师广西”丁魁楚惊恐的看着李岩了。他知道,李岩有的是办法对付自己,无论是与朱慈烺的关系,还是傅冠的关系,亲密度方面李岩都都占有极大优势。牺牲掉自己,似乎都不用动脑子。以李岩一向逞能的个性,都不敢轻试孙可望大西军的锋芒,以自己的实力前往广西,无疑是羊入虎口。想到这里,丁魁楚老脸微红的说道,“老夫深思了一番。我大明虽然在骠骑大将军的努力下,成功光复了广州,并光复了大半的广东领土,但形势依据对我大明不利,因为此时的满清掌握着近八成的土地与八成的人口,对我大明的优势依旧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大明再不能竖一强敌。既然孙可望也有自知之明,仅仅想要获得一个郡王的爵位,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此时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最需要的还是稳定。”丁魁楚为了自己的性命,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态度上却显得十分真诚,似乎自己才是一心为公的大明忠臣。只有了解他为人的近人,才会知道,丁魁楚说的是多么的无奈与无耻。

比如傅冠,深为了解丁魁楚,也是为了他而羞愧,“这老东西为了活命,可真够无耻的,不过,这也说明了他有自知之明,在这一点上,比何腾蛟要强上一些。”

傅冠作为大明的首辅多日,对于政事的处理更是得心应手。这时候他真正明白了丞相者,调和阴阳的作用,说白了,就是一方面上承君王的旨意,很好的完成君王交代的事情;另一方面作为百官的代表,要说出百官的心声,并处理好朝中大事。这就是调和阴阳了。所以,首辅,作为事实上的丞相,也许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但一定要有高超的、灵活的政治手腕,如此才能让朝廷顺利的运转下去。

对于孙可望请封郡王的奏章,傅冠的本意还是欣喜的,觉得有这样一个大军阀主动投向大明,无疑是一个对大明极为有利的事情,最差的效果,是减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更好的情形,也是多了一个对抗满清的帮手。通过多年的观察,傅冠也总算相信了李岩的话,“大明的官军已经腐烂到根子了,根本就别指望他们能够振奋起来为国效力,朝廷能够的依靠的,竟然就只能是曾经反抗大明朝廷的农民军,或者是敢于反抗满清的义军。”从这方面讲,孙可望占领云南并臣服朝廷,总比云南被一个蛮人沙定洲夺了去更加好一些吧。

更何况李岩还对朱慈烺、傅冠等人说过,“我们在封爵孙可望王爵的同时,也可封公爵给李定国等人。并暗暗告诉他们,是孙可望的注意让朝廷给他们低孙可望一等的爵位,就是为了力压李定国等人一头。让李定国等人对孙可望产生不满。而后,可令孙可望镇云南,却令李定国等人出镇外地,则大西军分散之局面可想而知。如此,大明不仅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还有了几名能征善战的将领与为数不少的精锐士兵,自然算是大赚了。”

于是,朱慈烺正式同意了孙可望请封郡王的奏章,册封孙可望为平辽王。这是大明朝廷第一个册封的异姓王爷,也算是满足了孙可望的野心,让孙可望大喜。

而且,接到朝廷的册封,不仅因为爵位上的优势,确认了自己在几个兄弟之间的领导地位,还有更实际的意义,那就是让云南原本不少心向大明的士绅百姓也转变了心思,虽然依旧有一些老顽固反对这群泥腿子,而迁往其余的大明控制区,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信任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于是,大西军用比历史上短的多的时间,就稳定了云南形势,并在1648年三月就在李定国的率领下,发动了对沙定洲根据地的阿迷与蒙自的进攻。在广大军民的支持下,大西军迅速击溃了沙定洲的主力,将沙定洲残余兵力围困在其老寨佴革龙。

佴革龙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水源。若是精通兵法的汉人将领,想必不会在此立寨。然而,沙定洲只是一名土司,虽然有野心,却没有相应的智谋。

随后在大西军的围困下,沙定洲的军队不得不冒险下山取水。

李定国在水源处立寨,分兵把守,沙定洲军队取水变得极其危险,最后沙军大部不得不投降。

随后,沙定洲等人被孙可望献俘到朝廷到朝廷最新的所在地广州,被当众斩首示众。自此,云南终于完全掌控在大西军手中,名义上,大明也在此拥有了云南的控制权。

其实,大明对于大西军也是有一定的反制措施的,比如借口沐家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有崇高的威望,依旧让此时的沐国公沐天波镇守云南。而且孙可望也要借助沐家的声望来稳住少数民族,甚至从少数民族中抽调精锐到自己的军队中,以加强自身的实力,对于沐天波也十分拉拢。比如,当初孙可望进入云南,曾经收缴了大量的明朝颁发的文武官员印信,但只有沐天波世代相传的“征南将军印”予以保留。沐天波成了孙可望在云南的军事盟友,与杨畏之一文一武,都成了孙可望的亲信,亲密程度甚至逐渐超过了李定国与刘文秀等人,自然引起了这几名义兄的不满。

而以李岩为代表的朝廷乐于见到他们几人爆发冲突,不仅没有加以安抚,反而在暗中煽风点火,让李定国等人有了镇守外地的心思。只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朝廷还在继续观望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