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议论一致,曹伯脸上显露出淡淡的失望之色,他多么希望有人能理解他苍老的面孔下久违的豪情。
三十二年前,曹伯继承大统,如今的曹国只剩下孤零零的首都陶丘,但彼时的曹国可是北起洮地,东倚济水,连城一十六座的不可轻侮之国,与卫、邢之国比肩。
继位的第八年,齐桓公与曹伯共伐厉国(今河南鹿邑),震慑楚成王;不料,宋襄公不讲武德,乘曹师远征、国内空虚之机,发兵北上,进攻曹国,大肆抢掠郊遂,满载而归。
第十年,宋襄公自以为败了齐兵,立了不世之功,便企图号召诸侯,代齐为中原第二代盟主,盟会上烹杀鄫子、囚禁滕子以立威,曹伯于是不愿赴盟,激怒宋襄公。宋公使司城大夫公子荡列兵车三百乘,纵横驰骋于曹境,把陶丘围了三个月,水泄不通,曹伯不得不遣使谢罪,以为深恨。
第十六年,公子重耳穷途来曹,尽管名臣僖负羁一眼看出重耳身边的谋士各个不是凡品,力谏曹伯要高规格、厚礼遇,但曹伯撇撇嘴道:“曹国身居中原腹地,若什么小猫小犬往来期间都要礼遇,岂不是浪费钱财?”
僖负羁力陈:“重耳贤德,重瞳骈肋,是尊者之征兆,不可以等闲视之。”曹伯专好猎奇,对前半句兴致勃勃,对后半句充耳不闻。重耳入曹,曹伯不致肉羹、不设燕飨,反倒趁着后者解衣洗尘之时,率嬖幸约莫一个加强连的人数,闯入浴堂,强势围观重耳无衣之尬,指指点点,三四言语,嘈杂谈资,兴尽而去。
第二十一年,曹卫亲楚而背诸姬,晋文公兴师来问观骈之故事,那曹国文恬武嬉,四日而为晋兵所破,赤芾乘轩的三百大夫齐刷刷人头落地,曹伯本人被俘虏为阶下囚,被索重金方才被释放回国。
第二十四年,晋文公勒令曹伯把除了首都以外的一十五座城池全部割让给亲晋的鲁国,尔后向晋国年年纳贡,从此曹祚一蹶不振。
数十年的耻辱,令曹伯如鲠在喉,今日得讯,晋兵和宋兵被山戎甲骑打得损失惨重,心中如何不生出旖旎?五十来岁的曹伯人老心不老,他素来好赌,赌性深沉难泯,况且昨夜他还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境。
他夜来梦见中原宿敌的臣属一个个裂土来投,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曹国再不是逡于一城的鱼肉之国,而是西起太行山、南面淮水的超级大国,周天子闲来无事都要给他赐胙以慰五脏腑……
这个美妙的梦境除了他自己,曹伯只对最信任的宠臣侯獳提起过,当时侯獳还盛赞这个梦是祥瑞中的祥瑞——此乃宇宙混一之兆也。
侯獳在曹伯眼里是上天赐予他的伊尹、姜尚。当年蛮横凶恶的晋文公把他囚禁在五鹿城内,手里捧着小米粥,菜里没有一滴油,和卫成公两个难兄难弟互诉哀愁。恰逢晋文公感染风寒,梦见衣冠鬼魅,汹汹索食,侯獳重金买人,号称解梦小能手,示意晋文公:“鬼魅乃是曹叔振铎之魂魄,失去侍奉的香火,于是入梦索求。”
晋文公信以为真,曹伯这才得释,重获自由,复为一国九五,再享受钟鸣鼎食。
有解梦专家侯獳的马屁,曹伯自以为梦境应验了,天意要他再兴国运——难道这是孤多年来忍辱负重的回报吗?
几十个群臣反对纳降,曹伯的心中也难免彷徨不决。
接纳宋逆,究竟是福是祸?曹伯感觉被命运的迷雾笼罩一身。如果拒绝纳土,会不会错失良机,有违天意,天与不取,则反受其咎。宋逆献上的可是豪华大礼包啊,陶丘北为鹿上,南为鞌城,西为长丘,东是梁丘,被四个宋城团团包围——当年宋庄公派人在他国都四周的高地筑城,现在想来显然是居心叵测。
只要这四个城池牢牢地掌握在宋公的手里,曹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一如笼中之鸟,栅中猿猴,徒为他国之笑料而已。一旦笑纳之,曹国立即翻身成为鲁宋之间北起大野泽,东衔济水、西接泗水的三流国家,若是趁着宋氏内乱的虚弱,从胡陵出兵,再灭掉泗水下游,宋国的与国,滕国、薛国、鄫国……届时孤的大曹国未必不能与宋兵争雄与睢水之上!
话虽如此,其中的风险还是相当巨大的。曹伯的心里就仿佛装着一个天平,一端是取,一端是拒,上上下下摇摆不定。
侯獳趁着曹伯沉思的契机,偷偷抬起眉头观摩主君的神情。这个聪明的宠臣素来擅长琢磨人心——自古以来相面解梦者不都靠这一手吃饭的么?
“君上。”侯獳出列,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并在曹伯摇摆不定的天平上按下一个重重的砝码:“曹国承平日久,百姓面色丰润,足见君上圣明无私,黎庶倾心景仰。
昔日文王伐国,兵事有挫,退而修德,敌国不战反而归降。
今时今日,华御事等宋人不降邻鲁,反书君上,不正是君上德能服远人,威能加四方的明证么?此顺天应人之事也,倘若轻言拒绝,便会使天帝寒心,苍生有馁,南方千千万万渴望安泰而业的宋国黔首也会徒呼奈何。
宋失其德,人心渴求英武之人救世,此间中人,舍君上而得何人?请君上万万不可顿挫,万万不可彷徨,机不可失,天命难违!”
曹伯心中大呼侯獳真乃天帝赐予孤一人的太白星,总能在迷雾笼罩时节,带他觅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甫一听此言语,顿时龙颜大悦,喜不自矜,重重一拍木案,大叫道:“善!此事计较已定,权且纳其众为臣!搏一搏,竖子封为伯,破麻变玉帛。丫丫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敢与诸侯论长短的时候到了。”
曹伯当即命人回信,封华氏等为公邑大夫(城主),并且随即下令征召野人、武士集结,令大司马准备粮草兵械——若是宋公不来则已,来则必力挫于济水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