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朝上国

大唐颂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朝上国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天气十四年帝国会议之后,由于泰西各国在外事部的沟通串联之下,已经逐渐安定下来,所以这些国家不约而同的开始派遣特使前往长安朝贡,尤其是腓尼基运河开通之后,大唐的战舰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地中海,来自大唐的铁甲战舰和艨艟铁船让所有的泰西人第一次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强大力量。王守田的外事部甚至暂时都在埃及境内设置了分部,专职处理来自泰西各国和大唐的外交事务。

而就在这些特使源源不断从泰西出发登船来大唐的时候,远洋一号的成功回归,内部船员在艰难穿行数万公里之后从东到西返回国内带来了极大地反响,甚至在李玄清在长安接见所有人的时候,不少人都仍然觉得犹如梦中。但是他们却用自己不间断航行的壮举为所有人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从古至今所有人认知中的“天圆地方”中的大地如今是圆的。而在随后李玄清更是直接将目前已经探索到的所有区域全部画在了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之上,并将之命名为“地球”,从此最重要的地理知识在这一刻得到彻底的扭转,现代地理科学终于走上了正规。在远洋一号的航行细节被全部登载在帝国周刊上之后,一时之间周刊大量脱销,无数的学子和学者面对这一改变开始深切的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新式船只大量推广之后,不断探索新的区域,将李玄清当初公布出来的那个“地球”逐步的填补完全。

在自然科学从现代地理科学这里得到推动,并且让其他学科真正走上系统化和专业化之后,李玄清和巧兮夫妇终于放下了最后的心思,自己一手所创建的这个亘古未有的帝国有了长盛不衰的根基。在摧毁了外部的所有威胁之后,帝国的子民终于拜托了自以为是的桎梏,开始在科学探索和研究上面找到了继续突破的希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那种高大全的思想让所有的人都不允许在自己的认知中还存在有未知的现象出现。所以在天启十四年以后,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开始进入急速发展的时期。得益于工业发展已经进入蓬勃前进的现实需求,实用科学在经历数次升华之后,华夏人对待学科的认识开始走向理论化,力求在理论范畴统一各学科之间零碎的实用知识,从而在其中找到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这也算是李玄清这么长时间以来孜孜不倦的牵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长安城热热闹闹的万国大会在新城区的长安帝国大厦落下帷幕,张建忠为首的内阁各部大员集体出席了会议,与各国代表签署了一系列的公约,确立了以大唐为首的各国外交的新秩序,也将李玄清颁布的三条基本原则切切实实落实到了实处。在会议的最后李玄清和巧兮也出席了闭幕式,当这个总计有五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代表参加的长安会议在李玄清上台讲话之后,所有人都对于这个三旬左右正值年富力强的天朝上国皇帝和皇后表达了最真切的敬意。正是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将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带到了如今这个举世瞩目的高度,可以从容俯瞰所有国家的大国风范,和天朝上国真正的胸怀和实力。

当热闹散去,长安城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夕之间见识了这么多个国家的特使前来长安朝圣,昔年的那个万国来朝的豪情似乎又回到了这座古老的都城。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长安的百姓全部都有了一种洋溢自信可以从容面对所有人的洒落。长安城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内成了真真切切的国际第一大城市,关中省为了配合长安城的这种快速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新城区改造,并且将此前的交通法规进行重新细化,建立起一整套完整严密的出行法则,以应对对于人口骤增之后带来的出行难题。

天气十四年九月,鏖战数年之久,从河西出发直接一路打到万里之外的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的西征军终于开始班师还朝,在帝国宣传部和传媒集团的铺天盖地宣传之下,这支英雄的军队得到了举国的关注,回国途中无数的百姓自发的在沿途各城市为所有部队送去祝福。西征军经略西北的这数年时间内除了打下了一片浩瀚的领土,让帝国从东到西用了了数万里的版图,还在西北屯军驻扎的时候帮助西北建设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时至今日,疏勒附近的那大大小小上百家工厂和农场牧场基本上都是西征军的这些将士们战斗之余协助当地百姓建立起来的。而且后勤部西北基地也抽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冬季的时候走入民间帮助疾苦的百姓。所以一听说这些军队要返回国内,这些收益的百姓几乎是日夜不停带着自己最珍贵的礼物前来送别昔日帮助自己的恩人。这一度让原本就定好的归程计划一推再推,甚至万毅等西征军高层面对汹涌的百姓的举动都手足无措。不过好在总参的班师命令并不是让所有军队一次性全部返回,这才让这些百姓没有追着火车一路跟到中原。

西征军班师之后,西北军区开始正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由于哈穆德和张胜的来自西北的将领除了前往长安朝见李玄清之后还要再返回来,所以总参将西北军区一分为三,原有的西北军区统辖安西旧地,并在此基础上新增地中海军区,总部设在埃及,和海军陆战队联署办公,由张胜的安西兵团作为驻守军队,波斯军区则由海军陆战队在西洋的总部所在地,由原本的卧龙港守备将领李桂新接任,至于深入小亚细亚的中亚军区继续由哈穆德率领回鹘兵团驻守。这样一来在重新分配了西北地区的防务之后,三个军区都保留了基本的作战力量,可以应对基本的突发情况,大唐西北从此迎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由于靠近泰西,所以在军事上得到保障之后当地的经济也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新成立的埃及行省,因为在大唐和泰西各国的往来开始增多,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而大食帝国分裂之后除了犹太王国之外,另外五国都想得到当初和大唐签订条约时的股份份额,所以时争得不可开交。只不过阿耶比的巴格达哈里发王国虽然以昔日的大食帝国继承者的身份自居,但是却被天方王国割断了陆地联系,所以双方光是口水仗都打了好几年,随后阿姆杜拉甚至率军和对方打了一仗,才在新式海军舰队的帮助下强行逼退了对方的要求,和大唐签订了续约。而正是因为如此,阿耶比领导的巴格达哈里发王国迅速从战后的艰难困境中脱颖而出,逐步恢复。而且阿耶比本身和大唐商界的良好关系也吸引了更多的大唐贸易份额,是的巴格达虽然没办法继续恢复昔日的辉煌盛景,但是却明显超出其他各国实力一大截。

不过不论这五国如何争执,却动摇不了大唐的地位。在泰西诸国和大唐缔结公约之后,阿耶比也率先相应,表示巴格达承认长安公约,并且表示巴格达会继续向大唐朝贡,作为大唐的藩属国,巴格达愿意跟随大唐的步伐。他的这一举动在随后也让其他五国纷纷向长安派遣特使,上表称臣,甚至原本最顽固的天方王国都开始转变态度,在被阿姆杜拉率军击败之后意识到和对方存在的差距之后,也拿出了巨额财富前往大唐订购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企图准备翻盘。但是天方王国本身只是作为昔日的大食帝国的宗教起源地,平时的政务甚至都是让教宗负责处置,所以就算是有大量的大唐新式武器的涌入,短时间内军队的战力也根本不可能和阿姆杜拉手中百战余生的将士相比。但是天方王国的这种举动还是让地中海沿岸的犹太王国如临大敌,因为其占领的是耶路撒冷,所以虽然面积狭小,但是依然挤出一部分金钱采购武器装备。而且很有先见之明的是,犹太王国并没有紧紧购买武器装备,反而和大唐的不断接触中达成了初步意向,每年定额派遣留学生前往长安留学。虽然大唐在这方面有许多限制,但是还是开启了大唐先进知识对外传递的窗口,并在随后数年内,每年大唐专门为国外留学生开设的学校当中,多达数百名的各国青年子弟在学成归国之后也将大唐的知识传播到各地。

随着西洋事务逐渐成为帝国外交事务的中心,所以埃及成为帝国在地中海沿岸的处置中心,甚至在李成玉决定常驻埃及之后,外事部也开始将重心西移,并且和李成玉在埃及菲尼基城成立了大唐帝国泰西事务处理中心,以方便各国和大唐的联络往来。

天启十五年之后,在张建忠第一个任期的最后一年,大唐在时隔一年之后决定派遣军方为首的联合船队前往被新命名为“东洲”的新大陆,在李玄清选定的几个地区建立据点,并且这一次由于是军方率领的联合船队,所以除了建立据点作为长期的存在之外,大量的各学科的学者和学子也将这片土地上的各式各样的物产和动植物带回中原。虽然这个行为在随后被李玄清制止了,但是后世常见的玉米等特产还是在中原大地成功的种植起来,并且随后迅速流行。由于李玄清的指点,这个南北横亘近万公里的庞大土地开始逐步被纳入到大唐的海外领土当中。由此,大唐帝国的疆域再次得到扩大,虽然帝国并没有将当地的土著居民一网打尽,但是这种类似于殖民地的占领还是为大唐带来了极大地收益。庞大的金银输入之后让大唐中央银行彻底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尴尬境地,充足的唐币开始供应市场让持续高涨的工商业的发展势头再次被泼上了一盆热油。在各项现实需求的推动之下,科学技术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并在李玄清持续推动之下,位于北海道的皇室集团的科学实验室中,持续实验多年的新科技逐步达到催发的地步。伴随着电学得到突破之后,李玄清和巧兮念念不忘的无线电终于有了萌芽。

得知消息之后的李玄清当即和巧兮亲自赶往北海道,并且让张建忠火速发布命令,将整个北海道作为帝国基本的试验区,从而集中建设大量的实验产地和实验室,并且将装备处的高新实验室和皇室实验室合并,让牧尘出任高新技术实验室的负责人,集中帝国最精英的一群人开始钻研最新技术。

新技术有了着落之后,李玄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开始放手对于国内事务的过问,让在军中锻炼数年的长子李天启开始监国理政,让其提前熟悉帝国的各项事务。自己则带着巧兮等人离开长安,在帝国各地巡游,一方面指点工业发展,一方面也是打算好好带着巧兮走遍自己打下来的这片广袤帝国。

不过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虽然李玄清不问政事,但是内阁、天策府以及律法院为首的三驾马车已经彻底稳固,内部的晋升通道也因为越来越严格的监督而始终保持着畅通,各式各样的人才不断涌现带来的繁荣让这一时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出现,但是却最终都被解决出来。李天启虽然没有李玄清那种超越时代的眼光,但是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和母亲处置政事的那种风格还是让这位大太子得到了帝国各阶层的全力拥护。

“巧兮,这一下就算是我们哪一天再回到那个时代,也算是对所有人有个交代了吧?我们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李玄清带着巧兮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帝国号游轮宽大的甲板上,两人窃窃私语,远处慕容飞雪正在越走越近,李玄清微微一笑,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丰州的时候,三人初次相遇的场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