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

国姓窃明 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5:43 来源:笔趣阁

收到十五弟率军深入江南后,终因冒进、助战水师覆灭,而被重重围困、生死不知的噩耗,多尔衮自然是非常震惊的。

当时他正在用早膳,震惊得快子都掉地上了。

“什么?这不可能,十五弟可是带了三个旗的主力,还有汉蒙军助战,他手头的兵马,可是占到了朝廷全部兵力的三成啊!”

多尔衮根本无法想象,素来战无不胜的他大清,居然还能有如此规模的雄师,被那些懦弱不武的南蛮子围困得难以脱身。

此时此刻,来负责帮多尔衮参谋军机的,乃是降臣洪承畴,洪承畴不无忧虑地说:

“王爷,孔有德与尼堪贝勒确实不知道豫亲王的近况,但明军能在江南跟豫亲王交战的同时,还分兵偷袭反攻江北,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呐!

或许豫亲王确实英勇无敌,哪怕没了水师助战,他数万铁骑依然能搅得江南一片稀烂,但他至今无法突破江防送回消息,也是实情。

说明明军至少坚壁清野做得非常成功,哪怕有府县被我天兵攻克,他们也能在城破之前撤走战船,或是烧毁战船,这才让豫亲王哪怕得地不少,也暂时无法筹出战船北渡联络。”

洪承畴这番话,也是尽量往好处想了,也是在给多铎脸上贴金,顺便给多尔衮一些台阶下。众所周知,多尔衮和他几个同胞兄弟,还是多铎的关系最好,这点还是要文过饰非的。

若非如此,多尔衮也不至于把规模最大的一支出征军队,交给多铎了。

好在多尔衮也是知道轻重的,他很快缓过神来,意识到眼下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关键是立刻发兵增援。

“如今北直隶、山东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遣?让左近的兵马立刻去淮扬,就算缺船渡江,至少先收复扬州,把敢重回江北的明军彻底碾碎!这样多少能吸引消耗一些明军兵力,为十五弟争取时间突围。

然后,让各部尽快设法以小股快船冒死南渡,跟十五弟取得联络。他这人也是,就算暂时打不过明军水师,在江南设法派小船回来联络也好,难道真就围得如此严密、数百里江面连一叶扁舟都偷过不得?”

洪承畴一一应诺,记下摄政王的指导思想,然后才慢慢细化筹划,回禀道:

“北直隶兵马南下,怕是迁延日久。恳请王爷准许各部换防,让山东的朝廷在旗兵马,包括汉蒙军旗一律南下淮南增援豫亲王。

我北直隶兵马,再逐步接防山东兵马南下后空虚的防区,如此,可多争取十余日的整备、行军时间。

山东驻军原本是肃清运河沿线残敌贼寇、并提防登来刘泽清的。想来寒冬腊月,刘泽清也无力进取,这厮本就只想当个军阀,搜刮地方。暂时放着不管也没事,他要是敢冒进,等北直官军抵达后,自会将其殄灭!

另外,若是担心山东兵马不足使用,还需行文英亲王部,酌情放宽对南阳、襄阳攻势,转而增援淮南,或就近移攻信阳、合肥,以分江北明军之势。”

多尔衮一一准奏,又计点了一番各处兵马规模,心中微微生出一股捉襟见肘的局促感。

他忍不住问洪承畴:“若是此番我大清主力,真遭遇了什么伤筋动骨,除了以各旗各户增补正丁从军,怕是还要再想别的法子补充军力了。洪先生可有妙策?”

历史上,清军在江南征战数年后,也渐渐发现随着战争全面持续,光靠八旗和汉军旗也有点不够用。于是顺治三年开始,就筹备了绿营,以区别于原本的汉军旗,给更多想投军的汉人一条新的上升通道。

如今,却是因为多铎的提前危急,竟机缘巧合让多尔衮不得不提前琢磨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后世有很多看官,一直误以为清朝入关前,只有六七万满人主力部队,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之所以有“六万”这个深入人心的数字,主要来源于八旗最初的定义:三百户一牛录,五牛录一甲喇,五甲喇一旗,所以一个旗是二十五牛录七千五百户,每户出一丁作为常备军,一旗自然是七千五百骑兵,乘以八就是六万。

但实际上,六万人只是奴儿哈赤时期最初齐民编户的结果,就好比任何朝代一开始都要清查人口算清户数,后来如果几十年不做人口普查,根本不知道涨什么样了。八旗的一线正规常备军,经过多年增长,也早就突破了每旗一万人的编制。

清早期的民政自然是稀烂,所以奴儿哈赤加黄台吉,相当长时间里没有核定编户。满人百姓为了少当兵,自然也不会去分户。

所以不管人口繁衍成多大一家子,往往一直到顺治入关时,几十年前编八旗时那一户,如今还是一户,实则父母甚至祖父母辈都老死战死完了,下面的兄弟甚至堂兄弟还算在一户内过日子。

如今多尔衮也知道这种情况,他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贸然强行改变。他对这些不分户的旗民唯一的要求,就是“某一户的正丁战死了,或者老得不能从军了,必须从该户其他非正丁里出一个顶替兵役”。

所以,今年多铎出事之前,满八旗实际上一共有八万多正规军骑兵,还有大约每户至少两个非正丁的“预备役”,也就是大约十五万人。

把全族青壮健康男丁、正规军和预备役都算上,满人可以拉出二十多万兵役。如果再算上老弱病残,全族男性人口能有四十多万,再加上妇孺,满人全族大约是八十到一百万人。

从这个角度看,多铎哪怕丢掉几万精锐正规军,多尔衮还是可以从预备役里抽人口补齐的。但要是再来一两次,满人统治绝对要崩盘,多尔衮不得不提前开始琢磨绿营的事儿。

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了。

多尔衮是腊月二十二下的令,河北清军根本无法直接用于去南方援助。而山东清军二十四接到命令,还要准备开拔,至少腊月底才能启程了。

大军调度,可不比八百里加急信使,集结行军都是很缓慢的。从山东日行八十里甚至百里南下,一千二百里总路程就得半个月到扬州。

阿济格那边也差不多,估计至少明年正月初十能有大批援军紧急赶到扬州。这中间还夹杂了年关,肯定会让无数将士怨声载道。

多铎显然等不了那么久了。

……

话分两头,腊月二十四这天,也是曹变蛟部骑兵重新南渡长江、机动到位后,又经过了三四天的休整,差不多恢复到了全盛时至少八成以上的战斗状态。

北方多尔衮的援军令,才刚送到山东清军将领手上呢,江阴战场这边,多铎终于要迎来明军的全面进攻了。

毫无疑问,过去这十天,多铎还在江阴周边蹉跎,深陷泥潭。

此前朱树人就评估过,南京之战,耗费了至少多铎三成的军火弹药。后来镇江金山寺之战,虽烈度不大,但持续时间更久,一度绞肉消耗。

这江阴之战,前后也强攻了半个月了,还花了大量物资精力在摧毁阎应元设下的外围三角堡工事上。光是几次爆破,每次至少填埋黑火药数千斤,甚至更多。

所以,多铎军中哪怕把火枪部队的全部储备火药,都挪给炮兵部队,也依然是不够用。腊月二十四还没到,多铎部的火药就彻底打光了。

或许多铎也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野战,但他想的也许是:火药就是拿来攻坚的,野战没火药也无所谓。既然只剩一点点了,要是还攻不下江阴,以后也不可能去别处打攻坚战了,不如孤注一掷,不成功就只能流窜作战了。

火药用尽后,清军的火炮炮弹虽然也差不多打光了,没怎么浪费,但那些火枪部队预留的铅弹、铁砂等子弹,却是彻底浪费成了摆设。

火药被挪用,火枪全成了烧火棍,小铅弹也只能丢着玩了,或者期待军中出几个“没羽箭张清”型的投掷物高手。

除了被废掉的火器部队,清军箭失弓弩损耗也非常厉害,箭失虽未射尽,却已经有大量掺杂战场回收的二手箭了——

江阴攻防战这些天,每天失如雨注,城内明军的反射也一样犀利,城外好多地面都跟芦苇荡子一样,刚打完的时候白茫茫全是尾羽,清军就从泥地里拔二手箭甚至三手箭回射。

这些箭失的铁簇部分倒是不易损坏,土地泥泞的情况下,拔出来还能射。但尾部的翎羽却是损坏最快的,会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所以也就只能作为覆盖抛射之用,想给射术精良的射手做精确射击用,绝对是会误事的。

想不明白这一点的,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连后世的羽毛球多打几次,都会因为炸毛而兜风乱飞。

箭失飞射时的速度比打羽毛球不知快了多少倍,翎羽的损耗速度也至少相当于飞行速度倍数的平方。

而就在这样几乎可以说是弹尽粮绝的环境下,朱树人拿来了扬州守将刘良左等人的首级,他还准备在决战之前,拿着这堆人头,火线再打崩一下多铎的士气。

这天傍晚,江阴大营内的多铎军斥候,便向多铎汇报了明军的最新异动:

“王爷,今日午后探得,明军主力忽然用不知什么手段,造成了我丹阳县守军内乱兵变,随后明军便夺取了丹阳县!

随后明军马不停蹄,三面虚围武进县,并绕县继续东进,已经逼近我军了,如今距离我军大营还有六七十里,明日定然要跟我军装上了!”

被连续三场失败的攻坚战折磨到心情沮丧的多铎,难得眼神里闪过一丝赌徒的光芒:“朱树人这是吃错药了?他终于敢跟孤野战了?

今夜全军加餐!让将士们好好养精蓄锐!让武进县守军中的骑兵突围来与我军会合!把南蛮子勾引过来!朱树人肯追那就最好!明日四更造饭,全军饱食出营迎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