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

国姓窃明 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2:26:26 来源:笔趣阁

“朕今日这么穿够庄重了么?不会丢人吧?上次代表先帝去凤阳祖陵祭告先祖的时候,好像就是这么穿的。这次那么多大喜事堆在一块儿了,不用再隆重些?”

隆武元年元旦,一大早卯时,在南京紫禁城刚刚重修的乾清宫里,隆武帝朱常淓就在宫女的伺候和后妃、女儿的簇拥下,对着抛光银镜繁琐地打扮着。

南京紫禁城早在朱元章时期,前朝就建有奉天殿、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等处理朝政的外殿,后宫则有乾清宫、坤宁宫,这些都不是到了北京后才有的,更不是后来清朝才有的。

只是因为南京宫殿年久失修,去年朱常淓刚登基时,前朝只剩了两个殿,后宫也只剩了一个殿。

这乾清宫,是花了半年多时间草草重修的,朱常淓也降低了建筑材料的要求,只要足够坚固耐用就行,在美观度和奢侈度方面大大降低了标准,也节约了开支和工期,算是国难之秋的特事特办。

此时此刻,面对皇帝的紧张,后妃们也都不敢大言,只是娇笑着低声抚慰,说些没营养的话,唯有朱常淓唯一的亲生女儿、公主朱毓婵地位超然,颇敢直言:

“父皇何必多虑,这已是天子仪仗之极了。再说,今日可是要穿錾金云龙甲的,里面穿再好也看不出来,到时候还累赘呢。”

朱毓婵一边说,一边还蹲身帮父皇整理了一下衣摆。

朱常淓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女儿在他身边的地位其实比绝大多数妃子还高,很能说得上话。毕竟妃子可以有很多,没有稀缺性。

“婵儿说得有理,里面穿松快些也好,免得到时候累得骑不动马。”朱常淓一边说着,一边自然而然把目光移向旁边的鎏银錾金凤翅冠(整体基底包银,局部凤翅龙纹用錾金),又拿在手上把玩,还亲自套头上试试大小。

对这套皇帝装束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去看看明朝人画的《出警入跸图》就知道了,那是画万历皇帝去万寿山祭祖的场景(也就是现在的十三陵,当时只有九陵,最后四个皇帝还没埋呢。真迹在湾北故宫博物院,两幅画拼起来有二十丈长)

朱常淓今天穿的盔甲,跟他伯父万历一样,值此讲武之秋,皇帝当然也要穿盔甲。

抚摸着冰凉的头盔,素来生性懦弱的朱常淓,都不禁生出了一丝豪迈之感。

作为皇帝,他今天都如此忐忑,显然是因为要办的事情太大了,一来今天是改元的日子,正式从崇祯十七年改为隆武元年,他得去太庙告慰祖宗走个流程。

二来么,改元大喜之日,还赶上了勤王大军献俘和献上斩获的大礼,

加上此前朱树人斩杀李自成、彻底消灭闯贼的事情,也因为朱树人上次抵京正值战事紧迫,没来得及搞庆典,这次也要一起补齐,实在是多喜临门。

在新任礼部尚书吴梅村的主持下,认为此番应该由皇帝到孝陵谒陵,告诉太祖皇帝朝廷大军击退甚至是全歼了来犯江南之敌。

然后到太庙走改元流程时,也该加一个步骤,告诉先帝崇祯、他叔叔已经为他报了仇了,李自成刘宗敏也都被杀了。

当然,这些环节都不用皇帝亲自动嘴口述,自有他吴梅村帮忙在云锦卷轴上写好了祷告祭文,言辞恳切翔实优美,

到时候皇帝本人只要拈完香、示意奉读宦官宣读一遍,然后分别在孝陵牌位和先帝灵前烧了即可。

……

过了许久,朱常淓总算把繁琐的穿戴装饰流程走完了。

饶是他不用亲自动手,只需衣来伸手,依然被这幅沉重的金银镶嵌盔甲折腾得疲惫不堪。

但是这个过程他却非常享受,刚才被人摆弄的时候,他也忽然想明白了一些问题。

他这辈子稀里湖涂到快四十岁,做的最英明神武的决策,就是给自己的女儿找了个好女婿吧。

现在看来,他这个皇帝哪里能算是女婿的靠山,反而女婿才是他这个皇帝的擎天巨擘、架海金梁。

自己真是洪福齐天,命好啊。下半辈子继续在宫里吃喝玩乐,让女婿帮他操心中兴国家、幽而复明就好了。

念及此,朱常淓一边摆弄着头盔,一边忽然对身边的女儿追问:“婵儿,你跟树人成亲也一年多了吧?怎得还没些动静?朕上次不是让太医给你看过了么,怎么没下文了?

朕记得他肯定没问题,那个叫董白的妾侍,不是还在你过门之前两年,就给他生过一个女儿了?”

朱常淓倒也有点生活常识,知道女婿在娶女儿之前,就跟别的女人生过女儿,那女婿的身体肯定是没问题的,这是最简单的对照组二分法。

朱毓婵脸色一红,娇羞嗔怪父皇:“怎么当着这么多人说这些!还不是父皇一直让他在外奔忙打仗,说是成亲一年多,实际上在一起四五个月都不到!还经常凑不准太医吩咐的时候!”

朱常淓呵呵一笑,也对女儿女婿感情融洽很满意:“这是“悔教夫婿觅封侯”了么,好事有什么可羞臊的。他原先是外镇督抚,又确实赶上张逆闯贼来袭,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这次,张逆闯贼尽数灭尽,连多铎都授首了,***估计也能消停一两年。朕趁着他这次立功,把他调来京城总揽军政,整顿全***制军备,纵有宗戚之嫌,朝臣也不敢说什么了。

待休整两三年,军有积蓄,敌我强弱彻底易势,再北伐中原,光复全部故土不迟。”

(注:很多人把驸马归为外戚,其实这个说法很不严谨。家里女人嫁给皇室的才叫外戚,也就是皇后皇妃的娘家人。驸马是娶了宗室的女人,应该叫宗戚。当然“亲”跟“戚”也是两个概念,本身跟皇族同姓有皇族血统的叫宗亲,没有血亲只有姻戚的叫宗戚)

朱常淓随口跟女儿扯着家常,竟是已经把朝廷大事,随口就暗中安排了。虽说他的话并没有直接效力,还得内阁走流程,但皇帝本人的意志毕竟也是很重要的。

朱毓婵脸色愈红,知道父皇这是让她夫君能多一两年陪她腻歪一处,不用再出远门,肯定是指望生个外孙出来。

在父皇心中,这事儿的重要性程度,就算不能跟北伐相当,但也至少不遑多让了么?能跟内修政理迭代军备相提并论?

要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怎么办?就算争气,先出生的是儿子女儿还不知道呢……朱毓婵几乎想找个地缝躲进去。

父皇今天却不照顾她的情绪,还不依不饶地继续说:“这可不是小事了,朕一直有句话。其实你小时候,便有一个弟弟,只是难产生下来就夭折了。

但不管怎么说,朕也算是有过子嗣的,这事儿,迟早要让内阁公议认定,甚至要给你那夭折弟弟也上谥号。

将来你若是肚子争气,有了第一个子嗣,且过继给你亡弟为嗣,你们自己再接再厉再生一个好了……朕再拨几个太医,加上宫中老成懂教习接养的宫女,都去你府上伺候着。”

朱常淓随口一句话,已经似是在交代后续国本安排了,在他看来,如今女婿立了这么大功,自己又没儿子,这样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反正自己的外孙要是能宗法上过继成自己的孙子,身上一样流着自己的血脉,可不比百年之后再找个出了五服的远房侄子来继承自己的遗产好得多?

朱常淓自己就是万历的侄子,所以他跟先帝能追朔到的最近共同祖先,已经是隆庆帝了。朱常淓能继位,显然是其他隆庆帝的后人都找不到了。

如今又经过***

和流贼多年的杀戮,别说其他隆庆帝后人,连同出嘉靖的宗室都已经没有了。

而一旦嘉靖的其他支脉断绝,凭嘉靖当年跟再前一代的正德就已经是堂兄弟关系,正德也是无后的。

所以现在就算还有明朝宗室幸存的,最近最近也是嘉靖和正德的其他堂兄弟的后人。他们最近的共同祖先,得追朔到嘉靖和正德共同的爷爷、明宪宗朱见深了。

朱见深生于1447年,如今是1645年,那都是实打实的“两百年前是一家”了!

于情于理,朱常淓都觉得,如果有一个宗法上过继为自己孙子的外孙,那都远比将来把皇位传给一个两百年前就分出去、仅仅跟自己有同一个六世祖的远房亲戚要好!

而且朱见深仅仅是朱常淓的六世祖,但未来如果让其他宗室继位,那人很可能得喊朱见深八世祖!

因为朱常淓还能活很久,而崇祯就得喊朱见深七世祖了,未来的继位人按年纪或者出身时间算,至少是崇祯侄儿辈的,可不得喊朱见深八世祖了。如果朱常淓自己的外孙过继成孙子,也一样损失崇祯的侄儿辈,要喊朱见深八世祖。

这件事情,朱常淓已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想到了这条路上,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女婿逼迫他。

反而只是因为女婿的能干,反复立下赫赫战功,让朱常淓自己生出了这样一股野心和信心,坚信可以压制住内阁中的反对意见。

“陛下,吉时已到,献俘仪式也已经准备好了,您看是否可以按时安排銮驾出宫?”

朱常淓一边脑补一边和女儿密谋,旁边的贴身总管宦官已经低调地过来请示,还提前轻轻咳嗽一声闹出点动静,好让皇帝先闭口,不该听的东西宦官绝不敢听。

朱常淓拉回思绪,抖了抖身上的铠甲,精神饱满:“摆驾出宫!朕要亲迎献俘将士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