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55章 换弹不换枪

国姓窃明 第55章 换弹不换枪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08:38:11 来源:笔趣阁

酒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中秋夜宴次日,沈树人一大早就拖着疲惫酸软的身体,非常勤政地亲自来到蕲州城外的团练校场。

观摩左子雄和皮萨罗各自的队列操练演示,顺便看看各种火枪战术的实弹测试。

“嘶——”穿着棉甲翻身下马的时候,沈树人还是觉得腰有点不得劲,暗暗抽了一口凉气,不过没被旁人察觉。

看来年轻也不能毫无节制,以他如今每天骑马射箭锻炼的体质,原本应付一个陈圆圆是绰绰有余的,第二天照样龙精虎猛。

关键是昨天下午刚应付了陈圆圆,晚上回去花前月下氛围到了,又忍不住再安慰一番,半夜兴起还顺势教了董小宛怎么做人,出于怜香惜玉前夕还拖得有点久,连轴转就吃不消了。

现在回想起来,洁白月色下一身月白素雅、楚楚可怜的董小宛,还真是让人有点把持不住。

得稍微勤政一两天缓口气。

沈树人略微走神之间,校场上的基本队列阵型演示,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全程并无尿点,也不需要沈树人喊停质疑。

看完之后,沈树人也算是对原汁原味的明军火枪队形,乃至西班牙大方阵的站位,有了直观的认识——

当然这个西班牙方阵只是皮萨罗让人按要求拿着各自的武器、站好位置摆个姿势,还谈不上任何实战力。毕竟从他来当教头算起,也才半天时间,能把要摆的样子说清楚就不错了。

随后,就是各种火枪的实弹射击。

沈树人让人拿来一排军中惯用的直径一尺木板箭靶,然后让沈家家丁和皮萨罗的西班牙随从,分别用包括鲁密铳在内的各种鸟铳、火铳,还有西班牙斑鸠铳,进行精度测试射击。

“砰砰砰——”一时之间,校场上枪声大作。

旁边的团练兵都看得热闹,纷纷引颈而望。可见黄州团练在沈树人来之前武备有多松弛,平时根本就没多少弹药钱用于训练,好多都是到了战场上才临时手忙脚乱实弹开枪。

火枪兵的战斗力,也是要花一定的训练弹药喂出来的,舍不得银子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随着射击测试的进行,左子雄和皮萨罗也是分别站在沈树人左右两侧,脸色期待,试图在同知大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正确。

昨晚酒宴上,他们可是各自夸下了海口,都说自己的战术才是最切合实际的,就等这一刻证明自己了。

许久之后,枪声才停息,双方各自用自己的办法累计射击了五十次。

射击的过程非常慢,要打一轮喊一次停,让躲在靶位后面壕沟里的人验靶之后,才能再打下一发,以确保统计精度——

因为如果五十发打完后统一验靶,就无法统计“单发至少蒙中一枚弹片的概率”这项数据了。会存在“有些枪一次性有两到三枚碎片上靶”的问题,混淆统计数据。

好在沈树人给每一组都安排了五个靶,所以每轮可以打五枪、每个靶分到一枪,五十枪就只要统计十轮。

硝烟散尽后,结果也统计了出来。为了方便,沈树人在考核前就简单教了下属用西洋数学的百分数统计结果。

“鸟铳/鲁密铳50步、50发霰弹,上靶率74%,累计命中弹片93片。”

“鸟铳/鲁密铳100步、50发霰弹,上靶率16%,累计命中弹片11片。”

“佛郎机斑鸠铳50步、50发霰弹,上靶率86%,累计命中弹片132片。”

“佛郎机斑鸠铳100步、50发霰弹,上靶率40%,累计命中弹片39片。”

沈树人看完数据之后,脸色稍稍有些阴沉,但随后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倒是一旁的左子雄有些难以相信。

鸟铳和鲁密铳的精度,在左子雄的预判范围内,但他没想到皮萨罗用的佛郎机国斑鸠铳效果那么好——关键是左子雄原先也不是没见过斑鸠铳,他也有用过的。

鲁密铳的装药量是铅子和火药各四钱,普通鸟铳是弹药各三钱。

斑鸠铳虽然重型,有弹药各装一两以上,是鸟铳的至少三倍,但按说发射霰弹的命中率不该有那么大差距才对。

沈树人琢磨了一下,又注意到左子雄脸色沮丧,反而安慰他:

“本官又没有怪你,现在看来,你们都是根据各自真实经验做出的建议,都很实事求是,战斗力高低,不是你们的问题。

左都司,我看你原先见到的斑鸠铳,或许是前些年仿的广东货,或许仿得不到位,或者徒有其形、没有掌握精奥的配套用法,你才会觉得斑鸠铳配霰弹不过如此。

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看看为什么我们的鸟铳发射霰弹远不如真正原装的斑鸠铳,咱改就是了。”

听了沈树人这番公允的点评,左子雄和皮萨罗也都服气了,没有再职责对方的战术思想不对。

或许他俩一开始的分歧,就是因为对武器的认识有误判,在鸡同鸭讲。

大家很快开始拆解分析,左子雄凭自己原先的经验见识一一比对,很快也发现了几个问题。

比如,他发现明军各种火枪所用的霰弹,弹丸形状貌似不是很讲究——明军火枪的铅弹,只有大号的独头弹是比较圆溜溜的。但霰弹因为需要的碎片数量多、加工频次太高,就懒得搞得形状很规则了,很多就是奇形怪状的铁屑。

斑鸠铳被汉人仿制,最早是崇祯元年(1629)广东巡抚王尊私仿的,但是也就在广东地面上私下使用,被扩散献进京城,已经是崇祯八年(1636)了,此后各地将领才有正式接触斑鸠铳,所以也就最近四五年的事儿,不懂正确用法也是很正常的。

此前明军给大炮装霰弹时,也是随便抓一把铁钉铁屑甚至碎石头,压在火药上面,能打出去、碎片够多、贴脸喷能喷死更多人,也就行了,不讲究有效射程。连大炮都这么随意,仿制版斑鸠铳也被装上铁砂铁屑甚至碎石发射,也就不奇怪了。

沈树人继续往下复盘,很快又注意到左子雄和皮萨罗装霰弹的另一个重要操作差异——

西班牙人即使装霰弹,也会用一颗足够大、而且质量较好较为贴合枪管的独头弹,压紧整个后续装药。

说白了,就是后来18世纪西方火枪霰弹标准操典要求的BUCK加BALL模式,BUCK是小弹丸,顶上要用独头弹BALL压紧。

而左子雄用霰弹的时候,有时就是纯霰弹了,顶上的压紧弹丸质量层次不齐,有时甚至就随便用些碎铅子压紧塞满表面即可。

崇祯十三年的地方武备,也确实不能要求更多,粗制滥造已经非常严重。

沈树人却是有物理知识的,他稍一排查,就想明白原因了。

“我大明鸟铳设计时,因常年发射独头弹,没考虑过远程以霰弹伤敌,所以对射霰弹时、加气密性好的压顶弹不够重视。好的压顶弹,能防止火药燃气在枪管内爆膨时、就从弹丸上下左右泄露出去、吹歪弹丸飞行方向。

独头弹因为口径跟枪管内径差不多,就算有漏气,还能被枪管束缚住前进方向。霰弹的口径比枪管内径小得多,旁边有气体吹过,霰弹会在枪管里上下左右乱撞乱跳,出膛时当然就毫无准头可言。”

学习一个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有所领悟后,再转述给别人听。在好为人师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也能被整理得更加清晰。

沈树人讲解着讲解着,忽然融会贯通,自行想通了为何米歇尔.莱法耶特在七年战争里会鼓捣出“让滑膛枪同时装两颗一样口径大小的独头弹”的骚操作。

又要多弹丸、又要打得远,关键就是弹丸和枪管之间的气密性、防止弹丸比枪管内径小太多而漏气乱跳。

不是霰弹打不远,是不够圆的霰弹打不远。

三人各自切磋着,沈树人内心很快升起了一个临时折衷的办法:

自己也可以学习大多数穿越者都能想到的所谓“纸弹壳定装弹药”,稍微优化一下,用厚一点气密性好的纸,或者是弹性皮革,把几颗次口径球形弹丸依次排列、尾部装火药,那不也接近近代喷子的发射效果了么?

只是在装填方面,目前依然得前膛装,而且要打一发装一发,在火力持续性上依然是明朝的水平,达不到后世喷子的威力。

想到这儿,沈树人立刻吩咐左子雄:“左都司,如果让你学习皮萨罗教头的斑鸠铳弹药,弄小一号口径的多枚圆球铅弹给鸟铳用,做得到么?

只要装药不增加,把弹丸变多变小,不至于会炸膛吧?至于密封,可以在铅弹外面包弹性好气密强的皮革,暂时撑住瞬息防止跳动就好了”

左子雄想了想:“这个听起来倒是不危险,不过弹丸制作起来怕是费力得多,如今的铅弹都是把铅熔成铅水,灌在模具里凝成球。同样分量铅弹变小数倍,就要多数倍模铸的量,原先我大明军队,就是因为太费事,才用铁砂铁屑做霰弹的。”

以明朝的工业实力,霰弹的每颗小弹子还要精确控制形状尺寸,确实是有点浪费产能了。

沈树人又想了想,拍板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么,咱做两手准备,一边打造小子弹的模具,一边试试直接把铅水往凉水里倒。

我记得铅的表面张力挺大的,直接往冷水里灌一下子就会受激凝成小球,还挺圆的,就是直径不太好控制。不过如果未来外面要包裹皮革堵气,直径稍微差一点也无所谓了。”

左子雄和皮萨罗听了,都是眼前一亮,这种随机应变的做法,他们还真是闻所未闻。

但不管怎么说,这确实值得一试,霰弹准不准,小弹丸圆不圆是个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够圆,因自身滚转旋转导致的飞行方向不稳才能缓解,克服马格努斯效应。

——

PS:唉,更新得太快了,一个月新书期还没到,就因为超过20万字,提前挤出新书榜了。算了,挤出就挤出吧,反正这次在榜单上本来也很靠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