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

国姓窃明 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2:26:26 来源:笔趣阁

方孔炤和方子翎选择了暂时留在京城当眼线、也搭上了周延儒这条线。

周延儒自然会视他们为沉树人的盟友,偶尔也向他们打探一些河南、湖广前线,沉树人与李自成相持的军情进展。

方家人当然也很有分寸,对于军事机密肯定是不能说的,毕竟谁知道京中权贵被渗透成了什么筛子样,要是把战术计策辗转泄露给李自成,可就大事不妙了。

不过不涉及军机计略的部分,还是可以说一说。而且有些话透过底之后,也能让周延儒、陈新甲放心,坚信开封城还能撑住,从而不至于诱导崇祯逼着前线督抚寻求快速决战。

明末的朝廷,对前方督抚而言,最坑的事情就是逼你速战速决。无论杨嗣昌左良玉孙传庭洪承畴,可以说都是深受其害。

洪承畴在松山大战前,就是被兵部的后勤压力逼得必须速战,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搞得好像崇祯每天就是拨着算盘珠子在算前线该怎么打仗,怎么又多打了一天、多花了老子一天的钱?是不是在拥兵养寇自重?能不能快点打完、让老子不用花钱了?

最后闹到洪承畴十几万人白给完了,也就不用崇祯再发工资再运军粮了,从根子上彻底省钱了。

周延儒和陈新甲稳住之后,前线的沉树人总算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受逼迫地解决开封解围问题。

……

话分两头。

京城那边升赏、脱罪、斡旋的同时,这倏忽而过的一个月时间里,湖广和河南信阳府前线,也在沉树人的整顿下,逐步做好了跟李自成大战之前的准备。

也别嫌沉树人办事拖拉,涉及到跟几十万敌军作战,花上一个月准备也是完全应该的。尤其他的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主力,此前还是刚刚从南方衡州前线回来的。

六七月份在衡州这种亚热带丛林地区作战,部队本就状态不好,染病人数极多,八月份回到中原,正该好好休息养病。

一个月能让士兵们重新适应鄂北豫南的气候水土环境,就很不错了。要是仓促出战,绝对会因为天气环境变化太快,大量失去战斗力的。

所以,沉树人在充分侦查、摸清敌情动向之后,把决战的日程定在了九月中旬。

从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这段准备期里,他也没闲着。首先是进一步整顿清查了这段时间的军工产能情况,

毕竟此前他跟张献忠作战时,所装备的火器都是截止到四月底时、大冶军工厂生产的。如今当然可以把五六七八四个月的产能库存也清理出来,分门别类拨给作战部队。

经过一年多的升级建设,大冶军工厂的产能,也是进一步扩大了。

当初在黄州的时候,沉家军每个月只能生产三百多杆火器,刚到大冶时就勐增到八百至一千。如今大冶也建设了一年了,这个数字进一步膨胀到了两千左右——

当然,这个两千是生产鲁密铳和高精度鸟铳的数量。如果转产其他重型火器,就要等比折减。

比如造斑鸠铳就只能有四五百,全造双管后装喷子大约能造八百。转轮枪最复杂,所有产能全力造转轮手枪,也造不到每月四百支,

当然实际上也不可能全部转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低端工匠的手艺,压根儿达不到生产转轮机括的水平,造出来的不是转动时卡住,就是缝隙太大漏气冒火严重。

只有大约手艺最好的那两三成工匠,才能达到造转轮的水平。这已经是宋应星、宋明德叔侄反复帮衬着改良工艺、分解工序、培训工匠、提升量具标准化的结果了,但这事儿非常漫长,不是一年半载搞得定的。

一言以蔽之,把五到八月的新产火枪装备到沉树人的部队中后,官军的高质量火器数量,也从刚刚过万,达到了一万五六千——

主要是此前跟张献忠的两个多月激战,同样烈度非常高,火器也是有损耗的,相当一部分武器枪管磨报废了,所以新生产的六七千根火枪,也不是净增,有相当一部分,大约一两千,要用于抵消此前的损耗。

不过,除了新造火器之外,沉家军还有一项装备来源,那就是直接接收新归附的友军的装备。

如前所述,沉树人在跟张献忠作战之前,已经号称有八万兵马了,麾下名义上还包括了刘国能和黄得功。

但当时他毕竟只是皖抚,所以湖广其他州府的军队不归他管。

如今九月初崇祯那边终于收到了杨嗣昌的遗表,经过讨论后正式改任沉树人为湖广巡抚,那么湖广地区的官军当然都归他所有了。

沉树人花了大约十天时间走访盘点、跟各地新下属见面、笼络、听取情况,忙得不可开交,送算是把人都认全了,也建立起了基本的互信。

这个过程中,方孔炤原本留在江陵、夷陵等地的一两万部队,是被沉树人接收得最彻底的,稍微发了点钱和福利、军需后,忠诚度立刻就有保障了。

因为这些部队毕竟本来就对方孔炤比较忠诚,方孔炤被撸掉后,有方孔炤留话,相关将领当然是毫无认知障碍地就直接转投了新主。

而且沉树人手下,也有相当一部分文官和武将,跟江陵军旧部私交不错,原来就很熟。

比如方以智,他本来就是江陵军原本大领导的嫡长子,旧抚台走了,为大公子的新上司效力,也是应该的。

金声桓、王得仁这些江陵,也都是沉树人原本从方孔炤那里借调来的,现在当然是让他们各自带一个营的沉家军骨干放回去,用这两个营带头,把近两万的江陵军彻底掌握起来,再好生训练磨合,争取尽快形成战斗力、跟上沉家军的练兵节奏。

而作为见面礼,或者说表示新抚台对他们重视的证据,沉树人通过方以智给这两万人发了一千杆大冶军工厂新生产的鲁密铳,外加一些甲胃,

这些官兵立刻士气提升了一截,对于抚台将来会一视同仁重用他们,也更有信心了。

除了方孔炤留下的近两万人,沉树人收编的一支规模更大的力量,来自于原本湘南地区的官军,以及歼灭张献忠新附军后,收编的俘虏。

此前的决战中,张献忠在湖广地区这几年新抓的壮丁,基本上全部团灭了,但只有半数左右的人被杀或者重伤废掉,还有两三万被活捉了。

这些人当然也不能都用,还要经过甄别,把特别死硬、劣迹斑斑的,该处死就处死。

当然处死的只是少数,一般不会超过俘虏的一成多,基本上就跟罗马人的“十一抽杀律”一样,起到一个震慑整顿军纪,让剩下的人改过自新的作用。

跟张献忠打完之后,沉树人留在湘南的江守德、卢大头等人继续甄别、抓捕逃散溃兵,累计杀了大约三千个罪行比较明显确凿的。

其余两万六千多人,大约有六千编进苦役营,剩下两万劣迹不明显的,出生清白只是被裹挟的,逐步收编为官军。

不过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部队如今还会被留在后方,并且要掺沙子混编,由可靠老兵监督带着,不会立刻抽调去参加跟李自成的开封解围战。

除了这些人之外,长沙、衡州等地原本的明军官军,临时投降张献忠后,最后又绑了尹先民、何一德重新弃暗投明的,当然也要收编。

不过这种收编,同样要甄别剔除个别特别油滑的老兵油子、反复无常之辈,最后勉强也搜罗了近万人。

这部分人和改造后的张献忠新附军俘虏一起,一共有两万六七千,也全部编入湖广官军。

而沉树人当上湖广巡抚后,最后接收的一支兵力,就是阁老杨嗣昌死后,留下的亲兵——杨嗣昌和左良玉兵败朱仙镇后,一路南逃分别回襄阳、南阳。左良玉的部队沉树人当然管不着,但杨嗣昌也带了接近一万五千人的最后兵力,败退直接逃进襄阳城。

杨嗣昌的遗表,是九月初送到京城的,崇祯下旨回复的时候,他还没死。

但仅仅几天之后,九月十二这天,杨嗣昌的寿数也终于走到了尽头。京城那边的传旨使者,走得还挺快,几乎是日行三四百里来送信,

这天旨意到了襄阳,杨嗣昌得知他本人没有被崇祯最后追责,崇祯也没有因为朱仙镇大败罪及家人,杨嗣昌总算是松了口气,随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彻底撑不住了,当天后半夜就咽气了。

杨嗣昌一死,湖广地区再也没有了“督师”,而沉树人有受命协助孙传庭再次尝试给开封解围,杨嗣昌留下的一万三四千亲军,当然也名正言顺归他了。

这支部队,虽然在沉树人收编的三部分人马里,人数是最少的,但战斗力和装备反而是最强的。

他们毕竟是跟着杨嗣昌南征北战了好几年的心腹嫡系,有阁老罩着,军饷粮食武器铠甲都没亏待过他们。而且他们也跟张献忠、李自成反复血战过,都是多年征战杀出来活下来的。

如此一来,沉树人的总兵力,也从对付张献忠之前的八万人,膨胀到了十四万。

而且新增兵源质量也都不错,几乎没有新兵,都是从军两三年以上的。跟随杨嗣昌的那些部队,更是有五年以上作战经验,还经历过多次大战,精锐程度绝对比张献忠李自成的河南老营还高,几乎可以追迹陕西老营。

方孔炤和杨嗣昌留下的这些部队,还累计给沉树人提供了大约三四千杆还算可用的火器,不过基本上都是鸟铳为主,精度和可靠性也不如沉树人造的,算是勉强可用。其余只能守城的老式火铳就不算在内了。

张献忠被歼灭俘虏的部队,火器数量就少得多了,虽然俘虏高达三万,还有不亚于此数量的歼灭杀伤、战后官军还能打扫战场。但是跟张献忠作战的累计缴获,也才一两千杆火器。

这些数字,跟沉家军原本自有的一万五六千相加,让火器兵总数达到了两万人。

灭掉张献忠部,唯一对沉树人提升巨大的,反而是骑兵的规模。

在最终衡州决战前,沉树人的骑兵大约在三千五百人规模,全部由辽东回来的朱文祯率领。最后大决战全灭张献忠湖广军后,又得到了数千马匹,刨除掉战损残废,沉树人的骑兵总数总算达到了五六千。

十四万士兵,六千骑兵,两万火枪,这就是沉树人和李自成作战前,拥有的全部力量。

当然,这支力量也不可能全部投注到一点上。因为那样的话,张献忠、孙可望、刘文秀随时有可能反咬一口,见湖广空虚再来捞一票。

所以衡州决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江守德部,今年会一直留在长沙、衡州等南方,进行治安清剿作战和驻防,一部分张献忠军俘虏和长沙反正官军,也会留在那儿。

整个后世湖南地区,会占用沉树人一万多人的老兵,和两万人的新附军,负责全面对付张献忠。

江陵、夷陵等地的方孔炤部队,倒是可以抽调一半左右,留下一万人就够了。因为孙可望也在逐步往西南转移,长江三峡方向的压力在越来越小。

加上湖南地区官军在洞庭湖口的巴陵也建立了驻扎支撑点,随时可以机动支援长沙或者夷陵,一线部队也就没必要放那么多。

襄阳、随州地区的守军,留下一万人,监视李自成有没有可能渗透左良玉的防区,也就够了。

沉树人觉得,这个方向上多留兵是没前途的,李自成真要来,起码多占用几倍人也未必守得住。还不如想想看在计策挤兑方面,用文的办法诱骗李自成分散兵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要走一步看一部。

而九江、安庐这些地方,如今都算是彻底安稳的大后方了,兵力可以尽量抽调。

全部算下来之后,沉树人可以集结九万兵力、一万五千杆火器、五千骑兵,到信阳府正面战场。而这一切准备工作,在九月过半的时候,也彻底完成、集结到位了。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来到九月中旬,崇祯十五年的秋收季节也终于结束了,沉树人军的军粮,也非常充足,转运压力也小,后勤状况比对面的李自成军要好出太多。

因为连年的天灾,湖广地区今年想丰收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强力推进普及,好歹确保了每个府县的百姓都能混个温饱。

湖南地区生产破坏很严重,可人口被杀戮也极为惨烈,很多土地都成了无主之地,富户豪绅更是整府整府地被张献忠杀绝。这些无主财产自然也就便宜了沉树人。

从八月中到九月中,他趁着部队不用打仗,甚至能组织军屯临时帮着干农活,收割无主的庄稼,收割来之后直接充作军粮。

经过他初步估计,张献忠今年这几个月里,至少就在湖南直接屠杀了超过五十万人口,具体数字实在没法详细统计,只能是给个保守的说法。

毕竟光是常德府姓杨的人家,就被杀了好几万人口,还有其他巧立名目,常德一个府全部借口累计被杀加起来就十几万了。

长沙这些地方比常德人口稠密得多,一共四个府重度被杀戮,还有两三个偏远山区府被过境随便杀杀,五十万绝对只多不少。

就算生产力的破坏,相当于二三十万人种的田彻底荒废,那还有二十万人口的庄稼,成了直接收割就能吃的无主之粮,沉树人当然不会缺扩军所需的军粮了。

相比之下,对面的李自成,倒是号称越打兵力越多,跟杨嗣昌孙传庭决战前,已经有三十四万了。

朱仙镇一战又打崩杀了好几万、抓了好几万,战后李自成的总兵力,居然号称膨胀到了三十七万。

只是这号称三十七万的人马,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乌合之众,就不好说了,只能确保是有那么多青壮男丁。

而河南、陕西今年又彻底遭到了破坏,河南整整半年的血战屠戮,开封、归德、怀庆、卫辉,农业生产至少停滞了一半以上,李自成军也就不可能得到军粮。

说句不黑不吹的,李自成其实一直有在拿尸体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至少是对于那些新抓来的炮灰、降兵,有大量给吃未知肉干。只有嫡系老营才能确保吃粗粮配野草混着熬粥。

九月十七日,沉树人的九万人,全部在信阳府取齐,并且推进到淮河一线,中心以淮河与汝水交汇的汝阴为枢纽节点,进可攻退可守。

李自成得知了沉家军的集结情况,倒也没太当回事,继续准备围困开封城,静观其变。

李自成也不希望自己的粮道被拉得太长,主动行军数百里去找沉树人打仗。

沉树人要是真想来,他就在原地等着,还能让士兵们少消耗点体力,少吃几口饭。只要沉树人敢过郾城,甚至逼近朱仙镇,那李自成就再来一场朱仙镇大捷呗!

PS:评论服务器还是没恢复,继续每天五千字吧。

不是我懒,主要是最近无法看到别人的评论,大家都得养,24小时追更人数,其实已经跌到了一百多人……

我也理解很多书友不喜欢看没评论的书,如果养肥的书友将来回来时,连续看到十几章没弹幕的,说不定就觉得正板也没意思,就弃文甚至去看盗板了。

所以我们也只能在没弹幕的日子里少更一点,熬过这段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