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87章 洪承畴降清

国姓窃明 第87章 洪承畴降清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2:26:26 来源:笔趣阁

作为把全部身家性命都压在“我大清”一边的铁杆汉奸,孔有德对于任何一位主子的调遣,当然都是不敢有丝毫犹豫的。

他很清楚,要是哪天真被大明翻了盘,那他这种人绝对会被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接到命令后,孔有德立刻秣马厉兵,精心准备,确保当天就能出击。

当然,孔有德并不弱智,他只是贪功和敢卖命,不代表他作战上不谨慎。

一边准备,他也不忘一边向传令信使了解前方军情:“敢问上使,不知此番明军水师大约有多少人马战船?何人为将?”

使者是阿济格派来的,显然已经初步了解过敌情。他倒也不是故意骗孔有德,便按照阿济格部的理解,如实说道:

“明军水师约有大海船一两百艘,至少能运下两万人!不然不可能撤走曹变蛟和李辅明的残部,恭顺王可不能轻敌呐。

此番还是以袭扰围困为主,无法强攻也就算了。只要能偷袭其薄弱,打击南蛮子的运兵船,两位王爷必然会念您的大功。”

原来,阿济格派部队到笔架山强攻的时候,郑成功部一部分的海船,都还在外海漂着,至少离开岸边几十里,阿济格也就不可能瞭望发现。

这倒不是郑成功有意避免泄露真实实力,主要是是防止发生意外、比如被风浪吹得靠岸太近、船上近战兵力太少被鞑子夺取。

所以只把需要装运李辅明曹变蛟部人数所需的运输船、加上装有红夷大炮的那十几艘炮船,留在了码头附近。

这也是深谙海军战术的将领的一贯基本操作,没必要让只有几个水手的大船轻易离岸太近,只会添乱。

阿济格不知道这一层因素,所以也就把明军的海船数量报低了一半,并非坑孔有德。

饶是如此,孔有德听说对面有一两百艘海船,还是稍微吓了一跳,他内心也几乎同时做出了一个决定:确实不能跟明军的主力硬碰硬!尤其要避开炮舰!应该悄咪咪偷袭,专挑运兵船烧!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问道:“如此,小王心中便有数了,不过,上使还没回答,此番明军究竟何人为将?莫非是仓促不曾打探得?”

对这后半个问题,使者倒是回答得很爽快:“已经打听出来了,明军战船都有打旗号,今日上午的血战中,也多有抓获曹变蛟麾下战俘,拷问出些讯息。

这支明军水师的主将是海道副总兵张名振,不过船队中还有一个文官,名叫郑成功,虽然年仅十八,却已身居高位,做到了海道提举、南京户部主事衔,听说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长子,深得家族栽培。

张名振应该就是来给这位公子哥保驾护航的,郑家应该也是看在这层关系上,才给了张名振这么多红夷大炮,为的就是让张名振带着他家大公子立功!”

孔有德听完后,立刻脑补了一个吃喝漂堵的膏粱纨袴子弟形象。

一个十八岁的乳臭未干刚入仕少年!居然就做到六部的六品主事、海道提举!

这种废物点心能有什么本事!当然是靠着拼爹上来的!这大明的腐朽,真是让人恶心!真有将才一刀一枪搏杀功劳的人不得重用,这些仗着爹有钱的畜生,十八岁就能爬到如此高位!

孔有德算是个苦出身,他当然也就特别仇富,尤其是仇官二代兼富二代。加上他在大明那些年吃的苦、被文官排挤陷害的旧仇,他立刻就把郑成功定性成了一个靠爹提拔的废物点心。

孔有德沉吟道:“那看来,今日这一战,要面对的主要就是张名振了。这人本王倒也听过,当初本王归顺大清时,这张名振不过是宁绍海道麾下、防守舟山的一营守备。

论当年剿灭海寇时的战力,这张名振远在我之下!这种人七八年来,都越过都司游击参将,一路升到副总兵了,估计也是因为巴结郑芝龙、帮他儿子骗功,郑家帮他花银子疏通的官场吧!”

彻底搞清楚敌情后,孔有德底气也更足了,按照自己的脑补,针对性补强了一下部队部署。等部队用过晚膳,就准备驾船出征。

登船之后,孔有德在海上漂航,闲着也是闲着,便美滋滋地脑补着此番立功之后,自己的远大前途。

听说今年陛下(黄台吉)有意把汉军旗从四个旗正式扩编到八个旗。原本他得到内部消息,因为自己来投的资历比较浅,估计只能当正红旗的梅勒额真(副旗主),

要是这次能帮阿济格、济尔哈朗两位主子立下大功,那说不定就能再跃升一阶、直接成为固山额真(旗主)了!

满清的汉军旗,早自崇祯七年、三顺王先后来投后,就正式设置了,如今已经过八年的建设。

只是一开始汉军旗总兵力比较少,所以全部编制到了一个旗下,由资格最老的老牌汉奸佟养性为昂邦章京(汉军旗总管,这个职位佟养性一直担任到死,也就是不管后来汉军旗拆出多少旗,在各旗固山额真之上,还有昂邦章京统管所有汉军旗)

后来八年里,先是在崇祯九年一拆为二,崇祯十一年又二拆为四,到了如今崇祯十五年,才算是正式四拆为八,补齐了全部编制。

在任命各旗旗主时,满清主要看的是来投大清的时间先后、资历深浅,倒是不太看来投时在明廷的官位高低、带来的兵马多少。

所以历史上,八旗旗主在佟养性之后,先是轮到石廷柱、马光远这两个天启年间的明朝降将。后来扩充到四旗时有轮到祖泽润、王世选增补上来,也都是天启年间就降清的。

孔有德等崇祯五年吴桥兵变后来降的,虽然带来的部队多,被封了三顺王,却也不能绕过论资排辈。他们来得晚,按计划就只能在各旗当个副职的梅勒额真,当不了正职的固山额真。

除非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立下大功!

如今汉军旗一共实有一百三十多个牛录的军队。而按照编制来算,每旗二十五个牛录,八旗一共应该要二百个牛录才算满编。

所以实际上黄台吉等于是提前把被围困的明军洪承畴、祖大寿、李辅明曹变蛟等人,都视为“即将被俘虏、投降”,因此给洪承畴等人提前预留了大约七八十个牛录的编制。

就等洪承畴被灭投降,他麾下的部队也跟着归降,大清汉军旗一下子就可以凭空再突然增加三成兵力!凑够两百个牛录!达到八旗满编的全盛状态!

可惜,现在已经有超过一万五千人的俘虏逃到了笔架山,其中五千人还已经坐船回了山海关。

如果身在后方的黄台吉消息够灵通的话,他就应该立刻从一开始意淫的计划中,扣掉至少二十个牛录的汉军旗编制,甚至可以直接扣掉一个满编旗。

这就好比魔兽里人族跟亡灵族打仗,人族每多逃掉一个民兵,其意义不仅仅是自己多活下来一个民兵,而是同时也导致亡灵族一方少了一具用于变骷髅的尸体资源,一正一反要算两次账的价值。

历史上今年会从四旗扩编到八旗的汉军旗,估计暂时最多只能是“汉七旗”了。

除非黄台吉为了面子,直接从辽东汉民中再随便抓一些壮丁来凑够人数、保住面子。但这种临时抓的壮丁,战斗力肯定是不如血战多年的九边明军战俘的。

……

话分两头,孔有德秣马厉兵,出击准备偷袭郑成功运兵船的同时。

清军因为郑成功张名振的搅动,在其他战线上也不得不不计代价加速推进战役进程。

济尔哈朗的部队没敢调动太多,因为陆路对锦州的围困也一样重要。

沉树人在郑成功张名振出征前、跟他们交代作战计划时,倒是完全没提过救援祖大寿,因为沉树人是开了透视挂的,他知道祖家出了太多汉奸,这次洪承畴来救祖大寿,本身也是一个大坑。

而且祖家作为辽西土着将门,当地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就算还剩一两分忠于大明之心,其家族利益也早就注定要跟满清捆绑、早就两头下注了。之所以不敢直接彻底倒向满清,也只是因为形势尚未可知。

可问题是,沉树人知道祖大寿家出汉奸、让郑成功犯不着冒险,可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却不知道。在他们看来,明军如果要救援辽东被困部队,救祖大寿的优先级应该也是挺高的。

这一误判,立刻导致了济尔哈朗的旗,有一半多的兵力没敢轻举妄动。

最后对松山的决战总攻,也就只有以阿济格的旗的两个甲喇、外加济尔哈朗的一个甲喇,还有大量汉军旗炮灰担任。

好在清军终究是有一些不算太远的二线部队可以调动的。

三月初四这天午后,阿济格就开始求援,仅仅大半天之后,当天半夜。原本驻扎在后方稍远处、锦州以北防区的正蓝旗主阿巴泰,就带着正蓝旗主力赶来了。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第七子,也就是黄台吉和阿济格的七哥。他一样被封郡王,跟阿济格地位相当。(黄台吉是努尔哈赤第八子,阿巴泰比黄台吉还老四岁,当时已经五十好几了)

如此一来,松锦战场上的清军主力,再次恢复到了正白旗、镶蓝旗、正蓝旗三个旗的规模。

兵力规模总算可以支持同时对多个敌人采取一侧主攻、另外两侧保持围困监视的态势。

当然,考虑到阿巴泰的一个旗是行军了比较远的距离赶来松山战场,所以不会作为攻城时的第一梯队。

他会先被安排休息恢复一下,依然由阿济格的嫡系部队打开局面,后续再由阿巴泰收拾残局。

三月初五黎明卯时,具体天亮还有大约一刻多钟时,清军做好了万全准备,此前一天多的时间,对松山的封锁也做得非常好。

所以城内约降的副总兵夏承德,也完全不知道己方有援军已经来了、抵达了笔架山。对于清军突然要求他提前举事的威胁,夏承德也没有怀疑,只是出于怯懦全盘接受照办了。

卯时正,夏承德部掌管的松山城东门,就这么如期被叛徒打开了。阿济格让麾下两个甲喇的骑兵立刻涌入城内,然后果断控制城门——

阿济格没敢太相信夏承德,哪怕夏承德之前已经把亲生儿子夏舒送到阿济格那儿作为人质、来担保投降的真实性,但阿济格依然害怕这是汉人玩的死间诡计、想在瓮城上动手脚、或者是在城门内侧再挖壕沟夯土墙组织第二道防线。

夏承德催促阿济格赶紧进城直扑洪承畴府邸、控制全局,可阿济格就是宁可浪费时间,先把城门附近全部接管。

这一拖延,乱哄哄就浪费了十几分钟。随后阿济格再让汉军正蓝旗主佟图赖跟进进城、扛伤害打巷战正面。

铁杆汉奸佟图赖能做到一旗旗主,当然也不会含湖,主子让他的属下先去送命,他就乖乖去了。

明军这时也反应过来,总督洪承畴和辽东巡抚丘民仰分别组织亲兵往东门杀来,还试图堵漏缺口。

数千名汉人就这样在松山长街之上展开了血腥的互相屠戮,明明双方都是汉人,一个满兵都没见,就这么白白杀戮消耗。

夏承德的部队,明明半天之前还是明军,现在却已经跟佟图赖的满清汉军旗并肩作战,开始无意识地砍杀昨天的战友。

“洪承畴在此!狗鞑子有种可速速杀我!”此时此刻的洪承畴,居然还有几分大明忠臣的血性之状,亲自抽出文官的宝剑作势督战砍杀。

可惜这种吆喝只是纯粹拉仇恨,让他身边的亲兵遭了殃。佟图赖的部队听说洪承畴在此,疯了一样冲上来想抢人头,双方血腥的屠戮很快让长街之上伏尸数千。

眼看佟图赖和夏承德把洪承畴消耗得那么惨,阿济格也是喜不自胜,内心狂叫:“早知道夏承德这么卖力!刚投降就这么势如疯虎砍杀故主,咱都不用请七哥来助阵了!

五千明军倒戈疯砍剩下两万明军,这一来一去就是一万人没了呀!剩下那点明军,咱八旗勇士几个冲锋不就拿下了!”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阿济格果断让自己的两个甲喇迂回发起冲锋,先从城内防守较差的街道绕到洪承畴丘民仰背后,然后直接背刺冲了上去。

明军见彻底大势已去,另外三门的守将也顾不得了,直接打开了城门,试图出城逃命。

可惜对明军而言逃命效果最好的南门,城外却刚好有阿巴泰的正蓝旗驻扎。

阿巴泰原本都没打算打硬仗,看明军主动开了城门,他也意识到城内怕是总崩溃了,这是一个抢人头的好机会,便势如疯虎杀了上去。把堵在南门想逃命的明军屠戮殆尽。

只有西北两门远离明朝的方向,那儿的守军冲出城去,慌乱间竟没有清军来堵截,他们目前在乎的是尽快拿下洪承畴,这些散兵游勇就顾不得了,反而正好暗合了围三缺一的兵法要义。

一刻钟之后,随着屠戮渐止,辽东巡抚丘民仰依然力战殉国,其他一个总兵、一个副将,也都被杀,洪承畴被生擒。

唯一的蝴蝶效应,只是因为清军兵力比较少,所以对通往清军后方的西北二门缺人围堵,每边都逃出去几千人,黑夜中乌压压的也追之不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