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

谈妥了运作皖抚官职的事儿、并且跟周延儒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意向”后。

双方的交流氛围,总算是彻底变得融洽起来了,这也是沉树人计划之内的。

因为他毕竟还要利用周延儒一年多,甚至将近两年。

能谈长期分成,就别谈一事一价的一锤子买卖。这样对方才有动力、一直好好为你做事。

而且,为了帮助周延儒也潜移默化地强化这种认知,觉得双方是“一荣俱荣的合股伙伴”,沉树人很快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无伤大雅的补充需求。

只听他不着行迹地说道:“蒙阁老抬爱,愿说服陛下委下官以重任。下官自当竭尽全力,上报陛下天恩,并酬阁老赏识。

下官忽然想到,还有一件事儿上,下官可以为朝廷分忧、为阁老建功。而阁老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只要帮忙从中斡旋、准许下官父子便宜行事,就能公私两便。”

周延儒心中先是重新紧张了一下,还以为沉树人得寸进尺,还想要更多的官职,连忙警觉地看着他,谨慎追问:“你又想讨什么差事?”

在他看来,所谓“为朝廷分忧”的说法,不就是要新的官职么!

沉树人一看对方表情,就知道他误会了,连忙笑着说:“阁老多虑了,连差事都谈不上,是这样的——您应该知道,我沉家自两年前,便被陛下授权改制漕运,行漕运改海。

这两年,我沉家每年打造一二百艘黄海大沙船,如今已能承运朝廷半数漕粮。原本陛下说好的,是花五年时间,循序渐进彻底实现漕运改海。

现在虽然才改了一半,但这点运力,已经足够让辽地所需的官粮、军粮,全数由江南海路直运渤海沿岸。如果拿来运人,按照我沉家现有四五百艘大海船的运力,每船百余人,只要把船都纠结起来,就是跨海运五万大军都绰绰有余……”

周延儒听了眉头越皱越紧,一时不知沉树人有什么阴谋,他连忙一抬手,制止沉树人再铺垫发挥:“你就直截了当,长话短说!到底要做什么!”

沉树人深呼吸了一口:“下官是真心为朝廷分忧——阁老应该也听说了,洪督师自去年九月间,便在松山与黄台吉的野战中,兵败大溃,麾下八总兵逃了四个,死了一个。

剩下的三总兵,也不过在松山、杏山、塔山三处要塞内,据城死守,苟延残喘。以朝廷无力援军溃围之状,怕是粮尽之日,洪督师便要壮烈殉国。

下官与家父世受国恩,虽无力与鞑子交战,却也想得个便宜从事的授权,借着海路往辽东运粮时,常常沿海巡视、了解最新战况,上报朝廷。

若能觑便接应,遇到这三处要塞的朝廷兵马被破、或是趁乱突围,能逃到塔山、笔架山沿海的,我沉家漕丁便从海上救援撤回,也好为朝廷多保住几个辽东精锐敢战之士——

这些士卒都是能为洪督师死守绝援孤城半年以上的,那都是大明最忠勇的义士,白白死在鞑子之手太可惜了。

只是这事儿,毕竟不在家父职权之内,家父只有为辽东官军运粮的权力,不能参战。所以,怕是需要阁老回京后,帮忙运作。

我沉家不用朝廷拨款拨粮给人马,只要一个‘护漕’的名分即可,让家父麾下的护漕家丁能便宜行事。

而如果能有所收获,对阁老您而言,也是一项不容小觑的政绩。洪承畴的烂摊子,是他自己惹下的,当时阁老还未复职,您上任之后,却帮着解决了一部分烂摊子,陛下必然会对您愈发信任。”

周延儒皱着的眉头,这才放松下来。

确实,这纯粹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儿。反正本来如果什么都不做,洪承畴那点人就当是纯亏了。沉家肯自掏腰包,救出一个是一个。

自己刚被崇祯重新启用,也确实需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方方面面建立一点成绩,好稳住地位。而挽回一些对鞑战场的军事损失,也算是很重要的政绩了。

周延儒只是还有点不敢相信,不由深入追问:“那你们沉家具体要些什么?你们肯下那么大本钱?”

沉树人听他问到具体细节,就知道这事儿有戏,十成至少准了八成了。

他连忙说:“比如,给我沉家一些亲信加上诸如水师副将、参将的武衔,掌管海运护航,我沉家才好名正言顺,将一部分家丁、水手改为朝廷漕兵。最后,就是此事的授权,当灵活变通一些,急切不得。

毕竟战局瞬息万变,若是提前做好了预谋,陛下也有了期待、非要救出上述三城守军中的任何一处的话,我们难免反而被束缚住了手脚。一旦情报泄露,更是容易被鞑子所乘,反受其害。

不是下官信不过朝廷中的衮衮诸公,而是我大明内部,如今实在是有太多贪婪卖国之辈。而建奴自奴儿哈赤起,至今日黄台吉,京中各部,怕是都有收了鞑子金银、向鞑子出卖情报的。

陛下那些对辽东的决策,只要知道的人多了,最后没有不泄密的。此事要成,就必须不给我沉家压任何任务,从头到尾别让陛下知道,任由我们见机行事,没机会就放弃。事成之后,再上报未迟。”

周延儒听到最后,也是颇感羞耻,狠狠揪了两把胡子。

这大明朝廷的情报保密之垃圾,他也是知道的,鞑子的内奸每次都能刺探到,还经常能对大明用反间计。

沉家要自作主张,便宜行事,自己确实没有理由去反驳。

至于沉家自己想赢得什么好处,周延儒暂时没彻底想明白。不过大致推演,他也能猜到沉家可能是想收拢一些败兵、缴获,趁着为国为民的机会,顺带也稍稍增强一下自身的实力。

但周延儒觉得这都没什么,人家冒了风险做事,自己顺带捞一点并没有错。

到时候救回来的部队人数、编制方面打点折扣,自己收编昧下一些不愿意再去辽东送死的溃兵,这都是朝廷上可以做账隐瞒过去的。

周延儒就算想破脑袋,也不可能大胆到觉得沉树人想当军阀。最多也就是以为沉树人身负追剿张献忠的责任,担心自己麾下精兵嫡系部队不够多、将来战场上打不过流贼,这才要多摇人罢了。

有那位雷厉风行防微杜渐的陛下在,大明土地上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军阀藩镇!这一点没什么好担心的!

周延儒终于下定决心:“好,这事儿就依你,反正你们别耽误了给辽西运军粮的事儿就好。剩下你们要让自家的家丁、海船去做什么,只要有功,老夫事后给你们追认请功便是。”

沉树人趁热打铁,加深对方的刻板印象:

“多谢阁老玉成。看来,给贵府常年分红、垄断常州府的新式纱机营生,实在是我沉家做出的最值得庆幸的决策了。如此,我沉家才敢厚着脸皮,一次次向阁老您讨差事。”

周延儒一愣,也终于被这套话术给圈了进去。

原来,沉家这么心心念念谈年年给钱,而不是一事一送,是指望常年跟他合作、分功劳。

不过,沉家人也确实有能耐,经常能立功,这种合作倒是双赢,没什么不好的。

想到这儿,周延儒算是彻底被拉上了沉树人的战船。

……

“没想到贤侄对书画也这么有研究,看你这学识底蕴,不在老夫当年之下,怕也是有及第之才。前年只中个吊车尾,定然是被谄谀之人所陷。下次有暇,一定要再来探讨鉴赏。”

周延儒跟沉树人谈笑风生地离开仇维祯书房时,口中便是这般演技自然地聊着唐寅文徵明的书画。

外人完全看不出丝毫别扭,哪怕懂行之人凑近听清了细节,也只会感慨周阁老和沉道台不亏都是风雅之人,点评鉴赏的细节,都能切中要害。

可惜,大家都是人精,仇维祯早就知道他们要弄些什么勾当,却也只能假装不知道,互相给个面子,也凑上去聊了几句唐寅。

仇维祯这么捧场,倒也不是沉家临时打点了他多少重金,而是因为沉家一贯对他很礼貌。

沉廷扬到任南京户部侍郎半年多来,基本上逢年过节,没事儿也会给仇维祯送几千到上万两银子的礼物。

这种没事儿先铺垫的交情,可比有事才临时送钱还铁一些,沉廷扬的心思其实也很清楚,都已经名牌了,就是希望上官最后这两年别找他麻烦,大家争取平稳过渡。

仇维祯的年纪摆在那儿,历史上到了崇祯十六年也该告老还乡了,到时候都六十七了。沉廷扬有功劳有能量有银子开路,到崇祯十六年时,再升一级接了南京户部尚书,也算皆大欢喜。

酒宴刚才已经收了,所以众人回到大厅后,也就围着新上的茶果闲聊。一群各怀利益、但并不存在利益冲突的人,就这么虚与委蛇地谈成了全部分赃。

临了时分,众人不知不觉就聊到周延儒两天后北上进京的行程。

沉廷扬出于职业习惯和示好,临时起意提了一句,吐槽周延儒此番依然选择走运河北上,颇为不便,路上还有小股流贼流窜。

“……阁老怕是对海运不太了解吧,其实,自从这朝廷试点漕运改海,三年来我大明的沙船技术、尺寸都有了颇多进展。如今坐海船北上、直达天津,已经丝毫不颠簸,还能避开运河沿线贼寇。”

然而,此言一出,周延儒却是有些尴尬,也只好强行说自己年老体弱、平生对丝毫颠簸都耐受不得,把这个话题揭过了。

只有沉树人反应快,立刻在桌子底下又踢了父亲一脚,示意父亲别在这个问题上吹牛纠缠,沉廷扬也就扫兴收住了。

直到晚上,众人各自离开仇府散去,在回家的马车上,沉廷扬才问起刚才的事儿:“林儿,你刚才是何意?为父也不过是逢人就吹一下漕运改海的好处,周阁老进京就是要当首辅的,让首辅多了解了解海运的优势,就算明知他不会坐海船,总也没有坏处。”

沉树人无奈摇头:“当然有坏处!父亲虽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想强调海运的技术优势,可听在有心之人耳中,又会如何解读?

周延儒难道不会觉得您是在恶心他,暗讽劝他收敛、堵他财路?海运上任纵有千般好,但有最大的一点劣势,注定我大明官员北上进京,永远不会选择——

走了海路,一熘烟就到天津了,半路上还怎么找借口每过一府停留几天、让别人拜码头收银子?

周延儒此去京城,淮安、临清,运河上每一个落差节点,都是巨富之地,当地守将更是劫掠搜刮无数。淮安刘良左,临清刘泽清,他们不得找机会孝敬周延儒?”

沉廷扬一愣,立刻惭愧地住口了。以他的官场经验,当然不至于看不清这一点,所以一点就透。

说到底,还是吹捧海运的职业病犯了。他搞海商起家,一辈子内心深处始终以此为骄傲,一时没忍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