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

国姓窃明 第37章 不能给皇帝当炮灰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2:26:26 来源:笔趣阁

有了皇帝的赏识和推广,沉树人的新着作《流贼论》,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就在京城乃至周边整个北直隶地区强力扩散开来。

一时之间,北直隶的朝廷官员、地方小吏、普通有举人功名以上的读书人,少不得都得捧捧场,买一本来拜读一下。

至于秀才乃至更低级别的下等读书人,朝廷倒是暂时管不着。很多秀才也不富裕,没闲看闲书,也没精力关注时政。

绝大多数看了《流贼论》的人,内心都不由自主觉得耳目一新。

但明面上,出于文人相轻的考虑,很多人还是选择了挑刺抬杠。

尤其是人前跟同窗、同年、同僚作为闲谈素材聊起《流贼论》时,要是别人都必有高论,你却只会亦步亦趋,说不出些惊世骇俗的翻桉观点来,那也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尤其是沉树人的书里,大胆神预言的事儿太多,很多人都本着看笑话被戳穿的心态,澹定嘲讽。

比如,包括京城这边的六部,除了外放的杨嗣昌,以及跟沉家关系好的蒋德瑾。其余吏、礼、刑、工四部的尚书,还有大多数侍郎,都发出过类似的哂笑:

“呵?纸上谈兵的人见得多了,沉树人这样言之凿凿的倒是少见。还敢直接铁口直断、学宋义预言项梁必败么?

居然连李自成、张献忠在笼络人心方面,必然优于罗汝才、马守应,这种话都敢说得这么满。这是随时都会穿帮的事儿,咱就等着看,最后罗汝才这等奸猾之徒,能不能连横合纵好了。”

大家说到后来,也就懒得直接从理论上反驳,就等着直接从结果角度看好戏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里,京城内外,读书人聊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热度至少能持续半个多月甚至一两个月,才会被新的热搜话题顶下去。

……

话分两头。

京城这边,近期对沉树人新理论的讨论便如此激烈。在沉树人直接效力的湖广战场上,关于兵备大人的英明神武事迹、远见卓识论断,讨论的就更多了。

桐柏山战役结束后半个月,六月下旬的一天。

沉树人刚刚把“搜捕化整为零逃散进山里的流贼残部”工作大致安排下去,同时,又跟着刘国能一起,把汝宁府的信阳县收复了。

总算可以把部队从山区撤出来,驻扎到大别山边缘的淮南河谷平原一带,稍微缓口气。

沉树人正准备跟刘国能就此别过,结果这一日,朝廷的升官敕命、和要求他们出兵增援河南战场的文书,就已经送到信阳县了——

据说朝廷使者原本还跑过别的地方,但是扑了个空,临时听说他们在这儿,才折道赶来信阳。战时诸将的位置本就飘忽不定,送信扑空延误是常有的事儿。

面对天使,沉树人等人当然只能恭恭敬敬接旨,传旨宦官也不紧不慢,先把封赏说了。

“……兹升任原湖北兵备佥事沉林,为湖广兵备佥事,加佥都御史,统筹湖广并汝宁府、庐州府、安庆府平贼事务。”

“……总兵刘国能,加荡寇将军衔,着即日回师、领兵增援洛阳……”

明朝一般情况下是不乱给杂号将军号的,有系统的武职授予,也就是总兵之类。但对于总兵又立功,不好升迁,才会给将军号。

之前左良玉就得过“平贼将军”号,刘国能历史上没得过将军号,这次显然是蝴蝶效应,所以拿了一个名字构成跟左良玉差不多的“荡寇将军”,这个号明末原本没有。

除了沉树人、刘国能之外,其他主要部将也都有升赏。

左子雄被升为参将,张名振、杨晋爵升为游击。

其他游击以下的武官,就不需要皇帝的旨意直接封了,自有兵部职方司在杨嗣昌的交办下按例处置。

原本当守备的,表现最好的一两个能升都司,个别表现好的千总,也能升守备,无需一一赘述。

文官方面,黄州通判张煌言被升为黄州同知,孝感知县阎应员正式升为随州通判。

甚至连原本只是盐法道下属七品小官巡防使的郑成功,这次都被沉树人表了一个“为官军筹措红夷大炮、协助操练指挥炮兵破敌”的功劳,借机升到从六品,兼任黄州通判。

黄州、随州等地的知府,自然有朝廷另外派人来,沉树人手下的文官级别都不够,不可能直接当知府。

好在沉家也能花点银子,尽量运作找跟自家关系对路、级别也够的人来当知府,这样就能确保当地将来还是沉家的势力、铁板一块。

这事儿可以稍微拖几个月,暂时没有知府,日常事务也能让同知、通判临时兼着。

日后沉树人再从自己去年同榜考中的同年好友里慢慢选,找几个前途升得比较快的,最好是方以智,实在不行其他人也凑合。

明末倒数第二批考中的进士,升官普遍比较快,因为出缺太多。魏藻德四年都能到首辅,其他人一年半到知府也不算逆天。

……

“恭喜都御史大人!功勋卓着,朝廷自然重用。末将日后也多多仰赖都御史大人提携,平贼事务上,也定然与都御史大人共同进退!

信阳新复,百姓凋敝,今日只好先这样略备薄酒庆贺,等兵备大人回了黄州,定然热闹得多。”

随后,当晚在信阳县衙内的庆贺升迁的酒席上,刘国能都有些不好意思,满口称颂之余,不忘谦虚几句。

他这个东道做得实在不给力,刚光复了一片穷地方,什么好酒好肉都拿不出来,只能让下属临时去狩猎一些山兽野味招待上官。

“刘将军客气了,同喜同喜。你如今可是荡寇将军,我区区一个佥都御史,连巡抚都还没加,咱平辈论交就是。我也不是吃不得苦的人,随军出征时,野菜团子也吃得。今日有酒有肉,已经很不错了。”

沉树人端起杯子,酒到杯干,什么菜都下快子,看起来平易近人,一点都不挑食。

明朝制度,总兵就已经是武职二品了,所以严格来说刘国能的品级是不低的。

按照朝廷法度,巡抚以上的文官,才能普遍成为总兵的上官,不用特别授权。

比如隔壁的史可法,五年前刚当上佥都御史时,理论上就没法以上下级的关系管辖总兵黄得功,等第二年升了安庐巡抚后,才算是正式成为黄得功的上级。

沉树人现在的升迁路线,等于是复制了五年前的史可法。

刘国能跟他庆贺了几句后,很快又忍不住把话题拉回了一些煞风景的事儿上——毕竟朝廷文书里催促刘国能重新北上增援洛阳呢。

沉树人理论上是湖广这边的军队,不该增援洛阳。但因为之前他请了刘国能当援军,刚好赶趟了,难免也惹上了一点“能者多劳”的麻烦。

刘国能还是死忠于大明的,所以对于朝廷的严令,他也没想直接抗命。

历史上他在这年的九月份、在李自成彻底占据洛阳盆地后继续东进时,在叶县、郾城一带攻灭了刘国能部,刘国能也在此殉国。

所以,此刻他就直截了当问了:“沉大人,这次朝廷请求增援的调令,末将倒也愿意遵守,只是我们刚刚血战一场,俘虏都还没整编完成。

这些俘虏不带去吧,难免在后方作乱,带去又怕临阵倒戈,如果只用本部人马,能动用的不过一万人,您就算再助兵数千,怕也不是李自成、罗汝才对手。

我并不是不报君恩,也不是贪生怕死,就是怕带着兄弟们冒进误入险境。还请沉大人为我解惑,这增援究竟该如何增援?”

聊到这种煞风景的话题上,沉树人也不住喟然长叹。

升官可不是白升的,职位越高,责任越大。

沉树人当然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他也不愿意硬抗李自成、蹚这个浑水。

一方面是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他之前灭二贺,多少有运气和局势的因素。加上绝对实力差距不是太大。

现在新收服的士兵还没改编、操练、洗脑。直接立刻跟去打李自成,非得哗变投敌不可。所以他和刘国能可以动用的援军兵力,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他还得留人守家呢。

另一方面,沉树人之前的种种计划,都是建立在“布局到了那个时间点,崇祯照样会死”上的。如果历史变化到崇祯都不死的程度,一切就彻底脱缰失控了。

崇祯这人多疑,喜欢滥杀大臣。沉树人如果最后被调任为京官,那一切就都完了。不光自己会有危险,拯救民族危亡的大业也会被重挫。

所以,沉树人一直想好的路线就是“专打张献忠,对李自成则以驱逐为主,把李自成尽量往北方逼”。

可是,自己的发展终究是太快了,这才崇祯十四年过半,自己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的势力。

历史上,崇祯在崇祯十五年五月,还能密旨孙传庭斩杀拒战陷督的贺人龙(注意这里是贺人龙不是贺一龙,贺人龙是朝廷武将,贺一龙是流贼头目),左良玉的跋扈,要到这之后才彻底无法被朝廷问罪、控制。

所以如果按照原本历史来看,崇祯还有大约一年的时间、可以确保对地方的权威控制。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朝廷的命令明面上还是要听的——而之所以是崇祯十五年五月,沉树人觉得,这跟洪承畴在关外全军覆没、洪承畴本人降清有关。

洪承畴投降之后,九边精锐尽丧,皇帝对地方军阀的控制和威严,才算是彻底扫地崩盘。再往后,军阀就可以自行布局了。

最后这大半年里,皇帝的乱命还是得想办法迂回扛过去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