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

为什么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一定比罗汝才和马守应更有威胁?

最初听到这个问题时,沉树人的第一反应,其实是不太想回答的。

前世作为一个资深的政治哲学和外交理论学者,沉树人很清楚,历史是由宏观的必然和微观的偶然构成的。

这有点像量子力学:在微观层面,每一颗光子在通过双缝后究竟会落在哪里,确实是真随机的,你压根儿预测不了。

但不管每一颗光子、量子多么随机,最后组成的宏观世界,肯定是符合宏观的物理定律预期的。亿万万颗光子通过双缝后,宏观上肯定是形成干涉条纹。

历史发展到了某一个阶段,比如明末,肯定要产生一个政权上的剧烈迭代,土地兼并种种社会矛盾肯定要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宣泄。

风口和机会摆在那儿,谁都知道,但最后具体是哪个个人跑出来,还是有非常大的随机性的。

马哲说的历史必然性与曲折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唯物史观才要求不许搞个人崇拜。

历史是人民这个整体创造出来的,英雄不过是顺着时势,进入了迎合风口的领域和团队。但最后谁活下来坐到那个位置上,谁恰好随机到那条最亮的干涉条纹上,起码还有九成的运气。

如今,沉树人亲自入局,搅了那么多蝴蝶效应,就算崇祯最后依然非死不可,就一定会死在李自成或张献忠手上么?

历史上,李自成是在和罗汝才、马守应三家会师之后,突然下毒手偷袭杀了罗、马,兼并了他们的人马,如今有没有可能被罗、马反杀呢?

沉树人吃着面前的宵夜,想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最后才给出了一个公允的回答。

“下官有点一家之言,方抚台姑妄听之。”沉树人整理好思路,娓娓道来,

“我以为,单论杀人掠地,确实操献闯马四贼,均在伯仲之间。如果是战阵厮杀、刀枪无眼,谁都有可能死在官军手上,活下来的,自然会借机兼并战友的旧部。

但是,如果不看战阵的厮杀,看笼络人心、操弄正统、斡旋诱叛,则张献忠、李自成自有罗汝才、马守应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军事上四人平手,拉拢人方面,张、李胜出。”

沉树人语气非常有自信,而且澹定,有一股沛然之气。

方孔炤听了他的话,也莫名升起一股信任。

那种感觉,不是真心坚信自己所说的是真理的人,是不会那么有底气的。

“贤侄对自己的高论,非常有底气啊,何以敢如此铁口直断?既然要说拉拢人的本事,那罗汝才僄狡锋协好乱乐祸,待人虚与委蛇擅能隐忍,不亚于曹操,岂不比张、李更甚?天下士大夫皆如此以为,贤侄何以特立独行?”

方孔炤这番认知,还真不是胡说的。

在明末当时的士大夫主流认知中,都觉得流贼里面,要说能笼络文武、凝聚有才者的人心,数罗汝才第一。

罗汝才好几次操作,都能跟曹操那种“把手下人跟袁绍私通的书信看都不看一把火烧了”差不多精妙,他曹操的外号,也不是白叫的。

李自成张献忠之类的粗胚,根本没有这种程度的笼络人心谋略。

然而,沉树人立刻就指出了这种看法的片面之处:“恕下官直言,这种看法,不过是文人之见。文人推测兵法谋略,都喜欢以文人的视角来看。

他们眼中值得笼络的人心,也都只是有文武之才的人的心。至于无能黔首的心,满朝文官根本就没当回事——

而李自成、张献忠,恰恰在笼络黔首方面,比罗汝才厉害得多。罗汝才的那点小聪明,又没有历史上曹、莽的血统身份加持。一正一反,此消彼长,才有我刚才的推论。”

“哦?愿闻其详!”方孔炤这才彻底表情凝重起来。

沉树人把事情分情况讨论、分到那么细,逐条逐次剖析,怎么看都是非常有把握。若非洞若观火之辈,绝不敢这么说话。

沉树人深入侃侃而谈:“自古以来,流贼不能成事,是因为不能打么?当然不是!流贼在军事上只要经过磨砺,战技战术比历朝历代的官军都绝无不如,士气还犹有胜之,毕竟王朝末年,官军往往士气低落。

可自秦以来,千又八百年,从无流贼能长远稳固建立朝代,究竟为何?就是因为流贼不知运筹正统。自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的时候固然痛快,可也留下了一个弊端:

王侯无种,他也一样无种。所以陈胜起兵得楚地后,放出部将武臣攻赵地,武臣得赵而自立赵王,武臣又派出部将韩广攻燕地,韩广得燕地而自封燕王。

陈胜又派周巿略魏地,周巿虽未自称魏王,却也未必是他不想,只是他看了武臣、韩广的教训后,终于明白‘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是一柄双刃剑,让你反人更容易的同时,也让你的手下反你更容易。他这才改弦更张,回去拥立魏王后裔魏咎为王。

陈胜最后之死,是军事上被章邯击败么?未必!假设武臣、韩广、周巿之兵依然听命于陈胜,章邯又能有几成把握击溃团结一心的义军联军?

范增以此劝项梁,刘邦以此尊义帝,太祖以此尊小明王,皆重正统,才得从贫寒起兵而得天下、与群盗划清界限。

西汉末年,再有绿林、赤眉起事,各路军阀便学了陈胜的教训,从此不敢再喊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只敢找一个姓刘的立为傀儡,以求正统,让自己的部下不敢反自己。

此后千年,但凡以常道起兵的流贼,只要不记住陈胜的教训、不寻正统的,最后全都因内乱覆灭,无一例外。唐末黄巢,与秦末陈胜何其相似?

黄巢在军事上走的更远,都攻下长安了,可是他不在乎正统,最后是被手下朱温叛变投唐,朱温手握正统又有战力,将其扑灭。

如今之势,流贼人人都不重视正统,而罗汝才之辈,纵有曹操之狡猾,却无曹操之出生,些许蝇营狗苟,也建设不起正统,所以不足为惧。

李自成、张献忠则不然,他们虽然也没有正统,也出身寒微,却另辟蹊径,走的是历史上另一类流贼的路数,故而我以为,不论军事、单论笼络人心,李、张更为可怕!”

方孔炤听到这儿,彻底被震住了。

这个沉树人,读书的眼光,到底与众不同,竟能如此广度地分析问题。

事实上,如果有些后世的网文秦粉看到这段话,估计也得大跌眼镜——后世多少地摊文疯狂炒作阴谋论,说什么陈胜吴广是六国贵族复辟、是六国遗老遗少不满秦、不是因为秦的暴政……

扯澹!

六国贵族根本就是陈胜吴广第一波出了血的教训,发现“王侯无种”之后自己也会“无种”,会出现武臣、韩广这样的叛徒。然后到周巿开始,才因为惧怕自己的属下反自己,不得不把六国后人请出来的。

而到了20世纪,因为现代历史教科书要强调“本无种”的进步意义,断章取义把武臣韩广的戏份砍了,才给了六国阴谋论宣传的土壤。

沉树人是深谙政治哲学理论的,他回到明朝之后,之所以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窃”而不是直接推翻大明,想的也是这一层——

如果武力够强就可以吊丝上位成功的话,他可以上位别人也可以反他啊。自己死了之后呢?二世而亡么?

如果他有真本事,可以靠谋略武功取胜,还则罢了。

如果他需要靠攀科技才能取胜,那就更容易二世而亡了——因为他统一华夏之后,他发明出来的那些科技,就是全华夏所有地区都有了。

到时候如果篱笆扎得不牢,到了他儿子那代,外面一些省份就可以拿着和他儿子控制的中枢同时代的武器科技来作乱,不还是二世而亡?

秦朝不就是那么亡的么?秦还是秦国的时候,弓弩兵器可能比六国有技术优势,兵役制度奖惩动员制度方面也有优势。

但有了全国之后,六国曾经的土地在兵器技术上跟秦本土拉平了,制度优势也拉平了,全国都用了先进制度。六国还想反你,那就是五六倍的规模体量反噬。

所以沉树人前世看小说的时候,一直觉得很可笑:一群别的权谋本事没有、全靠攀科技打胜仗的人,何来的勇气彻底摧垮正统性、然后又空口白话建立一个新王朝?(摧垮正统性后搞民猪政治的还有点可讨论性,这里只讨论吊丝无正统重建王朝)

等你统一了,死了,这些科技和制度都是全国所有省都有的,到时候你都没有苦心经营起正统,还指望你儿子控得住盘?

二世而亡都算好的了。如果创一代情商就比较低,一世而亡都有可能。

所以,沉树人从来不担心没有正统性的流贼真能建立一个王朝,他们最多可以灭国,但不能立国。可以军事上消灭前朝,但自己不可能守住业。

李世民说的“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说的就是军事胜利打翻前朝,守业就是建立起自己的正统、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让天下人相信“造反的事情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的,当今皇上是最后一位得了天命的成功者,从此到此为止”。李世民后半辈子都是在为“到此为止”这几个字卖命,打掉天下人“我上我也行”的邪念。

所以,觉得流贼不能成事,这不是沉树人看不起李自成、张献忠。除非是遇到了有义帝授权的刘邦、或者是有小明王传承的朱元章。

没有“义帝”没有“小明王”,单有刘邦和朱元章都不好使!

……

方孔炤震惊了很久,大致把这层道理想明白,但还是不理解李自成张献忠怎么就比罗汝才更危险了,他只好继续不耻下问,非要搞清楚里面的天道真髓。

沉树人也只好继续分析:“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之所以更有威胁,是因为他们不属于历史上那些家天下型的流贼,更像是张角、五斗米、白莲之流。”

方孔炤一愣,立刻反驳:“李自成张献忠可没搞任何异端邪说啊!”

沉树人:“他们确实没有搞,所以我们才只是说‘相似’,没说完全相同,但其利弊却是相通的。

抚台请静静听下官分析:自陈胜、绿林赤眉以来,天下流贼都知道无正统则不能得天下、无正统则会被手下反噬内斗,所以自然有人想改良这一切。

汉末张角,便是这条路线的最早试探者,张角为什么要搞太平道?因为有了道之后,就会有仙师、有受命于天之人,有了天意加持,正统也就有了。手下之人只能听命于他,用鬼神组织起来。

鬼神的使徒,是不能和武臣、韩广背叛陈胜那样背叛仙师的,神道兵马的内部统一性,也就强过了流贼。

而且不知抚台大人您注意到过没有,自古创立神道、自成一教、并且得到一定政权发扬光大的仙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断子绝孙无后。

佛家的佛祖有子,但其子出家跟随修行,故佛祖无孙。西洋红夷人有景教,其始祖也是被杀殉道,并无子嗣。黑衣大食那边,也是只有女婿一派,并无嫡子。

创道之祖无后绝嗣,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众人都愿意为他们的推广事业添砖加瓦,人人都有个奔头,觉得我为这个事业出力最多、最后师傅可能就会把衣钵传授与我。

哪怕时至今日,佛寺道馆里那些弟子,对方丈、住持、观主的孝敬,甚至更甚俗家父子亲情,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方丈主持观主断子绝孙。

他们如果能做到在所有弟子中、侍奉师傅侍奉得最好的那一个,将来整个观、寺都能传给他!众人拾柴,火焰自高,人人用命,基业自昌!

张角创太平道时,天下三十六方、四十余万众,人人尊奉大贤良师,并无公然自立,为的就是一旦大贤良师病故或者病危时,他们可以得到天道传承、至少先称一个‘神上使’。

而这种事情,此后千又四百年间,反复上演了多少次?为何历朝历代禁止邪道、打击白莲,比打击流贼更狠?因为朝廷也知道这种东西,比流贼更危险。

只可惜,朝廷只看到表面,却没看到内在——邪道危险,本质不是邪道本身危险,而是‘师徒传承、断子绝孙’这种模式,对下面的人诱惑太深,人人用命!

如今李自成张献忠,名为流贼,实则一个天阉绝嗣、一个早年虽然有妻,但后来伤病绝嗣,李自成之妻邢氏也跟着他部将高杰跑了。

这俩人又广收义子,手下部将人人用命,都奔着‘如果帮闯王、八大王打下天下,将来二人无子,终究无法传承,还不是得在众将之中择功劳最高者共天下、或者收为义子’?

相比之下,罗汝才虽好曹操,却也如曹操这般好色,妻妾数十,其余一夕之女不计其数,这样的人,再模彷曹操笼络人心,却没有高贵血统为其提供正统。

将来如果他想阴谋暗害李自成,李自成手下之人未必会叛变。可如果李自成想暗害他、要罗汝才手下人叛变,却是容易得多。说到底,身份卑微之人要成事、还借不到义帝、小明王正统,最后关键就是靠断子绝孙!给身边人更多念想、一起用命!”

沉树人说的这番道理,不但至明末为止是正确的,历史上此后还会重演。

清朝时候的太平天国,不也是吸取了明末流贼的教训么?所以知道要防止“可以打烂前朝,却无法自己建国”的问题,又走上了信仰立国的老路。

洪秀全自称天王,建立神谕体系,就没人敢明着反他。但跟张角时称“神上使”那样、自称“天父附体”的人,却是屡禁不绝。

甚至后世到了2020年代,沉树人穿越之前,沉树人看到比特币,都觉得这玩意儿跟历史上一切信仰立国的存在有相似之处——

断子绝孙,在货币系统里,就相当于“发币单位自废中心化管理权限”,用技术手段把自己印钞票的后门给挥刀自宫了。

告诉你们从此你们能拿到多少币,就看你为这个体系做了多少贡献,没有人能篡改大家公认的分布式账本。

这在哲学上,跟佛祖和其他派别的创始先知断子绝孙、换取徒弟放心输出孝顺,是一个逻辑。

老板都没继承人了,干得好都是你的,那还不打了鸡血上?孙可望李定国你们还不用命?

……

方孔炤听完这番剖析,震惊到了无以复加,根本不敢相信的程度。

但理智又告诉他,这番见地绝对是非常深刻,如果真的准,足以称得上洞见天道本源。

面前这个二十一岁做到道台的,绝对有文曲星之才,真是上天降下来拯救大明的么?

虽然沉树人官职比他低,但看问题这么透彻,让他完全不敢再以地位高低跟对方论尊卑。

当然,现在这一切,还值得观望。方孔炤决定守口如瓶。

他想看看,今年这一波血战后,必然有几家流贼会退场,到时候,如果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的退场方式,真如沉树人推演……

那没得说!就算沉树人比他官小,他都打算纳头便拜了!这就是神人的推演能力了呀,张良诸葛亮也未必过此!

或许,几个月之后,就能有分晓了吧。

这番话,有些部分稍微有点大逆不道了,但是也可以掐头去尾,把过于敏感的部分拿掉,剩下的可以提醒一下杨阁老。

方孔炤觉得,如果沉树人的见解,能够为后续几个月、杨阁老的工作侧重、分化瓦解做出一些贡献。那么,杨阁老也该用尽自己的全部政治资源,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见识恐怖如斯的年轻人尽快推上高位!

看矛盾这么透彻的人有了实权,才能就大明!这是为了天下!

当然,一切都要看验收结果,看战后是不是如沉树人预料!

“贤侄见识不凡,老夫自以为精研《周易》,算是能看清天道的了。却不想一生所学,驳杂不纯,见事反不如贤侄这般大巧不工、直击本源。

老夫实在佩服!此番一定全力襄助贤侄破贼,且拭目以待,这二贺被破后,残部究竟为何人所收编!近期的防务安排,老夫也先听贤侄的,以全力提防最可怕的张献忠为要,至于罗汝才,实在兵力不足时老夫也只能放一放。”

方孔炤带着巨大的震惊和佩服离开了,他和沉树人的对话,全程并没有人能都偷听到。但是老爷的感佩之状,也是落在了家人和幕僚眼中。

第二天,巡抚衙门上上下下,都知道昨晚来拜见老爷的那位少年下属,那位仅仅二十出头的道台大人,绝对是有洞见天地之能、惊才绝艳。

而沉树人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他。

他只是很乐于见到、方孔炤派出去送信的护卫军官们,也都听说了抚台大人非常看重沉兵备,所以为沉兵备办差一定要全力以赴。

至于其他路人的看法,根本不配被沉树人关心。

他因为昨晚忙到丑时才睡,精力实在不济,上午辰时过半,才骑马赶路回孝感。

巡抚衙门的人对他恭恭敬敬,还给他一行随从全部做了路上的吃食,送他出城。

沉树人本人的待遇尤其好,有巡抚衙门的女卷凌晨起来、亲手给他做了一些羊肉馅的酥饼,熬了一煲养生提神的药膳羹汤,提前放凉了倒在一串竹筒里,让他路上每隔半天可以打开一筒,喝完就扔。

沉树人受之有愧,礼貌道谢,巡抚衙门的侍女也只说是钦佩沉大人才学、竟能折服自家老爷,理当受此礼遇,并无他意。

沉树人又经过两天多的赶路,四月二十二日,终于顺利回到孝感军中,他也第一时间把自己找来两路援军、大约什么时候会到,告诉给了手下将领,军心一时大振。

PS:抱歉,我知道打仗一半掺文戏也不太好。

但是有些话,确实需要在决战前庙算、推演。等这一波几个月打完后,谜底都揭晓了,就没法显摆主角在战略层面上的料敌如神了。

给不喜欢看政治哲学逻辑分析的读者道个歉。

今天一万一千字,多给了五千字,也算是把涉及政治哲学的部分一口气过掉,也算是补偿大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